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會成爲全球電動車領域爭鬥的「犧牲品」?

兩天前,也就是9月25日,東風日產正式上市了旗下的第一款純電動車—軒逸·純電。對於普通消費者來說,這是一款接受起來更容易的電動車,因為有著此前對燃油版車型的認知度,對市場來說,這應該是吹響了戰鬥的號角。

它的銷量應該不成問題

誰會成為全球電動車領域爭鬥的“犧牲品”?

遺傳”自燃油版的身形讓它能夠繼續保持家用轎車中優秀的乘坐空間,而源自日產聆風(Leaf)的成熟電動平臺也在結構佈局上提供了最優的規劃,同時,聆風全球範圍內32萬輛的銷量和40億累計里程電池0重大事故的質量成績也給了消費者充足的信心,再結合補貼後最低只有15.9萬的售價,其在銷量上的成功似乎也只是時間問題。

受傷的應該不會是中國車

日產推進的同時,另外兩大日系品牌也沒閒著。

誰會成為全球電動車領域爭鬥的“犧牲品”?

豐田作為新能源領域的先行者,有著大規模的技術儲備,其全球範圍內的新能源佈局也更加龐大。在新能源戰略佈局初期,豐田並沒有將電動車放在重要的位置上,但在看到中國電動車龐大的市場之後,打破了自己固有的戰略佈局,迅速推動電動車的研發,同時擴大自己在中國的產能,其背後的目的不言而喻,就是為了能夠迅速提升自己在電動車領域的影響力。同時豐田也公佈計劃在2020年之前在中國推出同平臺的奕澤IZOA/C-HR的純電動版。

誰會成為全球電動車領域爭鬥的“犧牲品”?

作為豐田的老對手,本田的實力自然也不容小覷,同樣豐厚的新能源領域的技術儲備為本田推出純電動車型提供了不小的便利,在戰略上二者似乎也是不謀而合,與奕澤IZOA/C-HR定位相同的繽智/X-RV純電動版也計劃於2020年之前發佈。

除此之外,更多的中國特供車型也都在孕育之中,這兩個對產品要求極高,需要精雕細琢才會推出新品的老牌日系車企,在如今飛速發展的電動車領域,也一改常態,加速推出自己的純電動車型。

另一邊,歐洲品牌也已經蓄勢待發。

誰會成為全球電動車領域爭鬥的“犧牲品”?

豪華品牌BBA的首款純電動量產車相繼發佈,同時也公佈了在中國市場的戰略佈局。雖然在戰略上各有不同,但有一點是毋庸置疑的,BBA三家都將在中國推出一大批電動車甚至中國市場專供的車型來競爭自己在市場中的一席之地。

大眾的MEB平臺已經日漸成熟,根據大眾在燃油車市場“多生孩子好打仗”的戰略思想,相信用不了多久,電動車市場就會迎來大眾集團井噴式的產品發佈,到時,等待中國市場消費者的,將會是琳琅滿目的選擇。

誰會成為全球電動車領域爭鬥的“犧牲品”?

浪漫的法系車對電動車有著自己的理解,他們認為,電動車適合在小型轎車及SUV車型上進行發展,而稍大一些的車則應該從插電混動方向過渡。雖然有著不同的理念,但是法系電動車的推進也已經是離弦的箭。雷諾的ZEO在歐洲市場的銷量穩步提升,同時官方表示會在2019年在中國推出首款小型電動車。

誰會成為全球電動車領域爭鬥的“犧牲品”?

相比雷諾,PSA集團在中國市場的佈局顯得更加激進,2016年就已提出電動車規劃,今年的一個重磅新聞是,已經停產的富康可能以電動車的身份進入市場,同時DS也即將發佈自己的純電動小型SUV,而整個集團更是計劃在2025年之前實現全面電動化,足以看出PSA集團對中國電動車市場的野心。

中國品牌並非沒有一戰之力

合資品牌推出的電動車,在競爭力上,不僅僅是品牌影響力上的優勢,更多的,是品牌背後成熟的技術儲備,飽經海外市場考驗的平臺和電動系統,以及完善的供應鏈在成本控制上的巨大優勢。同時,完整的銷售網絡對於電動車的售後服務也是一個強有力的補充,數量繁多的4s店可以自行建設充電樁來彌補目前充電樁短缺的不足,同時他們也大可以推出類似“託管”的服務來滿足用戶店內充電時的用車需求。

但是,要注意的是,與燃油車不同,電動車不單單是對傳動系統的變革,也是智能出行的有效載體,而中國品牌本土成長的車聯網系統,顯然更符合中國消費者的使用習慣。而中文語音的識別也是其他合資品牌在推行智能出行時必須面臨的技術難題。除了車聯網系統,中國品牌在售後用車方面也有著自己的優勢,作為工業發展上的重要項目,國家提供的各種政策可以彌補成本控制上的不足,而在充電樁的普及建設上,中國品牌也有著不小的優勢。

以上種種跡象看來,中國自主品牌未來並沒有寸步難行。

誰會成為全球電動車領域爭鬥的“犧牲品”?

反觀美系品牌,福特在海外已發佈福克斯EV多年,本土銷量卻十分慘淡,從2010年至2017年,一共只銷售了1817輛,歐洲市場的銷量就更加慘淡,15年全年70臺,16年全年61臺。可見其產品並沒有很強的產品競爭力。

誰會成為全球電動車領域爭鬥的“犧牲品”?

雪佛蘭的Volt和Bolt也在海外市場已經銷售多年,成績也十分不錯,而Volt沃蘭達也已小批量引入中國市場,結果不盡人意。之後,雖然表示要在中國市場投放電動車,但並未像豐田、本田、大眾、福特等車企一樣,直接給出相應的計劃,讓人有些捉摸不透。

通用集團的其他幾個子品牌對於電動車的發展計劃也是不溫不火地進行著,進入中國市場更是讓人等得望眼欲穿。

誰會成為全球電動車領域爭鬥的“犧牲品”?

美系中稍微表現得有些積極的要算是FCA集團了,MPV車型大捷龍的插電混動版已經在國內上市,但是從菲亞特500e的銷售以及未來的產品佈局來看,其技術儲備相對有些不足,因此在其他子品牌計劃推出純電動車型的時間來看,比行業內其他品牌要晚上2年。

由此來看,美系廠商確實有在中國市場發佈多款新能源及純電動的打算,但推進的速度過於緩慢,比如戰略公佈/產品計劃公佈,在如今幾乎每天都有新車新聞的電動車市場,難免有些跟不上節奏。

寫在最後:

軒逸·純電,本質上就是合資品牌想快速積累口碑,獲得銷量的一款產品。這一點從發佈會邀請的300多家媒體和600多位消費者這一點上也能看得出來,在有著品牌和技術雙重背書的同時,日產拿手的成本控制還沒有發力,這意味著未來車型的售價上還有進一步下探的空間。

面對如此強大的對手,中國自主品牌也感受到了威脅,在技術、成本等方面不斷實現著突破,但是一直推進緩慢的美系品牌,如果繼續反應遲鈍的話,電動車這場戰役,它們可能會是最艱難的一個梯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