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聯+騰訊雲入局,通訊雲行業AT對陣?

作者Leo劉尊

“李總,啊不。王總…”年輕的經理手足無措,聲音有些沒底氣。

“我姓張!”視屏裡,一箇中年男人微翻著白眼,拖長著最後一個字的聲音說到。

面對這次視頻會議中投影儀裡7個陌生而冰冷的客戶面孔,年輕的經理全搞不清對方每個人姓甚名誰,更別提一長串難記的職位了......

這樣尷尬的場景雖是筆者虛構的,但卻在如今的商業社會中隨處可見。

“視頻會議自帶人臉識別,並且能自動為每個人標註名字職位,這是件很簡單但體驗非常好的事”騰訊雲副總裁王帥在“容聯與騰訊雲戰略合作發佈會”上說。

容聯+騰訊雲入局,通訊雲行業AT對陣?

容聯與騰訊雲戰略合作簽約儀式

近日,國內領先的企業通訊雲服務商容聯和騰訊雲達成戰略合作,這標誌著騰訊雲要在AI+企業通訊方面全面發力。而不久前,阿里、華為、金山等雲行業玩家都已搶先佈局了通訊雲行業。

這個不為大眾所知的行業,一時間真可謂風起雲湧。其中比較有實力也是最活躍的兩玩家——阿里雲、騰訊雲已悉數入場,擺開陣勢。

那麼,AT各自的優勢如何,佈局側重點又是什麼呢?通訊雲服務為二者所提供的想象空間到底有多大呢?

1、通訊雲行業巨頭對陣,阿里騰訊各自的優勢如何?

首先,通訊雲到底是什麼?

按照艾瑞諮詢發佈的《2018中國通訊雲服務行業研究報告》的定義,基於雲計算理念和服務模式提供企業級通訊服務即為通訊雲服務,覆蓋企業與用戶之間、用戶與用戶之間以及企業內部的應用場景。

《報告》中還顯示,當前國內PaaS層的IM雲服務市場規模為7.6億元,預計至2020年市場規模將達到13.3億元;2017年國內雲客服市場整體規模為12.3億元,至2020年規模將達到19.7億元;2017年國內呼叫中心市場整體規模達到6301億元,基數大且市場相對穩定,未來幾年的複合增長率達到8.4%;隨著企業上雲步伐的加快,以及新型融合通信廠商的拉動,企業融合通信市場的規模將從2017年的142.6億元增加到2020年的249.9億元。

翻譯成人話就是:凡是用雲計算實現的信息交流都可以歸為通訊雲,而國內通訊雲市場將迎來快速增長。例如企業的即時通訊、雲呼叫中心、短信驗證碼、流量、視頻會議、雲客服等。

當然,阿里、騰訊的玩法遠不止於此,以下我們橫向對比二者各自的優勢。

先說說騰訊雲在通訊雲行業的優勢,這就不得不提到容聯。

容聯是一家擁有5年企業客戶服務經驗的通訊雲服務商,同時在這個行業也是較為領先的。

用創始人孫昌勳的說法“我是個老通訊人,1998年入行,2013年從一家上市公司分拆,從40人發展到現在1000多人,過去5年經歷了4輪融資,服務了幾百家大型企業。”

憑藉著國內企業數字化轉型的東風,容聯發展至今已成行業佼佼者。根據艾瑞諮詢的數據,容聯雲通訊已經擁有超過數十萬家企業客戶及開發者用戶,覆蓋金融、汽車、電商、在線教育、互聯網醫療等眾多行業。

容聯+騰訊雲入局,通訊雲行業AT對陣?

孫昌勳在與騰訊雲的戰略合作發佈會上透露,容聯在企業雲通訊方面有兩大核心優勢。

一是產品能力。

容聯是以從事雲通訊最底層的“苦活、累活”起家的。初期為企業提供APP短信驗證碼等服務,然後擴展到語音通訊、視頻通訊、企業通訊錄...在不同行業獲取了第一批種子客戶後,容聯便有機會繼續瞭解客戶的不同需求,並延伸到同行業的其他客戶上,進而迭代升級產品。

“我們過去孵化了7、8個大的產品線,現在看來基本都是成功的。而且每款產品的收入每年都保持穩定增長”孫昌勳告訴氫媒財經。

二是大客戶服務能力。

在成功服務了大量互聯網企業的基礎上,容聯清楚認識到了中國通訊雲市場現狀及未來發展趨勢,因此正式選擇與騰訊雲牽手,基於騰訊雲的基礎產品能力與自身豐富的通訊場景和行業客戶服務經驗,雙方優勢互補共同為中大型企業定製一體化全通訊場景服務。

據孫昌勳介紹,容聯目前服務的客戶中,有數百家行業領先的大企業。例如,容聯為有17萬員工的海航集團提供企業融合通訊協同平臺的搭建,不僅集成了容聯IM、語音、視頻、會議功能,還完成了這17萬員工的手機、平板、PC、視頻會議等辦公設備的連接和協同。此外,容聯還與騰訊雲共同完成了針對某大型國有銀行的智慧門戶定製產品、針對國家某部委智能融合會議產品、針對某大型能源集團智慧園區產品等。

容聯+騰訊雲入局,通訊雲行業AT對陣?

容聯創始人兼CEO 孫昌勳

根據騰訊雲透露,雙方合作此後還將推出一系列的聯合產品,比如為某國有大銀行提供的個性化定製的企業內部雲通訊解決方案。此外,雙方已經開始為十幾個行業的標杆級客戶提供的產品做鋪墊工作。

再說說阿里雲。在選擇目標客戶方面,阿里雲著眼點在於中小企業客戶。

這裡有一個行業背景是:通訊行業從前基本是聯通、電信等運營商主導的,然而運營商精力著重點還在C端用戶上,不論是對於“大B”客戶還是“小B”客戶,運營商的服務能力還有待補充。

恰好阿里巴巴的生態體系中,有海量的中小企業。公開數據顯示,在阿里的百川開放平臺,有800萬商家;釘釘的中小企業,則超過了300萬家,阿里雲上的開發者,也已經超過了100萬。阿里通訊雲正是以此起家。

總體而言,阿里雲通信目前的優勢,一是在於有海量中小企業,同時這些企業又結合阿里整個生態(如B2C業務、B2B業務),產生海量的業務場景,如此一來在數據獲取、產品反饋等方面就有很大優勢;二則是阿里雲所謂的“中臺能力”,即把整個集團的運營數據能力、產品技術能力集合在一起,為前臺業務提供支撐(你可以簡單理解為打破了各部門的牆壁,以實現各方面的互通、協作)。

其實中小客戶是阿里雲的核心優勢,也是其不得已的選擇,畢竟阿里雲通信在企業通訊場景以及服務大企業客戶方面仍缺乏經驗,服務的企業大客戶的能力相對有限,這也是目前阿里雲所面臨的主要短板。

三句話以及一個表格小結:

·在通訊雲行業,騰訊向左,阿里向右。

·容聯&騰訊雲的強強聯合,憑藉產品能力和服務能力,在領跑中小客通訊雲市場的基礎上,以大客戶為主要發力點,未來有望更上一層樓。

·阿里雲擁有海量中小企業客戶,再加上背靠阿里巴巴的技術,其開發潛力很大。

容聯+騰訊雲入局,通訊雲行業AT對陣?

貼一張中國通訊雲服務產業鏈結構,方便你理解雙方各自的位置。

容聯+騰訊雲入局,通訊雲行業AT對陣?

2、AT都在通訊雲行業下怎樣的一盤棋?

說完了AT各自的優勢,再說說雙方在通訊雲行業的佈局。如果說前面聊的是各家的武功招式,那下面聊的是雙方的排兵佈陣。

先看騰訊雲與容聯。

我們知道,騰訊的使命是“連接一切”,因此容聯與騰訊雲在通訊雲行業的佈局,可謂相當廣泛。

就騰訊雲本身而言,據其官網介紹已經在遊戲、電商、金融、教育、醫療、旅遊、政務、企業、物流、零售、交通、製造、直播、警務等行業推出了自己的解決方案,也有網站、視頻、專有云、數據庫等通用解決方案。

而聚焦到通訊雲行業,容聯告訴氫媒財經,除了支撐騰訊雲大型企業客戶方案落地,以及服務數萬家中小企業遷移進駐騰訊雲,容聯在騰訊企業服務新生態的價值還在於兩點:一是智能融合通訊解決方案深度結合,二是聯合推出產品。

智能融合通訊解決方案深度結合,即:以容聯智能化通訊的核心能力,結合騰訊雲在金融、能源、交通、製造等行業的佈局和服務經驗,雙方合作輸出智慧應用解決方案。具體將在以下四個行業集中發力:

容聯+騰訊雲入局,通訊雲行業AT對陣?

智慧金融:將在視頻客服、智能質檢、智能電話機器人等產品上發力;

智能安檢:依託於ASR、TTS、OC、人臉識別、圖像識別等技術實現智能安檢;

智能水務:在融合會議、3D可視化建模、應急指揮等方面助力智能水務;

智慧交通:通過AI+通訊實現地圖應用+現場音視頻採集通話、智能指揮疏導、遠程事故記錄及處理等功能。

具體到產品層面,容聯&騰訊雲希望在智能雲會議、智能雲客服、視頻客服、騰訊企點企業溝通辦公解決方案、企業級直播等方面推出創新產品。

如果你已經眼花繚亂了,不妨以一個“上帝視角”看待容聯&騰訊雲的排兵佈陣。二者的最終目的是四個字:智慧城市。

容聯+騰訊雲試圖從金融、能源、交通、製造、水務、安檢等關鍵點切入,通過各類AI+通訊技術構建一個“萬事皆雲、處處用雲”的智慧城市網絡。

據中投顧問產業研究中心分析,2018年我國智慧城市市場規模將達到7.9萬億元,未來五年(2018-2022)年均複合增長率約為33.38%,2022年將達到25萬億元。

如果說容聯&騰訊雲服務的佈局,是一種“向外擴張”式的,那麼阿里雲通信業務則更像一種“向內深挖”式。

容聯+騰訊雲入局,通訊雲行業AT對陣?

阿里雲通信的佈局,說白了就是左手三大運營商,右手阿里生態,雙手合十加入人工智能等最前沿技術。如果說容聯&騰訊雲的終極目的是智慧城市,那麼阿里雲通信仍只有一箇中短期目的:通過通訊技術+雲計算,實現更智慧、更高效的阿里生態。

3、寫在最後

在通訊雲行業,騰訊雲更像是在雲的基礎上佈局通訊:即以技術、數據為核心,深入到各行業形成解決方案;阿里則相反,是在通信的基礎上加入雲:即以自有的阿里生態為核心(零售、物流、金融),進一步升級技術、挖掘數據。

不同的業務歷史和企業基因造就瞭如此“騰訊向左,阿里向右”的局面,沒有孰優孰劣,只有展開的陣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