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岩城市向南——改造前,我印象中的溪连村

先给大家讲两个故事:

故事1:之前有个华侨后人来找我了解溪连村的规划情况,想知道他老家是否会被拆。一开始我以为他希望变成拆迁户,但我很快就改变了自己的想法。来的时候他带了一本册子,详细记录了近十几年他对老家的记忆,册子中还有不少他祖辈父辈的照片。交谈的过程中他表达了希望老家不被拆除的愿望,对他来说,很庆幸规划的城市道路都没有经过他那已经租给别人种菜的老家,让这个心系故乡的游子感到甚是欣慰。

故事2:前些时候去复核溪连村修测地形的时候,一个中年妇女从自家院子走出来看到我拿个图纸,问我是不是拆迁测量的。我说不是,你的房子想拆啊?她说对啊,房子那么大,没几个人住,拆了好。她的房子真的不小,占地350平方左右,两层的土木结构建筑,有个大院子,但是部分构建已经损坏,维修费用确实不小,但拆迁则赔偿也不少。我想,把房子修整一下,注入新鲜业态,应该很能符合乡村振兴的政策。

龙岩城市向南——改造前,我印象中的溪连村

两栋房子,规模都不小,都没有列入不可移动文物名录,但是两位主人却透露出截然相反的两种态度,这让我陷入了沉思。回过头来说溪连,溪连村,位于龙岩主城区南部东肖镇的一个行政村,以拥有众多华侨而驰名远近。东侧有依托龙岩学院和技师学院组成的教育板块,南侧是主打养生养老的奇迈健康小镇,西侧是国家经济技术开发区,北侧是主城区的核心区。

龙岩城市向南——改造前,我印象中的溪连村

作为典型的城中村,它已被列入城中村改造的计划。为什么列入,很简单,村内建筑无序建设,配套设施严重落后,各类管线交叉存在诸多安全隐患,卫生条件恶劣,人居环境亟待改善。

龙岩城市向南——改造前,我印象中的溪连村

从改造的角度,也许在某个层面,规划路网和配套设施一起建设,选块安置地,其他地方搞开发用于平衡财政,完事。但是溪连人不这么想,对溪连人来说,不应该是简单的修路,按规范配置各类设施,如果只是这样,那溪连跟别的村就没区别了。溪连人会说拆了我的房子,我要到哪里住?征了我的农田,我要怎么生活?瓦解了我的邻居,我们到哪里拉呱?拆了我的宗祠,我要到哪里敬畏先人?

龙岩城市向南——改造前,我印象中的溪连村

面临改造,大拆大建会破坏传统建筑风貌和肌理,完全保留则无法解决现有的各类问题,那么要如何打造呢?我希望能让溪连人记住自己的乡愁。溪连有什么乡愁?只是保留的华侨建筑吗?不,那只是一方面而已,溪连还有深厚华侨文化、良好的山水格局,传统街巷空间,诸多古树古井。

我在溪连村的行政界线内结合城市道路,画了一条范围线。北至仙宫山、东至东肖南路、南至菜园村、西至东肖溪,该范围包括了溪连村内主要的不可移动文物和自然景观。

龙岩城市向南——改造前,我印象中的溪连村

山水格局

村子北靠仙宫山、南侧有东肖溪穿过,坐北朝南村子左边为盂头村坡地、右边为曲潭村坡地。溪连村前后左右这些元素组成的山水格局,很容易让人联想到风水上的东西。

龙岩城市向南——改造前,我印象中的溪连村

传统街巷

虽然溪连村内现状的建筑布局看起来杂乱无序,稍微整理一下,我发现建筑间的街巷空间还是有脉络可言的。以东侧村道为起点,以仙宫山和东肖溪为界面,溪连村内有“五横三纵”的传统街巷。再仔细点,我发现这些巷道不仅串联了村内所有的不可移动文物,它们跟仙宫山山脊还是呈大致的垂直和平行的关系。

龙岩城市向南——改造前,我印象中的溪连村

这些巷道其实很能让溪连人记住自己的家乡,结合不可移动文物和优秀的华侨建筑,曲折的巷道可以营造很多精彩的空间。

龙岩城市向南——改造前,我印象中的溪连村

村庄肌理

为迎合龙岩地区的气候和生活习惯,溪连村的建筑风格大致相似,而受到地形地貌的约束,又产生了细微的变化。围合式的建筑、多天井的住宅、宽敞的院落,这些都是显而易见的建筑肌理。有趣的是,传统土木建筑主要分布在村子西侧,砖混建筑则主要分布在村子东侧。

龙岩城市向南——改造前,我印象中的溪连村

华侨建筑

在我划的范围线内,共有九栋被列入不可以移动文物名录的华侨建筑,其实除了这九栋之外,还有很多优秀的建筑。

龙岩城市向南——改造前,我印象中的溪连村

龙岩城市向南——改造前,我印象中的溪连村

龙岩城市向南——改造前,我印象中的溪连村

古树古井

近300年的红榕、数十年涌泉不断的古井都是溪连人对家乡的记忆。在我划的范围线内,居然多达72口水井,市政给水管网接入村庄之后,这些水井要何去何从?

龙岩城市向南——改造前,我印象中的溪连村

结语

溪连是一个拥有“山、水、林、田、村”的好地方,所处的区位条件和周边的城市功能区,注定了她的发展潜力。而作为龙岩主城区南北向最重要的道路,龙岩大道肯定是要往东肖延伸的;作为东肖片区重要的横向道路,东园路和东发路也肯定是要往东延伸的。这三条重要道路将对溪连产生重大影响。

溪连村在东肖承担着怎么样的责任?又能为东肖在主城区的定位提供怎么样的帮助?一市两区大背景和东肖新时期功能定位的要求下,如何打造这个片区?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浪潮中,这个蕴含华侨文化和河洛文化的宁静村庄,将扮演怎样的角色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