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建光電併購生死局

假如當年聯建光電穩步併購,做好消化,提升內力,也不至於到了今天賣身的地步。

本刊特約作者 蔣豹/文

併購作為公司快速發展和業務多元化的最有效手段之一,被越來越多的中國上市公司選擇使用,2013年,中國併購市場交易額已經達到了1.9萬億,而2017年更是高達4.85萬億。理論上,併購是雙贏的,併購公司業務擴大,利潤提高,股價隨之上漲,被併購公司股東可以套現,被併購公司獲得更多資源和資金從而更好地發展,比如很多日化、醫藥巨頭都是併購狂魔,像寶潔、輝瑞等。

然而在A股,卻有一家公司年年併購,累計耗費54億元買了13家公司,卻被被併購公司拖入泥潭,然後證監會處罰、業績造假、商譽減值、股價暴跌、股權質押爆倉,最後不得不出讓股權。

併購如玫瑰,美麗的花朵下面都是根根小刺,用得不好,傷人傷己。

買買買,四年併購13家公司

西虹市首富里王多魚的目標是一個月花光10億元,A股公司聯建光電(300269.SZ)4年花了54.29億元買買買。成立於2003年的聯建光電,是一家專業從事LED應用產品研發、生產和銷售的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於2011年10月在創業板成功上市。


聯建光電併購生死局


然而上市第二年即2012年就開始了收入增長乏力、利潤暴跌之路,當年實現營業收入5.34億元,同比增長4%,實現歸母淨利潤0.27億元,同比下降47%;2013年實現營業收入5.86億元,實現歸母淨利潤0.16億元,同比下降40%。上市不久業績就變臉,主要是因為市場變差,小間距LED市場擠佔大間距LED市場,當然,不排除公司上市前包裝業績。

因此併購尋求新的利潤增長點成為公司的當務之急,公司的發展戰略也變成了通過內生增長及外延併購並行,最終從大屏LED顯示設備不斷轉型數字營銷和戶外媒體,於是圍繞數字營銷和戶外媒體開始買買買。

併購方面,從2014年開始到2017年,聯建光電買了13家公司,共計花費54.29億元,收購標的的淨資產只有7.92億元,因此形成了46.37億元高額商譽。

各位一定會對溢價如此高的收購表示不懂,其實很簡單,收購大多都是PE估值,只要有高的業績承諾,那麼高估值自然也有上市公司買單。筆者梳理了各家公司收購時的業績承諾,2016年和2017年,13家公司的業績承諾分別不低於4.35億元和5.51億元,即使對收購價54.29億元來說,對應的收購市盈率只有12.48倍和9.85倍,遠低於上市公司中小板動輒40倍以上的估值。

上市公司看重的是被收購公司的業績,被收購公司要的就是現金+股權,而買單的就是廣大的中小投資者。

當然併購之後,公司業績也自然水漲船高,合併報表後,2014年-2016年,公司實現歸母淨利潤分別為1.28億元、1.62億元和2.59億元,分別增長670%、27%和59%,併購帶來的利潤增長目標算是達到了,市值更是在2015年的牛市達到了250億元。

慘慘慘,業績承諾成空談

到了2017年年報中,收購的子公司沒有一家完成了業績承諾,或多或少都差一些。從業績承諾完成情況來看,2015年、2016年和2017年並表公司的業績承諾分別為2.12億元、4.35億元和5.51億元,完成情況分別為2.34億元、4.33億元和4.09億元,可以說一年不如一年。也符合大部分併購公司的特點,第一年往往是蜜月期,之後矛盾會越來越大。


聯建光電併購生死局


2017年業績承諾完不成怎麼辦,商譽減值唄。

2017年年報顯示,共計提商譽減值損失5.58億元,主要是業績完成差異較大的被收購公司,力瑪網絡、勵唐營銷、分時傳媒分別計提了1.81億元、1.34億元和1.17億元的商譽減值。

這麼大額的商譽減值,理論上公司會大額虧損,然而聯建光電2017年依然實現歸母淨利潤1.04億元,扣非後就是虧損2.43億元了。

聯建光電靠的是什麼?原來在收購時,聯建光電還是留了一手業績補償條款,就是說被收購公司未能完成業績承諾,需要向收購公司補償現金或股份,因此確認了3.45億元的營業外收入,抵消了部分的商譽減值,歸母淨利潤看起來好多了。

可是問題在於你可以確認營業外收入,對方還多少?何時還?還不還?萬一大部分都不還,即使確認了營業外收入並計入了資產負債表的其它應收賬款,還可能要計提減值損失。

筆者特地查詢了半年報其他應收賬款收回情況,2017年年底應收前五大補償人合計2.97億元,2018年半年度應收前五大補償人合計2.94億元,半年收回了不到300萬元,而且其中有1.42億元的應收賬款賬齡已經超過4年了。

跑跑跑,趕緊引入新股東

二級市場投資者沒有傻子,虛無縹緲的淨利潤帶不來投資者的信任。

屋漏偏逢連夜雨,聯建光電於2017年12月7日收到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調查通知書》,因涉嫌信息披露違法違規,而被立案調查。

原來是收購子公司財務造假,2014年至2016年,分時傳媒通過虛構廣告業務收入、跨期確認廣告業務收入等方式,共虛增營業收入6178.70萬元,虛增利潤6047.25萬元。

同時,公司控股股東大比例股權質押,截至2018年6月,實際控制人劉虎軍持有公司股份11715萬股,佔公司股份總數的19%;累計質押股份佔其直接持股總數的97.7959%,幾乎全部質押。

而以上情況的連鎖反應加上近半年來資本市場不好,聯建光電的股價像斷了線的風箏,從2017年初的23元左右跌到了目前的6元,跌去了75%。實際控制人的質押已經爆倉。

到了這萬分緊急的時刻,公司控股股東選擇了出讓股權,引入新的股東來渡過危機,擬引入的股東為廣東南方新視界傳媒科技有限公司。雖然這家公司的註冊資本只有1.26億元,2017年淨利潤只有670萬元,Wind數據顯示,南方報業、越秀集團分別持有公司38%和25%的股份,實際控制人為廣東省人民政府。假設真的引進這樣的國企,說不定可以解決聯建光電的危機,且拭目以待。

最後覆盤聯建光電的併購歷程,假如當年公司穩步併購,做好消化,提升內力,也不至於到了今天賣身的地步。

併購雖美,謹慎為之。

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作者聲明:本人不持有文中所提及的股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