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扬帆四十载 穗台交流硕果累

改革扬帆四十载 穗台交流硕果累

1995年,广州台商投资区成立大会现场

今年,祖国大陆迎来改革开放40周年。这40年,也是穗台交流交往从无到有,不断突破阻隔,走过的不平凡的40年。从当年台商行囊空空西进独闯大陆,到如今台商落地生根、抱团投资,从80年代艰难的开放探亲,到2006连战的大陆“破冰之旅”、台商春节包机直航,以及后来的两岸“三通”, 再到后来各种参访、主题论坛活动全面开花,穗台交流交往越来越密切。 40年来,随着大陆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推进,社会环境的深刻变迁,以及两岸关系的起伏变化,穗台交流经受住了时间的考验,经贸、科技、文化、教育、卫生等领域的交流和往来越来越热络,深度和广度不断拓展,交流成果丰硕,为广州经济社会发展和两岸关系和平稳定作出自己贡献。

改革扬帆四十载 穗台交流硕果累

2006年,时任广州市委书记朱小丹向连战夫妇赠送著名广绣大师陈少芳作品《红棉》

从“关山重隔”到“枝繁叶茂”

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首倡两岸“发展贸易,互通有无,进行经济交流”。 同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作出试办经济特区的决定。在此吸引下,台商向大陆迈出试探性的第一步。此后,广大台商抢搭祖国大陆经济快车,演变成一股蔚为壮观的西进投资热潮。广州与台湾气候相似、地缘相近、人缘相亲、文缘相通、商缘相生,具有相互交流与合作的先天优势,而改革开放的春风正是推动交流的最大催化剂。

改革扬帆四十载 穗台交流硕果累

2016年11月,国台办主任张志军来广州市考察台湾青年来穗实习就业创业情况

台商西进 投资由点及面

广州成为台商最早到大陆投资的城市之一。1984年,荔联拉链厂落户增城,成为广州第一家台资企业。它的老板当时也许不会想到,广州有朝一日会发展成为台商在大陆最大的投资目的地之一。巧合的是,多年以后,台资富士康总投资高达610亿元的显示器项目再次相中增城,于去年3月正式动工建设。这是广州改革开放以来最大的单笔投资项目,也是富士康近十年在大陆最大的投资项目。

随着两岸交流的大门逐渐开启,广州良好的基础设施、较高的劳动力素质、较低的生产成本和巨大的市场潜力开始吸引越来越多台商的关注,他们纷纷组团前来考察投资。从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到2000年,十余年时间,台商在穗投资落子,由点及面,逐步拓展。据统计,1990年,也就是台湾当局开放大陆探亲之后的第三年,共有100多个台商考察团到广州考察,仅广州市台办设在流花宾馆的“台湾同胞咨询服务部”就接待了前来考察的台商两千多人。当年,广州市的台资企业由上一年的70多家增至200多家,投资金额达3亿美元,常驻广州台商达1000多人。广州市为台商投资项目的立项、审批、注册等手续,采取一包到底的办法,同时在用水、用电、融资等方面提供便利。经过几年的摸索,台商投资向更加多样化和更高层次发展。广州台资企业稳步增加,到2000年,数量已达1300多家,投资金额达32亿美元。越来越多的台商把父母、配偶带到广州常住,子女也带来广州读书,显示台商对广州投资前景信心大增。

祖国大陆的巨大发展空间成就了台商,相对应的,广大台资企业也为广州创造了成千上万个就业机会,带来了先进技术装备和管理经验、广阔的国际市场渠道,培养了一大批管理人才和熟练工人,为广州的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改革扬帆四十载 穗台交流硕果累

海峡两岸采访团在广州采访

交流破冰 根深情义重

真正的穗台交流始于上世纪80年代后期。1987年9月,台湾《自立晚报》记者徐璐、李永得来大陆采访,创下台湾媒体首度突破禁令赴陆采访记录,广州市是此行其中一站,他们采访了孙逸仙纪念医院、中山大学、黄埔军校旧址等,受到当地民众热烈欢迎,也在台湾社会引发热烈反响。

1987年 11月2日,台湾当局正式开放民众到大陆探亲。开放当天,2000多人办理了赴陆探亲的证件。随后,与大陆隔绝了38年的骨肉同胞掀起了探亲潮。从台湾到香港,再到广州,数十万返乡台胞从这里前往大陆各地寻找日夜思念的亲人。那些悲欢离合的感人场景,在广州,在大陆各省市上演,每一个分散的家庭都是一篇故事。为接待回大陆探亲的台湾老兵,广州市台办专门在靠近火车站的流花宾馆设立了台胞接待站,为过往的台胞提供热情周到的服务。

以此为开端,其后数年,思乡泪,故土情,返乡探亲的单向人员交流成为穗台交流的主题。1992年,大陆呼吸病权威专家钟南山教授赴台参加学术会议,成为广州赴台交流第一人,也标志着穗台交流从单向到双向的开始。此后十多年来,从人员互相往来,到经贸合作,穗台民间交流迅速发展,进一步增进了两地民众血浓于水的情谊,彼此的了解和共识也逐渐加深,激发了民族自豪感,增强了台湾民众对中华文化的凝聚力。

携手并肩 互动启新篇

广州曾是国民革命的大本营,也是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策源地。两岸交流,对于许多台湾同胞来说,广州是一个具有特殊历史情结地方。1987年,台湾当局开放老兵回大陆探亲,广州曾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是他们前往祖国大陆的必经口岸。广州市相关部门也在通关、迎来送往方面提供了大量服务和协助。

经贸往来之外,40年来,穗台在文化、科技、教育、政党、卫生等各领域的交流与人员往来也硕果累累。作为一座有着2200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广州是我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发祥地,岭南文化的中心,中国近现代革命的策源地,改革开放的先行地。在中国近代史上,广州与台湾有太多的历史连接:黄花岗、黄埔军校、中山纪念堂、大元帅府……不少台湾同胞来到广州后,直呼像回家一样亲切。在大历史的洪流中,广州走在了全国前列。

进入新世纪以来,穗台交流从接待台胞回乡探亲、协助台商投资兴业为主,逐步深入拓展,新闻、文化、教育、政党等多个方面的交流逐渐增多。与在穗台商齐心协力共抗非典、穗台新闻界高层代表团首次实现互访、台商包机从单向转为双向、大陆客机首次降落宝岛、连战访问广州、高雄议会来访首次与广州市人大常委会开展交流等等都是一时热点,备受两岸各界瞩目。

此一时期,穗台交流开创了不少“第一次”,2005年3月,中国国民党副主席江丙坤大陆破冰之旅“缅怀之旅”“经贸之旅”首站选在广州,谒广州黄花岗七十二烈士陵园。这是中国国民党高层56年来首次正式踏足大陆访问,从而开启了国共交流交往的新阶段。此后,连战、郁慕明等台湾政党领导人先后到访,来穗的台湾经贸、文化、教育、青年等社会各界参访团也纷纷前往瞻仰。

2005年,台商春节包机首次实现56年来祖国大陆民航客机降落台湾岛内,执行首航任务的南航飞机即是从广州出发。受到海内外高度关注。此后,台商包机从单向变双向,由春节包机到清明包机,再到常态化包机,两岸交通不断松绑,而广州一直都是最重要也是乘客人数最多的航点之一。

2008年11月,两岸两会在台北签署相关协议,12月,两岸海运直航、空运直航、直接通邮全面启动。两岸“三通”的实现以及各项相关配套措施的出台,不仅方便了台胞旅客,也大大刺激了包括广州在内的大陆赴台旅游人数的增长,台湾一度成为广州人出游的热门目的地之一。同时,穗台人员双向往来也不断增长。

2013年,广州黄花岗七十二烈士陵园获国务院台办批准为两岸交流基地,成为广州市开展穗台交流的新平台。

据不完全统计,1991年至2017年,广州赴台交流考察 5446批35513人次,台湾同胞来穗交流考察1010批21639人次(不含经贸和旅游)。

培育交流品牌 精彩频上演

2008年11月,两岸签署协议,正式实现全面海运直航、空运直航、直接通邮(“三通”),大大便利两岸人民直接往来,可以说,这是当时最受两岸人民欢迎的政策措施。这也拉开了两岸大交流、大合作、大发展的序幕。台资企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陆客赴台旅游人数激增;“台北·广州经贸周”、“台湾·广东周”等大规模、高规格、内容丰富的经贸文化交流活动受到媒体追捧;通过两岸媒体联合采访重走辛亥革命路、举办画展等多种形式纪念辛亥百年;“穗台黄埔论坛”纪念黄埔军校建校90周年,勾起两岸同胞共同的历史记忆;继台商西进投入热潮之后,越来越多台湾青年前往大陆就业、创业,亲身体会到一个真实的、不断发展的祖国大陆。

2011年以来,广州市积极搭建对台经贸、人文、医疗、教育等方面交流合作平台,打造了“穗台医疗论坛”、“穗台金融论坛”、“穗台青年论坛”、“穗台校长论坛”、“穗台黄埔论坛”等一系列广受两岸欢迎的交流品牌。

近年来,随着越来越多台湾青年到大陆就业、创业,广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2016年8月以来,国台办先后批准广州市汇龙信息产业科技园、广州众创五号空间设立“海峡两岸青年创业基地”、广州市光机电技术研究院为“海峡两岸青年创业就业示范点”。此外,台湾中小企业高新技术孵化基地、台湾智慧生活馆青年众创空间、穗台生物技术合作基地、台湾青年来穗创业服务平台等一系列创业、就业服务平台和载体相继搭建起来。

深化经贸合作 夯实交流基础

经贸一直是穗台交流与和合作的主题。40年来,穗台两地投资与贸易规模水涨船高,快速增长。2009年和2010年连续两年在台湾举行经贸周活动,积极向台湾推介广州优良的投资环境。同时,广州制定出台了深化穗台产业合作等6个方面25项具体优惠措施,大力帮扶台资企业实现转型升级。

近年来,新光、广达、大同、台银、中信银等台湾知名企业纷纷落户广州。许多在穗台资企业也继续看好广州,扎根广州,并通过转型升级、增资扩产等方式加快发展。

据统计,截至2018年6月,广州累计批准台资项目3251宗,投资遍及先进制造、现代金融、生物医药、化工、电子、精密机械、IT、文创、服装、塑胶、灯饰、陶瓷、五金、玩具、家具、制鞋等30多个行业,形成了多个产业配套体系,累计投资总额超过219.27亿美元,合同台资126.45亿美元,实际到位台资81.75亿美元。投资1000万美元以上的台资企业167家。常驻广州的台商、台籍管理干部及眷属约2万人,台资企业员工近20万人。 台商亲历祖国大陆改革开放40年来的巨变,感受到大陆国际地位日益提高,对大陆的情感认同增强。他们不仅成为海峡两岸经贸交流与合作的桥梁,也成为增进两岸同胞情感、发展两岸关系的纽带。

当前,广州正积极建设国际航运中心、物流中心、贸易中心、现代金融服务体系和国家创新中心城市,市场活力和面向全球集聚高端资源的能力都显著增强,其IAB计划,即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已经形成初具规模的产业集群。以广州为中心,包括香港和澳门的粤港澳大湾区是当今世界最具经济活力的区域,长远来看,可望发展成世界级的城市群,其成长潜力不可限量,广大台商将迎来更大商机。

两岸一家 明天会更好

“两岸一家亲,打断骨头连着筋”,两岸同胞是命运与共的骨肉兄弟,是血浓于水的一家人。回顾过往40年的穗台交流史,可以清楚的看到,虽然两岸关系时有波折,但祖国大陆对台湾同胞的关心、关爱和支持不变,对发展两岸关系的决心不变,两岸关系不断深化发展、两岸人民大交流、大融合的大趋势不变。

继今年2月28日国台办发布了“31条惠及台胞措施”后,7月30日,广州市出台实施《关于进一步深化穗台经济社会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充分体现了广州秉持“两岸一家亲”理念,率先同台湾同胞分享广州发展机遇的真诚意愿。

当前,包括香港和澳门在内的大珠江三角洲地区,已成为当今世界上最具经济活力的区域。备受各界关注的《粤港澳大湾区规划》即将出台,长远来看,大湾区的成长潜力、科技含量、商业前景不可限量,广大台商迎来巨大的发展机遇,而广大台青也越来越认识到自身未来的希望所在。广州,作为华南地区最重要的国家中心城市,同时也是大陆最重要的商业中心和对外开放门户枢纽之一,虽然面临全球化的多元竞争,但凭借其丰沛的底蕴与发展动能,有望在未来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的过程中再创新局。而在这一创造历史过程这中,广大台湾同胞绝不可缺席,也绝不会缺席。穗台交流的明天一定会更好。 (中新社 郭军 广州市台办 骆燕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