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31省市不良率排名:「北高南低」,東北三省再次上榜!

來源:中國債券(ID:CNBonds)


在2017年去槓桿等政策的強力執行下,很多潛在的金融風險也得到一定程度的消化。雖然多家銀行資產質量向好趨勢明顯,但是,銀行資產質量管控壓力仍然存在,2018年上半年銀行不良貸款率仍呈現緩慢上升趨勢,並且整體上是“北高南低”的特點,部分地區出現反彈。


全國31省市不良率排名:“北高南低”,東北三省再次上榜!


2017年31省市銀行不良率分析



全國31省市不良率排名:“北高南低”,東北三省再次上榜!


數據來源:銀保監會 製表:輕金融不良資產

從不良率高企地區來看,2017年末,有7個地區的不良率超過3%,其中吉林省不良率居首,為4.31%;15個省份不良率在2%以上。其中吉林、遼寧、甘肅、山西、雲南、黑龍江、內蒙古、青海、貴州、四川、山東、河南、寧夏、河北、江西15大省份銀行業不良率超過2%;

吉林、遼寧、甘肅、山西、雲南、黑龍江、內蒙古七大省份不良率超過3%。與2016年的情況相比較,2017年不良率超過3%的省份增加了四個,分別是遼寧、甘肅、山西、雲南。東北三省的不良率均超過3%,吉林省更是高達4.31%,為31省中最高。

各省不良率情況

東部、中部不良率分別下降0.12和0.27個百分點,西部和東北地區不良率略有上升;5大省份不良率漲幅較大,甘肅、貴州、遼寧、河北、青海5個省份2017年不良率上漲幅度較大。其中,甘肅省不良率上升幅度最大,上升1.48個百分點,是2017年唯一一個不良率漲幅超過1個百分點的省份。2017年整體表現來看,部分地區不良上升壓力有所減緩。根據輕金融數據統計,共有15個省份在2017年不良率有所下降。

全國31省市不良率排名:“北高南低”,東北三省再次上榜!



2018年上半年銀行不良率分析


近日中國銀保監會國有重點金融機構監事會主席於學軍表示,“中國銀行業有可能面臨新一輪不良資產大暴露的局面。”這意味著,未來銀行業的不良壓力還將繼續存在。

全國31省市不良率排名:“北高南低”,東北三省再次上榜!


數據來源:銀保監會 製表:專注不良資產


總體情況:北高南低,部分地區不良反彈

根據各地監管披露的數據,2018年上半年,東北、環渤海、西部地區銀行不良率仍在上升,而珠三角、長三角等地則在下降,與整個銀行業上半年的走勢一致。部分地區銀行業資產質量經過一段時間好轉之後,不良率出現反彈,而個別不良率較低的地區,則出現了小幅上升。

全國:截至6月底,全國銀行業不良貸款餘額約為1.96萬億元,比上年底的1.71萬億元增加近2500億元,環比則增加約1830億元;不良率為1.86%,比上年底上升0.12個百分點。

吉林:吉林銀行業目前不良率最高。截至2018年6月底,吉林銀行業不良貸款餘額達到777億元,不良率達到4.12%,不良貸款餘額比3月底增加了44億元,不良率則上升0.17個百分點。

廣西:但相較於吉林,廣西的情況更具代表性。此前的2016年到2017年間,廣西銀行業資產質量出現過明顯的好轉跡象。此後便逐季下降,這種好轉的勢頭一直延續到2017年三季度。

截至2017年9月底,廣西銀行業不良貸款餘額379.78億元,比上年3月底減少了近50億元,不良率則降至1.68%,也比上年3月底下降了0.58個百分點。但從2017年四季度開始,當地不良貸款餘額、不良率重新回到上升通道。

2018年6月底,廣西銀行不良貸款餘額930.53億元,比一季度末猛增496.49億元;不良率達3.71%,比一季末的1.79%大幅上升了1.92個百分點,增幅高達114%左右。

山東:除了吉林、廣西,山東銀行業的不良率也已接近3%。根據監管披露,截至2018年6月底,山東銀行業不良貸款款餘額2226.9億元,比年初增加413.7億元,增幅約為25%,不良率為2.96%,比年初上升0.4個百分點。

其他:此外,江西、廈門等地的不良率雖然相對較低,但在上升之中。監管數據顯示,截至6月底,江西、廈門兩地的銀行業不良率分別為2.23%、1.89%,分別比年初上升0.2個、0.42個百分點。

不過,不同地區銀行的不良貸款已經出現分化,東北、西部、環渤海的不良率持續上升,長三角、珠三角等地的不良率開始下降,這種情況在部分銀行的半年報中已有所體現。

工行:披露,截至6月底,該行不良率最高的是東北地區,不良率為2.88%,其次是環渤海,為2.03%,再次是西部地區,為1.61%,分別比上年底上升了0.21個、0.03個、0.07個百分點,珠三角、長三角則分別下降了0.13個、0.22個百分點。

建行:半年報也顯示,2018年6月底,該行不良率最高的是東北地區,為3.23%,其次是環渤海、西部地區,分別為1.88%、1.55%,而珠三角、長三角則分別為1.26%、1.24%,比上年底分別下降了0.17個、0.13個百分點。

這在各地監管的統計數據中也有體現。除了山東和尚未披露數據的浙江,經濟總量前五的大省中,廣東、江蘇、河南上半年的不良率均在持續下降。廣東銀監局數據顯示,截至6月末,該省(不含深圳)銀行業不良貸款率為1.57%,比年初下降0.12個百分點,同比則下降0.22個百分點。

江蘇:截至2018年6月底,江蘇銀行業的不良貸款餘額為1450.85億元,不良率為1.29%,分別比去年底小幅增長150億元、上升0.04個百分點。而在2017年底,上述數據分別為1299.06億元和1.25%。但相對整個銀行業,江蘇地區銀行的不良率仍然維持在較低水平。

河南:數據顯示,截至6月底,河南全省銀行業不良貸款餘額為393.93億元,不良率為1.68%。而在上年底,當地不良貸款餘額還高達978.81億元,不良率為2.3%。該省上半年消化的不良貸款高達585億元,降幅達到60%,不良率也大幅下降了0.62個百分點。此外,貴州省同期的不良率也比年初下降了0.2個百分點。

全國31省市不良率排名:“北高南低”,東北三省再次上榜!



中小銀行資產質量承壓


相對於大中型銀行,城商行、農商行等中小銀行的資產質量面臨著更大的壓力,不良率也處於較高水平。2017年一至四季度商業銀行不良貸款率穩定維持在1.74%,而城商行的不良率則由一季度末的1.50%小幅上升至四季度末的1.52%。

進入2018年,商業銀行不良率整體攀升,在此情況下,截至二季度末,城商行不良率進一步升至1.57%,同時城商行的不良貸款餘額也節節上升,2018年二季度末達到2089億元。不良“雙升”,意味著城商行的信用風險壓力仍然不容忽視。

江蘇:銀監局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6月底,該省大型銀行、股份制銀行、城商行不良率分別為1.01%、1.05%、1.17%,不良貸款餘額為128.51億元、96.26億元、112.67億元,法人銀行業機構不良貸款餘額為622.68億元,不良率為2.19%,而農村中小金融機構不良率則達3.09%,不良貸款餘額達到448.49億元。

山東:也存在類似情況。根據監管數據,截至6月末,山東銀監局轄區(不含青島)中小法人金融機構不良貸款餘額782.8億元,比年初增加191.6億元,不良貸款率達到4.33%,比年初上升0.79個百分點。而在上年同期,當地中小法人金融機構不良率為2.74%。

據標點財經統計山東包攬城商行不良率前三,其中2017年末臨商銀行不良貸款率為4.42%,居於榜首。排名第二的是日照銀行,2017年末不良貸款率為3.14%。進入2018年,該行不良率有所回落,但仍在2%以上,至二季度末為2.07%。齊商銀行排在第三位,2017年末不良貸款率為2.41%。

吉林:中小法人銀行的不良率上升較快。數據顯示,2018年6月底,包括城商行、農商行、民營銀行在內,當地中小銀行的不良率為3.04%,低於吉林全省銀行不良率1.08個百分點,但比3月底的中小銀行不良率2.01%上升了1.03個百分點。

小結:2018年上半年銀行業資產質量壓力重現,部門地區的不良貸款經過一段時間的好轉以後,不良率出現了反彈,銀行業不良貸款、不良率繼續呈現“北高難低”的局面,相對於大中型銀行,城商行、農商行等中小銀行的資產質量面臨更大的壓力,不良率也處於較高水平。

-來源-

1、《銀行不良貸款繼續“繼續北高南低”,部分地區反彈》,作者:楊佼,第一財經

2、《城商行不良率盤點:46家攀升 前三名均落山東》,作者:黃鳳清,投資時報

3、《31省不良率排行》,輕金融不良資產

4、《二季度銀行業不良資產地圖:吉林居高不下,廣西或存在危機》,專注不良資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