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遗诏到底是“传位于四爷”还是“传位十四爷”?

百晓生猫哥



这个题目老生常谈很久了,也是一提到雍正,就紧跟着会聊到的话题之一,另一个就是雍正的驾崩,所以,雍正即位的合法性,康熙的传位诏书是个迷,然后雍正的去世也是个迷,一个人能活出两个迷也不容易啊。

言归正传,今儿咱们不聊雍正是怎么没滴,今儿咱们来聊聊雍正登基究竟是否合法?

在说是“于”还是“十”之前,咱们先来看看,康熙老人家在诏书上究竟是怎么写的?

“雍亲王皇四子胤禛,人品贵重,深肖朕躬,必能克承大统。著继朕登基,即皇帝位,即遵舆制,持服二十七日,释服布告中外,咸使闻知。”



咱们来看看,这段文字里是否有“传位于”或者“传位十”这样的句式?显然没有,康熙在遗诏里写了非常清楚,老人家为啥最后将皇位给胤禛,如此前后紧凑、严谨的遗诏,压根就不是“传位于”或“传位十”那么简单了事。

再者,了解大清朝的人都知道,大清朝当时不止汉文一种语言,当时还有满语,而作为遗诏,如此重要且正式的文件,当然不可能仅用一种语言文字传给后人,我们就算汉文的遗诏可以去改上几笔,将这个字添一笔,那个字去一笔的,但满文呢?满文怎么改呢?那最后岂不闹笑话了?两份遗诏,汉文传给四阿哥,满文写的传给十四阿哥?胤禛这么严谨的人会出现这种纰漏吗?



最后,咱们再聊回老人家康熙,康熙是公认的聪明老头儿,只可惜他的晚年几乎就是在调节孩子们争皇位度过的,试想,当康熙老爷子为了这件事前后调整了二十几年,考察这个,考察那个,压制这个,压制那个,废了太子,又立太子,又废太子,如此忙活之后,会在最后确定遗诏时,如此不重视吗?如此明显的给后人篡改遗诏的可趁之机吗?这不是在侮辱康熙老爷子的智商吗?而且,遗诏存放的地方,是随随便便就可以接近的吗?

我们都知道,康熙的老爹顺治即位时,就是因为皇太极驾崩得突然,什么招呼也没打,搞得谁接手皇位都不清楚,皇太极的老爹努尔哈赤也是这样,不清不楚,导致兄弟间机关算尽,阴谋不断。这些历史我们都知道,康熙老爷子不知道?

大清朝在康熙手里已经走向了一个非常好的高度,岂能将自己辛苦一辈子的基业,最后因为自己传位工作没做好,导致儿子们之间大打出手,自相残杀,最后大清就此毁了,康熙老爷子肯定不会这样的。

所以,题目里聊到的雍正改遗诏,这都是民间传说,都是建立在雍正与八爷胤禩故事基础上,展开的无限遐想。

但遐想归遐想,真实的历史,咱们还是应该尊重和了解。

谢谢大家,我是酒翁,若喜欢请关注我~


寒舍阅独

不光是在继任大统这种天大的事上有天大的谣言,还有就是传说他一夜翻几次牌子,派血滴子暗杀大臣,眼神动一动,瞟一瞟,谁就没命,其实在《雍正王朝》有一些演绎,当时《雍正王朝》里,雍正因为推行新政,群臣反对,本来要杀两个以示警告,后来弘历和三王爷求情,保了李绂一命,只是要告老还乡。

皇上想要给刘墨林加官进爵,刘墨林也很委屈,自己因为去过河南,知道实际情况,所以赞成皇帝新政,结果被大臣们明里暗里的孤立,加上此次事件中被牵涉的官员或死或辞官,如果只有他升官,实在没法当这个官了,雍正其实比他还委屈,自己竟然呜呜的哭起来了,一边哭一边说自己的不容易,自己每天只睡两三个时辰就要起来批阅奏折,后宫更是少去,却被人在外面传的十分不堪。

虽然他说的这些经过了一些戏剧加工,雍正皇帝写的也相对正面,但是关于雍正帝位的合法性是毋庸置疑的。

传位四爷,传位于四爷这种传闻,稍有点常识的都知道,康熙的遗诏,是由满蒙汉三种文字写成,就算它能篡改汉字“十”字,满语和蒙语能改吗?那种弯弯绕绕七拐八拐的文字,怎么能轻易就改?



就算没有常识,哪怕知道有繁体字这种东西存在,也不会认为繁体字“拾”可以改成于,而古时候于是写成“於”,它长这样,就算有涂改液也未必能改得了。



而这种传闻,八成是八爷党或者十四爷传出来故意恶心他们这位四哥的,因为这种传闻,雍正登基之初是没有的!他们大约是不甘心雍正继位,也有可能是雍正触犯了某些官僚士绅的利益,他们怀恨在心,毕竟雍正是出了名的“铁面王”,重用酷吏,但是确实把康熙年间国库空虚没钱的局面彻底扭转。


历史假专家

关于雍正继位的传说有几种,尤其是问题中所提到的雍正篡改诏书这样的做法,谋得帝位。

先不说去偷这个诏书要冒多大的风险,但说雍正修改四与十的难度,那个时候的数字和汉字不像今天这样简单,有的是老写字体,雍正要修改这个字,不光笔迹会有问题,就连颜色也会有差别,这样明显的错误,相信以雍正的谨慎应该不会犯这样的错误。

再说去偷这个诏书的难度也不低,一旦被发现,雍正就失去了继承帝位的机会,所以他应该不会冒险去干这件事,再说他也不一定知道诏书上写的就是十四,如果是八,那要怎么修改,可见这种说法不真实。

从康熙帝对雍正帝历练和重用来看,康熙帝还是非常欣赏这个儿子的能力的,尤其是国库空虚,雍正追讨库银,虽然逼死了不少的人命,也抄了不少的官员的家,但在康熙看来,当时已经势在必行,不然大清国的国库没了,还靠什么去维系,可见康熙还是很看重雍正这个儿子的,尤其是对太子的事非常伤心之后,还有老八的四处活动,都让康熙反感。

康熙虽然喜欢他的十四儿子,可论才干,老十四虽是将才,但却不是一个绝佳的统治者人选,所以康熙选择雍正也在情理之中。


红学爱好者萧梦

向敬之

如题所问,就是要讨论“于”与“十”是否被篡改。

“于”与“十”,就两笔之差,但改起来很容易,一横一勾即成。

但是,康熙立储遗诏,会在汉文本中写得如此简单吗?

立储,事关江山社稷,事关国家安危,一生致力于扩大疆域、统一全国的康熙帝自然会郑重其事,不然的话,他也不会将最爱的皇太子胤礽两次立废,最后强忍巨痛地将胤礽禁锢于咸安宫。

即便遗诏中有民间传闻的“传位”或“传位于”,或“传位与”字样,那么到了相互佐证的满汉文本中,篡改起来就不容易了。

清初已发生两起因大行皇帝(太祖、太宗)没有留下关于接班人遗诏的大事,结果导致皇家内部纷争、骨肉相残的恶性事件。这必然会成为历史的教训,引发精明的康熙皇帝警觉。所以,对于曾在晚年近二十年来思考如何正确立储的康熙皇帝来说,他必然会反复权衡利弊、斟字酌句,而不是简单粗糙地写一个“传位于”或“传位”,草草了事。

后来传世的所谓康熙遗诏中写道:“雍亲王皇四子胤禛,人品贵重,深肖朕躬,必能克承大统。著继朕登基,即皇帝位,即遵舆制,持服二十七日,释服布告中外,咸使闻知。”虽然有雍正动了手脚的可能,但这是一份具有说服力的康熙最后命令。

这份遗诏,既有为什么传位胤禛的原因,也有康熙对后继之君关于自己后事的具体安排,比那份简单地戏说“传位于”或“传位”,具有更多的信服力。

就此遗诏而言,如果要篡改,则难度更大。更大的问题是,它还得得到对皇位一直虎视眈眈且势力最强的皇八子胤禩集团的认可。即便后来胤禩死于非命,其党羽传言雍正逼母谋父、弑兄屠弟等十大罪状,但在雍正初年,胤禩以总理王大臣与和硕廉亲王之尊,足以在雍正初登大宝、根基未稳的情势下,揭示其继位不正。然而,胤禩却没有如此做。


以礼观书

这么多年来,关于这个悬案的争议实在是太多了,猫哥认为今天我们要解读这个问题,最好的也可能唯一的依据便是那份康熙遗诏。

在康熙遗诏中,关于传位的内容写在了结尾,原文是:“雍亲王皇四子胤禛,人品贵重,深肖朕躬,必能克承大统。著继朕登基,即皇帝位,即遵舆制,持服二十七日,释服布告中外,咸使闻知。”

争议最大的说法是康熙遗诏中写的是:传位十四子,胤禛篡改遗诏为:传位于四子。但是遗诏中分明很清晰地写到:雍亲王皇四子胤禛。并无“传位于”的句式。

也有很多人说过问题出在“于”字上,理由是“于”是“於”的简体,所以这是不对的。但是事实上并非如此,

“于"字在甲骨文和金文中就早已存在,它和“於”本来就是不同的两个字,因此这个问题时不存在的。

其实还真是有人看走了眼,如果真按照上面句式来写遗诏,那也应当是:传位皇十四子。胤禛在此基础上篡改个“于”字,那岂不变成了“传位皇于四子”?这显然是说不过去的。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康熙写这份遗诏时,用的文字不仅仅是汉文,而是汉文与满文同书。胤禛修改得了汉文,还能修改满文?

所以这才是最简单粗暴的解读角度!各位看官觉得还有哪些解读方式呢?

历史从未如此有趣,更多内容请关注猫哥历史。


猫哥历史

雍正为清朝入关后的第三位皇帝,但对他继承帝位的合法性一直受到很多人的怀疑,无论是现在还是之前,都有一些传言说是雍正篡改了康熙的遗诏,从而使自己继承了帝位,其登基之后更是大力打压他的弟弟们,似乎更印证了其登基的不合法性,但是从很多方面,我认为其登基为帝却是遵从康熙的遗诏,并非篡位。

一.将传位十四爷改为传位与四爷

2010年由国家档案局、中央档案馆主办的“中国档案珍品展”展出200多件国宝级档案文献的高仿真品,它们来自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等全国20多个国家综合档案馆。其中展示的《康熙传位遗诏》中写道:“雍亲王皇四子胤禛,人品贵重,深肖朕躬,必能克承大统,著继朕登基,即皇帝位……”根本不存在“传位十四子”或“传位于四子”的字眼。也有很多人认为我这份遗诏并非康熙所留,而是雍正登基之后更改以后得那一份,原作已经被销毁,但是清朝是并没有简化字,于字并非像现在这样书写,而是写作於,想将其改为于完全不可能,而且清朝遗诏皆用满文,汉字各书写一遍,想要更改更是难上加难,所以此种说话看似最真实,其实最经不起推敲。

二.为何极力打压皇弟们

史料记载,康熙皇帝一共有35个儿子,有的早死了,没起名就死了,所以其子嗣排顺序的是24位。到康熙47年,第一次废太子的时候,20岁以上的皇子有12位。所以康熙他遗位的争夺主要在这12个皇子中间进行。其中闹腾的最欢的就数八爷党,也就是皇八子胤禩,围绕其身边的有九阿哥胤禟、十阿哥胤䄉、十四阿哥胤禵、裕亲王福全等一众皇亲国戚,可谓实力超群,是最有力的皇位竞争者,而皇四子身边只有十三阿哥胤祥、张廷玉、隆科多、年羹尧、马齐、戴铎、鄂尔泰、田文镜、李卫拥护,由此可见与皇八子比起来皇四子实力非常单薄,但其隐忍不发,表面多厚,实则心思缜密,总的来说,康熙立储的选择里,有两条高压线:其一,威胁皇权;其二,不顾孝悌。作为皇帝,他不允许任何人对他造成威胁,即便是自己的儿子;作为父亲,他也不愿意看到亲生儿子们手足相残,束甲相攻的局面。 基本上参与夺嫡的几位皇子,都得到了康熙不同程度、不同方向的培养。胤礽从小是作为接班人培养的;胤祉、胤禛、胤禩都接受过政事方面的磨练,而胤褆、胤祯更多地是照着带兵打仗的方向,最后胤禛胜出皆因表面宅心仁厚,对待兄弟亲如手足,对待父皇忠孝两全,但其登基后八爷党仍根深蒂固,备受忌惮,为了皇权稳定,将其一举拔除,也是不得已而为之,此举被后人认为心虚真是让人笑掉大牙。


所以总的来说,雍正登基合法合理,但其某些做法触动了某些人的利益,所以才被诬陷篡位改诏。


浅读历史

近日一份康熙下达传位给雍正的诏书在台北的北京博物院现身,合法继位还是篡改遗诏有了定论。台北北京博物院的工作人员出示了这份诏书的真迹,并公之于众:雍正继位是非常符合当时的礼法的,诏书也确实是康熙授意,并非民间所传说及影视剧中所说的篡改遗诏谋位。馆藏遗诏真迹上清楚的写着:"传位四子",而不是影视剧中的"传位于四子",也没有任何篡改的痕迹。况且康熙的遗诏是用汉文和满文两种文字写的,即使雍正改得了汉文,也改不了满文啊。再说,康熙传位给雍正,也有喜欢乾隆的原因,康熙有100多个孙子,乾隆从小被康熙带进宫亲自教育培养。当然,乾隆能在康熙众多孙子中脱颖而出,也是雍正精心策划的。所以,雍正继位是明正言顺的,是符合礼法的正常继位。


4567陈笑天

康熙生前没有留下纸质的遗诏,所有纸质的遗诏都是雍正后来补的,有必要把十四改成于四吗?


书剑漂零

这个问题无非是纠结雍正勾结隆科多把“传位十四爷”的“十”添了一笔,变成“传位于四爷”,这肯定是民间的故事演义,标准的说法是“皇四子”或者是“皇十四子”,这可不好篡改了吧?还有“于”字这个简体字,说明这个八卦演义是清末时才有的,因为“于”字之前的写法是“於”,还怎么篡改?清代传位诏书不止有汉语版的,应该还有满语版的,满语难道跟汉语的写法是一样的?雍正篡诏继位的说法实际是缺乏事实依据的


立志成虫

关于康熙遗诏,是有过传位于四爷还是十四爷的谣言,但是细细品味的话,不能发现其中的破绽!

有说法是雍正将正大光明扁后面的康熙遗诏,传位十四爷,将十改为了于,这样就是传位于四爷,其实我们知道,关于这么重大的皇位继承问题,不会仅仅只有汉文!

还会有满文,蒙文,等多种文字,而其它种文字,确是无法更改的,所以十改于,这种论断是不成立德!

出现这种情况原因,还是因为当时以八爷为主的党派,对于雍正即位的不满,想从法理上打击雍正即位说,但是事实是雍正确实是合法继承人,不论如何,都是无法改变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