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是“生命在于运动”,还是“静止使人长寿”?

我不像坏小孩


生命在于量力而为,凡事不可过度,无论是运动,还是休息,都应该“适量”;我们可以察觉到,经常会有运动员因身体不适而退役,也有很多年轻时能以一顶十的干活能手到老了却被疾病缠身,如果说生命在于运动,那么运动比谁都多的他们又怎么会这样呢?

人们的潜力是无限的,但精力却总有消耗殆尽的一天,大量的运动虽然能让我们变得强壮、健康,但却也是在消耗我们的生命,运动强度越大,心跳越快,生命消耗的也就越快,毕竟人们一生当中的心跳次数是有限的,当心跳次数耗尽时我们的生命也就走到了尽头;



那是不是说“生命在于静止”这句话就是对的,当然不是,当我们放弃了运动而选择静止时(就像是能坐着绝不站、能躺着就绝不坐的状态),我们身上所有的肌肉会变得无力,心脏也是一样,虚弱状态下的心脏收缩乏力,不能泵出充足的血液供应全身,这种缺血的状态又会反过来刺激心脏的迅速跳动,其实就是用增加心跳的次数来弥补泵血不足的缺憾;如上述所言,心跳越快,寿命越少;

另外,活动越少,人也就越胖,而肥胖则是心血管疾病的高危患病因素,在疾病的影响下人们的寿命和生存质量也会随之下降!


很矛盾是吧,人体就是这么复杂,没得办法!我们所能做的就是——适量的运动和休息,在二者之间寻求平衡,但这并不容易;按照美国心脏协会提供的运动建议,我们推荐:每天慢跑30分钟,每周坚持5天;或者每天快跑25分钟,每周3次;当然,最终我们对运动或休息的选择都要以我们的身体健康或患病状况为依据!


急诊内科张医生


回答这个问题,我想先举两个比较极端的例子:

1.太静了

如果一个人因为脑中风或者脊柱外伤造成了瘫痪,那么长时间卧床,绝对是足够静了。但是这样的患者绝大多数活不久,即使是他们除了运动机能以外的其他社体机能都完好,还是会因为长时间缺乏运动造成免疫系统和心肺功能的损耗。最终可能因为一场简单的感冒就丢了性命。

2.太动了

我们熟知的很多运动员都因为长时间高强度的锻炼造成一身的伤病,甚至有在高强度锻炼时突发猝死的情况。而且通过统计全美运动员猝死概率和平均寿命的研究发现运动员并没有因为强健的体魄而活得更久,反而猝死率高于一般人,且平均寿命也更短:

美国一家保险公司曾调查了5000名已故运动员的寿命和健康状况,发现他们的平均寿命比普通人短。匈牙利的科学家通过半个世纪跟踪调查世界著名的长跑运动员的寿命长短发现,这些长跑运动员比一般的人平均寿命要短5~10年,所以过量的和过于激烈的运动不但不会有利于人体的健康,反而会有害于人体的健康


当然了,这两个例子都是太极端的。但是从一个侧面体现出浅显的道理——静与动都是过犹不及的。

太静则不能锻炼心肺功能。

人老了以后身体机能下降,如果不做适当的运动保持心肺功能,那么机体对疾病的抵抗力是非常有限的。一个很常见的例子,老年人肺部感染不少见,但是心肺功能好的因为能够有力地咳出痰液,所以肺部感染往往可以得到较好的纠正,配合药物治疗就能快速康复。但一些虚弱的老人则因为咳嗽无力,很多含有病原微生物的呼吸道分泌物无法咳出,就会造成感染的难易纠正,甚至最后被感染彻底拖垮。

太动则造成脏器负担过重。

老年人强行做身体无法承受的锻炼,必然使心肺不堪其重,这样反而会损伤心肺功能,造成心肺和其他重要脏器的损伤。久而久之,这样勉强的锻炼会把损伤逐渐累积起来,直至发生器官早衰。


所以总结起来,保持适当的锻炼强度,保持心肺为代表的重要脏器功能,这是人长寿健康的保障。

如何知道自己的脏器功能好不好呢?每年定期的体检,通过多种检查手段就能知道啦。而且还能对很多种疾病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菲利普医生


若说“生命在于运动”,那么为什么勤劳的小蜜蜂,生命非常短暂。而懒惰的乌龟,鳖等动物却长命百岁?应该说物种不同不具备可比性,不过这个问题问的比较有意思,还是值得人深思的。

作为人类运动肯定有益于健康,不过任何运动都要讲究量,过犹不及,你看像运动员这类过度运动的人,基本都是一身伤病,普遍寿命都不长。按照中医的说法,运动过量会大伤元气并损耗内脏器官,不仅会导致压力有增无减,还会削弱身体应对压力的能力,让疾病有机可乘。长期处于久坐状态的人刚开始做运动的时候,如果做得过量,又太过狂热,就会带来各种副作用,甚至会引发心脏病等更严重的后果。为了避免运动过量带来过度疲劳,人们在运动时要循序渐进、量力而行,比如一周运动2-3次,运动一次,休息两三天,根据个人年龄和身体状况进行适当的运动或者劳动。对于体质较弱者以及有一些疾病的人就不适合多运动,比如:肝病、肾病、恶性肿瘤患者,都需要静养,不能劳累。还有一些呼吸系统疾病的人,肺功能差,如果多运动,只能是加重病情。

现代科学认为,一定的运动可以使人更健康,从而使人的寿命更长,但过度的运动会导致身体机能的过度消耗,导致寿命缩短。另外人的寿命长短与运动的关系并不是直接正相关,寿命的影响因素包含多个方面。内部因素比如遗传基因,还有性情脾气,心智状态,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等。外部因素涉及较多,包括生活方式、饮食习惯和生存环境等。家族中具有长寿基因的人相比较而言活的更长,性情温和,遇事泰然以及好的生活饮食习惯的人应该会更长寿。

所以任何时候不能过度放大运动,也不必过度鼓吹静止。


胡洋


记者到一个长寿的老人家里去采访。记者问:“老人家高寿了?”

老人答:“我已经80了。”

记者:“老人家,您长寿的秘诀是什么呢?”

老人答:“我非常注意饮食习惯和保养。我不抽烟不喝酒,也从不乱发脾气。”

突然,隔壁传来的摔碎玻璃的声音。

“那是什么声音?”

“不用害怕,那是我爹,每逢断烟断酒,他就发脾气。”

记者:“……”


我们都知道,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饮食对一个人的身体一定大有裨益。但同时在生活实际中我们又发现,一个人是否长寿,跟一个人的生活习惯不完全有关。到底是“生命在于运动”,还是“静止使人长寿”,我们一分为二地来看待这个问题。


1、生命在于运动,适量的运动使人长寿

生命在于运动,是18世纪法国哲学家伏尔泰提出的著名论断。运动使人变得有朝气,有活力,运动让生命神采飞扬。

我的大伯母八十多岁了,记忆中的大伯母就是一个身体孱弱多病的女人。前年摔伤膝盖后,就一直没能从床上再站起来。

前段时间我去探望她。大伯母跟我讲她最近除了每天唱红歌记背一首歌词以防老年痴呆外,还坚持“跳舞”。我看着卧床不起的她,心里很狐疑,她跳的什么舞?

原来,大伯母所说的“跳舞”其实就是手脚在床上舞动。一个孱弱多病的老者,卧床不起两年多,竟然也开始朝运动健身方向努力,这就是“生命在于运动”的最大写照。

2、劳逸结合更有益健康

《内经》里这样说过:“五劳所伤,久视伤血,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久卧伤气”,“形劳而不倦”。一张一弛乃文武之道。


在计步器横行的今天,很多人以步行步数最多为荣。殊不知步行过量也是有害的,《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第六条:食不过量,天天运动,保持健康体重。建议每天步行6000步。

有新闻报道过,一个新婚前的女孩每天晚上到健身房过度健身减肥,导致肌肉溶解,差点引发急性肾衰竭。

一个老人每天去爬山,没有量力而行,几个月后导致膝关节磨损,最后甚至连步行都有困难。

所以说,物极必反,凡事都要有个限度,在限度范围内的,有益身心健康,能延年益寿。如果超过自身的承受能力,一味地无限度地去运动,那便不仅无益且是有害的了。

3、长寿与否也跟个人体质相关

我们不能否认有的人天生体质强,在娘胎里就带出来的,这些人根本不注重养生和锻炼,甚至随便糟蹋自己的身体,但他依然有可能会比一般人健康长寿些。就像笑话里的那个老人的父亲。

而我,出生于贫困年代的贫困家庭,先天不足的体质。如今不知不觉年届中年,我越发地感觉自己身体在走下坡路。血压高了,眼睛老花了。我越来越注意饮食习惯,并且坚持锻炼身体。我从不吃垃圾食品,不吃冷饮,一直低盐低脂饮食,还坚持步行上下班。

但是,前几天跟同事们一起旅行的途中,只有我一个人有轻微中暑症状,被同事笑话说常年锻炼的我还不如从不锻炼的她。


我没有因为同事的耻笑而泄气。我觉得,要是我不注意身体的保养,不去进行适量的运动,我的身体或许还不如现在的样子。先天不足只有后天补,虽然现在补得还是有点晚,但是,能补多少算多少。


4、遵循自然之道,追求生命的品质

还有一个关于长寿的故事:有个人很想长寿,他向医生请教长寿的秘诀。医生告诉他长寿的秘诀就是不好色、不喝酒、不吃肉。这个人很高兴地说他既不好色又不喝酒吃肉。于是,医生纳闷了,问他:“那你要活那么久干什么?”


生命总是太脆弱,所以我们总希望自己能够相对长寿。但我认为,人的生命还是要遵循自然之道,不提倡强行索求生命的长度。只是单纯地追求长寿也是没有意义的。相对于长寿,我们更应该追求生命的品质,追求有意义、有质量的人生。

当然,还是要祝福各位长命百岁哦!


有书君语:对此问题你有什么不同的见解呢?欢迎在下方留言评论,别忘给有书君点个赞哦~关注有书君,私信回复句子,有书君送你一句特别的话!


有书共读


其实这个也是需要权衡的。

先来看蜜蜂和乌龟的话题吧,对比寿命长短首先要建立在同一种生物上来对比,蜜蜂和乌龟科纲属门各种都不相同,根本就没有可比性,它们本来的身体构造,内脏器官都是不同的,没有办法用来对比。比如蜉蝣这种生物也不见得比蜜蜂更勤劳,它们仅仅只能或一天。

再来看人到底是运动长寿还是精致长寿?的确,我们的器官,我们身体的各部分组织基本上都是有“内定寿命”的,曾经还有人说过,心脏跳动多少下其实也就是那个数字,不会多去哪,也不会少去哪,身上的器官组织就像是机器的零件一样,用得过度就会磨损更快,早早报修,用得少的话,保留时间就更长,这绝对是不容置疑的。比如有些人认为走路很有锻炼价值,于是整体几万步几万步地走,到头来可能达不到自己想要的锻炼效果,反而膝盖剧烈磨损,造成各种关节疾病。比如说胃部,如果你每天晚上都还要加一顿宵夜,胃肠天天加班,到头来也会损害较重。所以,这么说,反而安静一点还容易长寿?

话也并非如此,俗话说刀不磨要生锈,身体也有这个原理。虽然器官组织有自己的寿命,但人体是一个“反脆弱”组织,你如果适当折腾它,它就会变得更强,奋起抵抗,锻炼就是一种对身体的折腾,如果我们适当锻炼,身体就会变得更强壮,各个器官组织努力和恶势力作对,就会变得更坚强,这样反而不容易患疾病,如果完全不去折腾身体,安静地呆着,身体可能就会安于现状,反而可能受到更多疾病的侵害。运动和安静两者的优点和缺点都是此消彼长,但为什么建议多运动,至少运动过后身体有了抵抗疾病入侵的资本,但安静虽然能够保全脏器的运转次数,但万一突然生锈来个重病,再灵光的机器也运转不起来了。

国外的学说中还有“端粒酶”一说,端粒酶是细胞染色体在复制的时候套用在染色体端的保护物质,可以防止染色体磨损,繁殖细胞发生变异,增加寿命,端粒酶长的细胞,分裂更新次数会更多,也就代表了人能够更新自己更多次,不宜衰老,更加长寿。而有氧运动就可以增加端粒酶的长度。


只有营养师知道


人们经常说“生命在于运动”,念书时也说万物都是运动的,今天的放在桌子上的笔已经不是昨天的那个了,还记得这些吗?

题目中问的蜜蜂和乌龟,首先这两个不是一个物种,就好比你问西瓜和牛肉哪儿个好吃一样,是没有办法进行比较的呀。想比较首先是同一物种的东西,如果你问这个橘子好吃还是那个橘子好吃,这个是有办法回答的。这么说可以理解吗?

再来说说运动与静止,人是没办法绝对静止的,即使你什么都不做,身体本身也是有消耗的,就是我们俗称基础代谢率;即使你躺着睡觉,心脏也是一直在跳动的,这些恰恰说明人需要运动。

当人长时间躺着不运动

首先身体的肌肉开始减少,时间长了会发现身上的肉松了,尤其是胳膊、大腿上的肌肉比较明显;

其次身体抵抗力明显下降,长期卧床的人是很容易感冒,感染其他疾病的;

运动可以增加身体基础代谢率,加快新陈代谢;降低2型糖尿病、冠心病、乳腺癌的发病风险;降低全因死亡风险等。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建议

  • 每天步行不少于6000步;
  • 每周2-3天力量运动,隔天进行为宜。每天8-10个动作,每个动作3组;
  • 抗阻联系每周2-3次,增加肌肉量,预防摔倒,提高生活质量;
  • 柔韧性运动随时做,增加关节活动度,放松肌肉,防止肌肉劳损;
  • 有氧运动天天有,增加心肺功能,控制体重,预防代谢性疾病。

国家公共二级营养师

中国营养学会会员】


营养百事通


到底是生命在于运动,还是生命在于静止?这是很多人心中的疑惑。说生命在于运动吧,很多运动员,运动量都很大,后期都罹患了各种疾病,甚至有些人很年轻的时候就猝死了。说生命在于静止吧,现实生活中有很多不爱运动的人都身患各种代谢类疾病,比如说高血压、糖尿病等。那么,生命到底是在于运动,还是在于静止呢?

张大夫认为,生命在于适度运动和适度休息。美国心脏协会关于运动的建议是,每周15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或者每周75分钟高强度运动。比如说,你每天快走30分钟,每周保持5天,就基本上达到了运动的目标。如果是跑步,那天25分钟,每周3次就可以了。这份建议中并不推荐过度运动。

休息也是人体长寿所必须的过程。如果一味休息,那可能各种代谢类疾病都找上门来,比如说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等等。但是,不休息也是损伤寿命的,比如说那些熬夜的人群中猝死机率就很大。

所以,归根结底,还是一个度的把握,适度运动和休息,才可以延年益寿。


张之瀛大夫


生命的长短与运动有一定的关系,现代科学认为,一定的运动可以使人更健康,从而使人的寿命更长,但过度的运动会导致身体机能的过度消耗,导致寿命缩短。一些运动强度比较大,运动过量的运动员,普遍寿命都不长。据一家保险公司对六千名已故运动员资料分析,平均寿命只有50岁,其中大多数是运动过量所致。

科学研究证明,过量运动能够导致机体的代谢加速,体内耗氧量急剧增加,产生大量的活性氧,使人更快衰老。另外大量激烈超量的运动会加剧身体器官的磨损和生理功能失调,导致身体健康受损和寿命的缩短。

据说美国第32任总统罗斯福的手下有一个叫约翰·南斯·加纳的副总统,嗜好烟酒和肥肉,不运动,是个大肥佬,保健医生劝他要戒烟戒酒,减肥运动,科学生活,他根本不听,结果保健医生死了,他活了99岁。台湾作家李敖的老娘,整天躺在沙发看电视,吃东西也是高糖高热量的可乐咖啡糖包子,过了90岁。他老爸很讲究生活品质和锻炼,才活了50岁。一些对现代长寿老人的调查表明,长寿老人们的生活各有各的方法和特点,并没有一定的规矩。

时空通讯以上的说法,并不是否认运动的好处,也没有鼓吹静止使人长寿的意思,而是想说人的寿命是受多重因素影响。比如人的情绪和性格对健康和寿命的影响就很大。那种偏重强调某一方面对长寿绝对影响的说法,肯定是不科学和片面的。我想适度的运动和相对科学的生活态度,良好的心态和良好的工作生活环境应该对健康有利,也能够使人的寿命得到提升。


时空通讯


上海科技报科普问答主持人:主任记者 吴苡婷


其实这两句话都没有错,我们平时确实需要运动,但是不能运动过头,也需要一些安静的时刻。


很多运动员的竞技水平很高,但是一身的伤痛,到了中老年阶段非常痛苦,2013年排球国手陈招娣去世后,人们在她的骨灰里发现了5枚钢钉。


所以年轻人可以多做一些运动,但是年岁上去了,就要格外当心了,不能过度运动,要适量地温和运动,有助于身体健康。我最近得了腰椎间盘突出症,住了一次医院,病房里不少年轻人,久坐和运动过度的都有。有些中老年人热衷暴走,结果很多人膝盖严重受损。过犹不及,所以我们不能过度运动,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每天安排一些适量的运动。中老年人可以散散步,做做操,游游泳,打打拳之类的。年轻人运动也要适度,要避免运动伤害。



静止也是一种比较好的养生方法。中老年人可以写写书法,学习一些绘画,看看书报,听听音乐,获得身心愉悦。


当然如果我们能够做到动静结合,那么我们的人生体验就更加丰富,生活质量会更高,养生效果可能会更加好。


科坛春秋精选


勤劳的小蜜蜂,生命非常短暂。而懒惰的乌龟,王八却长命百岁。看上去确是基础代谢慢的,活得长;基础代谢快的,活的短。

但更重要的决定因素是物种。人类的种群已经决定,只能在种群内部比较,不能和别的动物比较。即使你天天躺在床上,也不能变成长寿的乌龟,你每天活蹦乱跳,也不会像蜜蜂一样生命短暂。


静止不动其实也在运动!

即使你坐在椅子上看电视,你的心脏也在不停的跳动,肺在不停的呼吸,胃肠道在不断消化食物,肌肉在维持的你姿势,眼睛在不断接受信息,血液在流动,大脑在思考。甚至每个细胞都在不断更新代谢,老的细胞死亡,新的细胞诞生。

所以没有绝对的静止不动,所谓的跑步,游泳,打球,只是让你自己的基础运动增加了一定的强度而已。

成人一天哪怕静止不动一天也要消耗热量1200千卡左右,跑步1小时,距离8公里,也才消耗500千卡 。所谓的运动,其实对身体并没有那么大的影响。

假设饮食结构、生活方式基本类似,经常运动的人心肺功能更强,肌肉密度更大,体脂含量更低。但是这些优势,未必能带来寿命上的延长。


运动静止和寿命并没有直接关系

看看人类的寿命的主要影响因素:

第一位肯定是癌症。目前没有证据表明,运动可以减少癌症的发生率,所以这一点就无效。

下面是除了癌症以外的10大死因。

其中阿尔茨海默病、结核、腹泻、糖尿病、交通意外这些基本上和运动没有什么关系。甚至跑步还可以能造成更高概率的交通意外。

中风、缺血性心脏病、慢阻肺这些疾病,其实有很大一部分同样是因为先天性、感染性因素引起的,还有一部分是因为血压、血脂高引起,但是一旦患病,就需要静养,少紧张激动,少承受压力,这样可以避免疾病的加重。


对于长寿来说,可没有什么绝对的运动和静止。想要长寿,以下3条可能更有效。

1.\t定期体检

大多数人都不是自然老死,都是由于得了各种各样的疾病,现代医学已经变得非常强大,很多疾病只要及时发现都可以治愈。所以定期体检,及时治疗就可以最大限度的长寿!

2.\t饮食结构

运动了半天,其实对你的基础代谢和身体的影响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大。但是你的饮食结构和睡眠质量,却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吃一口奶油,要跑半小时才能消耗掉。吃奶油多容易,一不小心就吃了一个奶油蛋糕,但是跑步几小时,谁能坚持?

3.\t按需运动

运动也不是越多越好,年轻人可以适当多运动,但是一定要在身体承受范围内,还要注意休息,不要在饮酒后、劳累后、生病时运动,避免出现意外。而年老体弱,有基础疾病的人,休养生息似乎对于长寿更加有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