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红“杀鱼弟”服毒自杀:父母的格局,决定孩子的未来

前几天,看到一篇新闻,网红“杀鱼弟”喝百草枯自杀了。

说实话,看到“杀鱼弟”三个字的时候,我是一脸懵逼的,头上大写的“他是谁?”

估计你和我是一样的,要是看到这张照片,就能回忆起很多了:

网红“杀鱼弟”服毒自杀:父母的格局,决定孩子的未来

2010年11月,一则“苏州最年轻杀鱼弟”的帖子在网上走红,让杀鱼弟走进了大众的视野里。

“杀鱼弟”原名叫孟凡森,是山东苍山县人,6岁时跟着父母来到苏州。

家里兄弟姐妹6人,他是老大,从小就辍学,8岁在父母的水产小店里帮忙。

在帖子的视频里,他在自家鱼摊上手持菜刀,熟练将一条条鱼开肠破肚,技巧娴熟,动作轻盈,眼神犀利又倔强地看向镜头,因此让无数网友戏称他为“杀鱼弟”。

之后,杀鱼弟还顺势和爸爸上了电视节目《加油老爸》。

网红“杀鱼弟”服毒自杀:父母的格局,决定孩子的未来

之后“杀鱼弟”的名气越来越大,来买鱼的人越来越多,父亲于是把店名改为“杀鱼弟水产”,生意越做越好。

网红“杀鱼弟”服毒自杀:父母的格局,决定孩子的未来

最后,在网上走红的“杀鱼弟”得到有心人和政府的帮助,得以重返校园读书,从此改变了人生轨迹。

但万万没想到,8年之后,杀鱼弟会突然自杀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根据新闻说法,原来当年好心人帮助杀鱼弟送入校园不久后,他父亲就认为读书无用,让杀鱼弟回家帮忙生意。

因为辍学,本身基础差的杀鱼弟在跟不上学校的学习进度之后,又被父母怂恿,重新回到了鱼摊上杀鱼。

不让杀鱼弟继续学业也就罢了,更可怕的是,根据邻居的说法,他父亲经常打骂孩子,最严重一次,差点打得小孟摘除眼球。

由于没有和同龄人读书,他被封闭在一个小圈子里,也就失去了和同龄人一起交流、成长的机会,在家庭矛盾极其激烈,外部又没有自己世界的情况下,具有暴力倾向的他选择了用自杀的方式来处理家庭矛盾。

这是某新闻向人们讲述他自杀原因的一段文字,这里面的每一个字写满了悲伤、孤单、愤懑、不屈,都代表着杀鱼弟的人生。

新闻报道引起了很大轰动,杀鱼弟父母不得不站出来回应网上的“谣言”:

新闻视频,建议wifi环境下观看

视频中,杀鱼弟父母的回应真是让我很无语,姑且不论眼睛是不是被打坏的,孩子不去学校学习,这肯定是其父母的责任,还推卸责任说孩子不去学校读书。

有让8岁儿子辍学的前科在,谁会相信这对父母的这番空口无凭的瞎话?

还有不少网友认为是贫穷惹的祸,家庭贫困不得不让孩子接受生活的苦。

我就更加呵呵了,九年免费的义务教育难道是摆设吗?这个阶段,接受学校教育根本不费钱,再怎么穷,不至于一点学杂费都供不起吧。

本质上,就是其父母嗜钱如命,把孩子当成赚钱工具的心态作祟,短视的见识,低端的格局,错误的教育方式,造就了如今杀鱼弟的自杀局面。

“杀鱼弟”的故事让人唏嘘,却也让我明白,有的时候,孩子的优秀与否,往往就是来自于父母格局的差距。

俗话说:一个人有着什么样的格局,就会有什么样的命运。

可对孩子来说,父母是他认识世界的第一双眼睛。孩子人生格局的形成,基本是由父母的格局所奠定的。

因此,可以毫不夸张地说,父母的格局大小决定了孩子人生的高低。

而父母的格局高低,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呢?

网红“杀鱼弟”服毒自杀:父母的格局,决定孩子的未来

第一,对待知识的态度上,低格局的父母总支持读书无用论。

越是支持读书无用,金钱至上的父母,他们的格局往往不会大,还深深地影响到孩子的未来发展。

读书无用,就是那些类似杀鱼弟父母嘴里常说的论调。

我曾写过一篇《6年跟拍三个阶层的孩子成长历程:父母的层次,决定孩子的出路》,里面写到了一位甘肃女孩马百娟的故事。

网红“杀鱼弟”服毒自杀:父母的格局,决定孩子的未来

马百娟的家庭非常贫困,12岁的她被村长好说歹说才被拉到村里唯一的小学读书。

虽然家庭条件困苦,年纪尚小的她每天放学还要喂猪、做饭、背谷子,但是这样的生活环境并没打消小百娟对学习的热爱,她每天都积极认真地读书。

因为她喜欢上学,因为她知道读书能改变命运。

马百娟曾在作文里写道,希望长大后能去北京上大学,然后大学毕业后去打工挣钱,她的梦想是将来一个月挣一千元,给家里买面和打井,因为她家面不够吃,水不够喝。

可好景不长,家庭劳动力的丧失,加上其父亲固执地认为“读书无用,女孩子只要嫁得好就行了”,马百娟被迫辍学,在14岁那年,嫁给了表哥,从此一生的命运就此改变。

在低格局的父母眼里,孩子的人生就是自己生活的补充剂,他们完全没有可能去尝试更多的可能,接受更多的教育,

读书无用论,真真切切是这个世界最大的骗局。只有越穷的人才越相信读书无用。因为穷,把他们的眼界全搁浅在金钱上,唯利是图。

就如杀鱼弟的父母一样,他们也认为读书无用,还不如让孩子早点辍学,帮自己杀鱼更好赚钱。

过分看重金钱,容易得过且过的父母,当他们的眼里只剩下了钱,把孩子当成自己的赚钱工具,把温馨的亲情当成了赤裸裸的金钱交易关系,让孩子得不到一点爱。

缺爱的孩子,就像灵魂缺了一角,一生都无法完整。

网红“杀鱼弟”服毒自杀:父母的格局,决定孩子的未来

第二,对待孩子的教育方式上,低格局的父母喜欢用简单无脑的“打骂教育”。

低格局的父母的教育方式,往往爱强调“我是你爸妈,我是为了你好”,他们往往喜欢把道理凝聚在拳头了,语言上的吼和骂一旦没用,就施以拳打脚踢、棍棒教育。

其实,打骂是最劣质,也是最无用的教育方式。

网红“杀鱼弟”服毒自杀:父母的格局,决定孩子的未来

杀鱼弟多个邻居都曾向电视台反应,他的父亲曾经用铁丝将孩子绑起来暴打。

而这样以暴力教育为主要手段的低格局父母,在生活中上并不少见。

网红“杀鱼弟”服毒自杀:父母的格局,决定孩子的未来

在海南万宁市人民医院,医生正在救治一名被父亲用皮带、扫把、衣架,一下一下活活鞭打成重伤的6岁女童。

可惜,尽管医生拼了命地施救,但女孩小小的生命还是从这个残忍的世界离开了。

而父亲暴打的原因,仅仅是因为父亲蒋某在陪着女儿在出租屋里写作业,看到孩子犯错就不停地责骂女儿。

女儿忍不住,就回了几句嘴,父亲蒋某便一怒而起,抓起手边的各种“工具”,将女儿踹翻在地,狠狠抽打了一个半小时。

直到他累了,停下了手,还对躺在地上的女儿说:“别装了,快起来。”

这时,小小的孩子用尽她全身的力气,说了最后一句话:“爸爸,我起不来了。”

这些经常打孩子的父母也许自认为,打孩子是为了管教孩子,是为了更好地管教孩子,展现自己的权威。

父母把所谓的权威,以暴力的手段诉诸在孩子身上,让孩子在无穷无尽拳头和责骂声中成长,只会造成了日积月累的绝望和伤痕。

最近热播的电影《小偷家族》里有两句关于家庭的台词,说的很有道理:

如果说爱你,却还打你,那一定是说谎。

如果爱你,就会像我这样紧紧抱住你。

这才是一个父母爱孩子的正常表现,父母如果真的爱孩子,就越是会花时间和精力去思考更好的教育方式,给孩子不一样的教育情境,而不是简单的“暴力”+“吼骂”。

网红“杀鱼弟”服毒自杀:父母的格局,决定孩子的未来

第三,对待孩子的成长,低格局的父母永远自以为是,不会自我成长。

在杀鱼弟的自杀原因陈述中,他的父母多次提到小孟是因为进入青春期后,非常叛逆,性格很急躁,随便说两句就一气之下喝农药自杀了。

也就是说,在他们看来,我打骂孩子是教育,结果孩子太叛逆,不肯听我的话于是自杀,如果孩子还小的话,就会乖乖地听我的话,那就不会自杀了。

这种想法的父母总是自以为自己是正确,对待孩子也是极其不负责任的。

每个孩子总会长大,如果父母还是用老一套的教育方式对待长大后的孩子,必定会出问题。

根本就没有所谓的叛逆期,只是孩子长大了,父母却在原地,不肯长大。

在知乎上有这么一个问题:“父母要求孩子上进,那么孩子要求父母上进,有错吗?”

在我看来,你把多大的期待放在孩子身上,你自己起码也要做到相应的进步。

总不能你和孩子参加跑步比赛,你一直要求孩子跑第一,自己却嫌累怕苦,偷奸耍滑,不肯拼命,却还一直催促孩子努力跑。

哪个孩子会肯拼命?

有太多的父母给孩子报了各类补习班,自己却约上朋友在星巴克闲聊;一边歇斯底里地吼着孩子赶紧写完作业,一边自己却躺床上追剧、玩手机。

不要总是逼着孩子“你要努力啊,你是我们家买房买车的希望”,而是更应该严格要求自己,把自己活成一个好榜样。

最好的父母,就是懂得在人生路上自己和孩子一起成长,我用力地跑完自己的路,也带动孩子往自己的梦想方向奋力前行。

当父母对人生有更多的期待,更多的尝试,对知识与努力有更忠诚的信仰,就有足够的底气,足够广阔的格局去引导孩子,走向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