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點:城鎮化滋生環境壓力

【熱點背景】

當前,我國城鎮化正處於中期向後期發展的階段,環境壓力將持續加大且短期內難以緩解。預計到2020年我國城鎮化率將提升至60%,而城鎮化率每提升1個百分點,將增加城鎮人口1300萬,生活垃圾近520萬噸,生活汙水近11.5億噸、多消耗8000萬噸標煤。未來中小城鎮發展還可能導致不同區域、城市群間由隔離式“碎片汙染”轉為“連片汙染”,環境保護將面臨更大的挑戰。

熱點:城鎮化滋生環境壓力

【中公解讀】

城鎮化過程是一把“雙刃劍”,城鎮化的快速發展一方面帶來了“金山銀山”,一方面也破壞了“綠水青山”,帶來了資源能源的過度消費,造成了嚴重的生態壞境問題。可以預見,如果不進行有效的預防與治理,未來隨著我國經濟高速的發展和城鎮化進程的不斷推進,城鎮化發展與資源能源消耗、環境汙染之間的矛盾將變得越來越尖銳。

當然,在處理城鎮化和環境保護的關係上,主要存在著兩方面的問題:一是認識不足、供給滯後,體現在:一些地方對環境保護的認識和重視不夠,唯“GDP論英雄”,只重視城市規劃建設,而對環境汙染防治重視不足,一些地方政府對高汙染,高耗能企業的違法排汙行為“視而不見”,甚至大開“綠燈”;不少城鎮環保治理投入處於舊賬未還又添新賬的狀態,環境治理速度滯後於城鎮擴張與經濟發展的速度。二是管理水平落後、約束不力,體現在:當前我國城市規劃建設的技術、標準還不夠高,環境保護法規條例的約束性還不夠、不強、不硬、開發強度遠遠超過環境承載力;加之,由於多頭管理,致使道路挖了鋪、鋪了挖的現象普遍存在,不僅浪費了源,也間接增加了環保壓力。此外,鄉鎮居民的環保意識不強,環保淡薄,也是造成鄉鎮汙染的原因之一。

解決這些問題,需深刻認識環境資源的基礎性作用,改變GDP導向這跟“指揮棒”,補短板、強基礎、提質量、重普及,努力將城鎮的發展規模、發展方式、開發強度控制在生態系統和環境資源可承受的範圍之內。

補短板,就是要出重拳,用重典,切實解決好關係群眾健康的城鎮霧霾、水體黑臭、土壤汙染的重要問題。加強環境立法,明確環境保護職責權限,強化執行力度,形成環境監測體系。

強基礎,就是加大財政資金支持力度,建立汙染治理的市場化機制,要加大對農村汙染治理和環境管理能力建設資金的支持力度。

提質量,就是要探索科學的治理模式,提高農村汙染治理效率,要在治理模式上進行改革創新,以適應農村環境汙染的治理,進而提高汙染治理的成功率。

重普及,加大對村民的生態文明意識宣傳教育,通過當地居民的參與來影響鄉鎮工業治理汙染的行為,立足長遠,公眾不僅要公平地享有環境權益,更要從自身做起,為城鎮環境質量改善貢獻一份力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