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探访了淄博最牛的医疗科室,却哭得一塌糊涂

我们探访了淄博最牛的医疗科室,却哭得一塌糊涂

有人说:生,容易;活,容易;

但,生活不容易!

可是,在城市中有一个地方,会让你深深体会到生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更为关键的是:在这里,你始终会感觉到,比起与生命的抗衡,其实死去才是最容易的事情!

我们探访了淄博最牛的医疗科室,却哭得一塌糊涂

腰椎穿刺,低烧,感染,吃药,输血,化疗……

当你看到这些词汇的时候,脑海中的第一反应是什么呢?我相信很多人会心肝一颤,连想象的勇气都没有。因为这个不仅仅对此时的你,甚至对很多人来讲,都是一个可怕而无奈的事情!

即便如此,它也会时常的出现在我们的耳边与眼前!

我们探访了淄博最牛的医疗科室,却哭得一塌糊涂

徐佳(化名)从未想过自己会得白血病,在她的印象中,白血病始终停留在儿时与妈妈一起看的日本电视剧《血疑》中。

但,当她被检查出得白血病之后。已经由开始的抓狂、焦虑、急躁甚至恐惧逐渐平稳;而现在的她更能平稳接受这个事实,即便父母从未当着她的面提及这个病,但,作为研究生毕业的徐佳却心知肚明。而她也只字不提,或许,是在这里慢慢养成一种“默契”吧。

我们探访了淄博最牛的医疗科室,却哭得一塌糊涂

当我们走进淄博中心医院血液科时,除了浓重的消毒水味,还有一种强大的求生欲望激荡着我们;可是我们始终能感受到这种强烈感觉背后的无奈与纠结。即便医护人员随时随刻“妙语连珠”似的玩笑充斥着整个病房,但,始终能感受一种无形的压抑与窒息。

内心的惶恐、外界的歧视、金钱的压力、病症的折磨都是白血病人和他们的家属共同面临的问题。与命运抗衡的同时,他们正在强大着自己。而在这强大的过程中,我们始终不能忽略与他们一起“战斗”的医护人员。

血液科,你不知道的事儿

我们探访了淄博最牛的医疗科室,却哭得一塌糊涂

First Year

第一次听到白血病,无论对于谁来讲都会不知所措,甚至第一反应,赶紧去大医院去看。感觉只有在大城市的医院才能治疗这样的疾病。

其实,这也是我们的一种认知误区。因为血液科的诊治与治疗方式,都是与全世界保持一致的。所以,这就要求血液科的医生要随时不断学习,这也是医院唯一一个与全世界保持同步的科室。此外,血液科也许兼顾医院其他科室,因为血液病患一般会出现并发症与其他病症,这也要求血液科医生需要统筹兼顾,确实需要硬本事。

我们探访了淄博最牛的医疗科室,却哭得一塌糊涂

全世界有两次血液大会,一个是每年6月中旬的欧洲血液大会;另一个是每年12月的美国血液大会;而这两个血液大会也是让医生了解当年血液疾病的相关情况以及相对应的诊疗手段。

所以,血液科始终与世界保持同步。而在行内有这样一句调侃:不论是在北京、上海;还是伦敦、纽约,更甚者是南非等等,只要有血液科,那诊疗手段都是一样的。只不过地方不同罢了。

我们探访了淄博最牛的医疗科室,却哭得一塌糊涂

连续值28年夜班的主任

我们探访了淄博最牛的医疗科室,却哭得一塌糊涂

血液科与医院的其他科室还不一样,人手少,患者多。这就无形中增添了医生的工作量。血液科曾有这样一个故事:血液科的主任值完夜班,恰巧那天临时开会,负责会议的领导清点现场人数的时候,发现血液科的主任没有来,于是就问,而此时血液科的另外一个同事说:主任刚值完夜班,在家休息呢。这个领导调侃道:血液科的主任也值夜班吗?下回能找个像样的理由吗?

这个主任已经值夜班28年了,别说在血液科,就在整个医院也是头一例。

此外,主任还很自豪说:甭看他们血液科人员少,但,他们的患者病历归档率却在全院是第一。

他们这样做的目的有两个:一个是为了确保患者向上一级医院转诊更为及时;另一个为了保证患者及时报销医疗费用。

看着他们匆匆脚步,我想问下:你们累吗?

穿着白大褂的漂亮女医生

在病房中,偶遇到了一个女医生;她从1994年就在血液科,到现在已经24个年头了。但,仿佛岁月从未在她的脸颊留下痕迹;而她却笑道:因为太忙了,连时间都追不上我了。

我们探访了淄博最牛的医疗科室,却哭得一塌糊涂

虽然这是一句玩笑话,但,她始终没有停下手中的工作。

她坦言:倘若医院是让你见证生死的场所,那么血液科就是见证人性的地方。

因为血液疾病不同于其他疾病,治疗它的过程是漫长且单调的。在反复化疗中,不单单会拖垮一个家庭,同样也会摧毁患者及家人的精神。所以,很多人性就会不经意之间显现。

我们探访了淄博最牛的医疗科室,却哭得一塌糊涂

她记得以前有个患者阿姨,得了淋巴瘤。那时肿瘤已经开始压迫正常的呼吸,于是建议这个阿姨先上小剂量的化疗,保证呼吸顺畅。可是这个阿姨却不想治疗。就是在死抗。不管怎么劝说也无效,甚至动员她孩子也是无效。

其实,阿姨比谁都明白,只不过先把经济放在首位罢了,不想拖累家里的孩子。

我们探访了淄博最牛的医疗科室,却哭得一塌糊涂

钱不是万能的,但对于白血病患者来说,钱就意味着命。

类似这样的事情还有很多,这个女医生每说完一个,都会沉默,甚至期间会长长的叹息,那种感觉仿佛如同要把自己从回忆中拉回。

她说:在这个科室中,会发现这样一个悲怆的规律,父母给孩子是不遗余力,而孩子给父母治病却会打折扣。其实,不管是孩子,还是老人,我们都希望家属先给予我们信任,然后放弃治疗不要太早。无论是处于何种缘由,哪怕我们先一个阶段治疗之后,再做选择。不然多年后内心真的会痛。而且是那种绞心的痛。

我们探访了淄博最牛的医疗科室,却哭得一塌糊涂

此时,她的电话响了。而给她电话的不是家人,而是患者。

其实,不管是工作,还是在休息时间,很多患者都会打电话来咨询一些问题,毕竟像一些细微的症状放在普通人身上没有任何问题,但,放在血液疾病患者身上那可不是小事儿。分分钟钟都会与死神偶遇。所以,在患者眼中:医生就是一个定心丸,也是心安的保障。

眉头紧锁的主任

第一眼见到这个主任的时候,首先让我感觉有点不适,因为他的眉头始终紧锁。聊了几句之后,我就问:为何你的眉头紧锁呢?

主任说:习惯了吧。因为担心的事儿太多太多,不经意就养成了,现在想改都难。

我们探访了淄博最牛的医疗科室,却哭得一塌糊涂

病人生病,首先是身体上不舒服,进而会导致心理有问题;所以,不能以常人的心态去面对病人;那就需要“换位思考” ,而这个“换位思考”无形之中就把自己正常心理给扭曲了。如若不这样做,你就没办法去体会与理解患者的心态。那么就不能有效的疏导他们心结,最直接的结果就是导致不明白他们为何会拒绝治疗。

是不是觉得很混乱,一点逻辑都没有吧。可是这就是病房中最常见的心态。

比如医生为了让患者更为积极的接受治疗,会多多鼓励,但,在有些患者眼中那是在医生要赚我的钱,不是给我看病;医生在查房的时候,都会微笑面对患者,但,有些患者感觉那是医生对我的嘲笑……类似的事情很多很多,说实在的,医生心理也是崩溃的。心中总想解释,又担心解释完了,又有一些患者会曲解。

我们探访了淄博最牛的医疗科室,却哭得一塌糊涂

其实,这些都还好,让医生最最崩溃的就是:患者很积极配合治疗,自己也花费了巨大的精力,治疗方法与手段也是最佳的,可是结果却不如人意。

当然,这样的状况很少,但,只要出现一次,那就会让医生郁闷很久很久,甚至都质疑自己适合不适合干医生一行了。

所以,血液科医生还有一个本领:强大的自我调整。

不过,即便会自我调整,也会有弱点;因为在长期与病人接触中,相处关系会改变,由原来的医患关系逐渐演变成朋友关系;随着时间的累积,这样的关系很容易变成一种相识多年老朋友的关系。若是他们突然一天离去,心中会难受,心中会悲痛,所以,有些医生因为受不了这样的“情感打击”而选择离职。

“性格爽朗”的护士长

或许,我们已经对护士有所了解,但,血液科的护士却有点不同。

我们探访了淄博最牛的医疗科室,却哭得一塌糊涂

因为在血液科病房中,到处都是压抑的味道,所以,这里工作的护士,首先要“性格爽朗”即便自己性格多么的腼腆与害羞,只要踏入病房,就如同打了鸡血一样,随时随刻要调动起对方的情绪,不单单调动患者的情绪,也包括患者家属的甚至医生的。

因为在长时间的治疗中,每个人的心态都会波澜。尤其是患者与家属,他们面对面时就会各种笑呵呵,绝口不提病情;但凡家属离了病房,他们都会掉眼泪;这个时候,护士前后都要安慰。因为只有患者与患者家属的情绪稳定了,医生的治疗方法才能进行。不然所有的治疗都是没有任何效果的。

我们探访了淄博最牛的医疗科室,却哭得一塌糊涂

此外,除了“性格爽朗”还要“机智灵活”,因为血液科患者都不会直接问家属自己得了什么病,严重不严重之类的话;患者们会想办法套护士的话,稍有不慎就会让患者各种瞎想,所以,血液科的护士要随时应变。善于打圆场。

这或许就是在这个岗位待了快30年的护士长的工作宝典,同样,也是一种高度的使命感与责任感吧。

我们探访了淄博最牛的医疗科室,却哭得一塌糊涂

在跟随护士长去病房的时候,我问护士长:这份工作,家人支持吗?

护士长说:开始的时候,家人不理解也不支持,比如一次孩子早上发烧,那天我正好白班,来单位前还记得一会要问问孩子烧退了没有,可是忙起来就忘记了,直到晚上下班回家,孩子可怜巴巴得问,妈妈,你为啥一天都不问问我好点了吗?看着孩子可怜巴巴样子,心疼的不成。

我继续问她:为何要坚持呢?

护士长说:有两个事儿都是在我怀孕期间发生的,那时肚子比较大,蹲下很困难,所以,很多患者家属都把患者手抬起来,让我打针。还有就是去抢救一个危重患者,病人家属看我挺着大肚子,一把拦住我,不是嫌我是孕妇,而是担心病人在抢救中若是离去的话,对我和孩子不好。所以,就不想让我和孩子占这个晦气。

护士长说完久久沉默。

别样的感谢与感动

血液病,就是一场没有结果的战斗。最后,都会变成一场无力的哭泣。所以,很多家属都不会想再来这里,更别说来这里感谢,因为这里承载着他们太多太多的无奈与悲痛。

我们探访了淄博最牛的医疗科室,却哭得一塌糊涂

既然如此,患者家属也会用他们的方式来表示感谢,比如在大街上遇到了,就是主动上前问好,闲聊几句,言语中始终流露出感激之情,以感谢自己亲人曾在治疗期间受到悉心照料,即便亲人已离去。

我们探访了淄博最牛的医疗科室,却哭得一塌糊涂

黑暗与阳光,往往一线之隔,庆幸的是,大多数的他们,最终选择了阳光。不得不承认,对于白血病的恐惧,不论是患者,还是家属,他们的心态都随着时间在悄悄变化。即便如此,也没有一个家属确定的相信,自己的孩子或者亲人,可以完全治愈。

他们都是在与命运搏斗。而他们身后那帮白衣使者也在努力与死神不屑对抗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