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療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徵:補虛、解毒、祛瘀爲綱

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徵(MDS)屬於中醫學虛勞、血證、症積等範疇,其病因病機,強調虛、毒、瘀的共同致病,從而確立補虛、解毒、祛瘀的治療原則。

虛之根本在脾腎

患者雖多表現為面色無華,頭暈乏力,動則心悸等氣血虧虛之徵象,實則病在氣血之源頭,骨髓的造血功能與中醫學中腎和脾的功能有密切的聯繫。臨床上也多見頭暈、乏力、 腰痠、耳鳴等脾腎雙虧的證候,故而補腎勿忘健脾,二者相輔相成,精血相生,因此除健脾養血益氣外,補腎益精藥物如生地黃、熟地黃、山藥、何首烏、淫羊藿、枸杞子、女貞子、杜仲、旱蓮草,無論在疾病的哪一階段都應適當應用,此為治病求本的基本體現。

邪毒內侵方致病

患者骨髓表現增生活躍,以病態造血為主,臨床中亦有轉化為急性白血病者。根據這些表現,本病並非單純的脾腎虧虛,因有邪毒侵及脾腎,攻注骨髓,影響氣血生長,虛實夾雜,共同致病,此之邪毒並非僅指六淫邪毒,還包括物理、化學、生物等各種環境因子,因此在治療過程中,常酌加清熱解毒抗癌藥,如白花蛇舌草、半枝蓮、蒲公英、連翹、紫草等,以期以毒攻毒,扶正抗邪共奏療效。

瘀既是因亦為果

瘀血在MDS發生發展過程中佔重要地位,不僅是致病原因,還可是病理產物,中醫理論認為,髓海瘀阻,精血不能復生,鬱而化熱,瘀血阻滯於骨髓,瘀血不祛,新血難生,而致氣血更虧,瘀血阻遏血脈,血不循經,溢出脈外,而發為出血,病至晚期,瘀毒互結,邪毒更盛,正氣愈虛,愈加難治,因此,治宜酌加活血祛瘀之品,使瘀祛新生,如丹參、赤芍、牡丹皮、雞血藤、莪術、三七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