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臟健康與生活習慣

維持良好的身心狀態,源於在生活中養成點滴好習慣。以下是一組與我們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健康資訊。

只要飲酒就傷身 每週攝入酒精不應超過100克

心臟健康與生活習慣


最近,《柳葉刀》刊登的一項研究稱,只要喝酒就會提高腦卒中發生風險,心衰等心血管疾病發生率也隨飲酒量上漲而增加。

該研究由英國劍橋大學完成,分析了來自19個高收入國家和地區的83項研究,涉及近60萬人的數據。

結果發現,每週攝入酒精超過100克(相當於4兩高度白酒)的研究對象,全因死亡風險增加;每週超過200克(8兩高度白酒)的,預期壽命縮短1~2年;超過350克(一斤半高度白酒)的,少活4~5年。

美國紐約大學醫學院近日針對1044人的研究也發現,飲酒,哪怕是含酒精的飲料,都會使口腔中放線菌等有害菌增加,乳桿菌等有益菌減少。

養成這5個習慣您可能多活十幾年

心臟健康與生活習慣


美國哈佛大學一項最新研究就顯示,健康的生活方式能夠延年益壽。對於成年人來說,如果能做到以下5點,可以讓你多活十多年。

這5種健康生活方式(即低風險生活方式因素)包括:

(1)吃健康的飲食;

(2)每天中強度以上的運動30分鐘或更長時間;

(3)保持健康的體重;

(4)限酒;

(5)戒菸。

研究人員分析了超過12.2萬人,隨訪30年。做到上述5點的人30年間死亡風險降低了74%。

每天一個雞蛋可降低18%的心血管病死亡

心臟健康與生活習慣


近期中國慢性病前瞻性研究在46萬餘居民追蹤8.9年的研究顯示,每天吃一顆雞蛋,有助於降低心血管病風險。

研究者發現,與很少吃雞蛋的人相比,每日都吃蛋的人總體心血管病風險降低。其中,缺血性心臟病風險可降低12%。若每日吃雞蛋達一顆,能降低29%的出血性腦卒中風險,和28%的出血性腦卒中死亡風險,以及18%的心血管病死亡風險。

而近期的另一項研究對2.8萬名沒有心血管病中國人群近10年的隨訪也發現,每天一個雞蛋不增加心血管死亡風險。

飽和脂肪酸攝入低於10% 反式脂肪酸不超過1% 降低心臟病風險

心臟健康與生活習慣


近日,世界衛生組織提出,成人和兒童日常消耗的卡路里中,其中飽和脂肪酸(如肉類和黃油)不超過10%、反式脂肪酸不超過1%,這樣能降低罹患心臟病的風險。

世界衛生組織於5月14日發佈名為“替代”的行動指導方案,計劃在2023年之前徹底清除全球食品供應鏈中使用的人造反式脂肪。

長期熬夜或導致死亡風險高出10%

心臟健康與生活習慣


最近,《國際時間生物學》雜誌發佈一篇重量級文章《英國生物樣本庫中,作息與發病率和死亡率的關係》。 研究者對43.3萬名38~73歲參試者進行了為期6年半的追蹤調查。結果表明,晚上不睡、早晨起不來的人群比早睡早起的人群罹患心臟病、糖尿病、心理障礙和神經系統疾病等各類病症都要多一些,前者死亡率比後者高10%。

研究人員解釋說,飲食不規律、缺乏運動、睡眠不足、吸菸酗酒等危害健康的諸多行為都與熬夜有關。熬夜會導致人體生物鐘與大自然晝夜節律不同步,其對生理和心理的負面影響不可小覷。

飯前吃8盎司酸奶 有助於降低患心血管和代謝疾病風險

心臟健康與生活習慣


美國威斯康星大學麥迪遜分校一項研究顯示,酸奶或能抑制慢性炎症,從而降低罹患關節炎、哮喘、心血管疾病等多種慢性病的風險。

研究人員招募120名處於絕經前期的女性為志願者,其中半數肥胖。研究人員讓半數志願者連續9周每天食用12盎司低脂酸奶,另一半作為對照組,每天食用不含牛奶的布丁。研究人員在不同時間點採集志願者血樣,檢測細菌內毒素和炎症生物標記物水平。結果顯示,食用酸奶組志願者的一些炎症標記物,如腫瘤壞死因子TNF-α水平,明顯較低。

研究人員還發現,酸奶這一“開胃菜”還有助促進肥胖志願者的血糖代謝,加速餐後血糖水平回落。

研究者表示,飯前吃8盎司的低脂酸奶是改善餐後代謝的可行策略,可能有助於降低患心血管和代謝疾病的風險。

堅持鍛鍊6年中年時心衰風險降3成

心臟健康與生活習慣


美國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醫學院研究人員隨訪超過1.1萬名成年人,平均持續19年。研究人員每年檢查研究對象是否發生心臟病、中風、心衰等心血管疾病。 

研究顯示,從日常角度而言,堅持每週150分鐘中等強度至高強度鍛鍊6年,中年時可將心衰風險降低31%。

另外,如果先前不鍛鍊,後來按照(上述)建議量鍛鍊6年,中年時可將心衰風險降低23%。

研究還發現,如果長期不鍛鍊,會增加冠心病風險。

收縮壓水平每升高10 mmHg缺血性心臟病風險升高31%

心臟健康與生活習慣


近期,牛津大學陳錚鳴教授、北京大學李立明教授等在Lancet全球健康發表了中國前瞻性慢性病研究的血壓與心血管健康的關係。

研究發現,我國約一半的血管死亡事件歸因於收縮壓>120 mmHg,相當於每年近100萬例死亡。

研究顯示,對於40~79歲人群,在收縮壓為120~180 mmHg的範圍內時,收縮壓水平與新發主要血管事件呈連續、正相關。

總體上,收縮壓水平每升高10 mmHg,缺血性心臟病風險升高31%,缺血性卒中風險約增加30%。

但與既往高收入國家研究不同,收縮壓水平每升高10 mmHg,我國人群腦出血風險增加更多,風險增加68%,約為缺血性卒中的2倍。

研究者表示,考慮到血壓與血管疾病之間的強關聯,我國人群平均血壓即使小幅降低也可能對血管疾病發病和死亡帶來重大影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