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6年建成的“旧上海市图书馆”修缮成了“网红”地标“小故宫”

重檐歇山式屋顶,明黄色琉璃瓦,精巧的彩绘,富丽堂皇的门楼……在历经三年多的修缮扩建后,杨浦区图书馆新馆10月1日开始试开放,当天就迎来近6000位读者。10月2日,众多读者来到被誉为新晋“网红”地标“小故宫”的杨浦图书馆新馆选阅图书、参观体验。

杨浦区图书馆新馆,前身为“旧上海市图书馆”,由著名建筑师董大酉设计,于1936年建成开放时隔八十多年,杨浦对该历史建筑进行修缮扩建,实现建筑师最初设计的“井”字型布局构想。修缮复建完成后的总面积逾14000平方米。杨浦区图书馆新馆在建筑的空间改造中以“支持学习中心”为核心理念,规划了文献借阅、数字服务、展览展示、主题活动等4个基本功能区。在不同区域内,按照实际的业务项目需求,开辟相应的服务空间,同时为多种活动的交又、融合预留了各种可能。

新馆二楼大厅的孔雀门是八十多年前的原件,门扇上是两两相对的孔雀造型,上方是一只开屏的孔雀,样式精美,铸铁件全部用铆钉连接。经查证发现,一楼大厅相同位置处也有一道孔雀门,现已遗失。本次修复仿照二楼的门扇样式及材质将其复原,使孔雀门在80年后再度“开屏”。

杨浦区的地域建筑遗存对于本市的历史文化价值保存与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新馆二楼专设“上海近代市政文献主题馆”,以历史文献、建筑模型、全息投影等方式立体展示“大上海计划”,系统展示城市发展的历史轨迹,有关近代市政的文献收藏将是新馆的一大特色。

1936年建成的“旧上海市图书馆”修缮成了“网红”地标“小故宫”

1936年建成的“旧上海市图书馆”修缮成了“网红”地标“小故宫”

1936年建成的“旧上海市图书馆”修缮成了“网红”地标“小故宫”

1936年建成的“旧上海市图书馆”修缮成了“网红”地标“小故宫”

1936年建成的“旧上海市图书馆”修缮成了“网红”地标“小故宫”

1936年建成的“旧上海市图书馆”修缮成了“网红”地标“小故宫”

1936年建成的“旧上海市图书馆”修缮成了“网红”地标“小故宫”

1936年建成的“旧上海市图书馆”修缮成了“网红”地标“小故宫”

1936年建成的“旧上海市图书馆”修缮成了“网红”地标“小故宫”

1936年建成的“旧上海市图书馆”修缮成了“网红”地标“小故宫”

1936年建成的“旧上海市图书馆”修缮成了“网红”地标“小故宫”

1936年建成的“旧上海市图书馆”修缮成了“网红”地标“小故宫”

1936年建成的“旧上海市图书馆”修缮成了“网红”地标“小故宫”

1936年建成的“旧上海市图书馆”修缮成了“网红”地标“小故宫”

1936年建成的“旧上海市图书馆”修缮成了“网红”地标“小故宫”

1936年建成的“旧上海市图书馆”修缮成了“网红”地标“小故宫”

1936年建成的“旧上海市图书馆”修缮成了“网红”地标“小故宫”

1936年建成的“旧上海市图书馆”修缮成了“网红”地标“小故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