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的“海岸卫士”,如今却沦落为“食人草”,这是为何?

说起“海岸卫士”,很多人想到的可能会是“红树林”。红树林作为消浪急先锋和海岸保护神,“海岸卫士”的称号的确实至名归。然而,很多人却不知道,一种名为“大米草”的外来入侵物种,曾经也有是着“海岸卫士”之称。它同样有着和红树林一样耐盐碱、耐淤、耐淹的特点,同样拥有着消减风浪、促淤造陆、保滩护岸的作用。而且不同于红树林只适合生长于我国南方温暖的沿海地区,大米草还具有耐寒的特点,在我国北方的海岸线上也能生长。

曾经的“海岸卫士”,如今却沦落为“食人草”,这是为何?

正是由于大米草具有如此多的优点,所以我国在1960年代就开始从国外引进大米草,用于沿海护堤卫岸和改良海滨土壤,同时也可以用于饲料生产和造纸。引种初期,大米草的确取得了不俗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它也因此受到沿海各省市的欢迎,并被大范围引种。令人没有想到的是,大米草从此以后变得一发不可收拾,它们依靠强大的繁殖能力和竞争能力,迅速蔓延成片,霸占了大片大片的滩涂区域,排挤其它滩涂植物,对当地滩涂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构成严重威胁。

曾经的“海岸卫士”,如今却沦落为“食人草”,这是为何?

目前,大米草在我国分布十分广泛,北起辽宁、南至广西,几乎整条海岸线上都能看到它们的身影,在某些沿海地区,它们甚至已经到了泛滥成灾的地步,并产生了严重危害。大米草的入侵,使得大片红树林等滩涂植物慢慢消失,水鸟等动物数量严重下降,鱼、虾、蟹、贝类、藻类等水中生物由于缺氧而死亡,严重影响海岸生态平衡和滩涂养殖。生长密集的大米草还会堵塞航道,影响船只出行;甚至还会影响海水的交换能力,导致水质下降而引发赤潮。大米草危害之严重,使得它已被列入全球100种最有危害外来物种名单。

曾经的“海岸卫士”,如今却沦落为“食人草”,这是为何?

曾经的“海岸卫士”,如今却沦落为“食人草”,这是为何?

大米草的泛滥成灾,苦了沿海地区以海为生的广大群众。原本充满希望和商机的滩涂,如今变成了不毛之地,捕捞和养殖都成为了奢望,很多人失去了生计,不得不改行换业。在一些沿海地区,当地人们甚至痛恨地将大米草称作“食人草”或“害人草”。面对来势汹汹的大米草,人们也不是没有努力过。人们曾尝试过用火烧、用刀砍、用药灭,都没有取得什么效果。大米草被火烧和被刈割后,也能继续生长出来,它的种子漂到哪就能长到哪。由于潮涨潮退的原因,大米草每天很长时间都在水下,喷洒除草剂也很难达到除草的效果。

曾经的“海岸卫士”,如今却沦落为“食人草”,这是为何?

各位朋友,大家认识这种长在海岸边的大米草吗?你觉得它是否称得上是“食人草”?你那里有遭到它的入侵吗?你觉得它的危害大不大?其实大米草的用途真的不少,为什么却得不到有效利用呢?是由于没有足够大的利益吗?欢迎大家在评论处畅所欲言,如果觉得不错,麻烦帮忙点赞或关注一下,谢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