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兴紫砂壶泡茶安全吗?请看科学数据权威发布

紫砂壶是中国特有的茶具,自古以来一直被认为是最适合泡茶的器具之一,《长物志》中就曾提到紫砂壶泡茶“既不夺香,又无熟汤气”,对紫砂壶的实用性能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但是近年来紫砂壶泡茶的安全性饱受困扰,那么紫砂壶泡茶到底是否安全呢,这个问题必须要科学的实验数据才能解释。制作紫砂壶的传统泥料是矿物泥,这些富含矿物质的泥料制成的紫砂壶,会在使用的过程中溶出矿物元素,并被我们摄入吗?那么问题来了,紫砂壶泡茶是否安全该怎么判断?

宜兴紫砂壶泡茶安全吗?请看科学数据权威发布

紫砂壶泡茶是否安全该怎么判断?

我们都知道紫砂壶制作过程是将泥料成型为壶后在高温下煅烧而成,不同泥料的烧成温度均超过了1000度。在高温煅烧的过程中,泥料中的矿物元素形成稳定的结构。因此测定泥料中的矿物元素含量,需要通过浓硝酸和氢氟酸在高温高压下进行消解,使得这些金属元素重新溶解出来。

而判断紫砂壶泡茶是否安全,并不是看泥料中的矿物元素含量,而要看使用时茶水中的矿物元素含量。只有当泥料中的矿物元素大量溶解,导致茶水中的矿物元素含量超标,被人体摄入,此时才可以认为紫砂壶泡茶是不安全的。仅仅通过泥料中含有矿物元素的含量加以推断,是缺乏科学依据的。

针对这些问题,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和宜兴市茶文化促进会选择了段泥、紫泥、红泥、朱泥、墨绿泥新壶各一把, 段泥、紫泥、红泥老壶各一把开展了一系列工作,对这些紫砂壶冲泡过程中金属元素的溶出量是否安全进行研究。

宜兴紫砂壶泡茶安全吗?请看科学数据权威发布

实验结果是什么?

(1)段泥、紫泥、红泥、朱泥、墨绿泥新壶浸泡24小时和21天,溶出的元素均没有超过饮用水国家限量标准。

紫砂壶是由各种矿泥经过1000℃以上的高温烧制而成,各种元素不易被溶出,沸水在五把开壶后的紫砂新壶(段泥、紫泥、红泥、朱泥、墨绿泥)中泡24小时候,各种元素的溶出十分微量,均没有达到饮用水限量标准(GB 5749-2006)限量。五把紫砂壶中段泥、紫泥、红泥为原矿泥紫砂壶,朱泥和墨绿泥为较为常见的添加化工原料的紫砂壶,这些壶泡茶都是安全的。在21天的极端实验中,段泥和红泥壶中钒元素溶出较多超出了标准,而我们在现实的生活中是不会出现这种情况,(钒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在人体内含量大约为25mg,国内外对钒化合物的研究已20多年的历史,它可能有助于防止胆固醇蓄积、降低过高的血糖、防止龋齿、帮助制造红血球等。钒在人体内主要分布于内脏,骨组织中含量也较高,胃肠吸收率仅5%。钒在体内不易蓄积,大部分由粪便和尿液排出。钒对于人体缺乏症研究尚不明确,有研究认为缺乏可能会导致心血管及肾脏疾病、伤口再生修复能力减退和新生儿死亡。)一般用紫砂壶泡茶的时间在1~5min之间,从壶中溶出的元素更加的微量,即使有些人会喝隔夜茶,溶出的元素也不会超标。

宜兴紫砂壶泡茶安全吗?请看科学数据权威发布

(2)实验采用的墨绿泥和朱泥壶都是安全的。

朱泥和墨绿泥选用了两把较为常见的添加化工原料的紫砂壶,墨绿泥泥料中钴元素含量比段泥、紫泥、红泥、朱泥紫砂泥中的含量要高出几百倍;朱泥泥料中的镍元素元素含量比其它泥料高出几十倍,但沸水浸泡后这些元素的含量均低于饮用水标准限量。钴元素的饮用水标准限量为1000ng/ml,墨绿泥壶浸泡24小时,水中的钴含量为1.252ng/ml,浸泡21天,水中的钴元素含量为12.55 ng/ml;镍元素的饮用水标准限量为20 ng/ml,朱泥壶浸泡24小时,水中的镍含量为0.054ng/ml,浸泡21天,水中的镍元素含量为0.189 ng/ml。因此仅通过泥料中某金属元素含量较高就推断制成的紫砂壶不安全缺乏科学依据,还需要科学实验加以论证,这个涉及到烧制温度等多种因素,需要进一步综合研究。

(3)紫砂壶使用需要清洗干净。茶垢的组成包括两大类物质,其一是茶汤中的呈味物质,重新冲入热水后溶解性较好,因此很多人说老壶不投茶仅冲水也香;另外一类是金属元素,重新冲入热水后溶解性稍差,这些金属元素的来源可以是泡茶用水(如矿泉水),也可以是茶叶,当然紫砂壶自身也会有微量溶出。本来这些微量的金属元素对人体无法产生损害,但长期积累茶垢中的浓度会增加,最终使得茶汤中的金属元素含量也变高了。实验结果显示红泥老壶在浸泡24小时后的钒元素超出了饮用水的限量标准,推测是茶垢中溶出,所以建议紫砂壶也要经常清洗茶垢。

根据上述分析结果,就检测的紫砂壶泡茶是安全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