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家港:億噸大港的崛起

港口是臨江城市對外開放的窗口,可以說,它不僅是一個重要的交通樞紐,更是城市經濟發展由“內向”轉為“外向”的見證者。

在張家港港務集團碼頭,在這一段2.8公里的碼頭岸線上,建設有12個萬噸級的泊位,整個碼頭的年吞吐量可以達到6600萬噸,但是早在改革開放以前,這裡還是一個僅僅擁有兩個浮碼頭的小港口。

張家港:億噸大港的崛起


外輪駛進張家港對外開放的大門

1968年,張家港運河的入江口,被國家選定為上海港的戰備港和分流港,港口發展也一直處於閉塞的狀態。直到1982年,改革開放的東風給張家港港吹來了發展的新機遇。當年11月,張家港港經國家批准對外國籍船舶開放,成為長江流域最早開放的國家一類口岸;第二年5月,港口迎來了第一艘外籍船舶。“日本商人號”,從此以後,外貿船隻越來越多。

張家港:億噸大港的崛起

外輪駛進了張家港對外開放的大門,港口的發展從此駛上了快車道。1996年,張家港創辦全國第一個內河型保稅區,2000年,張家港口岸擁有對外開放泊位27個,吞吐量2057.5萬噸。為了找到差異化發展之路,港務集團開始主攻“木材、煤炭、礦石、件雜貨”四大主力貨種,並逐漸發展成為全球唯一的全材種木材進口港和全國最大的名貴木材交易基地。

張家港:億噸大港的崛起

主攻進出口貿易 港口貨物吞吐量逐年提升

港務集團碼頭爭做鰲頭,其他碼頭企業也不甘落後,開始主攻羊毛、棉花、肉類等特色貨種的進出口貿易,就這樣,張家港港口貨物吞吐量逐年提升,到2006年,已經成為全國縣域口岸第一個億噸大港。此後,長江流域首條直航東南亞的件雜貨班輪航線、前往韓國仁川的集裝箱班輪航線相繼開啟,張家港港一步步發展成長江流域最大的國際貿易商港。

張家港:億噸大港的崛起

如今,以“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為總遵循,張家港港將集約節約利用長江港口岸線資源,不再用港口吞吐量衡量港口的競爭力,督促企業加大安全環保方面的投入,通過信息化手段,智能化尋訪等來加大對港口碼頭企業的監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