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鲜看丨新年级,师生关系如何破冰:由“晚餐约起来”活动说起

抢鲜看丨新年级,师生关系如何破冰:由“晚餐约起来”活动说起

抢鲜看丨新年级,师生关系如何破冰:由“晚餐约起来”活动说起

新学期,我将带高一重点班级,为此,我欣喜不已,对即将到来的学生充满期待。

新生报到当天下午,学生进班打扫卫生,我把学生分为五组,分配了不同任务,本以为会出现一幅热火朝天的劳动场景,然后桌椅整齐、窗明几净。现实情况却是,一小时后,教室依然一片狼藉,多数学生袖手旁观、站着发呆,少数几个学生不紧不慢地拖地、擦桌子。我心中对优秀学生的美好期待大打折扣。

报到后紧接着是军训,几个女生一边站军姿,一边眼泪止不住地往下流,并且哭着喊着想家,想各种办法来请假。

这两件事让我不得不静下心来冷静分析原因。这个班学生中考成绩较好,多数来自城区,家庭条件普遍较好,吃不了苦。他们总体性格外向,人际交往能力较强,见识广泛,不接受大道理的说教。但大部分学生第一次离家住校学习,在陌生环境中心理上难免产生不安全感,要么封闭自己,要么逃避现实,致使新班集体的建设遇到障碍。

找几个学生谈话,他们只是被动地一问一答,迟迟打不开话匣子,气氛一度很尴尬。后来我看到股神巴菲特拍卖共进午餐机会的新闻,深受启发,计上心来。

军训结束进行总结时,我问全班学生:“同学们,你们听说过股神巴菲特吧?”

“听说过。”部分学生慵懒地附和着。

“巴菲特每年会拍卖一次跟自己进餐的机会,并把拍来的资金捐给慈善机构。你们知道,与巴菲特共进一顿午餐,需要多少钱吗?”我故弄玄虚。

“一万!”“三万!”性格外向的学生开始活跃起来。

“2011年,与他共进午餐的机会拍出了两百三十多万,而且是美元!”这个数据,远远超过大家的想象,他们一个个目瞪口呆,继而惊呼不可思议。

“对于渴望得到巴菲特指点的人或者有其他期望的人而言,能与年逾八十的巴菲特吃午餐的机会,恐怕已经掰着指头都可以数出来了。”我在做了充分的铺垫之后,说出了自己的想法:“我想拍卖与我共进晚餐的机会。与我共进晚餐的同学,不用交钱,我请吃晚饭,想参加的请举手。”

这下还真激起了不少学生的兴趣,一半的学生举手了。

“这么多人啊!我每次晚餐只请一位同学,哪位同学能帮我个忙,做我的秘书,统计下报名的同学,排个顺序呢?”我借机活跃气氛,并试图寻找有管理能力的学生,为接下来选择班委做准备。真有一个学生主动举手,愿意帮忙。我们的“晚餐约起来”活动就开始了。

“晚餐约起来”的流程是这样设计的:

1. 我的“秘书”每天提前通知当天要与我共进晚餐的学生,并预告第二天共进晚餐的名单;

2. 下午五点放学时,与我共进晚餐的学生到办公室找我;

3. 我们一起下楼,由我带领参观校园,然后到食堂就餐;

4. 晚餐结束后一同到操场散步,大约在晚上七点返回教室上晚自习。

抢鲜看丨新年级,师生关系如何破冰:由“晚餐约起来”活动说起

这样的安排,既错开了食堂就餐的高峰期,又延长了相互交流的时间。

披着夕阳的余晖,我和学生漫步在校园的草坪上、青湖边,听着校园广播台播放的励志歌曲,看着三五成群聊天或背书的学生们,离开办公室那种在学生看来很正式的谈话场合,整个谈话氛围自然轻松了很多。

往往是我主动发问,从家庭生活和初中学习两个角度切入话题,家里几口人、最怕谁、为什么;初中最喜欢的老师是谁、为什么;最怕哪位老师、为什么;初中最得意的事情是什么,最遗憾的事情是什么,最喜欢吃什么,最想去哪里,等等。

每一个问题都很“生活化”,学生感觉不到压力,有话说,一会儿就天南海北地聊了起来,不自觉中性格特征和喜恶就自然流露了。一场谈话下来,我基本上能够了解学生的成长背景,把握学生的性格特征。

聊天的过程中,我也会谈谈我自己,我的带班理念、人生态度,甚至会不着痕迹地谈到我的获奖与研究经历,以增加学生的信任感和树立自己在学生心中的威信。

我还会故意“泄露”一点自己的“隐私”,比如毕业于哪所大学、喜欢什么电影、读书时喜欢玩什么等,给学生提供谈资,让学生因为知道老师更多的信息,认识了真实的老师而亲近老师、信任老师。

情境的创设、问题的设计,自然不压抑,谈话发自于心、流之于情。这样的聊天,增进了彼此之间的了解,拉近了师生感情。更为受益的是,我结交了几个“铁杆”,既为接下来组建优秀的班级管理团队打下了很好的基础,也为后来班级管理过程中各种设想得以顺利进行积淀了群众基础,获得了更多的支持。

一次跟一个“小胖子”一起共进晚餐,他不停地夸我年轻。我让他猜我的年龄,他说:“老师您太年轻了,最多三十二岁!”我差点喷饭,我当时刚毕业第三年,只有二十六岁,把我看大了六岁,还夸我年轻!

我接着追问他:“嗯,猜得差不多。那你猜我家孩子多大了。”

“最多上小学吧?”看他那口气,还是向他预期的更小的年龄去说了。

我故意逗他:“其实是你的小师妹,明年要中考,上高一了。”

他惊叹不已:“老师,您看起来真年轻啊!”弄得我哭笑不得。关键是他迅速把这个信息在班级里传播了,学生都知道班主任的孩子(小师妹)明年中考,上高一了。

第二天,我正式在班级里辟谣:“本人二十六岁,你们的师母都还不知道在哪儿。”消息劲爆,全班炸开了锅。这件事情被大家作为笑谈,说了三年。

随着每天与一名学生共进晚餐活动的推进,班级不断地传出我的“隐私”和我班任课老师的“秘密”。比如说,英语老师是全市优秀教师,曾教出高考147分的学生;化学老师拿过多个全国大奖;生物老师是市《高考指南》编写组成员之一,培养过获全国生物竞赛一等奖的学生。这些于聊天中“不经意泄露”出的任课老师们的背景材料,加强了学生对老师的认同和信任。

在相约晚餐的过程中,也不断暴露出更多有意思的事情,更多的学生继续报名,整个活动持续了半个学期,涉及几乎所有学生。有的学生收到第二天要和我共进晚餐的预告,就一直激动着,积极准备和我聊天的话题;有的学生吃完饭后兴奋地跟家长打电话汇报。

不少孩子第一次离开父母住校学习,家长听说老师在学校里请自己的孩子吃饭,也颠覆了他们对老师的认识,增强了他们对学校和老师的信任,使他们更放心孩子在学校的学习和生活了。

吃饭,是中国社交的传统方式之一,往往是拉近感情的重要手段。班主任带着新入学的孩子,一次绕着校园的熟悉环境之旅,一次看似漫无目的的闲聊,一顿老师在校园食堂请学生吃的晚餐,让一个个第一次离开父母住校学习的学生,逐渐熟悉环境、了解老师,消除陌生感,为新集体的建立营造了良好的心理基础。

心理学上有一个登门槛效应,说的是一个人一旦接受了他人的一个微不足道的要求,为了避免认知上的不协调,或想给他人以前后一致的印象,就有可能接受更大的要求。

班主任通过与学生一对一、面对面的交流,打开学生的话匣子,在寻找彼此思想上的共鸣,增加情感上的共振,了解孩子对班级管理的意见、喜欢的老师和班级的特征的同时,讨论班级管理的价值观,逐步达成共同的认识,使学生感觉到他不是孤立于班级之外的,而是班级的一分子。在今后的班级管理中,再提出一些新的要求、布置新的任务时,学生往往能够以主人翁的意识参与进来,这就为新集体的建设铺平了道路。

抢鲜看丨新年级,师生关系如何破冰:由“晚餐约起来”活动说起抢鲜看丨新年级,师生关系如何破冰:由“晚餐约起来”活动说起

栏目:工作笔谈

MORE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