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与十四弟胤禵为何水火不容?两人之间有什么恩怨吗?

柳侍墨


三个原因。第一,虽同母所生却非同母所养,不亲;第二,性格不同导致在夺嫡斗争中混了不同的圈子;第三,被封为大将军王后胤禵自认为皇位非己莫属,接受不了胤禛即位的事实。

首先说第一点,同母所生却非同母所养。

(胤禛、胤禵生母乌雅氏)

这涉及到清朝的一项制度,就是后宫女子生育皇子时如果位分过低就不能亲自抚养皇子,而要由皇帝指派高位分的后宫妃嫔抚养。胤禛和胤禵的生母乌雅氏,在生育胤禛时没有史料记载她有位分,甚至可能只是一个普通宫女。直到胤禛周岁的时候才晋封德嫔。因此胤禛小时候是被送到当时无子的贵妃佟佳氏(后来的孝昭仁皇后,佟国维之女、隆科多之姐)抚养。而皇十四子胤禵出生时,乌雅氏的身份已经是德妃,正式的一宫之主,可以亲自抚养皇子了。故而,胤禛、胤禵虽同母所生却非同母所养,自然不亲。

第二,就是夺嫡大战中所处的阵营不同。

(十四阿哥胤禵)

也许正是因为没有同时在母亲身边长大,胤禛、胤禵从小没有建立起很好的感情,也就各自有了各自的圈子。胤禛低调内敛,城府颇深,早期不显山露水,后期身边也逐步聚集了十三阿哥胤祥、十六阿哥胤禄、十七阿哥胤礼等亲信兄弟。而胤禵则与八阿哥胤禩、九阿哥胤禟、十阿哥胤䄉交好。而八阿哥胤禩从小又是养在大阿哥胤禔生母惠妃纳喇氏身边。故他们几个阿哥结成一党。康熙四十七年一废太子,大阿哥胤禔夺因意图谋害太子胤礽被康熙严惩,八阿哥胤禩受到胤禔推荐也遭了殃,再加上群臣推荐八阿哥为新太子让康熙大为恼怒皇子与大臣结党营私而要严惩胤禩,十四阿哥胤禵挺身而出维护八阿哥,气得康熙几乎拔剑砍他,足见关系密切。而反观四阿哥胤禛,却在关键时刻揣摩圣意,建议复立太子胤礽以维护朝局。兄弟二人一个内敛一个直率,性格不同圈子不同,自然渐行渐远。

第三,胤禵认为皇位非己莫属,结果反差太大无法接受。

(康熙任命十四阿哥胤禵为大将军王)

胤禵虽然因为维护胤禩差点被康熙砍,但康熙也由此发现了胤禵对兄弟的友爱,从此对其另眼相看。对胤禵的赏赐远非其他皇子可比。更重要的是,康熙五十七年,胤禵获封抚远大将军,率军出征青海,平定策妄阿拉布坦叛乱。此次出征,胤禵是采用天子亲征的规格。虽然胤禵只是个贝子,但出征前享受了超高待遇,所有王、贝勒、贝子、公和二品以上大臣全到午门外送行。康熙还下旨给青海众蒙古王公,表示胤禵的命令等同于自己所下。胤禵这个大将军王已经足以让所有亲王艳羡不已。而胤禵出发后,他的几个儿子也由康熙亲自养在身边,待遇等同亲王长子。所谓“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年长的几位皇子,除去已被废的大阿哥胤禔外,至少还有三阿哥胤祉、四阿哥胤禛、五阿哥胤祺等曾跟随康熙亲征准噶尔,但此次康熙却没有选他们而唯独指派胤禵代替父皇出征,这样的表现,在胤禵看来完全就是“传位”的表现了。但是最后的结果,康熙死后,却是四哥登上皇位,心理落差可想而知。因此他回京后对雍正极其不满,处处作对,最后骨肉反目,也就不足为奇了。


伊耆角木



历史上雍正与老十四胤禵是一奶同胞的亲兄弟,并非是那种同父异母的兄弟关系,属于是最亲密的兄弟了。而且康熙帝的那么多儿子,并非只是他们两个争夺皇位,正常来说应该是关系相当不错,为什么两个人是水火不容呢?

下面宋安之来给大家一一道来。

雍正与老十四两个亲兄弟之间的恩怨来源其实很简单,那就是皇位只有一个,但是两个人都想坐上,所以只能争个撕破脸皮在所不惜。

雍正登基以后一直有着篡位的谜团,老十四认为雍正夺取了他的皇位,当然是水火不容了。

而且虽然两人一奶同胞,但雍正从小由孝懿仁皇后佟佳氏抚养,而老十四是由生母德妃抚养长大的。两人并没有多么深厚的兄弟之情,所以老十四会在九子夺嫡时期帮助老八而不是雍正。

我们先来说说两个人为何会为了皇位搞的水火不容。

康熙有35个儿子活下来的有24个。

九子夺嫡时期顾名思义是有着九个儿子参加夺嫡的。

按理说这么多人,又不是雍正与老十四两个人夺取皇位,没必要搞那么僵,可偏偏搞到最后还真是他们两个争了。

因为九子夺嫡持续了很多年,到了康熙晚期大阿哥永远被圈禁,太子二次废禁锢于咸安宫。(来自宋安之独家原创)老八一废太子以后被康熙深深厌恶,虽然没有被圈禁,但彻底出局。老三想夺嫡却没有能力,康熙也看不上他。

到了康熙五十七年老十四任大将军王以后,同样受重用的老四成为了老十四的隐性敌人了。

也就是说到了最后还是这两个一奶同胞的亲兄弟夺取皇位了。


而且老十四成为大将军王以后,有种种迹象表明康熙帝有传位给他的意思,甚至夺嫡无望的老八也开始全力支持他,老十四也自认为是皇位继承人。

结果出人意料的是雍正登基,有着篡位之疑。

所以以皇位继承人自居的老十四认为是雍正夺了他的皇位,自然与这个同母哥哥是水火不容。

再说说两个人的童年。

这世界上分为两种亲情,一种是先天血缘上的亲情,一种是后天培养出来的,诸如夫妻之间的爱情和亲情,还有抱养的亲情等。

雍正与老十四就是先天血缘上的亲情,但两个人并没有从小在一起。

年龄差别先不说。

因为雍正是满月以后由孝懿仁皇后佟佳氏抚养的,而老十四是由生母德妃抚养长大的。

看似一奶同胞,其实差别大了,所以兄弟两个并没有什么亲情。

而且他们的生母德妃很明显就是偏心小儿子老十四,对于从小不在身边的雍正是极其不喜欢的。

生母的问题,使两个亲兄弟也没有调理好亲情关系,最后只能是渐行渐远。

所以老十四在九子夺嫡时期选择帮助老八,而不是自己的同母哥哥雍正。

因为从小不在一起长大的疏远,还有生母德妃的原因,加上九子夺嫡的天然对抗原因,还有老十四认为雍正夺取了自己的皇位,所以这两个一奶同胞的亲兄弟只能是越来越疏远,甚至最后水火不容。


宋安之


原因比较多。

一,母亲的影响

雍正是乌雅氏的第一个儿子。但乌雅氏原本是孝懿皇后的宫女,所以没有资格抚育儿子,皇后当然接管雍正。

雍正的第一个弟弟,皇六子后来早丧。乌雅氏又生育十四,此时乌雅氏晋升德嫔德妃,有了独立抚养权。孝懿皇后死后,雍正只能回到乌雅氏身边。但显然,乌雅氏对雍正已经非常冷漠,雍正也不愿贴母亲的冷脸,双方关系极为冷淡。十四作为乌雅氏最关注的儿子,当然不会与雍正有什么好关系。

二,政治局势变化

雍正与十三关系好,大体忠于太子。

大阿哥也形成强大集团。老八因为出身低也从小被大阿哥母亲惠妃抚育,当然投身到大阿哥集团。此后,老八娶安亲王外孙女,逐步形成自己的势力。老九老十加入老八。大阿哥被废黜,老八因为安亲王势力,老九势力的支持而顺利接管大阿哥残余力量形成八王党。平时亲近老八的十四也加入老八党,自此,雍正与十四成为政治敌人。

此后,老八因犯康熙忌讳被打落尘埃。八王党摇身一变成为十四党,与四王党血拼。老四与十四正式撕破脸皮。


四川達州


其实也不是水火不容,只不过出现利益冲突时,两人矛盾激化,如果平时没啥矛盾的话,两个人之间的兄弟关系还是挺不错的!


从政治利益上来看

当时的政治环境比较恶劣,也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九子夺嫡的环境,皇子阿哥们之间经常和好、交恶,这不是什么奇怪的事情。

当时的皇子阿哥群体中主要分为三个派别第一个是八爷党,就是以八皇子为首,九、十、十四皇子(雍正的骨肉同胞)为骨干的利益集团。

第二个就是太子党,主要以太子和雍正、十三阿哥为主,但是后来我们知道,雍正并不属于太子的盟友,只不过是太子一厢情愿认为雍正是自己的人,后期四皇子雍正一直以孤臣的形象出现,即不党不盟。

第三类就是闲杂人等,以大阿哥和三阿哥为主。

因此,总的来看,雍正与十四阿哥分属两个政治阵营,男人为权力不惜杀妻弃子,何况只是兄弟反目成仇呢!


从成长环境来看

雍正和十四皇子虽然是同一个妈生的,但是雍正出生后一直由皇后抚养,所以雍正和太子关系比较好,十四皇子胤禵则是后来出生由亲生母亲抚养,二者的成长环境不同,自然导致亲情淡泊。


从皇位争夺的角度来看

由于太子几次被废,太子继承皇位的可能性基本为零,八爷党由于康熙的极力打击,之后一蹶不振,因此八皇子继承皇位的可能性也大大降低!

因此皇位之争实则在四皇子雍正和十四皇子胤禵之前展开,由于十四皇子胤禵被封为大将军王,一般只要被封为大将军王的皇子基本就是皇帝继承人,因此胤禵一直认为自己是皇阿玛认定的继承人。

但是康熙逝世的时候,胤禵在西北打仗,回到京城后却发现皇位被自己没什么希望的四哥继承,这怎么能不让他苦恼和怨恨呢!!因此两人之间的矛盾因此激化到不可调和的地步!!!


要怪就怪在幕后控制全局的大boss——康熙!!!,康熙简直是玩弄权术的老祖宗,把九个儿子玩的团团转!


青年史学家


雍正和十四弟允禵是一奶同胞,但又是夺嫡大战的劲敌,两个人水火不容主要是都想当皇帝。

允禵盘里的菜

康熙五十七年,康熙身体不好,大臣们担心皇帝突然驾崩没有接班人,影响大清稳定,纷纷上书要求立储,康熙答应尽快选定,然后告诉大家。可是,几天后康熙又反悔了,说自己身体恢复得很好,不急于确定接班人,他还说,过早公布继承人会造成皇子之间的争斗。不过他还是向大臣表示,他会为大清选一个合适的接班人。




这时的太子胤礽已经两度被废,和大阿哥一样被圈禁,八阿哥胤禩也被康熙排除在外。当时最有力的候选人有两个,一个是胤禛也就是后来的雍正,一个是他的亲弟弟允禵。胤禛表面上没有争皇位的意思,给人的感觉康熙的继承人非允禵莫属。

恰恰这个时候,西北策妄阿拉布坦叛乱,康熙派允禵平叛,封允禵抚远大将军王,隆重送允禵出征,朝廷上下很多人认为这是康熙有意选允禵做接班人。允禵也是这么认为的。所以,在允禵看来,皇位就是他盘里的菜。

雍正动了允禵的奶酪

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康熙病逝于畅春园,接班人不是允禵而是雍正。康熙去世的第二天,雍正就封延信为贝子,带雍正诏书接替允禵掌管大将军印信。

允禵和延信见面后,允禵问康熙怎么死的,又问谁是接班人。延信告诉允禵,是他哥哥胤禛,他正是奉胤禛之命通知允禵回京奔丧的。这时的允禵心情很复杂,他先是怀疑,“怎么可能是胤禛?明明老爷子有意让我接班。”继而是愤怒,“一定是胤禛捣鬼,抢了我的皇位。”允禵逡巡不愿回京。



允禵回到京城,在景山寿皇殿拜谒康熙灵柩时,见到雍正,不肯下跪,侍卫拉锡拉允禵下跪,允禵骂拉锡。可见允禵多恨雍正。允禵一定在想:本来下跪的应该是你胤禛,如今你用下流手段抢了皇位,我根本不承认你,甭想让位我给你下跪。

现有的也都收走

允禵想当皇帝没当上很失望,怀疑胤禛矫诏登基,抢了本来属于自己的皇位而憎恨胤禛,不承认他的皇帝身份。

雍正做得更绝,你不承认我没关系,我也一样不承认你。雍正把允禵软禁在康熙陵寝,美其名曰守墓,后来又将允禵圈禁在景山寿皇殿。先是革去允禵的王爵,降为贝子,再后来连贝子也革去了。你允禵不是不承认我雍正是皇帝嘛!我也不承认你是王,也不承认你是贝子。



雍正收拾完老八允禩,回头问允禵,你当年不是起誓和允禩同生死吗?想死的话,可以随允禩去,想好了回个信。雍正这是向允禵示威。你允禵不承认我这个皇帝没关系,我可以把你允禵的东西全拿走,连你的小命也拿走,让你感受一下我这个皇帝的存在。

这就是雍正和允禵之间,水火不容,恩怨不断的根源。


豫有得


雍正与允禵(胤禛与胤禵)是一母同胞的亲兄弟。在康熙的诸皇子当中,胤禛(雍正)排行第四,胤禵(允禵)排行第十四。

尽管是亲兄弟,但是胤禛生下来就送到皇后那里扶养,而胤禵则是由亲生母亲扶养,所以这两兄弟的成长环境不同,胤禛和太子在一起的时间更多,受到太子的照顾也多些,胤禛应该和太子更亲近一些。同样情况的还有老十三胤祥。

于是,胤禛和胤祥顺理成章的成为了太子的心腹,事实上在太子第一次被废之前,胤禛胤祥一直是“太子党”的成员,被太子视为心腹。

而胤禵则是一直跟着他的八哥胤禩,算是“八爷党”的核心成员之一。

可以说,作为亲兄弟的胤禛和胤禩,因为成长环境不同,他们之间的感情并不像亲兄弟,事实上,胤禛和胤祥的感情更亲密,更像亲兄弟。

但是毕竟是兄弟,他们之间的关系在胤禛继位做皇帝之前,并不是“水火不容”。

属于两个不同阵营的亲兄弟,相互之间有猜疑,有防备都是正常的。

亲兄弟之间反目,是从胤禵作了“大将军王”开始的,而胤禵这个大将军王是他的亲哥哥胤禛推举的。

青海罗布藏丹增反叛,清军打败,六万人马被歼。康熙震怒,欲选派一名皇子委任“大将军王”,领兵去西北平叛。

在诸位皇子眼中,这个“大将军王”的归属意味着“皇位继承人”的归属。

老八胤禩,老四胤禛都有争夺这个大将军王的意思,但客观的讲,能够胜任这个大将军王的人选只有两个——十三阿哥胤祥和十四阿哥胤禵。两位都是带兵出身,也都是有战功的阿哥。

但是,胤祥的生母的家世背景,让康熙不放心,因为胤祥的生母家族和罗布藏丹增有些“血缘关系”。这样,老十三就被排除了。

胤禛的师爷邬思道给胤禛分析了胤祥不能领兵的原因,并建议胤禛举荐老十四胤禵出任大将军王。

邬思道的建议是正确的,从朝廷的大局着想,在大局面前放下个人恩怨,是可以提现胤禛的格局和大局观,肯定会得到康熙的赞赏。

但同时,胤禛也趁机把年羹尧推荐给了胤禵,由年羹尧出任陕甘总督,拿到台面上的说法是,为了给胤禵更有力的后方支援,保证钱粮供应,背地里,胤禛和邬思道是把胤禵的脖子卡住了。

事实证明,胤禛一继位,立刻命令年羹尧将西北大军的口粮改为一日一供。胤禵的十万大军动不了了。

在胤禵看来,自己被封为“大将军王”就意味着自己就是当然的皇位继承人,他的八哥胤禩甚至是胤禛也是这样认为的。所以胤禵在雍正登基之时,就认定他的亲哥哥是“篡位登基”。

从这个时候开始,兄弟二人就开始水火不容了,本来就有的猜忌,再加上八王爷允禩的不断挑唆,允禵对他这个四哥的仇恨一天天加深,直到雍正把他打发去皇陵陪康熙,相当于“圈禁”,这哥俩的心结就再也打不开了。


步武堂


因为老十四自幼和老八交好,对自己的亲哥哥反而不是那么亲,长大后,老十四是八爷党,八爷党与四爷党本就势同水火,后来,八爷党变为十四爷党,老十四就成为老四皇位最大的威胁人,那么两兄弟自然关系不好


沉迷于MC的历史呆子


虽为一奶同胞但不同的际遇导致的分道扬镳。首先胤禛为太子党,胤禵是八爷党,在根本就是两个利益集团。再者通过推举大将军王成功分化瓦解了八爷党对胤禵的信任,所以才出现死鹰事件,另外推举年羹尧为陕甘总督抓住了十四爷的命门让他虽有兵权也无力回天,只能回京复命。让本以为当上大将军王就能顺利继位的胤禵彻底败下阵来,仇恨自然水火不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