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陽波以五運六氣論《傷寒論》之「方」

中醫的“方” 我認為張仲景是真正懂中醫的“方”的楷模。

至於方劑,在《素問·至真要大論》中:“帝曰:氣有多少,病有盛衰,治有緩急,方有大小,願聞其約奈何?岐伯曰:氣有高下,病有遠近,證有中外,治有輕重,適其至所為故也。

大要曰:君一臣二奇之制也,

君二臣四偶之制也,

君二臣三奇之制也,

君二臣六偶之制也,

故曰:近者奇之,遠者偶之,汗者不以奇,下者不以偶,補上治上制以緩,補下治下制以急,急則氣味厚,緩則氣味薄。”

釋:現在我們先來分析:

(一)氣有多少,病有盛衰 因氣屬陽,而春夏溫暖屬陽,秋冬寒冷屬陰,故春夏之氣多於秋冬之氣。每年主氣的三陰三陽次序排列是: 一陰(厥陰)→二陰(少陰)→一陽(少陽)→三陰(太陰)→二陽(陽明)→三陽(太陽) 從上述的主氣排列次序可以看出:厥陰氣開始升,少陰氣漸多,少陽氣最盛,它們是氣漸升的關係;而太陰氣開始降,陽明氣降,太陽氣最少,它們是氣漸降的關係。所以“氣有多少”是指自然環境的三陰三陽的氣。離太陽近氣多則溫,離太陽遠氣少則涼。

(二)方有大小 由於藥物有性味,性味就代表了方位。如:白芍味酸性涼,得東方之味、秋令之氣;黃連味苦性寒,得南方之味、冬令之氣;甘草味甘性平,得中土之味、長夏之氣;生薑味辛性熱,得西方之味、夏天之氣;附子味鹹性熱,得北方之味、夏天之氣。所以“方有大小”的“方”是指方位、方向。

(三)“奇之制”、“偶之制” 由於藥物有方位、方向,所以《內經》把方劑分為奇方(即奇之制) 與偶方(即偶之制)兩類。其意思是:一個方劑裡不管有多少種藥物,只要其藥物都是同一個方位(即同一種味)的稱為奇方;若方劑內的藥物是作用於兩個方位及以上的,哪怕是一種藥物,都稱為偶方。如: 玉竹味甘、辛,附子味甘、鹹,若單獨使用都屬偶方。

(四)“近者奇之,遠者偶之” 這裡的“近”是指病症只受一個氣立的影響,只取一個方位的藥物即可;“遠”是指病症受多個氣立的作用影響,需取多個方位的藥

通過以上的分析,我們清楚地知道,在臨床開方時應注意以下幾點,以提高療效:

(1)“氣有多少”。

(2)“治有緩急”即“氣味厚則急,氣味薄則緩”。 (3)“方有大小”。

(4)“奇制”與“偶制”。

(5)“近者奇之,遠者偶之”。

為了使大家在臨床上更好地運用“五運六氣”,我們有必要學會判斷客氣致病,為此,我現以丙寅年為例,以圖表法作一一解說。

丙寅年,少陽相火司天:“民病頭痛,發熱惡寒而瘧,熱上皮膚痛,色變黃赤,傳而為水,身面胕腫,腹滿仰息,洩注赤白,瘡瘍咳唾血,煩心胸中熱,甚則鼽衄,病本於肺。天府絕,死不治。”

如圖

李陽波以五運六氣論《傷寒論》之“方”

病症分析:上述“頭痛,發熱,惡寒而瘧”主要是肝、膽與心的少陽氣立太過而致;“熱上皮膚痛”主要是肺的少陽氣立太過引起;“色變黃赤,傳而為水,身面胕腫”主要是由腎、脾的少陽氣立太過所致;“腹滿仰息,洩注赤白,瘡瘍咳”主要是由肺的少陽氣立太過而引起;“唾血,煩心胸中熱,甚則鼽衄”主要是脾、心、肺的少陽氣立太過所致。由此可見,少陽司天則少陽氣立太過,造成心、肝、脾、肺、腎的少陽氣立都太過,而引起相關病症。

治療分析:少陽氣立太過則為“熱淫所勝”,

治則是“平以鹹寒,佐以苦甘,以酸收之”。

如圖:

李陽波以五運六氣論《傷寒論》之“方”

平以鹹寒:犀牛角、羚羊角。 佐以苦甘:苦丁茶、生石膏、素馨花。

以酸收之:白芍、山楂、白礬。

提示:少陽相火司天引起頭痛時要特別注意,多屬西醫的顱腦疾病。

丙寅年,厥陰風木在泉:“民病灑灑振寒,善伸數欠,心痛支滿,兩脅裡急,欲食不下,膈咽不通,食則嘔,腹脹善噫,得後與氣,則快然如衰,身體皆重。”(圖49)

李陽波以五運六氣論《傷寒論》之“方”

病症分析:上述病症均為“風淫於內”,即由五臟六腑的厥陰氣立太過所造成。

提示:心痛支滿—包括了中醫的胃脘痛、心絞痛,西醫僅指心絞痛。若主運為木太過之年,民眾易患心臟病,而在主運為木太過之年出生的人也易患心臟病(冠心病)。

治療分析:厥陰風木在泉為“風淫於內”,即“風淫所勝”,故治則是平以辛涼,佐以苦甘,以甘緩之,以辛散之。

現以治療冠心病為例(圖50): “平以辛涼”用薄荷、桑葉、菊花一類辛涼藥。

李陽波以五運六氣論《傷寒論》之“方”

“佐以苦甘”用丹參(苦涼)、麥冬(甘涼)、玉竹(甘兼辛涼)。(注意玉竹可作用於甘涼與辛涼的藥用作用點)

“以甘緩之”用玉竹、麥冬一類甘涼藥。

“以辛散之”用薄荷、桑葉、菊花、玉竹一類辛涼藥。

以上是”風淫於內”引起心絞痛的治療原則,而治療冠心病的基本方是:薄荷10g,玉竹30~90g,丹參30~90g,麥冬45g以上,桑葉、菊花酌量。

提示:今年(1986年,丙寅)的冠心病可用此方。

注意:胃寒者單用丹參可致吐,因丹參苦涼傷胃陽,厥陰有熱者用之佳。

而“丹參一味,功同四物”的說法是片面的,據研究,大量麥冬可以擴張血管。 下面為丙寅年客氣致病的圖表解。

為了更好地表述,就必須用運氣時相密碼框架的技術來表達丙寅年各間氣的時相情況,以分析其客氣致病的原因及治療原則。

(一)丙寅年初之氣(客氣)致病少陰 主運為水太過(39∧),司天為少陽相火(17),在泉為厥陰風木(410),初之氣為厥陰風木(410),客氣為少陰君火(115)。

注:以下各間氣時相框架直接用時相密碼框架代之。

解釋:氣怫於上—血壓高屬於此症;血崩—由於脾的少陽氣立太過所致。

病症分析:從丙寅年初之氣的時相框架可見,司天為少陽相火為火,在泉為厥陰風木為木,主氣為厥陰風木為木,客氣為少陰君火為火,呈火木太過,即少陽、少陰、厥陰的氣立太過,故此時溫病多,即風熱型感冒多(皆因風火交加造成)。

至於血崩的原因,我們知道,太陰統血,太陰為開,而太陰開有定時,故月經有潮,血崩就是由於太陰開得太過所致(火生土,火太過則土也太過;木能疏土,若木不疏土則閉經,而木太過疏土則血崩)。

那麼太陰為什麼開得太過呢?其原因就是其時相框架所示:一是火太過,而此火是少陽、少陰,同屬樞紐(調節開與合的樞);

二是木太過,而此木屬厥陰主合。

木能疏土,若肝氣太旺,即木太過使土疏得太過,則使脾太陰開得太過。

所以我們可以通過清熱柔肝來止血,因厥陰主合。

血崩藥症分析:宜用酸寒、酸涼藥來合厥陰以治血崩,以甘平藥補脾,以苦寒藥瀉少陽、少陰火,使其能正常調節開、合,以加強厥陰的合來止血崩。

(注意:苦寒藥炭化可加強止血效果)

方藥:白芍120g(酸涼)、山楂120g(酸涼)、阿膠30g(甘平)、人參15g(甘平)、黃芩炭12g、大黃炭12g。

提示:我們每時每刻都要注意中醫特有的思維方式:開、合、樞。

(二)丙寅年二之氣(客氣)致病太陰。

李陽波以五運六氣論《傷寒論》之“方”

釋:二之氣為每年的公曆3月22日至5月

22日這個時段,即少陰主氣時段,氣溫熱。丙寅年二之氣致病太陰,上述的病症“昏憒”(昏迷),為此時頭上有溼邪,難治。

正如歷代醫家所述的“痰迷心竅”,又因“脾為生痰之源”,所以治療頭上有溼邪而造成的昏迷單用苦寒藥無效,應改用苦溫發散之藥,如蒼朮、菖蒲(注意:現在全國賣的石菖蒲都是假的,宜用水菖蒲代之),配以大、小承氣湯,也可用新鮮水菖蒲的根搗爛取汁滴鼻。

提示:今年(1986年,丙寅)二之氣肝壞死(“瘡發於中”)病症多,若在臨床上碰到此病可用偏方:剛會啼的公雞開膛去內臟不去頭,敷於胸膛膻中穴處,以刺激人的胸腺再生而產生大量的激素來修復肝細胞或對抗細胞壞死。

(三)丙寅年三之氣(客氣)致病少陽

李陽波以五運六氣論《傷寒論》之“方”

病症分析:丙寅年為少陽相火司天,而三之氣的主氣為少陽相火,客氣也是少陽相火,故“民病熱中”,為少陽之氣太過。

此時為闌尾炎多發時段,所以在今年(1986年,丙寅)公曆5~7月間闌尾炎患者多。在臨床上,碰上急腹症,若見其發熱嚴重、脈數,又排除了瘧疾者,應首先考慮闌尾炎。

闌尾炎治則: (1)脈數:不能用桂枝、生薑,宜用大劑量的清熱解毒藥,即苦涼藥,如大黃。

(2)若用辛涼藥或輕劑量的苦涼藥則無濟於事。

(四)丙寅年四之氣(客氣)致病陽明釋:每年7~9月是氣漸降的階段,而此時又遇客氣陽明加臨,陽明主降,使體內陽明之氣降得太過,陽明亦主合,其降得太過亦合得太過,造成“病滿身重”。服用李東垣的清暑益氣湯效果佳。

(五)丙寅年五之氣(客氣)致病太陽

李陽波以五運六氣論《傷寒論》之“方”

釋:丙寅年是水運太過為主運,在9~11月間陽明燥金為主氣,此時氣已開始涼、燥,由於太陽寒水的加臨,引發了主運寒水太過的氣立,使氣變寒,故“民避寒邪”,提示人們此時應密切注意天氣變化(即寒邪突顯),注意保暖以防“寒邪”侵體。

(六)丙寅年終之氣(客氣)致病厥陰

李陽波以五運六氣論《傷寒論》之“方”

釋:關閉不禁—大小便失禁;心痛—胃痛、心絞痛。 以上終之氣主氣為太陽寒水,氣為最少,氣少時又碰到上客氣厥陰風木的加臨,況且丙寅年的在泉也是厥陰風木,故厥陰風木太過,所以丙寅年終之氣應是冠心病患者的難關。

“五運六氣”暫講授到此,希望大家拿3倍時間來探討其他年的客氣致病情況,並刻印在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