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康:近年宏观经济稳中向好,但需关注民企投资下降




【导语】民企投资从2016年8月下降到仅有同比2%的增长率,除有部分“走出去”发展的因素之外,也必须正视与方向感不明、安全感不足、希望感不到位相关的“用脚投票”因素。

9月27日,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显示,2018年1至8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4.42万亿元,同比增长16.2%,增速比1-7月份放缓0.9个百分点。尽管相关数据增速放缓,但仍旧整体稳定向好。

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首席经济学家、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原所长贾康认为,2015-2018年,中国经济运行的基本态势,原是实现与中高速增长平台的对接,有连续十二个季度以上的时段在6.7-6.9%的速度区间运行的同时,一系列指标亮点纷呈,如无美中贸易摩擦的陡然升级,并具有不寻常的意义与影响,“本来2018年有望既是‘软着陆’中L型转换的确认之年,也是引领‘新常态’的入‘常’之年。”

2018年9月初,在新三板在线发起主办的“新思路·新格局”2018新三板峰会上,贾康对2018年中国宏观经济形势进行了深入分析与展望。

宏观经济“稳中向好”

2010年,中国就已稳定进入人均GDP4000美元、人均国民收入3000美元以上的中等收入阶段;我们至此开始向迈过中等收入阶段逐步发展。

“这也是我们需认识、适应和引领新常态的阶段,必须追求的是走向新常态的发展过程中,虽然增长速度从高速向中高速下降,但发展质量从低中端向中高端提升。”贾康指出,以结构优化实现这一转变,就是近年宏观经济主要强调“稳中向好”的基本内涵。

贾康认为,到2017年-2018年初,我国经济的“新常态”,已经有一段时间的由新入常特征,“稳中向好”有更实际的内容。“今年‘两会’所说的‘稳中向好中实际隐含的“稳”,本是很有希望对接已强调若干年的软着陆过程当中的‘L’型转换,使之稳定形成了。

这一点首先可从“挖掘机指数”看出。2015年下半年后,以施工机械为代表的经济先行指标迎来了一波大涨行情,“挖掘机类”产品订单猛增,预示经济运转中景气因素有望上升,这也让经济名词——“挖掘机指数”进入大众视野。

“多年低迷的工程机械行业销售市场筑底回暖,2017年2月时,依据该指数预计,工程机械销量当年可达到年度200-250%的增长,行业回暖至少可持续到2018年。”

贾康指出,由“挖掘机指数”在前边的看好,可合乎逻辑地预计“后续的其他投入也会跟上”。果然其后数据显示,2016年一季度钢材某些品种价位企稳,二季度全行业回暖,三季度煤炭出现产品价格回升且势头迅猛;9月间,PPI历经54个月负增长后首次转正,“为随后经济的‘稳中向好’,提供了切实的、合乎逻辑的铺垫。”


(图片来源:贾康《2018年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与展望》)

另一个很重要的指标是就业。“原来大概一个GDP新增百分点,希望能对应100万个城镇新增就业岗位,而这些年已达到一个新增的百分点差不多对应到200万个。”贾康指出,这和多年商事制度改革、鼓励“双创”、结构性减税、大力发展服务业等措施,推动大量小微企业涌现而出,有很大关系。

综合而言,贾康认为,从挖掘机指数、PMI(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等指数的表现,并结合PPI、CPI、工业增加值、企业利润、用电量、货运量、房地产业、进出口、就业等数据综合观察,中国经济运行中的亮点正日趋明显。

但经济发展过程中仍有困难之处。贾康指出,一方面,地方政府和企业面对的困难并没有完全解决,“但总体氛围已在悄然改变,一些区域的困难在减轻,最近东北的困难局面已有向好的苗头。”

但一个更重要的不良情况则是民企投资的下降。贾康分析认为,民企投资至2016年8月下降到仅有同比2%的增长率,同期民企海外投资却明显上升(“海外资产配置有不惜工本的倾向”),两者的反差,除有部分“走出去”发展的因素之外,也必须正视与方向感不明、安全感不足、希望感不到位相关的“用脚投票”因素。“此情况在2017年以来有所好转,但仍值得高度重视、密切关注。”


(图片来源:贾康《2018年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与展望》)



(图片来源:贾康《2018年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与展望》)

值得提到的是,高层始终保持对民营企业的高度关注。支持民营经济发展,重在落实,让中央政策的含金量变成企业发展的“推进剂”;为民营企业创业创新提供法治保障,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切实优化和增强市场主体的方向感、安全感、希望感,创业创新的热潮才能合乎意愿地更加澎湃,民营经济的发展前景会更加光明。

推进经济“企稳入常”的六大建议

“在美中贸易摩擦陡然带来新的不确定性和不良预期的当下,我们仍然争取在近年稳中向好的基础上乘势由新入常,尽可能在高质量的实质性追求中把中高速增长平台期拉得越长越好。”贾康归纳了六大建设性意见和建议。

第一,坚持在优化结构中以经济手段为主、市场优胜劣汰机制为主“去落后产能”,避免“一刀切式压产量”的扭曲、不当做法(如对煤矿曾规定一律全年只许开工276天,实际上是保护了落后产能)。

第二,要充分注重中国还有可观、可用、可贵的有效投资的空间,贸易摩擦压力下必须扩大内需,更要进一步利用“有效投资”空间(如高铁路网建设、各中心城市立体化“轨道交通网”建设、又如全国约缺少5千万个停车位需要有效供给),保持PPP动态优化中的连续性(对与PPP相关的地方政府负债与或有负债、应有规范化指导、合理的风险防范和“疏堵结合、堵不如疏”的正确处理)。

第三,要特别注意如何尊重科研规律,鼓励创新。坚决贯彻中办、国办的一系列鼓励创新、尊重科研规律的相关文件精神,进一步处理好“发展中规范”与“规范中发展”的权衡关系,坚持总理强调的“鼓励创新,就要审慎包容”。

当前,防范风险是攻坚战之一,今年以来加强监管的资管新规,贾康认为,这套制度建设是呼应中央防范出现系统性风险要求而出台的,但在执行过程中,也应防止把中央所说的防范系统性的风险,直接理解为等同于死死按住一切风险点不能有任何动作,那样也会封杀一切的试错创新探索空间,反而违背了中央的精神实质。

第四,坚决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十九大和两会精神,继续给企业界吃好“定心丸”,及时落实对于“侵犯企业产权错案冤案”的纠正,继续推进“共赢”式的实质性混合所有制改革。

第五,对于事关重大的房地产业健康发展,要把以基础性制度建设打造长效机制的中央指导精神,尽快具体落实到土地制度、双轨统筹的住房制度的改革,以及、相关投融资制度、房地产税制度改革加快立法的实际行动上。

第六,在“放管服、减税让利”改革方面,要掌握好企业负担的“全景图”。对于正税之外的五险一金,各种收费和制度性成本,要配合“拆香火”的配套改革攻坚克难措施,来达到较为实质性的效果。

综合而言,贾康认为,要把短期与中长期衔接考虑,在亮点纷呈、矛盾制约亦不可忽视的2017至2018年,在积极财政政策与稳健货币政策的组合框架下,亟应掌握好相机抉择的要领,在“三去一降一补”的进程中注重让市场充分起作用,以优胜劣汰机制优化结构,力求乘势完成我国宏观经济运行的企稳入常。

(文章来源:新三板在线,文:陈蒙蒙)


贾康介绍

第十一届、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政协经济委员会委员,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首席经济学家,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博导,中国财政学会顾问,中国财政学会PPP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国家发改委PPP专家库专家委员会成员,北京市等多地人民政府咨询委员,北京大学等多家高校特聘教授。1995年享受政府特殊津贴。1997年被评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高层次学术带头人。曾受多位中央领导同志邀请座谈经济工作(被媒体称之为“中南海问策”)。担任2010年1月8日中央政治局第十八次集体学习“财税体制改革”专题讲解人之一。孙冶方经济学奖、黄达—蒙代尔经济学奖和中国软科学大奖获得者。国家“十一五”、“十二五”和“十三五”规划专家委员会委员。曾长期担任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1988年曾入选亨氏基金项目,到美国匹兹堡大学做访问学者一年。2013年,主编《新供给:经济学理论的中国创新》,发起成立“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和“新供给经济学50人论坛”(任首任院长、首任秘书长),2015年-2016年与苏京春合著出版《新供给经济学》专著、《供给侧改革:新供给简明读本》、以及《中国的坎:如何跨越“中等收入陷阱”》(获评中国图书评论学会和央视的“2016年度中国好书”),2016年出版的《供给侧改革十讲》被中组部、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和国家图书馆评为全国精品教材。2017年领衔出版《中国住房制度与房地产税改革》、《新供给:创新发展,攻坚突破》、《构建现代治理基础:中国财税体制改革40年》等。根据《中国社会科学评估》公布的2006~2015年我国哲学社会科学6268种学术期刊700余万篇文献的大数据统计分析,贾康先生的发文量(398篇),总被引频次(4231次)和总下载频次(204115次)均列第一位,综合指数3429,遥居第一,是经济学核心作者中的代表性学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