紹興黃酒文化

紹興黃酒是紹興的著名特產,生產歷史非常悠久。據文獻記載,春秋戰國時期紹興釀酒業已很普遍。《呂氏春秋》載有越王勾踐“投醪勞師”的故事,至今城內尚有“投醪河”遺址。公元前 473年,越王勾踐經過“十年生聚”、“十年教訓”後,親征伐吳,師行之日, 將越國父老送來的美酒投入河中,與士卒共飲,將士們深感恩德,無不用命。終於大破吳軍。至今,紹興城南猶存的投醪河便名出於此。 紹興黃酒品種甚多,著名的有元紅酒、加飯酒、花雕酒、善釀酒、香雪酒等,其中有不少的典故。

 “女兒紅”的來歷

著名的紹興“花雕酒”又名“女兒酒”。中國晉代上虞人稽含《南方草木狀》記載:“女兒酒為舊時富家生女、嫁女必備之物”,說起這個名字,還有一個故事哩!

從前,紹興有個裁縫師傅,取了妻子就想要兒子。一天,發現他的妻子懷孕了。他高興極了,興沖沖地趕回家去,釀了幾壇酒,準備得子時款待親朋好友。不料,他妻子生了個女兒。當時,社會上的人都重男輕女,裁縫師傅也不例外,他氣惱萬分,就將幾壇酒埋在後院桂花樹底下了。

光陰似箭,女兒長大成人,生得聰明伶俐,居然把裁縫的手藝都學得非常精通,還習得一手好繡花,裁縫店的生意也因此越來越旺。裁縫一看,生個女兒還不真不錯嘛!於是決定把她嫁給了自己最得意的徒弟,高高興興地給女兒辦婚事。成親之日擺酒請客,裁縫師傅喝酒喝得很高興,忽然想起了十幾年前埋在桂花樹底下的幾壇酒,便挖出來請客,結果,一打開酒罈,香氣撲鼻,色濃味醇,極為好喝。於是,大家就把這種酒叫為“女兒紅”酒,又稱“女兒酒”。

此後,隔壁鄰居,遠遠近近的人家生了女兒時,就釀酒埋藏,嫁女時就掘酒請客,形成了風俗。後來,連生男孩子時,也依照著釀酒、埋酒,盼兒子中狀元時慶賀飲用,所以,這酒又叫“狀元紅”。“女兒紅”、“狀元紅”都是經過長期儲藏的陳年老酒。這酒實在太香太好喝了,因此,人們都把這種酒當名貴的禮品來贈送了。

關於善釀的典故

李白——《哭宣城善釀紀叟》

紀叟黃泉裡,還應釀老春。

夜臺無李白,沽酒與何人?

這首五絕是李白在宣城,為悼念一位善於釀酒的老師傅而寫的。事本尋常,詩也只寥寥數語,但因為它以樸拙的語言,表達了真摯動人的感情,一直為後人所愛讀。

紀叟離開人世間,引起詩人深深的惋惜和懷念。詩人痴情地想象這位釀酒老人死後的生活。既然生前他能為我李白釀出老春名酒,那麼如今在黃泉之下,還會施展他的拿手絕招,繼續釀造香醇的美酒吧!這看去是詩人一種荒誕可笑的假想,然而卻說得那麼認真、悲切,使讀者在感情上容易接受,覺得這一奇想是合乎人情的。

接著,詩人又沿著這條思路想得更深一層:紀叟縱然在黃泉裡仍操舊業,但生死殊途,叫我李白如何能喝得到他的酒呢?想到這裡,詩人更為悲切,為了表達這種強烈的傷感之情,採用設問句式,故作痴語問道:“老師傅!你已經去到漫漫長夜般的幽冥世界中去了,而我李白還活在人世上,你釀了老春好酒,又將賣給誰呢?”照這兩句詩的含意,似乎紀叟原是專為李白釀酒而活著,並且他釀的酒也只有李白賞識。這種想法顯然更是不合乎情理的痴呆想法,但更能表明詩人平時與紀叟感情的深厚,彼此是難得的知音,現在死生分離,是多麼悲痛啊!

沽酒與釀酒是李白與紀叟生前最平常的接觸,然而,這看似平常的小事,卻是最令人難忘,最易引起傷感。詩人善於抓住這一點,並賦予浪漫主義的色彩加以渲染,感情真摯自然,十分感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