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汽车普及率为什么提高不起来?

以前常在媒体上看到老外的汽车普及率很高,还以为老外有多富(虽然确实富)。

不过最近查博士留洋的兄弟在英国买了辆车,我打听了一下,原来老外在买车上也很屌丝的。

中国的汽车普及率为什么提高不起来?

这位兄弟刚毕业时,买了一辆福特3.3万人民币(注意已经换算为人民币),如今换了一辆宝马五13万人民币(注意是人民币,宝马五在英国也就30多万人民币而已)。

他一年能收入约百万人民币(注意是人民币),但是在买车上如此之抠,从来只买二手。说是过几年,再换一辆路虎开开。他说大部分同事都买了二手车,也没有人看不起二手车,大家都觉得二手划算。

中国的汽车普及率为什么提高不起来?

如果他所说是实情,我想我们中国人如果也愿接受二手车,汽车普及率高到每个家庭1-2辆完全不是问题啊,这位兄弟一个博士,居然屈尊去买3.3万元的二手车,我们中国随便一个小白领,如果愿意像这位留洋博士一样,辛苦一年完全可以买得起。

难道,中国的汽车普及率如此之低,不是因为大家没钱,而是大家不接受二手车?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个现状?

关于这个问题,查博士来解答一下:

中国的汽车普及率为什么提高不起来?

1、一家多车需求制约了旧车供应

中国一家两车或多车的比例不高,加之限牌限行预期,很多家庭存在“持有多车”的需求,不愿意拿旧车置换,一定程度制约了旧车供应。

2、原车价高昂,制约旧车作价

车型更新换代加快,旧车的作价参照现行新车达不到用户预期价格。目前国内车市的旧车价格,确实会令许多有心车主心寒。试想,当时以30余万元的高价“娶回”的新车,再加上精心的维护保养,若是以一半以上的折价“挂出”,多数人当然会于心不忍。

中国的汽车普及率为什么提高不起来?

3、缺乏公正的二手车评价体系

二手车经销商一般根据品牌、型号、使用年限、公里数、现行市场新车价格,结合事故维修等情况,人为预估一个二手车价值,但这个评价体系随意性过大,旧车主很难信服。

4、旧车收入价过低,售出价过高

虽然旧车收入价过低,但二手车经销商利用信息不对称,利用蒙骗等手段,高价售出旧车,经常出现旧车销售毛利高于新车。

中国的汽车普及率为什么提高不起来?

5、中国二手车市场缺乏安全保障

中国二手车市场给人的感觉就是事故车,故障车,买方缺乏安全感。买二手车一般都会买认识的人的,车子知根知底,买才放心。是否可以考虑给用户一定的保修期等保障措施呢。

6、额外增加交易主体,挫伤新车商家的积极性

汽车置换涉及新车销售和旧车收购等几方面,一般经营新车的商家没有旧车销售渠道,而二手车经营者也很难取得新车经营资格。而置换本身是新车和旧车相结合的工作,现有的政策却人为分开,额外增加交易主体和经营风险。经销商只能通过“寄售”开展业务,只能二手商品的收购与新商品的对等销售获取佣金等利益,无法大力发展旧车整新、跟踪服务、二手商品在销售乃至折抵分期付款等业务,严重压缩和摊薄新车经销商利润,挫伤新车商家的积极性。

中国的汽车普及率为什么提高不起来?

7、现有政策法规加大交易成本

在现有的二手车税收法规下,很多经销商为了规避税收、过户和路桥通行等成本,收购的旧车不过户到自己名下,而是打着“寄售”的旗号,赚取佣金。

8、国家优待扶持政策少

大部分新车厂家给予旧车置换的补贴,但国家层面优待政策相对很少。如:适用超低增值税征收率,收购车辆的停驶、复驶和验车有效期限;收的车辆停驶期间暂停征收养路费和通行费;购置新车上牌后过户期限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