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生作文:父母這樣當孩子的啓蒙老師就對了

小學生作文能力水平很大程度上體現在語言發展的水平,小學大致要經歷繪畫語言、口頭語言、書面語言三個階段的培養訓練。而口頭語言的開發又起步於家庭,所以,

小編認為小學生作文,父母才是真正的啟蒙老師。那麼作為孩子作文的啟蒙老師,到底該如何來培養好孩子的口頭語言呢?

1.抓住關鍵期,切莫錯過最佳時期

心理學研究表明,2-3歲是孩子學習口語的關鍵期,因為這個時候,隨著生活範圍的逐步擴大,孩子好奇、好問、好模仿,樣樣都想嘗試,對周圍事物的興趣特別高,學說話最快,是獲取詞彙的重要階段。如果在這個年齡階段,孩子口語發展遇到障礙,以後進行彌補將會出現很大困難。

但需要強調的是3歲之前是孩子學習母語的關鍵期。而現在許多家庭重視孩子第二語的培養,很早就培養孩子外語的讀說能力,但一定注意,第二語言的學習不要在3歲前進行,以免與母語的學習發生衝突。3—12歲才是孩子學習外語的關鍵期。

2.做孩子語言的“源頭活水”。孩子在進入小學之前,又尤其是在孩子語言發展的關鍵時期,孩子聽到最多的語言就是父母的,所以作為父母有理由為孩子提供豐富的“源頭活水”。這樣才能最大限度的刺激孩子的聽覺器官,積累更多的語言記憶。

小學生作文:父母這樣當孩子的啟蒙老師就對了

3.做孩子語言的“標準示範”。當孩子在學習口頭語言的時候,最初總是一個字或一個詞或顛三倒四的句子,這時就離不開父母來把孩子想表達的意思補充完成,表達通順,這其實無形中父母就充當了一個示範者的角色。相反,當孩子多次出現顛三倒四而無人替他糾正時,孩子的語言就不能很好很快地得到發展。

4.做孩子語言的“忠實聽眾”。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很有限,很多時候需要我們家長去認真傾聽,仔細捕捉。有時孩子的一個字、詞,甚至一個動作,都是在向父母傳遞信息,表達語言,如果這時候,沒有一個語言的傾聽者,孩子或許會覺得沒人理解他,就會表現出生氣,比如亂扔東西、“莫名”的哭鬧……而此時,很多父母或焦慮或生氣,對孩子的行為感到摸不著頭腦,顯得束手無策。因此,父母要認真觀察孩子的一言一行,幫助其表情達意,弄懂孩子的語言,對孩子的言語適當給予肯定,這對孩子口頭語言的發展具有促進作用。

小學生作文:父母這樣當孩子的啟蒙老師就對了

大家有更好的建議歡迎在下方的評論區留言分享。喜歡的朋友可以點擊屏幕下端的“關注ta”,也可以掃下面的二維碼關注作者,瞭解更多相關資訊。

小學生作文:父母這樣當孩子的啟蒙老師就對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