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岁不算晚:Sue Lasmar的成长之路

看题目,好像又是一篇励志内容。又是一个让你心里石头落地,跟你说“看,她原来没练之前也跟我们一样”的推送。

28岁不算晚:Sue Lasmar的成长之路

没错,不像那些从7、8岁就开始从事体育训练,打下良好身体素质基础的职业选手,Sue Lasmar在19岁之前,还是个胡吃海塞、作息不规律的肥宅。

28岁不算晚:Sue Lasmar的成长之路

有些选手仅在系统训练的2到3年,甚至更短的时间内,就开始了自己的职业生涯。相比之下Sue Lasmar显得有点大器晚成。经历了知耻而后勇的自我剖析,从19岁到28岁,她一直沉浸在长达9年的训练周期当中磨砺自己。

28岁不算晚:Sue Lasmar的成长之路

首战是在南部巴西2013年度的一次赛事上。尽管未如愿夺得冠军,但这也激励了她。在42位参赛者中排名第4的名次,依然可以说是对她前一阶段训练成果的肯定。

28岁不算晚:Sue Lasmar的成长之路

几乎可以说是拜拉丁民系天赋所赐,身高1米72,体重维持在65到70公斤范围内的Sue

Lasmar几乎和Gracyanne Barbosa(周末福利 | 桑巴舞台上纵情狂欢的肌肉凤凰Gracyanne Barbosa)走的是类似的发展路线。单从身材上看,你甚至会分不清它俩谁是谁。

28岁不算晚:Sue Lasmar的成长之路

对于这一点Lasmar则显得毫不隐讳,直接一语道破了她的——或者说是“她们的”种族优势:

I am Brazilian! That means I love training gluts and quads!

28岁不算晚:Sue Lasmar的成长之路

纵观她的训练计划,Lasmar将每组重复次数控制在12至15次。和偏爱大重量的Gracyanne Barbosa一样,她也喜欢使用一个比较高的负荷来让肌肉达到充分的刺激。再加上每个部位通常要使用6个不同的动作,这样算下来,一次训练的强度还真是不小。

一周六练,周日休息。为防止体重下降过快,时长控制在45分钟左右的有氧运动,她一周只进行一次。而从社交网站上po出的视频来看,她似乎非常喜欢节奏凶猛的拳击。

28岁不算晚:Sue Lasmar的成长之路

在她摄影师的鼓动和引见下,Lasmar终于踏上了大多数拉美裔健星经营自己走向成功的必由之路:去美国发展。登陆地点,则是拉美移民成群、身为美国领土但英语反倒不很通行、俨然要变成国中之国的海滨城市迈阿密。这使她几乎不费什么工夫,很快就适应了新的生活。

28岁不算晚:Sue Lasmar的成长之路

在美国,她接触到了更好的训练环境,更专业的技术指导。最重要的是站在了产业动态的最前沿。在31岁时,Lasmar开设了她的INS账户,所谓厚积薄发,她多年以来努力训练下来的成果,开始通过网络媒体逐渐变现。

28岁不算晚:Sue Lasmar的成长之路

从下图这张拉丁“老乡会”来看,分属于80后,70后以及90后的这“三代人”(Lasmar在左边),不过是一直在复制着相似的发展经验。近水楼台先得月,又有前辈移民形成的路径积累,这套模板之所以被反复运用得这么得心应手,既离不开选手本人的奋斗打拼,也在于客观环境优势。

28岁不算晚:Sue Lasmar的成长之路

— END —

《健与美》2018年7月刊新刊上市

(点击下图购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