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黃巢是怎樣的一個人?

兆平bzp88


黃巢是唐末農民起義領袖,曹州冤句(今山東菏澤北)人,鹽販出身。

少年才氣

黃巢家中世代以販賣私鹽為業,這種走私勾當利潤不低於今天的走私毒品,畢竟鹽可是生活必需品,受眾更廣,黃巢也因此家境富足,自然也能玩許多有錢人才能玩的東西。

黃巢幼有詩才,五歲即可跟祖父對詩,少年時期對武藝又起了興趣,精於劍術,馬術和箭法也不錯,可謂文武雙全。

不過黃巢最後還是敗在了科舉這條路上,成年後幾次應試進士科,全都沒考上,他在最後一次落榜後,留下了一首《不第後賦菊》:

待到秋來九月八,我花開後百花殺。
沖天香陣透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

然後便傷心地離開了長安,回家繼承祖業,當了鹽幫首領,真是不好好考試,那就只能回家繼承萬貫家財。

正式起義

但黃巢不甘心只做一個富甲一方的私鹽販子,他想在政治上有所作為,但科舉的失敗,意味著他很難步入唐朝的官場了,那要不要報復一下?

唐末的天下,名義上還是皇帝的,但實際上全國上下遍佈割據地方的節度使,皇帝的政令管不了多遠,甚至在中央,還有權勢滔天的宦官專權,皇帝說話很多時候都沒宦官管用。

如此深重的內部問題,唐朝自然不可能是國泰民安,而是民不聊生。乾符元年(874年),全國各地連年發生水旱災,天災使得百姓生活更加無以為繼,但各州縣又不上言災情,朝廷沒有救災,導致百姓流殍,還無處控訴。

既然日子都沒法過了,那就只能反了。濮陽的私鹽販子王仙芝與尚君長等人聚眾數千,揭竿而起,迅速攻陷了曹州、濮州和鄆州,聲勢大漲。

王仙芝自稱"天補平均大將軍",兼"海內諸豪都統",號稱草軍,並傳檄斥責唐朝諸多弊端,同時四處擴充勢力,黃巢就在這時帶著數千人入了夥。

轉正之路

到當年年末,起義軍已經攻掠十餘個州,引起了朝廷的重視,唐朝派兵圍剿,王仙芝率軍轉戰陳、許、襄、鄧,勢力更上層樓。

唐廷調集五位節度使進擊草軍,王仙芝與黃巢採取了避實就虛的流動戰術,連克河南、湖北要地。

在接連吃到敗仗後,唐朝注意到了王仙芝“反抗意志”的不堅定,向王仙芝伸出了橄欖枝,封王仙芝為"左神策軍押牙"。

王仙芝思想有了動搖,打算接受唐的官職,但唐朝並沒有授予黃巢官職,其實黃巢的立場也是很不堅定的,科舉失敗的他無疑也是想當官的,既然唐朝不給,那就繼續打。

黃巢大罵王仙芝,王仙芝這才沒有降唐,但隨後二人分兵作戰,黃巢北掠齊、魯,與王仙芝分道揚鑣 ,嚴重削弱了義軍實力。

之後黃巢和王仙芝轉戰各處,有勝有敗,但總體上發展不利,最終王仙芝在黃梅戰敗被殺,黃巢成為起義軍統帥,稱沖天大將軍,重立政權,建元王霸,設立各種官職。

轉戰四方

黃巢開始率眾活動於淮南,繼而北上河南,接著遭遇重大挫折,各地兵馬相繼被唐軍大破死者甚眾,像天平軍乞降,被任命為右衛將軍。

不過黃巢消停了一陣子,覺得唐朝藩鎮相互掣肘,不足以收拾自己,乾脆又反了,進軍浙東、江西。

之後黃巢經福州進入嶺南,兵圍廣州,請求為天平軍節度使(其實節度使跟獨立勢力沒兩樣),宰相鄭畋等大臣覺得可行,但宰相盧攜和宦官田令孜不同意,只給了一個府率。

黃巢見到詔書後,大罵宰相,然後急攻廣州,僅一天就破城。黃巢本來想在嶺南當個土皇帝,但他的部隊多為北方人,嶺南溼熱,疫病流行,黃巢不得不率部向西北進發,攻取桂州(廣西桂林),控制了嶺南全境。

廣明元年(880年),起義軍沿湘江北上,縱橫於今天的湖南、湖北、浙江、江西等地。同年九月,起義軍北渡淮河,攻佔洛陽,幾日後西進關中。

黃巢一舉破潼關,直搗長安,唐僖宗狼狽逃出長安,黃巢在含元殿稱帝,國號大齊,改元金統,封農民軍將領任各官職。

戰敗身死

第二年,唐軍向長安反撲,連續包圍兩年。因長期被困,糧草補給發生困難,下令撤出長安。

此後黃巢就像轉了運,與唐軍交戰時屢戰屢敗,最後退至泰山附近的狼虎谷,寡不敵眾,黃巢自殺。

評價

黃巢起義的目的不需要過多懷疑,反正不是為了天下蒼生,因為他和他的軍隊就殺了不少蒼生,而唐朝也不是什麼好朝廷,也是壓榨百姓的腐敗王朝。

唐僖宗曾問黃巢的姬妾:"你們都是顯貴人家的子女,世代蒙受國家的恩惠,為什麼從賊?" 一名女子回答:"賊寇逞兇叛逆,國家以百萬,不守宗廟,播升任巴郡、蜀郡;如今陛下以抵抗不住賊,責備一個女人,置公卿大臣將帥於何地!" 唐僖宗不言,將這些女子全部殺死。

從唐僖宗與黃巢姬妾的對話就可以看出,唐朝和黃巢,半斤八兩罷了,百姓並沒有盼來改變他們命運的義軍首領。


平沙趣說歷史


唐乾符二年(公元875年),鹽梟王仙芝等人在長垣聚眾造反,史稱“王仙芝之亂”。多次科場失意被迫以販私鹽為生的黃巢率領族人前來投奔王仙芝。不久,秀才出身的黃巢就因為驍勇善戰、智謀過人而屢立戰功,很快就從眾多的將士中脫穎而出,成為王仙芝麾下的一名重要將領。

乾符三年9月,王仙芝準備接受朝廷招安,因遭到黃巢的激烈反對而作罷,但是農民軍因此事而鬧起了分裂,黃巢帶領2000餘人離開了王仙芝,然後北上獨立作戰。

乾符五年,在唐軍的殘酷圍剿下,王仙芝兵敗身亡,在北方流動作戰的黃巢繼之而起,並不斷壯大,從此天下大亂。

黃巢自號“沖天太保平均大將軍”,提出了在賦稅徭役負擔上平均的訴求。王仙芝敗死後,黃巢農軍成了官軍的頭號敵人,被四處圍追堵截,遂被迫流竄到全國各地。

史載,黃巢大軍所到之處,從北到南,總是掀起一陣陣的血雨腥風,因走投無路的窮苦百姓紛紛加入,總能屢敗屢戰,屢仆屢起,而唐王朝的有生力量被其大量殺傷殲滅,其統治基礎在與農軍的激烈對抗中越發虛弱。

廣明元年(880年),黃巢率百萬大軍攻入唐都長安,唐僖宗倉惶逃往山南,再逃往四川成都。黃巢入長安後,建立了大齊農民政權,年號金統。

黃巢在與唐軍的長期作戰中,愈挫愈勇,愈戰愈強。不過,如果認為中國農民反抗者的暴力行為全都是正義的,是理性而且值得歌頌的,那就大錯而特錯了,因為,他們的刀槍劍戟上同樣沾染著大量無辜百姓的鮮血。《唐書》記載,唐僖宗中和二年(公元882年),唐朝官軍在將領唐弘的率領下,採用夜襲的手段突然攻入被農民軍佔據兩年之久的長安城,部分長安居民自發地上街熱烈歡迎唐政府軍進城。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就在第二天,退出城外的農民軍趁官軍放鬆警惕之機,再次復奪長安。黃巢痛恨長安居民出迎唐軍,於是遍搜全城青壯年共7、8萬人,全部用刀劍砍死,城內血流漂杵,屍積如山。

黃巢濫殺無辜是出了名的,歷史文獻記載,唐僖宗乾符六年(879年)黃巢大軍南進攻克廣州後,屠殺當地居民以及在此從事貿易活動的阿拉伯、猶太商賈12萬(還有20萬之說)人。

黃巢造反後,殺人如麻,民間流傳一句俗語:“黃巢殺人800萬,錯殺凡間半個人”,此說雖有誇大之嫌,但也從一個側面反映出黃巢起義是階級矛盾激化到不可調和地步的必然產物。

黃巢建立大齊、定都長安後,並沒有乘勝追擊,似乎也沒有任何統一天下的宏圖大略,使逃亡四川的唐僖宗有充足時間整合各地的兵力發起大舉反撲。

而此時,飽經戰亂的關中平原早就遍地殘垣斷壁、赤地千里了,因來自江淮的漕運早已被戰火阻斷,缺衣少糧的黃巢農軍被迫退出長安 。唐鳳翔節度使鄭畋在關中糾集禁軍殘部和藩鎮潰軍,一路尾隨黃巢;唐僖宗在蜀地傳檄各道節度使堵截黃巢,又借沙陀族首領李克用、党項豪酋拓跋思恭的兵馬助唐圍剿。

黃巢退兵途中,大將朱溫投降了唐軍。農民軍接連失利,無奈向東轉移。唐軍緊追不捨,沙陀軍閥李克用的騎兵部隊尤其兇悍善戰,接連擊敗黃巢,農軍被打的四處流竄,後來退往山東。

公元884年6月,黃巢的部隊在山東被唐軍、沙陀軍聯手擊潰,走投無路的黃巢自刎於泰山虎狼谷。

黃巢揭竿而起後堅持了10年鬥爭,幾乎轉戰了大半個中國,殺戮極為慘烈,極大地削弱了唐朝的力量,導致了唐王朝的迅速崩潰。黃巢死去20年後,其部將朱溫(後改名: 朱全忠)篡了唐,中國歷史進入了“五代十國” 時期。

【寫作辛苦 嚴禁剽竊】【插圖源於網絡】


鐵馬冰河wu


公元820年黃巢生於曹州冤句(今山東菏澤西南)一個鹽商世家,他家世世代代以販私鹽為生。由於古代實行食鹽專賣制度,由此造成了官方對食鹽銷售的壟斷地位,這樣的結果就是鹽價飛漲,老百姓吃鹽越來越困難了。老百姓對食鹽的需求和官府對食鹽的壟斷催生出私鹽銷售的巨大市場,由於私鹽的價格相對官鹽便宜得多,因此相當受到大眾的歡迎,巨大的銷量是私鹽商人們賺了一個盆滿缽滿。富有家財的黃巢“善騎射,喜任俠”,結交了不少當地的豪強勢力,是一個類似於《水滸傳》中的晁蓋一樣的人物。

儘管黃巢富有家財衣食無憂,但販私鹽畢竟是一個上不了檯面還有冒一定風險的營生,所以他一直積極試圖通過參加科舉考試進入朝廷體制內部。黃巢善於劍術,馬術和箭法也不錯,同時他的文才也還不錯——五歲就能作詩。然而黃巢連續參加了幾次科舉考試都名落孫山,於是他滿懷憤恨地寫了一首《不第後賦菊》:“待到秋來九月八,我花開後百花殺。沖天香陣透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如果僅僅只從這首詩看來:倒也不能說黃巢是無才之人,然而這時的科舉制已失去了隋朝、盛唐時期初創時的朝氣蓬勃,暗箱操作已發展到令人歎為觀止的地步——主考官往往在考試前就已列好中舉者的姓名。這就是時人所謂“未引試之前先取其高先,固已定於胸中矣”。唐文宗太和二年崔郾出任主考官時在閱讀到杜牧的《阿旁宮賦》時大為驚歎,但因狀元已然內定,故只將杜牧列為第五名。事實上當時的落第舉子中對朝政不滿者大有人在,不過絕大多數都無力反抗,然而黃巢決定要和李唐朝廷叫板。

公元875年五月在今天的河南長垣爆發了王仙芝領導的起義,當年六月黃巢舉事響應王仙芝。起義軍轉戰山東、河南一帶,在半年之內“南至壽廬,北經曹宋”,席捲15個州,甚至一度逼近東都洛陽。878年王仙芝戰死後義軍推戴黃巢為主,黃巢自稱沖天大將軍,廢唐年號,自建年號為王霸元年。自安史之亂後地方上就出現了藩鎮割據現象,需要注意的是:並不是所有藩鎮都是割據勢力就像不是所有牛奶都是特侖蘇——真正形成割據勢力的主要是河北藩鎮,而江淮一帶的藩鎮一直以來軍力並不強大,根本不足以與朝廷分庭抗禮,當然他們也會配合河北藩鎮通過和平的手段抵制朝廷的削藩之策以圖自保,而朝廷在一定程度上還必須看這些軍力並不強大的藩鎮的面子。這麼說或許令人費解,不過請耐心聽我說完:安史之亂後中原士族紛紛南遷,南方地區在人口和經濟上已然超過北方,尤其是江南地區成為了安史之亂後唐王朝錢糧賦稅的主要來源地——畢竟這時的關中、河洛等地在經歷戰火後殘破不堪,而河北藩鎮作為割據政權早就不向朝廷繳納貢賦了。當然要維持朝廷在江南地區的影響力就必須有一定的軍事威懾力作為基本前提,而在平定安史之亂的過程中興起的神策軍就扮演了這一角色,事實上這是晚唐時期得以同藩鎮對抗的最主要最核心的軍事力量。至此我們可以將安史之亂後唐王朝得以維持運轉150年左右的原因歸結為一句話:用江南的賦稅供養以神策軍為核心的朝廷直屬軍事力量以威懾地方。既然江南地區對李唐王朝的穩定如此重要,那麼自然不能讓江南藩鎮做大到河北藩鎮那樣的地步,儘管有求於人的朝廷在很多方面會看江南藩鎮的面子,但唯獨一條就是江南藩鎮的軍事實力必須予以壓制:浙江東道(相當於今天的浙江省除去杭州、嘉興、湖州三市)的常備兵力不足200人。儘管這一數據少得令人匪夷所思,但好在江南不比北方那樣靠近邊塞,唯一的麻煩是當地的治安狀況變得日益糟糕,地方上的豪強勢力紛紛佔山為王。但這對遠在長安的唐廷看來不過是纖芥之疾,如果讓江南藩鎮做大做強那才真的是會給自己帶來滅頂之災。然而歷史是充滿變數的——黃巢一眼就看出了唐軍在南方各鎮防務薄弱的缺陷,於是他帶兵渡過長江向南進發。唐王朝不得不緊急命令福建、江西、湖南等地的地方官訓練士卒,但長久以來的積弊豈能在一時之間消除?進入江南的黃巢軍隊如入無人之境,879年夏黃巢的軍隊已進入嶺南並攻克了當時重要的海外貿易港口廣州,據當時阿拉伯文的史料記載:黃巢的軍隊在廣州城中屠殺了12萬穆斯林、猶太人、基督徒和明教徒,但漢文史籍中未見此記載。

儘管黃巢的軍隊在南方如入無人之境,可黃巢軍隊的成員絕大多數是北方人,對南方的酷暑潮溼天氣難以適應,一時間軍中患病者日益激增。於是在879年十月黃巢大軍從桂州(今廣西桂林)出發乘坐幾千只大木排沿湘江一路北上攻克了潭州(今長沙)、江陵等地,卻在襄陽遭遇伏擊,以致損失慘重,黃巢不得不引軍東走以避唐軍鋒芒。這時唐王朝的統治已日漸瓦解,各路平叛將領對朝廷並無多少忠心可言,只要將黃巢逐出自己的轄區,使其不給自己找麻煩即可,有的將領甚至有意放縱黃巢大軍以作為和朝廷討價還價的籌碼,以免自己落得鳥盡弓藏兔死狗烹的結局。這樣一來就又給黃巢提供了難得的喘息之機:880年上半年黃巢的軍隊席捲江南十五州,發展至二十萬人,隨即在採石磯北渡長江。唐朝的淮南節度使高駢嚇得詐稱患病躲在距離黃巢軍隊50裡外的揚州城不出,後顧無憂的黃巢在當年九月渡過淮河,進駐皖北豫東一帶。在這裡黃巢自稱天補大將軍,向各地唐軍將領發出通牒令其自守本境,不要聽李唐朝廷調遣,自己將入京向李家問罪,與旁人無關。此後各地藩鎮自守疆界按兵不動的現象更為突出,事實上這時各地藩鎮都在冷眼旁觀李氏皇族和黃巢之間的這場大戰誰會成為最後的勝利者。十一月十七日黃巢率60萬大軍逼近東都洛陽,留守劉允章率文武百官迎降,黃巢兵不血刃進入洛陽城。到了這年的十二月初一(陽曆已是公元881年1月4日)黃巢的軍隊已進至潼關,這時各地藩鎮皆按兵不動,李唐朝廷唯一的指望只剩下自己的嫡系部隊神策軍了。儘管神策軍是一支在安史之亂以及和吐蕃的戰爭中屢立戰功的光榮部隊,不過由於唐王朝的長期倚重也日益變得驕橫跋扈,發展到唐末時期的神策軍已和後世的八旗子弟一樣終日飛鷹走馬,平時花錢僱些窮家子弟作為替身參加訓練。這樣的軍隊哪會有什麼戰鬥力?神策軍面對黃巢的進攻只守了兩天,到了初三潼關天險陷落,至此都城長安再也無險可守。

潼關陷落的消息傳到長安後朝廷上下亂成一團,到了十二月初五唐僖宗同貼身太監帶著幾名親王、嬪妃率神策軍500人偷偷出了金光門逃往西川去了,由於他們是在沒告知朝廷百官的情況下偷偷逃出的,所以當第二天滿朝文武按時上朝準備商量應敵之策時卻赫然發現:身為一國之君的唐僖宗早已離開。十二月十二日黃巢進入長安太清宮,次日在含元殿稱帝,定國號為“大齊”。進入長安後的黃巢犯了和後來的李自成一樣的錯誤——他縱容手下對唐朝官吏展開瘋狂的報復:殺唐宗室在長安者無遺。宰相豆盧瑑、崔沆及左僕射於琮、右僕射劉鄴、太子少師裴諗等藏匿民間,被義軍搜出後“皆殺之”。已投降黃巢的左金吾大將軍張直方因匿公卿於夾壁牆中,事發後被殺 。當時的詩人韋莊有感於此而作《秦婦吟》,其中有兩句為“內庫燒為錦繡灰,天街踏盡公卿骨”。黃巢並不是一個擁有戰略眼光的雄才大略之人——他在長安稱帝建國號後傳檄天下,一時間有將近20個唐廷藩鎮宣佈奉大齊政權號令。然而黃巢沒抓住這一有利時機一鼓作氣徹底消滅逃到成都的李唐朝廷,也沒抓緊時間安撫人心、恢復生產和社會秩序。儘管此時由於大量唐軍的歸降使黃巢軍隊的數量規模急劇膨脹,卻始終侷限在長安附近的狹小區域。儘管黃巢軍隊多次席捲江南,卻始終是像一陣風一般刮過,始終沒能在江南站穩腳跟,這意味著江南的糧草財賦仍掌握在唐朝藩鎮手中,此時江南的漕運早已因戰火而斷絕,黃巢的軍隊漸漸出現了糧草補給的問題。唐僖宗中和二年(公元882年)唐朝官軍在將領唐弘的率領下采用夜襲的手段突然攻入被農民軍佔據兩年之久的長安城,部分長安居民自發地上街熱烈歡迎唐政府軍進城。然而就在第二天退出城外的黃巢大軍趁官軍放鬆警惕之機,再次復奪長安。黃巢因痛恨長安居民出迎唐軍,於是遍搜全城青壯年共7、8萬人,全部用刀劍砍死,城內血流漂杵,屍積如山。

883年四月黃巢在唐軍的反擊和糧草問題的困擾下被迫撤離長安,由藍田關入商山一路望東而去。此時的黃巢仍擁兵18萬,仍有一定戰鬥力,可他在進入河南後視圖重演起義之初避實就虛渡江南下的故事,於是率兵攻打位於今天河南淮陽境內的陳州,試圖從這裡經亳州進入淮南,然而他低估了陳州守軍的抵抗力量,以致於頓兵城下三百天之久。這時黃巢手下的大將朱溫已歸附唐朝,北方的沙陀騎兵也在李克用率領下南下前來剿殺黃巢軍。884年六月黃巢在各路唐軍的追擊下兵敗退入山東泰山狼虎谷,在這裡其外甥林言因見黃巢大勢已去,於是趁亂殺了黃巢及其兄弟妻子,持黃巢等人的首級向唐將時溥獻功,在半路上遇到沙陀騎兵,沙陀騎兵殺了林言,將林言及黃巢等人首級一併獻於時溥。


鴻鵠高飛一舉萬里


黃巢是傳說中的地藏菩薩轉世,要抓盡逃出地獄的八百萬惡鬼,所以黃巢起義之後要屠殺八百萬人。黃巢軍隊所過之處人頭滾滾,血流成河。

黃巢是史上最霸氣的詩人、最有文采的屠夫。看看他的詩“待到秋來九月八,我花開後百花殺。沖天香陣透長安,滿城盡戴黃金甲”。這霸氣,還有誰?

黃巢是世界軍事歷史上,大範圍迂迴“運動戰”的始祖。黃巢大軍四渡長江,兩繞黃河,來去自如,異常滑溜,玩的唐朝軍隊昏頭轉向,將大唐王朝攪得天翻地覆。

黃巢其實,只是一心想要做官的食鹽走私犯。屢次科舉不中,心灰意冷、心生怨恨。唐朝不給做官,那就自己給自己封個皇帝做做吧。看看吧,小氣害死人,唐朝皇帝唐僖宗假如當初給黃巢個小官做,也不會被黃巢搞殘了,哪怕是個十八品的弼馬溫也能安撫黃巢受傷的心靈呀。


爾朱少帥


黃巢不是草莽英雄,他是個土豪,有錢有勇力的鄉土凝結核。出身於鹽商家庭,從小就按照唐人富家子的教育方式,學文習武,騎射武藝和文化教育都不錯,不然也不會寫出那首著名的詩。

作為對比,李自成出身驛卒,張獻忠出身邊兵,出身比較差,都是活不下去要拼命。

黃巢成年後應過科舉,可見其還是挺想走體制內這條路的,然而當時的唐政府,早就是風吹破屋的狀態了,這條路走不通。

從龐勳兵變開始,唐朝老百姓的忍受到了頂點,開始不斷民變。王仙芝起事後,天下已然一派亂相,黃巢第二年也組織了自己的隊伍跟著起事。

有人說黃巢是野心家,自己能過得下去還要造反。然而身處亂世,你要麼幹別人,要麼等別人來幹你。這和曹操為什麼漢末要拉隊伍一個道理。

拉隊伍就兩個選擇,一個是給官府當打手對付暴民,一個是自己加入流民軍。然而,黃巢沒身份,加入官府有點難,於是就成了流民軍。

流民軍的戰鬥力,和正規軍沒法比,尤其是唐朝後期,各地的藩鎮武力很強。於是只能流動作戰。

這一流動作戰,要了朝廷命了,因為唐中後期,收入主要靠的是沿長江地區和江南。這麼流動作戰幾年後,朝廷財源被徹底破壞,就斷糧了。

不過,朝廷還有號召力,唐廷在邊疆地區的威望還在,邊軍和邊疆胡人的軍隊來了後,黃巢打不過了,最後被滅掉。

黃巢是真正滅了唐朝的人,朝廷沒有任何財源後,很快也就失去了威望。



黃巢軍燒殺搶掠作惡多端,不過古代戰爭的軍隊,不作惡多端的還真沒幾個。並且,你對流民軍,也實在不好意思提出道德要求來,人家都要餓死了,還能指望他們暴動後遵守什麼道德準則?


尋常味


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說起歷史上的黃巢,無人不膽寒而立,因為他是個殺人不眨眼的大魔頭。別以為是開玩笑,歷史上的黃巢以殺人為趣,食人肉為樂。

歷史上有一段對黃巢的評價是這麼寫得“黃巢殘暴毒虐,觀念狹隘,嗜好濫殺無辜,攻克長安後不思進取,未消滅分鎮關中的唐朝禁軍,就迫不急待的登上皇帝位,又缺乏經濟政策,最後被唐軍擊敗。”

黃巢是唐朝末年的農民起義軍領袖,他所率領的起義軍所到之處寸草不生、屍橫遍野。和歷史上的成吉思汗有點像的是黃巢每攻下一座城池士兵就姦淫擄掠,燒殺搶奪。但更過分的是,黃巢的部隊做了一件慘絕人寰的事——食人肉為糧。

黃巢從起義到入長安共用了5年時間,這5年,他和他的部隊前後轉戰了12個省份,所到之處都實行了“三光政策”,也就是說,所到之處真的是寸草不生。

打進長安後的黃巢把自己封為了皇上,建立了國家,國號為“大奇”。雖然建國了,可俗話說“江山易改本性難移”,黃巢的軍隊依然是到處燒殺搶掠,整個長安城慘絕人寰,民不聊生。

但皇帝的寶座還沒坐穩,就又被唐朝軍隊打出了長安,所以黃擦僅當了4個月的皇帝。但黃巢嗜殺的性格並沒有讓他灰心,重整兵馬後又殺了回去奪回了長安。很多百姓知道黃巢殺回來了,就跑進了山裡。那城裡就沒人了啊,沒人就沒吃的。黃巢就命人去山裡抓老百姓,抓來後就像一開始說的,將人磨碎連骨帶肉當軍糧一起吃。

但俗話說這種人自有天來收他,中和四年,黃巢兵敗後,被親侄子殺死了。


正商參閱


黃巢(820-884)唐末農民戰爭領袖。曹州冤句(今山東曹縣西北)人。本是一秀才 年年考不上,後轉為鹽商,恰逢亂世 與同族兄弟加入義軍,後有自己的實力 曾一度攻入長安,頗受百姓擁崇。


唐朝末年,藩鎮割據,戰火連綿,老百姓不堪其苦,隨後爆發農民起義。


由於黃巢他的人格魅力和過人膽識,在起義的過程中取代王仙芝而成為這場大起義的總領袖。由他領導的這場大起義摧毀了腐朽的李唐王朝,打破了唐末軍閥割據混戰的黑暗社會的僵死局面。為社會由分裂向統一過渡準備了條件,從而推動了歷史繼續向前發展。公元874年,生於冤句的鹽販黃巢起兵造反。僅用5年時間,就攻入長安。不久,這個以為百姓謀生存為名而起義的英雄,就宣佈稱帝,國號大齊。



穿越大朝代


概括黃巢一生的三首詩

臨時客

關於黃巢,史書上各個時期的各種輿論工具對他的評價不一,有的人說他是農民起義的英雄、有的人說他是殺人如麻的惡魔,我也不是歷史學家,也懶得去研究黃巢的為人處世哲學,我只想從自己的簡單視角來說一下黃巢這個人,那就是:黃巢所遺留下來的三首詩,可以說是高度形像的概括了他的一生。

第一首詩:

颯颯西風滿院栽,

蕊寒香冷蝶難來。

他年我若為青帝,

報與桃花一處開。

據說,寫這首詩的時候,黃巢還只是一個七、八歲的孩子。那要是套用我們現在的話來說,他可算得上是一個從小就胸有大志的孩子了。才這麼一點點大的年齡,就考慮到“他年我若為青帝”,應該怎樣安排桃花盛開的問題了。難怪後來他登高一呼,應者雲集,統帥幾十萬大軍了,真是天生的領袖人物。

第二首詩:

待到秋來九月八,

我花開後百花殺。

沖天香陣透長安,

滿城盡帶黃金甲。

這首詩是黃巢一生最鼎盛時期的作品,也是他流行最廣的一首詩。這不,張藝謀導演就借用了他中間的一句作為影片名。其時,他正率領幾十萬農民起義軍圍困長安,詩興大發,借詠歎菊花來形容勢不可擋的義軍力量。此詩妙就妙在,雖是詠菊,但全詩不見一“菊”字,而且,透過那盛開的黃色菊花,彷彿讓人看到那威武雄壯的黃金鐵甲軍,即將攻陷長安的磅礴氣勢。

第三首詩:

記得當年草上飛,

鐵衣著盡著僧衣。

天津橋上無人識,

獨倚欄干看落暉。

與前兩首詩相比,這首詩的流傳程度就沒有那麼廣了。甚至有很多人懷疑,這首詩究竟是不是黃巢本人的作品?因為,據說黃巢本人後來戰死疆場了,但從這首詩來看,他不僅沒有戰死,後來還削髮為僧了。但我寧願相信這首詩是黃巢本人寫的,在我看來,黃巢也好、李自成也好,這些叱吒風雲的農民領袖們還是不要簡單地戰死疆場為宜。他們若是遁入空門,其人生感觸一定非我們尋常人所能及。比如像這首詩的頭兩句,“記得當年草上飛,鐵衣著盡著僧衣”,既表明了黃巢曾經歷過的那些不平凡的戎馬空傯歲月,又顯示了他後來靜如止水的僧侶生涯,其鮮明的對比,令人感慨!尤其是“天津橋上無人識”這一句,生動地描述了英雄遲暮那種無可奈何的蒼涼和悲哀,令人嘆息!但筆鋒一轉,“獨倚欄干看落暉”一句,又悠然刻畫了一種“人生韶華短,江河日月長”的意境,令人回味無窮!

短短三首詩,黃巢的一生躍然紙上。


臨時客


唐末,宦官專權,朝中黨爭不斷。地方上,藩鎮割據,都在拼命搜刮民財,擴充軍備,混戰爭霸,世家大族乘機收攏人口,兼併土地,百姓生活痛苦。

873年山東大旱,百姓未得救濟,反而被加重賦稅,874年私鹽販子王仙芝領軍起事,第二年黃巢領兄弟等人響應,攻破鄆州,殺死刺史而聲威大震。878年王仙芝死,黃巢被推舉首領。880年入洛陽,12月佔長安,黃巢自稱大齊皇帝。884年失敗被殺。

黃巢此人歷來好殺。本人也是私鹽家族。散家財響應王仙芝,很快就分道揚鑣。善驅使裹挾百姓攻擊,多次投降唐朝又多次反叛,領軍流動作戰,自山東而江淮下廣州,因求鎮廣州地方未得批准而北上攻擊洛陽長安。但手下成分複雜,又缺乏根據地,難以持久。


四川達州


有文化、會經商、手上沾滿鮮血的唐朝的真正的掘墓人。

黃巢出身在一個富裕的鹽商家庭。對他的教育是文武雙修的貴族子弟的教育,對他及他對自己的期望看來相當高。他的詩文氣勢磅礴,騎射武藝了得。

但科舉屢試不第,斷了這個年輕人的官途。當王仙芝起義時,黃巢趁機響應。用經商的積蓄拉扯部隊,投奔義軍。起義軍縱橫天下,渡長江四次,渡黃河兩次。唐朝無計可施。直至殺入長安,建國號大齊。



黃巢對唐帝國的衝擊是致命的。不是說他奪了首都。而是他對根本制度的打擊。中國自黃巢以後世家大族可說是基本沒有了。都被殺光了。每到一地,貴族們都被清洗,這樣斷了政治及文化的根。特別是對嶺南、江浙的攻擊,使中央財政崩潰。這兩個地區是國家賦稅重地,是國家的根本,直到今天依然如此。連續地在這裡的戰爭,國家吃不消啊。沒有錢,唐朝啥都做不了,連其它蕃鎮沒了軍餉也要反。所以唐朝實亡於黃巢。


黃巢殺人如麻。行軍把婦女兒童攜裹著上路,打仗頂前面,沒吃時吃她們,稱為兩腳羊。慘!

失卻天下人的心。最後在唐朝的番漢土豪軍隊聯合打擊下,黃巢義軍覆亡。黃被外甥林言所殺。一個梟雄落幕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