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人如何對待一個中國留學生?

印度人如何對待一箇中國留學生?

印度人如何對待一箇中國留學生?

印度人如何對待一箇中國留學生?

玄奘是非法留學,偷渡出國。所以,在他回國前,滯留在於闐(今天和田)給唐太宗上表。“貞觀三年四月,冒越憲章,私往天竺。……“他怕唐太宗怪罪。

唐太宗知曉了他的事,更知曉他在印度的成就,給玄奘發來官方的正式文書,”聞師訪道殊域,今得歸還,歡喜無量,可即速來與朕相見。“沒有怪罪玄奘偷渡的事。

對於這樣的一箇中國留學生,非官方委派,印度是如何對待的呢?

安置上房,加諸供給。每日瞻步羅果一百二十枚,即中國的海南蒲桃。檳榔二十顆,豆蔻二十顆。挺講究,又挺細心。龍腦香一兩,龍腦香是禮佛的上等供品。供大人米一升,相當於1·67kg很多了,其米大於烏豆(我沒見過,真有那麼大嗎?),作飯香鮮,餘米不及。唯摩揭陀國有此大米,餘處更無。獨供國王及多聞大德。把玄奘當多聞大德的高僧對待。月給油三鬥,酥乳等隨日取足。淨人一個,婆羅門一人。淨人指未出家的人,可以執行某些佛教僧侶受戒律限制不能做的日常事物。如,別人送玄奘金銀時,他可以拿。婆羅門人?可是印度最高等級的人,來給玄奘做僕人。免諸僧事,行乘象輿。那爛陀寺主客萬僧,預此供給添法師合有十人。天天騎著大象行走在那爛陀寺,多威風,比開寶馬奔馳強多了,萬人的寺廟裡只有十個人享受這樣的待遇。

可見那爛陀寺給了玄奘最好的待遇。

玄奘如何回報的呢?

一個順世外道(即不信佛教的學者)來到那爛陀寺,向這裡面幾千名和尚挑戰。“書四十條義,懸於寺曰:若有難破一條者,我則斬首相謝。經數日,無人出應。”這是玩命來了。印度有爭辯的習慣,輸者割舌頭,這個人要割腦袋,多嚇人。誰也不敢應戰。

玄奘出戰,戰勝了來人。

玄奘此時信仰佛教中的大乘佛教。小乘佛教中的般若毱多信徒前來挑戰。那爛陀寺方丈戒賢派出四個人應戰,這四個人不敢,怕輸了會割舌頭吧!玄奘主動提出應戰。他道:“奘雖學淺智微,當之必了,願諸德不煩憂也。若其有負,自是支那國僧,無關此事,諸人鹹喜。”支那,世界各國對中國人的尊稱,日本除外,侮辱中國人的意思。玄奘一個人來對付般若毱多,勝了是全寺的光榮,敗了由玄奘一個外國人來承擔。

可見玄奘之勇氣。

那爛陀寺給了玄奘最高的榮譽,玄奘以最真誠來回報。惺惺相惜,甚是難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