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后A股投资方向、策略和战术安排

总结前面多篇文章所述,我们仍然认为,节后A股市场,可以采取低接布局的策略,其方向还是应偏于蓝筹,同时考虑市场间的差异性结构,其分化过程也必然会带来相互牵扯和影响,波动不可或缺,如此则依然要有反复拉锯预期,为了避免因为仓位过重而在波动中影响操作情绪和行为,还是应主动控制总体仓位,不必激进。

在投资方向上,凭借对市场间优劣程度的比较,我们依旧确立上证50市场的优先性,其成份股票也就是优先考虑的对象。由此观察50成份股票,可以确立,上汽集团、新华保险、中国平安、招商银行、兴业银行、农业银行、中国石化、中国石油、中国铁建等等个股,均不易在短期波动中丢失技术性优势,具有一定的稳定效应,从而具有可低接布局操作的结构特征。

依照同样的方式可以来观察沪深300市场中的成份股票,也都可以获取类似的标的股票,虽有差别,但关键在于对短中长期结构的分析。通常而言,可以积极跟踪短中长期结构确立涨势的个股,且在过去一段时间里头,积极释放量能推升股价形成突破态势的标的,都具有较强的再参与条件。

另外,消费升级方向的股票,也是可以在震荡中寻求参与的方向。主要体现在衣食住行玩的方方面面,特别是具有稀缺性、唯一性的企业,就更具有长期跟随参与的条件。这个情况,犹如大家熟识的爱尔眼科、汤臣倍健、片仔癀、涪陵榨菜、分众传媒、视觉中国、中国国旅等等这样的品种,都具有类似的道理。

再者,还有科技类股票,的确会因为全球科技股在过去一周里大幅下跌,这势必会引发A股市场科技股票的动荡,但依然要能够从大格局上深度思考,我们未来经济的成长基石,仍然要依靠科技振兴。这在过去几年以来的政策上支撑力度超强,也是明确的方向指引。信息科技类股票,具有自主性、独创性、替代性的标的,仍然要主动跟踪其后续具备的参与机会。

而考虑到当前股市仍然所面临的动荡格局,个体风险会长期存在,这会使得许多投资者在投资选择上难度加大。所以我们会继续建议大家考虑ETF的配置安排,这尤其适合相对较大资金量的投资者,具有一定的配置价值。可以确判,未来许多个人投资者跑不赢指数,参与ETF就已经足以跑赢股市。

按照目前交易活跃度来看,具有比较强的流动性的ETF,当是上证50ETF、沪深300ETF、中证500ETF、创业板ETF、创业板50ETF等等。这些都是可以作为指数化投资方向的配置品种,策略上可以采取定投,或者网格化投入。其逻辑基础,也是对于股市再度持续向下空间的有限,而反转向上则空间相对较大的积极预判。

还有则是期权的投资思路,但因为是放大杠杆交易,所以具有较大的风险性。不过由于可以行使或放弃权利,而使得最大损失可控,但一旦产生利润,则空间无限。这使得期权具有明显的“有限损失,无限利润”的特点。不过也是一种合约化交易,其规则和股票略有不同,不明白其中道理的投资者,也自然不能盲目参与。对于熟识其交易原理的投资者,倒是可以选择参与,但也应控制好风险。

综上所述,节后A股开局所面临的震荡过程,仍然需要采取组合策略来应对,不必激进,考虑到任何冲高还有回落预期,而且各大指数的三不结构,本身就需要震荡调整,以及主板市场的显著优势格局,都要强于创业板市场走势,其操作性更佳。

所以投资方向,依然偏于主板市场,并选取优质优势的个股,采取低接的策略,并继续控制总体仓位,来进行合理的布局。不同类型的投资者,可以从股票、ETF和期权中任意组合,采取有效的战术安排,能够为投资带来更稳健的效益。

具体到标的物的选择,任何时候都要明白,不和跌势股为伍,不拿垃圾股,不玩题材,不玩概念,不听消息,不要幻想,遵循“周线为主,唯量是问,四个条件,趋势为王,汰弱留强,每日归零”的原则,来审视和积极应对市场的变化与发展。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声明:文章内容纯属个人观点及理论论证说明,仅是提供您参考不应该构成投资建议;个股的分析说明不是推荐、点评,也不是建议操作,投资者要自行研判,风险自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