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世音菩薩是男的還是女的?她的真名叫什麼?

生活點點觀


從題主的“她”這個代稱,就可以知道在題主的心目中,觀音菩薩是女性了。

在我們的印象裡,關於觀音菩薩最深刻的形象,估計就是86版《西遊記》中左大玢扮演觀音菩薩了。據說左大玢當初在昆明拍戲的時候,有位農民抱著翻山越嶺走了幾十裡山路趕到拍攝現場,對著左大玢“撲通”一聲跪倒在地,嘴裡不停的唸叨著觀音菩薩要保佑他的兒子。


也正是由於《西遊記》的廣為傳播,才讓觀音菩薩以女性的形象在人們的心中。但近些年來一直有種說法,說觀音菩薩是男的,這就讓人迷糊不解了,因為無論是影視作品,還是佛像,觀音菩薩看起來都是女性形象,怎麼會是男的呢?

我們來看看觀音菩薩究竟是男是女。


我國最早出現觀音菩薩的時候是五胡亂華時期,當時觀音菩薩叫觀世音菩薩,據說北涼國主沮渠蒙遜生了一場大病,各種醫生都治不好,這時候有個來自印度的人叫曇無讖,勸說北涼國主誠信誦讀《法華經普門品》。

沒想到北涼國主在誦讀這本經書後,真的就不治而愈了。而這本經書中宣揚的主要思想就是,如果眾生在受苦之時念觀世音菩薩的名號,觀世音菩薩就能夠讓其得到解說。

而根據《悲華經》中的說法,阿彌陀佛有一千個兒子,他的長子叫做不眴,這個不眴在出家時曾對寶藏佛發誓說:若有眾生遭受種種苦惱恐怖,如果能夠稱念他的名號,就可以幫助眾生免除種種痛苦煩惱。於是寶藏佛為他授記並命名為觀世音。

《眾許摩訶帝經》中也這樣說不眴:“若能了知色非生滅,即知受、想、行、識亦非生滅。善男子!色、受、想、行、識本非生滅,無去無來,若能如實了知本非生滅,無去無來,亦復不住非生非滅,無去無來。”

如果按照這種說法,觀音菩薩應該是男性。不過在我們中國人的佛教信仰中,觀音菩薩則是女性。比如除了《西遊記》之外,《封神演義》中也記載,觀音菩薩的前生是慈航道人,就是女性身份。

不過不管觀音菩薩是男是女,對於信仰佛教的人來說,都沒有什麼影響,因為性別不重要,最重要的是在人們心目中的位置。而在我們中國人的心目中,最得人心和最受歡迎的還是大慈大悲、救苦救難的女菩薩形象。


魏青衣


這個問題之前有在文章裡很詳細的分享過,偷個懶,直接拿過來用咯。

大慈大悲觀世音菩薩在民間影響極高,極為深遠。在很多作品中,觀音的影響是超越玉皇大帝的,在大家都比較熟悉的《西遊記》中,觀世音大慈大悲法力無邊,但是玉皇大帝卻是坐在凌霄寶殿上被孫悟空趕到桌子底下的那一位,二者對比顯而易見。

我們皆知觀音救苦救難大慈大悲,卻又幾人真正瞭解這尊菩薩呢?

我們先說一下民間版本的觀音菩薩

《三教源流搜神大全》《香山寶卷》等卷宗中記載相似的故事,也是流傳至今最為普遍的說法。言說,觀世音俗名妙善,生於北闕國(不知何處,有說是陝西境內地址,不可全信),父親是妙莊王。

妙莊王這個人生性殘暴,好殺戮,天帝為了懲罰妙莊王於是奪走了他的兒子,生了三個女兒,大女兒妙清,二女兒妙音,三女兒就是妙善了。妙善多次勸阻妙莊王不成,甚至為此發誓終生不嫁,妙莊王一氣之下囚禁了妙善。後來妙善在汝州龍樹縣白雀寺出家為尼,是為苦修,佛法天成,“誠感天使三千八部天龍持護伽藍掃地,東海天王掃廚,六丁上香,遊奕點燭,伽雀進茶,飛猿進菜,白虎街柴,飛瓊、毛嬙滋花,八洞神仙鮮果”。凡夫俗子沒見過這場面,竟然將此視為“妖魔鬼怪”,最後被妙莊王派兵火燒寺廟,妙善破指成雨,滅火救寺。後來妙莊王又以刀斬,被玉帝救下;又以紅羅賜死,屍體卻被白虎帶走……妙善在冥府卻又令鬼怪大亂,不敢靠近,最後無法,陰司上乞玉帝,禮數十足的將妙善送還陽間。

釋迦牟尼此時現身,佛曰:越國南海中間普陀巖,是汝去處。

妙善在普陀修行九年得到大成,後來又“割手目以救父病,持壺甘露以生萬民”,“有左善才為之普照,右龍女為之廣德”,即使左右童子後來太上老君又上表玉帝,封妙善為“大慈大悲救苦救難南無靈感觀世音菩薩”,蓮花寶座,加封妙善父親妙莊王為善勝仙官,母親伯牙氏為勸善菩薩,姐姐妙清為大善廣殊菩薩,坐騎是青獅,二姐妙音為大善普賢菩薩,坐騎是白象。

所以在民間傳說中,南海觀音、普賢、廣殊竟然是三兄妹,而且還是道教至尊玉帝冊封,很顯然這沒什麼可考性,大概“僅供娛樂”。當然,在《隋書》等文獻記載中,也有“妙善菩薩”的說法和稱呼,與民間傳聞是否一致,就不得而知了。

那麼,官方佛教的觀世音菩薩又是如何的呢?

我們首先要確定一個觀念,觀音隸屬佛教,而玉帝等是隸屬道教,兩廂教派,自有爭奪

,《西遊記》本身也脫不了厚佛薄道的嫌疑,這個只是一提,暫且不做細說。觀音最為普遍敬畏,但也是這位是最為被本土化改變的最多,最為失真,幾乎已經失去觀世音菩薩本來的形象模樣。

觀音菩薩,又被成為“光世音”“觀自在”,“觀音”勉強算是簡稱,自唐代就有,原因顯而易見,去了“世”字,也是為了避諱李世民。我們現在大多稱呼為觀世音菩薩,或者觀音菩薩。

為什麼要稱之為“觀世音”呢?這名字又有什麼寓意?

《妙法蓮華經觀世音菩薩普門品》中自有解釋,佛曰:觀世音菩薩,即時觀其音聲,皆得解脫。這句話的意思不難理解,也就是唱詠觀世音菩薩法號,觀音自會“救苦救難”。

此部經書中,佛祖舉例說出觀世音菩薩的三十三相,原文如下:

善男子,若有國土眾生,應以佛身得度者,觀世音菩薩即現佛身而為說法;

應以辟支佛身得度者,即現辟支佛身而為說法;

應以聲聞身得度者,即現聲聞身而為說法;

應以梵王身得度者,即現梵王身而為說法;

應以帝釋身得度者,即現帝釋身而為說法;

應以自在天身得度者,即現自在天身而為說法;

應以大自在天身得度者,即現大自在天身而為說法;

應以天大將軍身得度者,即現天大將軍身而為說法;

應以毗(pi)沙門身得度者,即現毗沙門身而為說法;

應以小王身得度者,即現小王身而為說法;

應以長者身得度者,即現長者身而為說法;

應以居士身得度者,即現居士身而為說法;

應以宰官身得度者,即現宰官身而為說法;

應以婆羅門身得度者,即現婆羅門身而為說法;

應以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身得度者,即現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身而為說法;

應以長者、居士、宰官、婆羅門婦女身得度者,即現婦女身而為說法;應以童男、童女身得度者,即現童男、童女身而為說法;

應以天、龍、夜叉、乾闥婆、阿修羅、迦(樓羅、緊那羅、摩睺羅伽、人、非人等身得度者,即皆現之而為說法。

應以執金剛神得度者,即現執金剛神而為說法;

無盡意,是觀世音菩薩成就如是功德,以種種形遊諸國土,度脫眾生,是故汝等,應當一心供養觀世音菩薩。

關於菩薩法相之說眾多,以上是根據《妙法蓮華經觀世音菩薩普門品》來說的,《楞嚴經》也有三十二法相之說,與《普門品》類似,也有“六觀音”說法,此種說法頗眾,就不再一一列出來了。有一點需要指出,觀世音並不是幾個法相就可以說完的,應是萬千相,無盡相,這些數據只是虛指,觀音法相自然也是男女皆有,在這個問題上不能狹隘分別。

頭條文章《阿彌陀佛:觀音菩薩身世傳說以及三十三觀音聖象》中有觀音三十三法相圖,有心的朋友可以移步閱讀。


魚者佩之


觀音菩薩是男是女?很多人可能想都不想就會回答說:觀音當然是女的了,這有什麼好問的?

可是,在敦煌壁畫中,我們可以看到很多觀音像都是有兩撇小鬍子的。

其實,觀音是菩薩,菩薩既非男,也非女,無男相,無女相,已經超越了男女。因為菩薩已經不是六道眾生,而只有六道眾生,比如天、人、畜生等,才有男女之分,菩薩是沒有男女之分的。

但是菩薩要普度眾生,拯救大眾,就要化身為凡人,這就有了男女之分。觀音菩薩一般會化身為女性的形象,因為觀音是救苦救難大慈大悲的菩薩,化身為女性更溫柔,更和藹可親,更能得到百姓的認可與信任。

觀世音,本名是觀自在,兩者的梵文很接近,所以一開始翻譯錯了,成了觀世音。後來玄奘法師印度取經回來,重新翻譯為觀自在。但是觀世音這個名字已經流傳開來了,後來為了避李世民的諱,簡稱為觀音。所以現在大多數人都說觀音菩薩或觀世音菩薩,而不說觀自在菩薩。



夢露居士


本人的母親是個虔誠的佛教徒,小時候,常奉母命給她抄寫經文,也聽她們一群老太太講大慈大悲救苦救難的觀世音菩薩的故事:


觀音的俗名叫妙善,父親是妙莊王,妙善還有兩個姐姐,妙清和妙音。九歲時父親就為她許下婚事,但她不願出嫁,被父王關了起來,後來在母親的幫助下逃婚到荒山,在茅草屋裡修行。



九年後功德圓滿,妙善得知父親妙莊王病重,回家挖眼割手救父。妙善的行為感動了上天,玉帝封她為“大慈大悲救苦救難靈感觀世音菩薩”。


妙莊王病好後,求上天讓妙善重長手眼。妙善竟長出一千隻手和一千隻眼,這就是千手千眼觀音菩薩。妙莊王一家後來都皈依了佛門,大姐妙清成為大善文殊菩薩,二姐妙音為大善普賢菩薩。



後來學美術,在美術鑑賞課上,老師給我們放雕塑幻燈片,有很多塑像標題寫的是觀音像,可看去明顯就是男的!


我們以為老師是寫錯了,可老師告訴我們:唐朝以前的觀音像都是男的,唐朝開始慢慢的鬍子和喉節沒了,臉變圓潤了,只剩一雙大腳還是男的,再後來出現了蓮花臺,大腳也沒了,就徹底變成女的了。至於為什麼,老師沒說,讓我們自己去查資料。


我還真的去圖書館翻了很多書來看。


《悲華經》說,觀音為遠古國轉輪聖王無諍唸的太子,名叫不眴,長大後和父王一起隨寶藏如來出家修行。後來,轉輪無諍念聖王,就成了極樂世界的阿彌陀佛,不眴太子成為觀世音菩薩。


國王第二子叫尼摩,成為大勢至菩薩。父子三人合稱“西方三聖”。按此說,觀音菩薩為阿彌陀佛的兒子。


而《觀世音菩薩得大勢菩薩受記經》說,如來國中沒有女人,觀世音菩薩和大勢至菩薩為蓮花所化生。



在佛教的發源地印度,觀音菩薩的形象亦為男性。在許多佛經中觀音菩薩被稱為“善男子”,《華嚴經》還有“勇猛丈夫觀自在”之說。


藏傳佛教也認為觀音菩薩為男性,將觀音菩薩視為藏族的創始者,西藏的保護神。觀音菩薩在西藏的地位是非常高的,傳說是觀音菩薩養育了西藏人,在西藏佛教系統中,***喇嘛就被視為是觀音菩薩的化身。另一大活佛系統的班禪被視為是阿彌陀佛的化身。


而老媽她們說的則是來源於宋朝的傳說故事。


佛教自東漢傳入中國時,觀世音菩薩(唐三藏譯的佛經中稱觀自在菩薩)還是男的,到了唐宋之後,才慢慢演變成了女性。到了唐朝,為了避諱李世民,百姓就簡稱觀音了。


觀音的最終女性化,和社會生活的需求有密切聯繫。


一是人間有了君臨天下的女皇帝武則天,那佛教中也可以有主宰眾生命運的女菩薩。


二是佛門中女弟子和女信徒眾多,可當時所有菩薩都是男的,如果沒有一個女菩薩,女信徒們修行、成佛無望,會導致佛門冷落、香火不濟。


三是人們除了希望觀世音大慈大悲,救苦救難,逢凶化吉,消災解難之外,女信徒們的最大願望就是早生貴子,傳宗接代。而生兒育女本是婦女之事,觀音作為送子之神,非女性不可。


四是慈悲大愛,在現實生活中只有母親對自己的子女才能做到。而觀音菩薩又是慈悲的化身,所以觀世音菩薩就成了女性的形象。


而觀音一旦以女性形象出現,就很難再恢復男身。而恰在這個時候誕生了《西遊記》,而書中描寫的 “眉如小月,眼似雙星,玉面天生喜、朱唇一點紅”的觀音,成了大家喜歡的形象。所以我們現在看到的觀音像都是慈眉善目,面盤圓潤,寶相莊嚴的形象。


從佛家角度來講,以為觀世音菩薩是男是女都是錯誤的,觀世音菩薩能“隨類度化”,顯現各種化身去說法救度眾生。也就是說觀音菩薩可以隨意變化,以不同身份、不同名字出現,是超性別的。他的性別是什麼,要看有緣得度的眾生是什麼性別。


有書博物館



觀世音菩薩在佛教裡,是佔很重要的地位的。這觀世音菩薩,有的人說他是中國的,有的人說他是外國的;有的人又說他是男人,有的人又說他是女人。

現在我告訴各位,這觀世音菩薩,他也不是中國人,也不是外國人。

那麼他是哪兒的人呢?他是盡虛空、遍法界,哪個地方都是他,哪個地方也都不是他。他是隨類應現,眾生應該以什麼身得度的,他就示現什麼身而為說法。所以觀世音菩薩沒有一定的。

這觀世音菩薩,他也示現佛身來度一切應該成佛的眾生,也現菩薩身來度一切應該成菩薩的眾生,也現天上的天王身來度一切眾生。總而言之,這個眾生應該以什麼身得度的,觀世音菩薩就示現什麼身,來給這一類的眾生說法。

在佛教裡,觀世音菩薩各處去教化眾生。所以,他要度一切眾生髮菩提心,先看這個眾生歡喜什麼,投其所好,他就說什麼法;這個人也都歡喜聽,於是就把這個眾生度了。所以說,觀世音菩薩也不一定是男身,也不一定是女身,他也是男身,也是女身,不過都是變化的。觀世音菩薩的本體,是如如不動的,和佛是一樣。並且觀世音菩薩在很久以前,就已經成佛,佛號為“正法明如來”。

現在他化菩薩身來教化眾生,在佛教中,他現菩薩身;在外道里,他也現外道的身,所以往往有一位穿著白衣服的,在耶穌教裡就說她是聖母。其實,這位聖母是誰呢?就是觀世音菩薩,去教化那一類的眾生。他示現穿白衣服的樣子,一般的耶穌教說這是聖母,其實就是觀世音菩薩去顯現,令這個眾生來發心。無論早晚,都會令他明白佛法;明白佛法之後,就要發菩提心。這是觀世音菩薩這種妙用無窮的不可思議境界。

“觀世音菩薩”這幾個字,“觀”是一種觀智,能觀的智慧;“世音”是所觀的境界。這能觀的智慧,觀這個所觀的境界,觀這個世間所有一切的境界、所有一切的音聲。這音聲,有苦聲、樂聲,有善聲、惡聲,有好聲、壞聲,觀世音菩薩觀看世界種種的音聲,他就遂心滿願──眾生無論求什麼,向觀世音菩薩祈求,觀世音菩薩一定會遂心滿願。

所謂“一切眾生若干種音,菩薩悉知悉見”,無論有什麼聲音,這一位菩薩都知道。為什麼?因為他一天到晚盡觀世界的音聲,觀一觀這地方有什麼音聲?觀一觀那地方又有什麼音聲?本來音聲是聽的,怎麼他說“看”呢?音聲你能看得見嗎?你看不見,但是觀世音菩薩能看得見,像看雷達那個境界是一樣的;因為觀世音菩薩他那兒有雷達,每一個眾生都有電波,你這個電波發出的什麼音波,他都知道。這是一種講法。

還有一種講法,因為觀世音菩薩眼睛雖然說是“觀音聲”,也就是用眼睛可以聽;這眼睛不單可以看,而且又可以聽。為什麼這樣子呢?因為他有六根互用的神通。一般人若修《法華經》,得到法華三昧,或者得到六根清淨這種境界,都可以六根互用,何況觀世音菩薩呢!所以觀世音菩薩耳朵也能看、也會說話、又會吃東西,他眼睛會聽、也會想東西。這六根互用的境界,觀世音菩薩很早以前就得到了,所以他能觀世音。

“世”有過去世、現在世、未來世。觀世音菩薩觀一切眾生過去世的因緣、現在世的因緣、未來世的因緣,觀看這三世的因緣,然後應該用什麼方法去救度和教化這個眾生。觀世音菩薩,用他所修行成就的神通救度眾生,所以這叫“觀世音”。

他為什麼要管這麼多閒事呢?一天到晚就觀“世音”,這又有什麼用呢?因為觀世音菩薩放不下── 放不下你,放不下我,放不下他,放不下一切眾生。他看這一切眾生,就好像他的小孩一樣!你看果涵,一天到晚抱著她的小孩,為什麼?她放不下!觀世音菩薩對我們這一切眾生,也是這個樣子,所以他要看看:我這小孩哭了沒哭?我那小孩笑了沒笑?我那一個小孩是不是很凍?大約沒吃奶吧?一天到晚照顧我們這一般的小孩子。說是:“喔!那他是不是做一個保姆呢?”差不多有這種情形,但是可沒有人給他錢,這是觀音菩薩最吃虧的一個地方!他因為放不下眾生,所以他要觀世音。

觀世音,看見哪一個眾生有什麼痛苦,他就要解除這個眾生的痛苦;看見哪一類的眾生有災難,他就要解除那一類眾生的災難。所謂“尋聲救苦”,你若有苦,只要念“南無觀世音菩薩”,就會逢凶化吉,遇難呈祥,一切一切都遂心如意。但是這個妙法,一般人都不知道,所以在最危險的時候,也都想不起來唸觀世音菩薩。你要是能在最危險的時候,想起念觀世音菩薩,在火裡邊,火也燒不死你。會不會燒壞?也不會燒壞!在水裡,水淹不死你;你就算不會游泳,也可以自自然然到那淺的地方。

這是觀世音菩薩的一種感應,只要在最危險的時候,你能念觀世音菩薩,都有感應的,觀音菩薩一定會來救度你;但是你要有信心,不要將信將疑。

譬如你在一個火堆裡,雖然你念觀世音菩薩,但又信不著觀世音菩薩,“念念觀音菩薩,他就能來救我?這靠不住吧?沒有這麼靈驗的事情吧?”你心一生疑惑,他不會來救你了,因為你不相信!你若一心相信:“我這兒念觀世音菩薩,觀世音菩薩一定來解救我脫離危險。”甚至你遇到一隻老虎,這老虎張開嘴要把你吃了,你這時候把眼睛一閉,念“南無觀世音菩薩、南無觀世音菩薩……”,這老虎嘴也張不開了!觀音菩薩就有這個力量,它就吃不了你!

“菩薩”是半梵語,具足叫“菩提薩埵”。“菩提”就是覺,“薩埵”就是有情。菩提薩埵,就是覺有情──覺悟一切的有情;凡是你有這個情的,他都會令你得到覺悟。又有一種講法,是有情覺──有情裡邊的一個覺悟者。有情,就是一切有知覺性的,有感覺的,有氣血的,這一些個有生命的東西,都叫有情。觀世音菩薩,他還沒有成道前和我們是一樣來著,因為他不怕這苦難去修行而覺悟了,是有情的眾生裡邊的一個覺悟者。也就是他以他這個覺悟的這種智慧,再來覺悟我們這一切的眾生,所以叫菩薩。

菩薩,另一個名稱,叫大道心的眾生。大道心,他的道心最大了。有大道心的眾生,這就叫菩薩。又有一個名稱,叫開士,又叫有上士,名字很多,觀世音菩薩也就是這一類的眾生。在沒有成佛以前,所有的菩薩也都叫眾生,不過他是眾生裡邊一個覺悟的眾生,而不是迷昧的一個眾生。迷昧的眾生,他遇著一切境界就執迷不悟,遇著一切的事也都看不破、放不下。觀世音菩薩對一切的事,也都看得破、放得下,無所執著了,所以他覺悟。不單自己覺悟,而且又覺悟其他一切沒有覺悟的眾生,所以叫做“觀世音菩薩”。


關於觀音菩薩的來歷,佛教中說法各異。有的說觀音原是轉輪王的兒子,名叫不旬。他和父親、弟弟一起跟隨釋迦牟尼出家,修得正果,轉輪王成為阿彌陀佛,不旬和弟弟分別成為觀世音菩薩和大勢至菩薩。有的說觀音原是妙莊嚴王的女兒,名叫妙英。父親為她親許婚事,但她不願出嫁,逃婚到荒山,結廬修行。後來為了替父王治病,不惜割下自己的臂肉,挖出自己的眼睛,終於使妙莊嚴王病癒,這片孝心感動了佛主,幫助她修成無上菩提。南朝宋曇謨竭翻譯的《觀世音得大勢受記經》中則說:從前金光師子游戲如來國,這個國家沒有女性,國王名叫威德,他於園中入三昧,見兩條蓮花從地上湧出分別左右,化生出兩個童子:左面的一個名叫寶意,就是觀世音;右面的一個名叫寶尚未,就是大勢至。觀世音為普光功德山王如來,大勢至為善住功德寶王如來。 有的佛典,如《千手千眼大悲心陀羅尼經》則記載:觀世音菩薩實乃過去古佛,早在無量劫前已成正覺,號為"正法明如來",又稱"正法光明如來"。這些佛典認為,觀世音出道之早,是十方世界許多佛所望塵莫及的。正法明如來大慈大悲,為了將眾生救出苦海,便倒駕慈航,現作凡夫,行菩提道,普渡眾生。《觀音三昧經》中載,釋迦牟尼佛說過:"觀音在我前成佛,名'正法明如來'。我為苦行弟子。"


菩提佛語


根據《悲華經·大施品授記品》的說法,在無量劫以前,阿彌陀佛作轉輪無諍念聖王時,觀音是轉輪聖王的第一太子,名叫不眴,是個男人。

轉輪無諍念聖王,就是後來極樂世界的阿彌陀佛,也稱無量壽佛。他依寶藏如來發心成道,換句話說,寶藏如來算是他的師父。寶藏如來在不眴發願時,授他無餘無上菩提之記,賜名觀世音。

《眾許摩訶帝經》中說:“若能了知色非生滅,即知受、想、行、識亦非生滅。善男子!色、受、想、行、識本非生滅,無去無來,若能如實了知本非生滅,無去無來,亦復不住非生非滅,無去無來。”換句話說,不眴的菩薩寶位是寶藏如來一早就打定了主意要賜給他的。

轉輪無諍念聖王的第二子叫大勢至,即大勢至菩薩。

順便,所有的如來並非同一個人,誰歷完劫,誰都可以當如來,只是名號不一樣。觀音菩薩後來也成了如來,叫正法明如來。

不過,即使在印度佛教中,也有觀音是女子的說法,法名叫“阿縛盧枳帝溼伐邏”。

崇尚婆羅門教的國王“毗那夜迦”殘忍成性,殺戮佛教徒,釋迦牟尼派觀世音化為美女和“毗那夜迦”交媾,醉於女色的“毗那夜迦”終為美女所征服而皈依佛教,成為佛壇上眾金剛的主尊。

在中國人的信仰中,觀音為妙莊王幼女妙善。《觀音寶卷》、《香山寶卷》及《觀世音菩薩傳略》等書,說法大同小異。妙善不肯結婚,自作香山仙人。妙莊王重病,妙善割手剜眼獻給妙莊王。妙莊王病癒,求天地讓妙善重長手眼。結果,妙善竟長出一千隻手和一千隻眼,這就是千手千眼觀音菩薩。妙莊王后來也皈依了佛門。

北宋天竺普明禪師編集的《香山寶卷》、明代西大午辰老人撰的《南海觀音全傳》等小說、俗講等,使妙善觀音的故事廣泛流行於民間而成為家喻戶曉,因此,妙善觀音的說法在中國最為人熟悉。

在五代時候,有一位日本僧人慧鍔,來華求法後要回日本時,請了一尊觀世音菩薩的像帶回日本,當行船經過定海舟山群島時,被狂風阻擋了歸程,當時海上長滿了鐵蓮花,船隻無法通過,傳說觀音菩薩不願跟他去日本,只好供奉在那座小島上,取名為“不可去寺”,從此以後來朝拜的人多了,於是就更名為普陀山,成為中國佛教四大名山之一。

傳統小說《封神演義》裡,則說觀音以前是十二金仙之一的慈航道人,男生女相,後來由道轉佛,成了觀音菩薩。

由於觀音菩薩的形象經過文學修補,已顯化各種形象,其實這些故事之間也有相互矛盾的。由此,現在基本固定了一個觀點:觀音菩薩具有各種神通相、是超性別的。而“相”不過是隨時可以拋棄道具。


純鈞LHGR


觀世音菩薩,前輩子是男的,名字叫詞杭,然後轉世,名字叫,妙善,二月十九聖誕日,六月十九日度終生,九月十九日收德道, 然後西方如來菩薩,稱她是南海觀世音,就在普陀山,普渡眾生,大家稱南海觀世音菩薩,


2588風調雨順


觀音是男是女?當然是——男的囉!可是為什麼你們所見的觀音都是女人形象,沒辦法啊,這是為了市場推廣需要啊!首先,觀音菩薩四字,觀音是簡稱,全名應該是觀世音。

其次,與大眾的一般映像不同的是,觀音不是如來佛的人,而屬於阿彌陀佛,按照佛教教義而論,他是將來繼承阿彌陀佛位的菩薩。

第三,他的根本道場,也不在普陀山,而在西方極樂世界。不信你們去翻《大阿彌陀經》、《無量壽經》、《觀世音受記經》。

而且,普陀山也不是咱浙江那個普陀山,而在南印度,梵文叫做Potalaka,音譯就是普陀洛迦山。那麼,為什麼浙江舟山的兩個小島,會變成中國版的普陀山與洛迦山呢?因為唐代曾有一個日本和尚,在五臺山請到一尊觀音像,想帶回日本供養。結果船經過舟山群島時,就被狂風惡浪阻住了歸程,傳說當時的海面伸出了許多鐵蓮華,船不能前航,被迫將聖像留在島上結廬供奉。 於是人云觀世音菩薩與此島有緣,朝拜的人日漸多了起來,最終更名為普陀山,附近一島則得名
洛迦山。而在那個時候,觀世音菩薩,還是男相為主,偶爾隨類應化為女相。所以《華嚴經》說:“勇猛丈夫觀自在”。

但稍後有人編了一個什麼觀音菩薩是妙善公主的傳說,佛廟裡也沒人去辯解聲明,說你們這是胡謅,觀音明明是男的,不但觀音是男的,所有菩薩其實都是男的。

結果,漢地的觀音形像越來越趨向女性化,尤其是在女信徒越來越多的情況之下。大抵上是因為中國人講究男女有別,女人整天去拜一個長鬍子的男人總歸不太著調,於是觀音就從偉岸大丈夫搖身一變成了美豔中年婦女,小鬍子沒了,喉結也沒了!

但直到元代之前,大部分漢人還是把觀音當成一個男人。宋代《太平廣記》記載說,有一個宦官,他的妻子無端被神所攝,昏迷不醒。他便請了一尊觀音菩薩,日夜祈禱,祈求保佑。他妻子夢見一個和尚前來救她,這個和尚便是觀音。觀音的最終女性化,還是在元明這個時期,隨著中國社會的日益保守化,觀音一旦以女人形象出現,就再也無法恢復男身。而《西遊記》恰在這個時候誕生,於是五大三粗的觀音,終於定型在了“眉如小月,眼似雙星,玉面天生喜、朱唇一點紅”!

當然,這個時候佛教已經在印度老家消亡,所以也就沒有印度大叔跑過來舉牌抗議,說什麼中國大媽將觀世音帥哥搞成觀音姐姐是對佛教的不敬這種話了,隨緣,一切就隨緣吧!


司馬路的歷史會客廳


真正的觀世音是女的!這是發源於中國本土的真正女神。這是華夏五千年的文明產物。觀音與女媧娘娘並稱為中華上古創世之神。因為我們的文明實際上是從母系社會過度過來的。這一點其實符合所有的早期宗教理論,比如基督教裡的聖母瑪利亞也是無性生殖的。這是因為母系社會裡知母不知父很正常。中華古文化裡信封觀世音的時代至少可以追溯到上古黃帝時代。

至於佛教裡的觀音,那則是假的!某種意義上看,觀世音跟佛教一點關係都沒有!觀世音在中文裡可以理解為觀察世人音言,意思是體察百姓疾苦。假如將觀世音這三個字用梵文讀出來肯定不是這個意思了。

其次,從文化發源來看也完全不一樣。佛教在釋迦摩尼時代的時候人類已經從母系社會過度出來了,不可能會出現女神。所以玄奘法師將佛教從印度傳教過來的時候,佛教裡的觀音也是男的。

他們這些傳教分子都是騙子,為了傳教可謂是無恥到極極。他們不過是抓住了佛教裡有個菩薩的中文讀音跟觀世音的讀音很像就生搬硬套,自己給觀世音加了菩薩兩字,然後硬說觀世音是西方如來佛主派到東土來傳教的,其目的是利用觀世音在民間的影響力給自己代言,讓大家去信奉佛教。


優己


在印度的原始佛教(指釋迦牟尼創立,入華之前的佛教)時期,觀音菩薩還是男身相。

觀音信仰最早來自婆羅門教

那麼,我們首先要解決一個問題,就是觀音菩薩是怎麼出現的?有人說,觀音菩薩不就是來自於佛教麼?其實並不是這樣。我們知道,印度在佛教之前出現過婆羅門教。婆羅門是印度四種姓制度中最高的一種,是由巫師和祭司所組成,因此,婆羅門教其實就是巫師和祭司控制社會的一種手段。婆羅門教是一種泛神的宗教(也就是馬克思所認為的低階宗教)。

電視劇裡面林心如扮演的觀音菩薩

《西遊記》電視劇裡經典的觀音形象

根據學者徐靜波的觀點,最早的觀音信仰來自於婆羅門中的“雙馬童觀世音”信仰。雙馬童梵文名為“阿溼波”(Asvin),是一種慈悲之神。它的功能和後來觀世音“救苦救難”的特點非常一致。著名梵文學者金克木說:“他們的主要能力是救苦救難,尤其是治病,能使瞎子復明,殘廢復全,使無奶的奶牛有奶,閹人的妻子生子,又使老女得夫,沉船獲救。”

我們要知道,原始佛教時期,釋迦牟尼是反對創立偶像的,連佛法訴諸文字都是反對的(我們看,幾乎所有佛經第一句都是“如是我聞”,就是佛弟子根據釋迦牟尼所講記述的講課筆記)。

男身觀音

後來,釋迦牟尼涅槃之後,弟子們為“方便法門”,才創立了釋迦牟尼自己的法身佛以及他的分身佛。因此,“阿溼波”就被吸收進佛教,成為“救苦救難”的代表。

當然,這種觀點後來受到美國和日本學者的反對。他們更多的認為,觀音菩薩其實來自於早期印度佛教的淨土信仰之中。所謂淨土信仰,就是一個人只要一心向佛,念念彌陀,臨終就可以受到未來佛的接引,進入極樂世界。觀音菩薩就是負責接引眾生的。

那可能有人會感到不解,既然觀音最早來自於佛,那它為什麼不叫觀音佛,而叫觀音菩薩?那是因為,後來隨著佛教理論體系的不斷完善,人們認為,“佛”是覺悟者(buddha),它不應該負責接引眾生。所以,這個任務就落到了菩薩身上。觀音於是就變成了菩薩。

男身觀音

男身觀音

早期觀音在中國也是男身,後因民間信仰結合成為女身

後來,觀音菩薩的形象在魏晉時期傳到了中土。那個時候,觀音菩薩仍舊是男身。在《悲華經》、《維摩詰經》等經典中,都有明確的記載。《悲華經》裡說:

過去散提嵐界,善持劫中,時有佛出,名日寶藏,有轉輪王,名無量淨第一太子,名曰不眴,發菩提心……汝觀一切眾生欲斷眾苦,故今字汝為觀世音。”《法華經·普門品》裡面也說,觀音菩薩為“勇猛丈夫觀世音”(可能有人說,這裡的丈夫為“丈夫相”,是一種堅定、執著的樣態)。

後來,觀音菩薩深入中國人心目中,並將其形象與中國民間信仰和傳說相結合。

最主要的傳說主要有個。一個就是妙善公主傳說,一個是馬郎婦的故事。先說妙善公主傳說。這個故事很簡單,話說妙善公主為妙莊王的第三個女兒,後來因為拒絕結婚被父王嚴懲。妙善公主一心向佛,落髮入空門。妙莊王因此大怒,毀壞寺廟,殺掉僧尼。

後來,妙莊王病重,妙善舍眼救父,最終感化了妙莊王。妙莊王皈依佛教,妙善公主就成為了觀音菩薩。就這樣,妙善傳說在中國流傳越來越廣,故事也越來越複雜。從妙善公主的傳說中,其實我們可以看到儒家孝道思想對佛教的滲入。

南海觀世音

第二個故事是馬郎婦的故事。這個故事有些情色意味。話說在某地,民風凋敝,人民愚痴,不信佛教,可能還有男女比例失調等等,造成地方不太平。觀音於是化身為絕色女子,引得當地男子“竟折腰”。最後,一位馬姓男子勝出,可以迎娶這位女子(所以叫馬郎婦)。結果在迎親當天,女子猝死。後來有老僧開棺驗屍,發現沒有屍骨,只有一副鎖骨。老僧將鎖骨掛在錫杖上,騰空而去。後來,這個地方人就開始相信佛教。

馬郎婦的故事此後也不斷被演變。最極端的是,這位絕色女子,為了渡化那些色慾蒙心的男人,就與他們發生關係。記過,凡是與她發生關係的人,就會斷絕色慾,皈依佛門。這個故事其實是“以欲止欲”。

隨著這兩個故事的不斷流傳,逐漸的,人們相信觀音菩薩是女性形象,也開始出現了女性的造像。

武則天將觀音女身菩薩發揚光大

真正將這個形象發揚光大的是武則天。我們知道,武則天是中國古代唯一一位女皇帝。那麼,作為女性,她登基做皇帝,需要一系列的理論基礎。這個時候,武則天就想到了佛教。武則天為了達到做皇帝的目標,她必須要淡化自己的性別特點(沒辦法,古代重男輕女)。

怎麼辦呢?借用佛教,把自己變成是彌勒菩薩下凡。因為在佛教思想中,還有一個特點就是,不重視男女性別。佛教都是神,他們是沒有男女性別區分的,也就是沒有分別心的。所以,武則天就把自己稱之為彌勒菩薩。但是,武則天又是女性,所以,她就會把佛教的形象塑造得偏女性形象(比如龍門石窟的盧舍那大佛,據說就是按照武則天形象雕刻的)。因此,彌勒信仰(未來佛)就受到追捧。

盧舍那大佛

彌勒被稱為“大慈尊”。觀音呢,號稱“大慈”,其實就差一個字。後來,民間百姓漸漸將二者混淆,觀音菩薩的女性形象由此也深入人心。

最後,女性形象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就在於她滿足了中國人的文化需求和生命需求。我們知道,女性給人們的感覺是溫柔體貼。所以,人們叩拜觀音菩薩,自然會有一種心理的依戀,也可以放下戒懼。此外,中國人比較看中子嗣的繁衍。女性恰恰是負責生育的。所以,我們看後來,觀音一個重要的想象就是送子觀音,也就是負責生育。由此,觀音菩薩從男到女的形象就徹底轉變了。

錢文忠說觀音是“觀自在”的誤用不成立

最後,我再駁斥一個觀點。錢文忠在“百家講壇”《玄奘西遊記》節目中,借用他老師季羨林的說法,認為,觀世音菩薩其實是一種錯誤翻譯的用法,真正的名字應該叫“觀自在”。理由就是,觀世音梵文是“Avalokitasvara”,觀自在是“Avalokitesvara”。兩個梵文,只差了一個“e”,所以在後來中國翻譯佛經過程中,出現了錯誤。

不過,根據於君方在《觀音:菩薩中國化的演變》一書的考證,這個說法並不能成立,或者說不是中國人翻譯錯誤的問題。因為早在20世紀初,日本大谷光瑞探險隊在發掘敦煌文獻中,發掘出了一個五世紀的寫本,那裡面“觀音”的梵文寫法,有五處,所以不可能是傳抄的錯誤,當時人們其實就用的是梵文“觀音”的寫法。後來,日本學者後藤大用認為,早在印度就有兩種不同的寫本系統,一種用觀音,一種用觀自在。

由此,可證明,觀音這個詞不是我們中國人翻譯錯誤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