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史之乱爆发绝不单纯是玄宗没钱,用人不慎又不注意防范更是致命

最近听了《罗辑思维》一个节目,“唐玄宗的痛点”,罗胖在节目提出另外一个看法,“安史之乱”的爆发,其本质原因,在于唐玄宗缺钱,这个痛点的来源就在于,江南产出的粮食,运不进关中,在黄河三门峡地区严重受阻,就算运进去,价钱也非常高。导致唐玄宗的皇族集团,天天在神都洛阳和长安之间奔波来奔波去。而到后期,就不得不重用李林甫,杨国忠这些贪敛集团,一心搞钱。搞钱的同时,又为了节约开支,于是让底下的军阀安禄山他们自己去筹集钱财,导致中央失去对于他们的控制。但是,罗胖的这套逻辑,从出发到安史之乱爆发,这连环的节点太多,长安人口剧烈增长,缺钱,重要敛财集团,开源节流,让军阀集团自己筹集钱财,军阀一支独大,造反。中间的节点太多,如果控制好某一节点,是不是这个安史之乱就不存在了。

安史之乱爆发绝不单纯是玄宗没钱,用人不慎又不注意防范更是致命


安史之乱爆发绝不单纯是玄宗没钱,用人不慎又不注意防范更是致命


唐玄宗是有痛点,他是缺钱,但是,安史之乱的痛点,绝对不是单纯的缺钱,唐玄宗怎么样都逃脱不了后期昏庸这两个字。你让人去增大中央财政,这是中国历史每个皇帝都面临要解决的问题,缺钱,哪个皇帝都缺钱。就拿汉武帝来说,打匈奴缺钱不,他一样缺钱,他让桑弘羊去增加中央财政,为何就没有出现内乱。北宋庆历年间缺钱吗?为何先后王安石,司马光当政都没有爆发内乱。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唐玄宗犯下的错误有很多,不能单单的推给缺钱。

唐玄宗首先犯下最重要的错误是不能分辨人,安禄山这样的必反之人,一味的给他加官进爵,以为可以让其感恩,而不是做好准备,时时刻刻我都能解决你。该让他相信的人,哥舒翰,因为想打一下持久战,反而让惊恐中的李隆基完全得不到信任,逼着他出战潼关,最终惨败。没有识别人的能力,这在军事斗争中,是最大的忌讳,人家不忠诚于你,你偏偏重用,而忠诚于你的人呢,你又不信任,这样对于手下将领和士兵来说,怎么来说都心灰意冷。这就是为什么后来会发生马嵬坡兵变的原因。唐玄宗的用人错误,不但发生在军事将领上,后期的李林甫,杨国忠这些人,唐玄宗没有用到贤相集团的人去制约,而是任其膨胀,任其飞扬跋扈,不能在敛财集团和贤相集团之间找到平衡,一样是用人上面的错误。

安史之乱爆发绝不单纯是玄宗没钱,用人不慎又不注意防范更是致命


安史之乱爆发绝不单纯是玄宗没钱,用人不慎又不注意防范更是致命


​第二,就是唐玄宗的软弱,外强中干,本来,李隆基是通过“唐隆政变”诛杀韦后。公元712年,李旦禅位于李隆基,其后李隆基赐死太平公主,取得了国家的最高统治权。按照这样来说,李隆基是血雨腥风中闯过来的,不可能是软弱的。但是,在面对安禄山时,他一再表现的都是软弱,不知是太平盛世的日子,让他丢失了斗志,还是他对于安禄山心里有一些畏惧。他对于安禄山的一些安抚,从内心上来讲,就是不断的恩宠,却没有做好最坏的打算,就是你安禄山造反,我也马上能置你于死地。不断的给安禄山的三军自我武装,逼死高仙芝封常清,玄宗的操作,只是对于自己的人狠,对于潜在对手可是两眼咪咪。

历史具有一定的偶然性,安禄山后来糖尿病发作,性情极度狂暴,也得了个被儿子诛杀的下场。可是,唐玄宗在其弱小的时候,用人不慎,当其慢慢壮大时候,也没有用足心思去制约他,历史传言甚至李隆基用杨贵妃去安抚他,这给安禄山的感觉就更是李隆基的害怕,犹如羊入虎口。就如一个公司,当底下一个业务的业绩越来越大,掌握的资源也越来越多,肯定要防范他另起炉灶,而不是想着公司没有钱,把更多的平台让给他,让他自己去发展,最后反目成仇,自己的公司都差点被他整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