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没有“校园霸凌”这个立意,郭敬明又多一部全网黑的烂片

网视导读 :一部凭题材拯救了内容的影片,却触动了不少人的内心。可见国产电影在折射现实方面仍缺乏力度。

提起郭敬明 电影 这两个词语,若不是他的死忠粉,必定会附加另外两个字:烂片!

但上周五上映的《悲伤逆流成河》却收到了不少好评,豆瓣上的开画分数一度达到惊人的6.5。随后降至6.0再降到5.8。如果抛弃对郭敬明及原著的偏见,这部电影可以给个及格分。


如果没有“校园霸凌”这个立意,郭敬明又多一部全网黑的烂片


虽然这个分数并不高,但这是郭敬明系列电影收获的最高评分。

如果没有“校园霸凌”这个立意,郭敬明又多一部全网黑的烂片


截至目前,电影《悲伤逆流成河》累计票房达1.25亿,位居中秋档票房第二。

这是一部凭“霸凌”题材拯救了空洞内容的影片

该片导演不是郭敬明,但他是原著作者并且在影片中担任监制、出品方之一,此外还是导演落落的老板。所以,这部电影更像是郭敬明精心浇灌的孩子。

影片讨巧之处在于,把堕胎改成意外染上性病,之后紧抓住女主角因此而遭遇校园霸凌这一主线,并将其扩大、清晰化。当中穿插多角恋等青春电影套路。


如果没有“校园霸凌”这个立意,郭敬明又多一部全网黑的烂片


而让这部电影影响力进一步扩大的是李银河老师在微博写了长文推荐。


如果没有“校园霸凌”这个立意,郭敬明又多一部全网黑的烂片


众所周知,遭遇过校园霸凌的孩子都会在内心留下随霸凌程度高低而不同的心理阴影。但正如李银河老师在微博中所说,在国内,很多家中并没有意识到这种事情的严重性。又或者,不知道究竟该用什么样的方式帮助遭遇过校园霸凌的孩子。


如果没有“校园霸凌”这个立意,郭敬明又多一部全网黑的烂片


很多孩子也不知道如何跟父母、老师讲述这样的事情。甚至当我们作为旁观者,也有可能成为校园霸凌的帮凶。

郭敬明曾在《爵迹》路演时愤怒的说过这样一些话:“是不是因为我叫“郭敬明”,所以做什么都是错的?

是不是只有我死了,你们才不会骂《爵迹》?”

而在《悲伤逆流成河》中女主角自杀前声嘶力竭的嘶吼,似乎是郭敬明在表达自己心底的感触。

而更凑巧的是就在电影上映前两天,微博上爆出了一件校园霸凌事件。


如果没有“校园霸凌”这个立意,郭敬明又多一部全网黑的烂片


而现在这条微博已删除。


如果没有“校园霸凌”这个立意,郭敬明又多一部全网黑的烂片


也许校园霸凌不一定非得有具体原因,霸凌者有可能就是单纯的没事儿找事儿,有可能刚好看你不爽,有可能是因为嫉妒,有可能......

《悲伤逆流成河》是我国第一部表达校园霸凌主题的院线电影,在题材选择上是值得我们关注的。但如果要探讨这部影片的电影艺术,那么他明显是不合格的。


如果没有“校园霸凌”这个立意,郭敬明又多一部全网黑的烂片


不少看过这部电影的观众表示:电影虽有一个好立意,但却没有把故事讲好 。而且从评分下降至5.8也可以看出,抛去这个题材,这部电影的可看度并不高。


如果没有“校园霸凌”这个立意,郭敬明又多一部全网黑的烂片



如果没有“校园霸凌”这个立意,郭敬明又多一部全网黑的烂片


如果没有“校园霸凌”这个立意,郭敬明又多一部全网黑的烂片


如果没有“校园霸凌”这个立意,郭敬明又多一部全网黑的烂片


如果没有“校园霸凌”这个立意,郭敬明又多一部全网黑的烂片


归根结底,电影虽借了一个讨巧的现实主义题材,但拍摄方式还是一贯的青春疼痛片手法。尤其让人惋惜的是没有完全摆脱郭敬明电影一贯的MV风格。

而提到校园霸凌这个题材,国内还有一部系列片

《罪途》三部曲。分别是《死亡列车》、《救赎代价》、《正义规则》。

严格来说,《罪途》并没有达到电影长片的时长标准,每一部70分钟左右,片方选择在视频网站上映。

《罪途》故事发生在一列火车上,车厢内一名乘客被害。警官对案件抽丝剥茧,竟然发现了一桩十年前发生在校园内的一起案件,而包括死者在内的8名乘客,竟然都是那起旧案的参与者或旁观者。


如果没有“校园霸凌”这个立意,郭敬明又多一部全网黑的烂片


十年前初中生徐囡囡遭受到了校园暴力,被学校的两个坏学生打破了内脏,经送学校医务室后转到大医院抢救无效死亡。

这8位乘客包括教导主任吴健,校门口小卖部老板老赵,“原校医院助医”秋红,当年对囡囡尸体做司法鉴定的刘医生,报道该起事件的记者,死者囡囡的好友周新雪,以及对囡囡施加暴力的王超和韩佳斌。


如果没有“校园霸凌”这个立意,郭敬明又多一部全网黑的烂片


影片涉及到了“校园暴力”、“家庭暴力”、“儿童侵害”等等社会痛点。

在国内这种反映现实题材的电影一直都很匮乏。

如果没有“校园霸凌”这个立意,郭敬明又多一部全网黑的烂片


所以,第一次看到《素媛》《熔炉》时我们总会感叹中国何时才能拍出这样的电影。

而在此时,一定会有人回答,就算拍出来了,你觉得能过审吗?

但前有《亲爱的》斩获豆瓣8.4评分,今有《我不是药神》9.0评分。面对不可抗的制度,总有人能戴着镣铐起舞。

当一部分人在思考制度何时才能松绑时,另一部分人已经在研究如何在不破坏制度的同时,巧妙地表达社会痛点。

如果没有“校园霸凌”这个立意,郭敬明又多一部全网黑的烂片


当然,这并不是说所有的制度都是可取的,但面对一个不可抗的因素与其琢磨如何将它破坏,不如思考如何巧妙避过。

而对于《悲伤逆流成河》来说,仅仅听到“校园霸凌”这一主题,就有不少人愿意忽略电影本身的制作水平,选择为电影,更多的是为了自己或身边人的遭遇买单。

可见,国产电影中此类题材是多么的匮乏。而观众又是有多期待这种题材,期待一个表达窗口。所以,导演、编剧们,相较于追逐已经不是灵丹妙药的大IP和流量明星,不如真正思考观众究竟想看到的是什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