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最忧愁的一首词,构思巧妙感人肺腑,最后两句更是千古名句

历来写愁的诗词很多,不同的作者因为不同的人生经历写出的愁各不相同,也各具特色。如李白的“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李煜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秦观的“日边清梦断,镜里朱颜改。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范仲淹的 “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等等。在众多诗词中,相信总有那么一两句有关愁的诗句,它会深深触动我们的心。今天分享一首李清照的词《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我们一起走进千古第一才女李清照的词中,看看她笔下的愁是一种怎样的愁,能否触动你的心?

李清照最忧愁的一首词,构思巧妙感人肺腑,最后两句更是千古名句

《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这首词是宋高宗绍兴五年(1135年),李清照避难浙江金华时所作。其时金兵进犯,丈夫病故,家藏的金石文物也散失殆尽,作者孑然一身,在连天烽火中飘泊流离,历尽世路崎岖和人生坎坷,处境凄惨,内心极其悲痛。

李清照最忧愁的一首词,构思巧妙感人肺腑,最后两句更是千古名句

“风住尘香花已尽”,狂风暴雨停歇了,枝头的花朵也落尽了,只有沾花的尘土散发出微微的香气。“风住”既点出此前风吹雨打、落红满地的情景,也写出了作者雨天不能外出的苦闷,同时为下文“也拟泛轻舟”作伏笔。“尘香”落花成泥,透露出词人对美好景物遭受摧残的惋惜之情,也写出了惜春自伤的感慨。“花已尽”既补说“尘香”的原因,又将“愁”意推向更深一层,大有“落花流水春去也”之意。一句三折,顿挫有致,简练含蓄,可见词人的炼字造句功力。

李清照最忧愁的一首词,构思巧妙感人肺腑,最后两句更是千古名句

“日晚倦梳头”,日高方起,又懒于梳理。这看似违背常理的细节描写,正好写出了词人因金人南下,几经丧乱,志同道合的丈夫病故,自己只身流落金华,历经人生坎坷的那种不待明言,难以排遣的凄惨内心。环顾四周,丈夫遗物犹在,睹物思人,念及北国故乡,已“物是人非”,所以不禁悲从中来;感到万事皆休,无穷落寞,故用“事事休”三字来概括。“欲语泪先流”这一切真不知从何说起,正想要说,眼泪早已扑籁而下,写得鲜明而又深刻。这里词人写泪,先以“欲语”作为铺垫,然后写眼泪夺眶而出,简单五个字,下语看似平易,用意却无比精深,把那种难以控制的满腹忧愁一下子倾泻出来,凄婉动人,感人肺腑。

李清照最忧愁的一首词,构思巧妙感人肺腑,最后两句更是千古名句

“闻说双溪春尚好”陡然一扬,词人刚刚还流泪,可是一听说双溪春色好,她这个平日喜爱游览的人遂起出游之兴,“也拟泛轻舟”了。“春尚好”、“泛轻舟”措词轻松,节奏明快,恰到好处她表现了词人一刹那间的喜悦心情。 “也拟”二字,更显得婉曲低回,说明词人出游之兴是一时所起,并不十分强烈。“轻舟”一词为下文的愁重作了很好的铺垫和烘托。“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二句,则是铺足之后来一个猛烈的跌宕,使感情显得无比深沉。这里上片所说的“日晚倦梳头”、“欲语泪先流”的原因,也得到了深刻的揭示。总起来看,词的下阕着重挖掘内心感情。词人连用了“闻说”“也拟”“只恐”三组虚词,作为起伏转折的契机,一波三折,感人至深。把词人在特殊环境下,顷刻间的微妙复杂心理变化表现得淋漓尽致,情意婉绝,回肠荡气。

李清照最忧愁的一首词,构思巧妙感人肺腑,最后两句更是千古名句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最后两句是广为传诵的名句。“愁”本是心中之事,抽象之物,只可意会,难以捉摸。但在这里词人用夸张的比喻形容“愁”,让人感受到愁是具体可触的,而且还怕愁太重,小船载不动,使愁又显得有重量了,用得非常自然妥帖,不着痕迹。因为承上句“轻舟”而来,而“轻舟”又是承“双溪”而来,寓情于景,浑然天成,构成了完整的意境。其化虚为实,语意新奇,想象惊人,实在是描摹愁思的绝妙好辞。

李清照最忧愁的一首词,构思巧妙感人肺腑,最后两句更是千古名句

此词借暮春之景,写出了词人内心深处的苦闷和忧愁。全词充满了“物是人非事事休”的痛苦和国破家亡的满腔忧愁,并以舴艋舟载不动愁的新颖艺术手法来表达悲愁之多,全词虽仅在末尾出现一个“愁”字,而“愁”实则是贯穿全篇的主题线索。写得新颖奇巧,深沉哀婉,丝毫无矫揉造作之嫌,饶有特色。整首词虽极其含蓄委婉,却又起伏变化,于短幅中藏无数曲折,有言尽而意不尽之美,耐人寻味,动人心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