电影奴李安,为什么62岁了还如饥似渴地创新

无论技术、形式如何更替,李安的电影依然保留着明显的标签。他用长长的叙事蕴积情感,让人无法自拔地深入剧情,在高潮时用尽全力集中在最尖锐的一点扎透人心,如此简单直接。

“对使用新的技术、新的表达方式,我有一点心急,我已经62岁了,等不及了。”也许120帧的《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不够华丽,但它依然深刻。

电影奴李安,为什么62岁了还如饥似渴地创新

在《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北京首映礼上,阔别17年的李安和章子怡再次重逢,两个人一见面就拥抱了一下,如久别重逢的老友一般。

电影奴李安,为什么62岁了还如饥似渴地创新

“跟导演合作是一段美好的记忆,今天看到导演,感觉有点心疼,他真是用尽了精力去拍这部片,他永远在创新!”

章子怡的感慨不无道理。

电影奴李安,为什么62岁了还如饥似渴地创新

17年前,45岁的李安意气风发,一部《卧虎藏龙》不仅拿下了奥斯卡最佳外语片,也让章子怡的“星途”越来越顺。17年后,过了耳顺之年的李安,依然用尽全力拍电影。“我需要感觉到活力,还有我正活着这件事。”李安说。

1984年,李安以毕业作《分界线》取得纽约大学硕士学位。该片在纽约大学影展中获得最佳影片和最佳导演两个奖项。当晚,美国3大经纪公司之一的威廉·莫瑞斯公司的经纪人当场要与李安签约,劝他留在美国发展。一年后,他签约并放弃回台的打算。

李安自评天生就是电影的奴隶。他在自传《十年一觉电影梦》中说,自己是妈妈看着电影生下来的,与电影有着天生的宿源,不是自己选择了电影,而是电影选择了自己,踏上这条不归路,他心甘情愿地成为电影的奴隶。

在做了6年家庭煮夫后,1990年,李安完成《推手》的剧本。这不仅为他赢得了40万元奖金,还帮他获得了第一次独立执导影片的机会。

《推手》也开启了李安“父亲三部曲”的序幕。从《推手》到《喜宴》再《饮食男女》,这三部电影为他在好莱坞站住脚奠定了基础,而意味深长的是,这三部电影的拍摄资金都来自台湾。

电影奴李安,为什么62岁了还如饥似渴地创新

在很多人看来,这三部曲探讨的两代隔阂深刻而寓意深长,李安借着电影怯生生地和这个以父亲为代表的世界讲和,他试着去理解、沟通,并勇敢地到父亲面前大马金刀地坐下来。

“父亲系列”之后,李安迎来了职业生涯第一次转折,他接拍了简·奥斯汀的名作《理智与情感》。当时“连英文都讲不好”的他面临人生第一次冒险,纯英文片、大制作加大明星,都是他以前的作品甚少涉猎的。最终《理智与情感》为他拿下了人生第二座金熊奖。

电影奴李安,为什么62岁了还如饥似渴地创新

这时候,李安对美国社会的人性以及爱恨关系体会得更加深刻。1997年他拍摄了第二部好莱坞主流电影《冰风暴》,以自己独特的视角审视美国社会的文化特质。

电影奴李安,为什么62岁了还如饥似渴地创新

《冰风暴》里,李安将美国一个典型的中产家庭“他者化”,把片中两代人的沉沦,归咎于上世纪60年代的反叛浪潮、性解放、享乐主义;而在1999年《与魔鬼同骑》里,李安以局外人眼光看美国南北战争,写平凡人参加战争的卑微动机。

电影奴李安,为什么62岁了还如饥似渴地创新

不过,《与魔鬼同骑》成绩平平,李安自己也不是很满意,“这是我唯一一部没有击出安打的片子”。

厚积薄发的李安随后用一部《卧虎藏龙》震撼世人。影片完美融合美国视角和东方文化,让李安成为了大师。

2001年,凭借《卧虎藏龙》,李安获得美国导演协会奖,并获得第73届奥斯卡最佳外语片等4项奖、第54届英国电影学院将最佳外语片等4项奖、第37届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剧情片等6项大奖和第20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影片等9项大奖。

电影奴李安,为什么62岁了还如饥似渴地创新

而李安职业生涯最饱受争议的电影,莫过于2003年的《绿巨人浩克》。作为斥资1.3亿美元的漫威超级英雄电影,《绿巨人》口碑票房不佳。该片遭受的困扰,一度让李安有息影的念头。“它们都像我的小孩一样,我不会因为外界评论来判定它们成功与否。这都是我人生中的一部份。”时过境迁,李安如此回忆。

电影奴李安,为什么62岁了还如饥似渴地创新

2005年,《断背山》让李安再次登上巅峰。影片描述了1963年至1981年美国西部,两个男人情与性的复杂关系。

电影奴李安,为什么62岁了还如饥似渴地创新

该片在威尼斯影展夺得金狮奖,并获英国电影和电视艺术学院、金球奖、美国制片人协会、影评人票选奖与独立精神奖等团体及影展授予的最佳影片与最佳导演奖,并在第78届奥斯卡金像奖中获得最八项提名,最终获得最佳导演、最佳改编剧本与最佳电影配乐三项大奖。

电影奴李安,为什么62岁了还如饥似渴地创新

在《色戒》和《制造伍德斯托克音乐节》之后,《少年派的奇幻漂流》让李安开始追求技术创新的成就,这也是他第一次尝试3D。

电影奴李安,为什么62岁了还如饥似渴地创新

电影充分表明了李安对电影表现形式孜孜不倦地探索,无论是技术还是艺术。《少年派》让他人生第三次拿下奥斯卡。

电影奴李安,为什么62岁了还如饥似渴地创新

“对使用新的技术、新的表达方式,我有一点心急,我已经62岁了,等不及了。”

李安在接受采访时“如饥似渴”地回应,这无疑源自他对电影乐此不疲的追求。也正因此,他当初才敢在全球还没有一家电影院能满足放映条件的前提下,就决定以120帧/4K/3D来拍摄《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

电影奴李安,为什么62岁了还如饥似渴地创新

关于新技术的意义,李安早已胸有成竹。“这个故事讲的是感官上的反差:这些年轻男孩第一次打仗,感官是全开的,非常敏感。当他们带着这样的感官回到美国的一场虚假活动里,这对他们来说是过度的刺激。如果不是想尝试新技术,我不会拍这部小说,因为它都是第一人称视角的内在观察,非常意识流。我觉得这个故事跟新技术是很好的结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