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科高喊“活下去”各大房企纷纷裁员,谁能扛得住楼市最冷冬天?

万科高喊“活下去”各大房企纷纷裁员,谁能扛得住楼市最冷冬天?

山雨欲来风满楼!

随着地产调控不断升级、去杠杆持续推进,地产商经营、资金链等各方面均被巨大的焦虑和压力所笼罩。

业内共识房地产市场已经进入寒冬,瑟瑟发抖中,开发商们纷纷启动“取暖”程序。

如果说一周前,万科董事会郁亮在讲话中提到“活下去”只是传言,仅仅过了一周,“梦想便照进现实”。9月29日,万科的秋季例会上,血红的背景板下,三个惨白的大字组成的“活下去”标语让人触目惊心。

万科高喊“活下去”各大房企纷纷裁员,谁能扛得住楼市最冷冬天?

碧桂园、恒大等高周转企业也纷纷降速,就连一向狂妄激进的融创孙宏斌也低调保守起来,“安全第一”。

房价还没怎么松动,老百姓的心理预期还在高位,房企大佬们已经悲观到无以复加了。

压力之下,不少房企开始裁员减负。下半年来,泰禾、绿地、华夏幸福等房企先后被曝“裁员”,万科、碧桂园等传出“控编”。

放眼世间,蒸腾一片;信仰欲望,花落草长。

房企瘦身

作为应对市场下行的有效策略,降价和裁员常常伴随出现,成为先导信号。

楼盘降价已经在全国多个城市出现,(言之有屋曾专门分析过,详情请看《特价房、打折房、降价3000出售,楼市这是要崩吗?》)房企裁员潮也接踵而至。

泰禾

从今年开始,闽系巨头泰禾的人事变动便不间断。

先是元老级高管丁毓琨和泰禾上海区域副总经理鄂宇被辞退,随后副总裁沈力男、副总裁许珂、财务总监罗俊等多位核心高管离职,不到1年,泰禾损失了超过10名高管。

据媒体报道,在核心高管相继离职后,泰禾开始裁员,裁员比例为30%,规模大概在二三百人。

面对铺天盖地的质疑,泰禾给出了自己的说法:确实在进行人员调整,但不是裁员,是“换员”,把低能力、低学历的员工换成拥有985、211背景的高学历、高能力员工。

但是,在随后的人事调整中,泰禾深圳公司设计部员工已经被裁撤剩个位数,福州和武汉两地品牌部人员全部被裁,被裁之人中不乏学历为985、211院校的资深员工。

绿地

今年8月,有媒体曝出,绿地集团董事长、总裁张玉良对京津冀、上海、及广深事业部总经理做出指示,要求上述区域尽快完成瘦身,比例为10%—30%。

虽然绿地官方否认,但绿地内部员工表示,消息基本属实,“裁员”一词太敏感,可以认为是人员结构调整。

人员结构调整主要集中在上海、北京、天津、广州、深圳。上述地点都处于拿地困难阶段,没有足够的土地资源,不能一直养着团队,所以外派到周边城市拓展。“但绿地上海人特别多,很少愿意去外地工作,相当于变相裁员。”

华夏幸福

同样是在八月,华夏幸福也爆出裁员风波。

据华夏幸福内部员工表示,因战略收缩,华夏幸福天津事业部已经就地解散。而且,由于资金紧张,天津很可能不是唯一一个被裁掉的区域事业部。“下一个被裁撤的可能是重庆事业部,其他地区也可能会有部分人员要裁。”

华夏幸福官方也坦承,正在进行局部优化和调整。

值得一提的是,万科和碧桂园两大宇宙级房企也对人员进行了调整和控制。

前不久,万科内部要求全国四大一线城市公司冻结编制,一个萝卜一个坑,不走人就不能进人;碧桂园拿地节奏放缓,也要求控制编制,减少外招人数。

寒冬凛冽,风格迥异的各大房企在应对方式上竟如出一辙。

缺钱!缺钱!

很多人说,繁荣了20多年的中国的房企产市场在2018年下半年进入到了一个拐点。

一个特别值得关注的事实是,今年以来全国的房地产市场,都出现了罕见的土地流拍的现象。(详情请看言之有屋文章《流拍!流拍!流拍!土地市场遭遇寒流,楼市要凉?》)

土地流拍、楼盘降价、房企裁员,三者共同构成了楼市寒冬的惨烈群像。

这三者的出现,有一个共同的原因,房企缺钱。

进入2018年,在融资监管更加严格的大背景下,房企融资渠道逐步收紧,海外发债被堵截、公司债被中止、信托被严控,银行对于地产公司的融资业务收缩至低位。

这就造成了房企融资成本增加,房地产企业开发到位资金持续降低,融资更加困难。

万科高喊“活下去”各大房企纷纷裁员,谁能扛得住楼市最冷冬天?

据Wind数据统计,8月份,40家典型房企的融资总额仅为600亿元,创新型债权融资额度为200.56亿元,占比融资总额33.28%,成为8月份最主要的融资方式。

其中,荣盛发展及其下属子公司向关联人荣盛控股和荣盛建设分别借款50亿元和20亿元,内部互相输血,借款利率高达9.5%。

虽然,规模房企凭借自身优势,销售业绩大幅增长,销售回款让不少企业的现金得到了增长,持有现金超千亿企业增加至4家,其中恒大、碧桂园持有现金超过2000亿。但随着行业集中度的不断提高,企业为了进一步促进规模增长和提升市场占有率,依然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这就使得整体负债规模持续加大。

万科高喊“活下去”各大房企纷纷裁员,谁能扛得住楼市最冷冬天?

据统计,上半年170家上市房企整体持有现金相比年初增长了6%至25459亿元。但相应的,房企有息负债规模也继续加大,相比年初增长了10%,总有息负债规模达到了64525亿元。

Wind数据显示,上半年,136家上市房企最新资产负债额超过10万亿,平均负债率约80%。

万科高喊“活下去”各大房企纷纷裁员,谁能扛得住楼市最冷冬天?

2015年和2016年前后是债券牛市,很多房企都发行了大量的债券,期限是三年,如今这些企业将进入到一个偿债的高峰期。


据统计,2018—2022年四年间,房企偿债压力分别达到3720亿、4262亿、4467亿和4971亿。

庞大的还债压力,压得不少房企喘不过气来。

薪酬是个大问题

众所周知,房地产是个资金密集型的高投入行业。

一边是巨大的资金、债务压力,一边却是庞大的支出,找不到更好的方式“开源”,“节流”就成为房企缓解压力的首选。

对于“地主家也没有余粮”的部分房企来说,节流的首选就是裁员,减少薪酬支出。

房地产是个高收入行业,房企的薪资有多高,很多人都没有概念。

据克而瑞统计显示,2017年,135家上市房企(96家A股+39家H股)薪酬总额共计2094.26亿元,相当于马云的全部身家,平均薪酬总额为15.51亿元,比去年同期上涨24%。

其中,排名第一的中国铁建薪酬总额达到520亿。

万科高喊“活下去”各大房企纷纷裁员,谁能扛得住楼市最冷冬天?

共有8家企业薪酬涨幅超过100%,涨幅最高的房企为华鑫股份,幅度高达725%。

万科高喊“活下去”各大房企纷纷裁员,谁能扛得住楼市最冷冬天?

对于几乎每年都涨工资的房企来说,高额的薪酬支出实在一笔不小的压力,这也成为裁员的重要原因。

不过,裁员虽是无奈之举,却容易扰乱军心,让人萌生退意。为了避免人心惶惶,不少房企会采取左手裁员、右手加薪的怀柔措施,以期稳定大局。

因为,真正的人才即便在行业不景气的时候,也不用担心没工作。潮水退去之后,裸泳者出现,能力强的人价值凸显。如果不加薪,这类即便没有主动跳槽的想法,也会有公司伸出诱人的橄榄枝,将其挖走。

裁了少部分人,却为大部分人加了薪,其实房企省不了太多钱。但对于房企来说,把多余的人才裁掉就是最大的意义。

毕竟,房企一直面临着人才过剩的问题,尤其是中高层管理人员。

以泰禾为例,虽然贵为千亿房企,但仅副总裁就有20多个,总裁助理也有20多个,这样庞大的高管阵容似乎太“豪华”了些。

资深的、新升迁的、外来的,形成不同的派系,互不对付,互相掣肘,人事斗争倾轧;再加上高额的薪酬、参差不齐的素质,流动性的分工,对企业的伤害不小。

基层唯学历论,看似博士硕士一大堆,但却挡住了很多优秀的人才,真正能干活、干好活的人太少。

泰禾今年人事巨变,资金紧张,2000亿的目标,8个月只完成了800多亿,看来注定是“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了。

暂时安稳的河南

目前,裁员风潮尚未波及河南,河南本土房企也并未传出房企裁员消息,但这并不意味着河南房企员工会一直安全。

以河南两大房企龙头建业地产和宏光正商为例。

根据建业2017年财报显示,建业地产2017年总资产为625.27亿元,负债合计540.54亿元,负债比2016年增长了44.8%,资产负债率达到了86.45%。

其中,短期借款0.16亿元,应付票据19.59亿元,长期借款22.45亿元,应付债券29.83亿元,融资成本也比2016年的4.01亿元上升了1.8%,达到了4.08亿元。

宏光正商2017年的总资产为439.65亿元,负债合计为364.96亿元,负债率为83.01%。

其中,短期借款3亿,应付票据0.8亿,长期借款18.35亿,应付债券17.69亿元。融资成本为4.75%-7.16%。正商今年7月发行了16亿债券,融资成本达到7.2%,可以说非常高了。

今年中秋,建业驻马店公司的福利仅为一盒月饼,比往年差了许多。一定程度上,也说明了河南开发商日子并不好过。如果真的发生裁员事件,也并不让人意外。

正如已经离职的泰禾副总裁许珂所说:冬天已至,没有哪家会过得轻松。作为个人,一定要快速迭代,跟上行业升级的要求。谁走谁留,都很正常。

写在最后

楼市的黄金时期已经过去,辉煌不再。

虽然,楼市正面临着土地流拍、楼盘降价、房企裁员三大惨烈现象,对于要入市的各方客群来说都是利好。

刚需可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适时入手,对于自住型购房者来说,尤其是刚需购房者,随时都是入市时机,根据自身实力量力而行,挑选适合自己的房子即可。

改善类则可以再观望一下,郑州目前还是刚需主导市场。除非二手房市场捡漏,或者等待大量新房源的入市。市场全面进入成品房时代,产品改善升级,对改善客来说,真正进入了货比三家的品质时代,选择面更大。

对于手持现金的投资客来说,如果还继续加杠杆高歌猛进,就非常不合时宜,在疯狂的时候,要学会恐惧。炒房者不用自己的钱就能通过炒房赚钱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投资房产需要再观望,想抄底的心可以理解,但是你可知道底在哪里?买涨不买跌是亘古不变的真理。

年底前这段时间,将成为购房者上车的最好时光,这段时间里,可以多对比对比,或许能够挑选不错的笋盘!切记不要贪婪,机会转瞬即逝!

万科高喊“活下去”各大房企纷纷裁员,谁能扛得住楼市最冷冬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