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代帝王志——千古風流數仁宗

都說創業容易守業難。

秦皇漢武,唐宗宋祖,功業雖然熱鬧,但是論起這執政能力,卻還真不如某些子孫。

他們那些人,不懂金融,不懂文化,就知道打打殺殺,都是實幹家。但是馬上得天下,焉能馬上治天下?更何況自古中國就處於四戰之地,強敵環飼,想治國,不容易。

後來人的精彩

比如漢有宣帝、唐有明皇,都曾很出色。還有那明成祖,清康熙、雍正、乾隆等等,雖然都不是開基創業之主,卻是憑真本事在中國歷史上留下了自己的印記。

但上述皇帝堪為中華民族五千年的明君俱樂部,比起宋仁宗趙禎,還是有所不如。提起宋仁宗,很多人可能還是不知道,但是提起“狸貓換太子”,宋仁宗就是那個太子呃。

在中國的政治哲學中,“仁”是君王是否是合格明君的唯一標準,再厲害的人,一個“不仁”的評價,也足以動搖他作為皇帝的法理基礎。而宋仁宗卻是唯一得到百姓認同的“仁”字廟號的天子。其他的人,我們一般不太稱他為仁宗,比如明仁宗朱高熾和你魏姐令妃之子清仁宗愛新覺羅. 顒琰(嘉慶),從歷史的角度,百姓覺得其他人距離仁宗的標準差的還遠。

為什麼宋仁宗成為趙禎最廣為人知的稱呼呢?

要知道唐宋散文八大家,除了唐代的韓愈、柳宗元,其他六位都活在宋仁宗時代。他們是歐陽修、蘇洵、蘇軾、蘇轍、曾鞏、王安石。除了這六位之外,范仲淹、包拯、韓琦、富弼、司馬光、文彥博、沈括、程顥、程顥、晏殊,武有狄青,還有那個柳永……他們幹了什麼事,是中國人就知道。

正所謂“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還看今朝。所謂今朝,當然就是這名人輩出的宋仁宗年間。

歷代帝王志——千古風流數仁宗

包龍圖


從無為到有為

這仁君可不是無為而治。

要知道宋仁宗時代,北御契丹,西衛西夏,南定兩廣。然而一切都需要錢。

然而到了仁宗一朝,冗官、冗兵、冗費嚴重,貧弱局面已經形成,統治危機日趨惡化。一百多萬禁軍,成為帝國難以支撐的負擔。

於是就有了《岳陽樓記》中的“慶曆新政”。

范仲淹向仁宗上《答手詔條陳十事疏》,提出“明黜陟、抑僥倖、精貢舉、擇官長、均公田、厚農桑、修武備、減徭役、覃恩信、重命令”等10項以整頓吏治為中心的改革主張。

古代國家政治的關鍵就是吏治,在過去那種生產力較為低下的農耕經濟社會,到底如何用優先的農業支撐起人口龐大的國家,並讓太平狀態持續,這是個數學問題,更是政治問題。

歐陽修等大臣也紛紛上疏言事。仁宗採納了大部分意見,施行新政。詔中書、樞密院同選諸路轉運使和提點刑獄;規定官員必須按時考核政績,以其政績好壞分別升降。更蔭補法,規定除長子外,其餘子孫須年滿15歲、弟侄年滿20歲才得恩蔭,而恩蔭出身必須經過一定的考試,才得補官。又規定地方官職田之數。

慶曆四年(1044年),更定科舉法。另外,還頒佈減徭役、廢並縣、減役人等詔令。

所謂“慶曆新政”,核心其實就是少花錢,多辦事。要讓政府減員增效提高效率,減少財政支出,恢復經濟增長,減輕過重的徭役,緩和社會生產資料分配不均的矛盾。但是改革越深入,就越發現,經濟問題與政治問題有交叉矛盾。

北宋的政治基礎,就是那些近乎世襲的軍戶,聽起來百萬禁軍好像很威武,但是其實他們就是“幹啥啥不會,吃啥啥不剩”的社會閒雜人等,其實這麼說雖然殘酷,但是也是現實,在基本處於和平的時代,一個王朝的統治過多的依靠財政,想改革就要砸“老兵”的飯碗,但是他們沒有什麼創富能力。此外,北邊有契丹,西邊有西夏,都是當時的軍事強權,北宋能維護太平,已屬不易。農業社會,你還真不敢裁,而北方則可以牧馬,逐水草而居。

歷代帝王志——千古風流數仁宗

大遼、西夏都是如日中天


加減乘除與政治韜晦

但是問題在於,在生產力提升有限和國防支出難以下降的背景下,缺少改革的實力,可能直接導致結構性失業。

類似的問題和改革,一直都是困擾中國古代社會的嚴重問題。比如明朝時類似的改革,造成了大規模的失業,李自成這樣的失業人口最終揭竿而起,導致了政權的覆滅。換言之,一個人失業尚且必然鋌而走險,幾萬人一起失業,豈能不揭竿而起?

但是宋朝仁宗年間,尚且還能對抗這樣的風險,其中內因在於,宋朝此時的經濟實力還比較強。因此政治問題乃至國防問題還能暫時經濟解決。尤其是交子的發明,使得社會發展得以喘息,但是後來的時代就沒那麼好運氣了。

這樣的金融創新,缺少現代銀行業的支撐,換言之,中國所產生的民間票號,不足以實現中國的金融現代化,反而讓債務越滾越大,最後票號必然一倒了之。這也是為什麼必須限制民間金融打著“科技創新”、“普惠金融”等旗號膨脹的關鍵,因此這種模式最終無法覆蓋風險和債務累積,而最後無約束的膨脹,最終的風險全部由政府抗,肯定扛不住,而且民間儲蓄率變成負債,經濟質量斷崖式下落,經濟增長迅速失速。而短暫的輝煌具有加大的欺騙性,使得政府往往過度崇拜表面繁榮,卻看不到債的神奇。

所以宋仁宗時,政府尚能維繫表面繁榮,到了後來也沒多少年,就出了方臘與宋江,他們基本上是暴力催收集團與無力償還債務的借款人群體。

仁,明君聖名

關於宋仁宗,《宋史》贊曰:“《傳》曰:‘為人君,止於仁。’帝誠無愧焉。”

“好戰者亡,忘戰者危,不好不忘,天下之王。”這是宋仁宗常說的話。什麼人喜歡戰爭?想靠戰爭獲利的人,吃飽了沒事幹的人。在宋仁宗眼裡,戰爭是什麼?“將以利物,不以害物;將以救之,非以危之。”戰爭是為了拯救,而不是為了帶來災難,“總而言之,帝王興師,必本仁義。”

宋仁宗在位42年,54歲駕崩,據《宋史》記載,當仁宗駕崩的消息傳出後,“京師(汴梁)罷市巷哭,數日不絕,雖乞丐與小兒,皆焚紙錢哭於大內之前”。

而當仁宗駕崩的訃告送到遼國後,“燕境之人無遠近皆哭”,遼道宗耶律洪基也大吃一驚,衝上來抓住宋朝使者的手號啕痛哭,說:“四十二年不識兵革矣。”又說:“我要給他建一個衣冠冢,寄託哀思。”此後,遼國曆代皇帝“奉其御容如祖宗”。

歷代帝王志——千古風流數仁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