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阳12.7公里的红木长廊振兴南市乡村 南市街道利用“红木文化”推动乡村振兴

东阳12.7公里的红木长廊振兴南市乡村 南市街道利用“红木文化”推动乡村振兴

生态美而不雅,产业特而不显,是不少村庄振兴之路上的短板。

如何补足该短板?南市街道党工委办事处利用红木文化,将217省道南市街道段打造成古韵红木风景线,准备通过整治提升沿线建筑立面风貌,将红木文化与生态环境转化为“金山银山”,从而带动沿线村庄经济进一步发展与红木产业的转型升级。

东阳12.7公里的红木长廊振兴南市乡村 南市街道利用“红木文化”推动乡村振兴

12.7公里的红木长廊振兴南市乡村

南市街道利用“红木文化”推动乡村振兴

据了解,217省道南市街道段北起城南东路与217省道交叉口,南至环柳村柳塘自然村,全长12.7公里。作为我市重要的南北向交通道路,217省道横贯南市街道槐堂片区与大联片区,途经19个自然村,沿途风景秀丽,红木企业鳞次栉比,沿线有木雕红木家具企业45家,具有突出的产业和生态基础。

东阳12.7公里的红木长廊振兴南市乡村 南市街道利用“红木文化”推动乡村振兴

然而,虽然经过前期的整治与建设,217省道南市街道段在红木产业经济发展上取得了突破性的成就,但却没有直接带动沿线村民增收。此外,由于缺乏系统的分类引导,尤其是缺乏相应的服务设施与宅前景观绿化,导致沿线整体发展动力不足,无法实现可持续发展。

东阳12.7公里的红木长廊振兴南市乡村 南市街道利用“红木文化”推动乡村振兴

为了打造有生态、有看头、有玩头的红木文化长廊精品线,南市街道将以“山水田园,红木园林”为形象定位,建设以特色红木产业文化为基础,以乡村休闲产业为特色,创建以生态为依托、旅游为引擎、文化为支撑、富民为根本、创新为理念、市场为导向的特色鲜明、宜居宜业的红木文化长廊精品线。最终,将217省道南市街道段打造成秀美山川、承古出新、田园风情、梦回明清等四段各具风情特色,生态且具有中国味儿的红木产业精品线路段。

东阳12.7公里的红木长廊振兴南市乡村 南市街道利用“红木文化”推动乡村振兴

譬如,217省道南市街道段北段聚集了较多的红木企业,沿线有法华寺、双鱼寺、富万家东阳红木楼、九龙堂等红木企业,山林屹立于道路两侧,生态资源较为丰富;道路南段村庄较为集中,沿线有大清翰林、国祥红木等红木销售体验店,商贸氛围浓郁。

东阳12.7公里的红木长廊振兴南市乡村 南市街道利用“红木文化”推动乡村振兴

因此,把该路段建设为红木文化长廊精品线,不仅能和横店旅游相结合,扩大南市红木企业品牌知名度,也能给红木企业带来可观的人流量。另外,红木长廊的建设还将使沿途的红木企业前店后厂的优势进一步扩大,从而降低经营成本。

东阳12.7公里的红木长廊振兴南市乡村 南市街道利用“红木文化”推动乡村振兴

南市街道党工委办事处有关负责人介绍,南市街道古韵红木风景线的构建以红木产业文化和东阳传统文化为基础,通过衔接横店影视文化旅游、南马红木家具产业发展等,打造具有浓厚文化底蕴和产业特色的红木文化长廊精品线,进一步提升沿线景观风貌,带动沿线村庄产业植入,推动南市街道乡村振兴。

东阳12.7公里的红木长廊振兴南市乡村 南市街道利用“红木文化”推动乡村振兴

(东阳日报 文/张耀 图/陈林旭 张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