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老乡亲的那股“精气神”呢?

刘玉广(笑着歌笑点)

父老乡亲的那股“精气神”呢?

真的是不少时间了,家乡传来的负面消息越来越多。比如年轻人都外出打工了,村里剩下的都是老人和孩子,“留守”一词一直“火火爆爆”;比如现在的农村青年不愿、不会种地,很多的土地荒芜、荒废了,未来谁来种地生产粮食问题被网上“炒”得沸沸扬扬;比如现在的农民,过去那种勤劳、纯朴、善良、团结、豪爽、热情的风气、风俗越来越少,取而代之的是懒惰、自私、不孝、冷漠……

我就是从农村出来的,以上的说法,过了。我认为,那些现象,不能说没有,但应该说还是个别现象。每每回村,白天还是很少见到乡亲们“靠墙根晒太阳”的,往田间和果树林里走,都是久违的熟悉。年长的、年幼的,特别是年龄相仿的,嘘寒问暖,亲切亲热。几乎都是往家里邀请“喝一杯”。走时,各种杂粮、果品,一个劲地儿往你怀里塞。

父老乡亲的那股“精气神”呢?

但是,乡亲们身上的“精气神”远远不如过去了。这,不止是感觉,是真真切切的存在。

小时候,无论刮风下雨,集体财产遭受危险,一个广播,大家会争先恐后、奋不顾身。那时候,乡亲们齐心协力,真的是没有什么可以阻挡。

那时候,生产队有“青年突击队”,十几位小伙子犹如一道风景线,哪里艰苦、哪里危险就往哪里冲,越是急难险重,越是生龙活虎。他们每天都汗流浃背、朝气蓬勃。

那时候还有“铁姑娘队”,姑娘们与男人一样冲锋陷阵,是农业生产中的一支生力军。

那时候,80多岁的老人都不闲着,纷纷到场院包玉米等参加力所能及的劳动。

那时候,我们小孩子,放假了,几乎都要投入到生产中去,努力做贡献。

父老乡亲的那股“精气神”呢?

那时候,村里来了十几位插队的“知识青年”,后来才知道,这些姑娘、小伙子们的父辈,很多都是部以上领导,有的父母还是国家领导人。但是,他们很快与乡亲们打成一片,整日泥了水了地劳作,并传授新知识、新观念,让封闭的山村有了生机和生气。

可是,现在的农村,现在的父老乡亲们身上,已经少了这样的“精气神”。

原因不去追究。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重鼓农村、农民的“精气神”非常重要,也是关键的契机。

父老乡亲的那股“精气神”呢?

改革开放以来,需要提振农村、农民的“精气神”:不能再这么下去了。农业、农村、农民,是国家未来发展、建设非常重要的环节,搞好农业发展、建设好农村、激励好农民,是大势所趋,迫在眉睫和刻不容缓。这个问题解决好了,乡村振兴战略的顺利实施,才有保证,才能保证。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提振农村、农民的“精气神”:中国农业博大、农村广阔、农民众多。党中央的宏伟目标已经确立,农业、农村、农民工作都要行动起来,“精气神”是最重要的基础和保证、保障。只有发动广大的农民父老和兄弟,积极行动起来,拿出当年的干劲和热情,拿出当年的勇气和拼搏精神,振兴中华的目标一定能够实现。

父老乡亲的那股“精气神”呢?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我们一起努力去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