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塊鏈工程師眼中的鏈圈十大事實

資訊導讀:據預測,到2024年,全球區塊鏈技術市場將達到77.4億美元,金融服務業將佔未來市場增長的大部分。根據總部位於舊金山的市場研究和預測公司Grand View Research的報告,“區塊鏈技術是信息技術領域最有前途的技術趨勢之一”。


區塊鏈工程師眼中的鏈圈十大事實


一、大多數加密貨幣沒加密,其實應該叫密碼貨幣或簽名貨幣,它們多數只用到了數位簽章的不可否認性(non-repudiation),沒有用到密碼學的機密性(confidentiality),除了Zcash之流有用到homomorphic encryption。

二、大多數token的用途都是中心化的,即便這些token存在去中心化的區塊鏈上,如:在某個還沒寫出來的網站平臺跟你說會用到,但其實他們大可用DB做個酷碰點數就好;而且,沒有任何一個合作廠商會想要拿你家平臺的代幣做利潤拆分,還要自己找交易所出金,吃飽太閒。

三、部分token的功能,ETH都能做。這些代幣沒有價值或微乎其微,頂多算網站平臺使用費,這類型通常也炒不起來,連投機人士都不太想買帳,除非這些投資人是沒做功課的肥羊,如:VC平臺、ENS平臺。

四、大多數資料上鍊的token,根本做不到驗證資料是真是假,或負責資料上鍊的單位本來就是trusted third party(可信第三方)。區塊鏈上寫巴黎鐵塔倒了,巴黎鐵塔就真的倒了嗎? 你已經相信氣象局網站的地震資料,那氣象局跟你說他要把資料上區塊鏈,你會因此更相信它嗎? 多此一舉,只是多了一個沒用的代幣,這樣的資料上鍊根本沒有意義,如:供應鏈、能源相關、證書相關應用、所有權上鍊和轉移,廣告分潤(先解釋怎麼阻止聘用大量人力刷假流量,不然鏈上都是假量的資料有何意義?AI?人工智慧有100%正確嗎?)

五、部分token什麼也沒告訴你,只告訴你他們會漲,什麼時候能漲多少,會上那些交易所,雖然這些token沒用到極點,但個人很佩服龐氏騙局在各個時代都能有它不同的樣貌。

六、中國的白皮書,已經到了不騙人還不行的地步,投資人會說你這寫的太誠實了,不能炒,他們不買帳。

七、這年頭說自己一個區塊鏈或應用已經被證明可以跨多個公有鏈的都是瞎扯,問問知名區塊鏈的核心團隊,誰要配合你改共識協定或新增op code。

八、政府和國際組織老是以為自己可以很好地監管公有鏈,就像以為可以監管太平洋的魚會不會游到大西洋一樣,怎麼不先回想一下政府自己有多少勞檢員可以實行勞動檢查。之所以政府和國際組織表現的積極,只是因為他們收不到稅急得跳腳。不過政府以為自己能透過監管中央式交易所的方式課到稅,又是另一個笑話——有聽過什麼叫場外交易嗎?去中心化出金怎麼監管?針對這世界上所有的匯款紀錄做調查嗎?以後每個月房東收房租,政府都要擔心你是不是場外交易獲利出場,然後跟你要來源資料證明,這根本不可能實行,簡直荒謬。而且更多的是,部分國家的政府官員,自己都是區塊鏈的使用者。

九、目前區塊鏈世界有明確商業模型的,只有開交易所的、做硬體錢包的、搞相關媒體的。除此之外,在高速又可證明是安全的側鏈技術完成以前(這意味著可能順便解決了跨鏈的問題),使得眾多區塊鏈代幣真的能輕鬆高速地應用在平臺上達到跨境服務以前,代幣的價格都是泡沫。

十、大部分投資人其實內心深處都理解上面的事情,但都不願意說出來。就像電影《大賣空》(The Big Short)一般,“The truth is like poetry. And most people fucking hate poetry.”

區塊鏈工程師眼中的鏈圈十大事實

區塊鏈工程師眼中的鏈圈十大事實

區塊鏈工程師眼中的鏈圈十大事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