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化丨从“圆荷浮小叶”到“四面芙蓉开”:荷塘理论在学生负面情绪管理中的应用

转化丨从“圆荷浮小叶”到“四面芙蓉开”:荷塘理论在学生负面情绪管理中的应用

经济学中有个著名理论叫荷塘效应:假设一个荷塘要全部长满荷叶需要一个月时间,而荷叶的生长速度是每天翻一倍,那么在第29天荷叶覆盖荷塘面积的百分比是多少?答案很明显:覆盖了近50%,也就是荷塘总面积的一半。

大家会觉得荷塘里的荷叶好像是一夜之间盛开的,美不胜收,但其实在最后满池盛开的“临界点”之前,荷叶的生长都处于蛰伏状态,必须要经历缓慢难熬的滋长期,可一旦到了最后一天,便会瞬间爆发,其影响力令人瞠目结舌。

高中阶段,由于学业压力重,学生在面对成长路上的挑战与失败时,常常会受到彷徨、无奈、失望等负面情绪的干扰。很多学生会觉得努力了很久却看不到成效,而这些痛苦与烦恼恰恰容易出现在刻苦努力的学生身上,许多时候甚至让学生产生放弃的念头。其实如果再坚持那么一下,或许迎来的就是“满园绽放”的成功。

因此,笔者尝试将“荷塘效应”运用到对学生的日常教育中,尤其运用到解决高三阶段学生的学习焦虑问题中,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孤单“小荷”,望池“叹息”

一天晚饭后,小陈来到办公室,低着头对我说:“老师,今晚我想请假回家,明天和后天也不想来了!”小陈平时性格腼腆温和,虽说成绩靠后但品行不错,带到学校的手机总是第一时间交给我保管,校园里见到老师也会主动问好,而且从不给我这个班主任添乱。所以,我连忙关切地问道:“怎么啦?是不是这两天降温感冒啦?”谁知他别过脸不看我,沉默了几秒钟后,才从齿缝里蹦出几个字:“我心里不舒服,想回家看心理医生!”

心理医生?我立马警觉起来,随即把小陈带到一个较为安静、独立的区域进行沟通。我们大概聊了半小时,他也几近哭了半小时。询问,沉默;试探,啜泣;安慰,敞开;倾听,倾诉。

来来回回之间,我大概了解到个中缘由——小陈虽然坚持努力学习,可是成绩却始终触底不反弹,加上家长的过度关爱和期待,让他感到压力倍增。最近一次考试的失利,再一次打破他的防线,从而导致他心理大崩溃。

沟通过程中,我注意到小陈几次提到“孤独”“一无是处”“周围都是坏消息”等字眼。听到这些,我心中不免泛起阵阵心痛,究竟是对自己有多失望与无助,一个人才会哭着对他人卸下本能的自尊来袒露“一无是处”“很没用”这样的自我评价?何况他还只是个十七八岁、原本端正礼貌且朝气蓬勃的孩子。

带着怜惜,在对小陈进行了初步的心理疏导后,我联系了他的母亲,并告知了详细情况。

此时此刻,我并没有如释重负。因为我知道,事情还没有结束。我不断问自己,既然造成他心理崩溃的主因是丧失自信与孤独无助,那他为何会丧失自信?他的自信又是如何一步步丧失的?怎样才能帮他找回自信?

这些问题看似简单,因为显然他是不满意自己的成绩,帮他提高成绩就行了。但问题真的如此简单吗?

埋头“扎根”,长出“新叶”

学生在成长过程中,正如那小荷零星地漂浮在池水上,有时候需要孤独地面对外界的风吹雨打,却又无法快速生长出新的“荷叶”与“根茎”来强大自己。在高中阶段,小陈的遭遇并不是个例。

我们在对学生进行教育与引导时,往往偏重于学习成绩,甚至完全以分数来衡量学生的全部,小陈就是由于学习成绩裹足不前而丧失了自信与自我。

第一阶段:我并不急于说服他。

这种情况下,最重要的是慢慢帮助小陈正确认识自己。我打算找准时机,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抽丝剥茧般一层层帮他找回自信。

首先,在学习方面,我列出以下几个问题,让他书面回答。

转化丨从“圆荷浮小叶”到“四面芙蓉开”:荷塘理论在学生负面情绪管理中的应用

采用问卷方式而不是谈话方式了解学生,主要是考虑到,相对于谈话方式而言,问卷方式能让学生深思熟虑之后再回答,从而让学生更准确、全面地观照自我、认识自我。同时,也让我能够比较准确且客观地了解学生情况。

在接下来的一个月里,我不失时机地多次与小陈进行沟通,并且密切关注其日常学习与情绪状态。我暗中观察,不断在学习方法、学科指导、日常生活、情绪状态等方面对他进行适当矫正与辅导。

为避免给他造成过多压力,我从未说过“加油”“努力”“自信一点”等话语,而是选择在潜移默化中对他的学习生活尤其是内心情绪进行陪伴式引导,做到“看破不说破”。

在随后的一次考试中,小陈的成绩果然有所进步。于是,我抓紧机会对其进行第二次问卷测验,问题如下:

转化丨从“圆荷浮小叶”到“四面芙蓉开”:荷塘理论在学生负面情绪管理中的应用

经过认真思考之后,小陈完成了问卷。根据两次问卷测验的结果和他近一段时间的表现,我大概得出以下几点结论:

1. 在总体成绩上,小陈近几次的考试成绩并不是他认为的如此不堪。考虑到试卷难度等因素,这几次的成绩还是略有进步的,尤其是数学成绩有了明显提高,学习兴趣与状态比以前提升不少,基本上能整体把握自己进步的节奏。

2. 在具体学科上,以地理为例,在选择题方面,由于基础知识不扎实容易出现蒙题的情况;在综合题方面,主要是没有良好的地图空间思维与区域分析方法。经过复习中阶段性地“对症下药”,他明白了不同学科的学习规律与适合自身的方法。

3. 在高中生活中,他认为学习虽然一方面是由分数所体现的,但是学习过程中磨砺出的品质与人格更需珍惜与重视。真正的男子汉不会被一次失败与挫折所轻易击倒,无论实力如何,良好的心态是成功路上的必备要素。

4. 在集体生活中,他发现每个人对自身的评价都有其主观性,既要做到兼听则明,又要做到独善其身,不能活在别人的眼光中,迷失了自己的方向;同时要善待他人,强大自己的内心世界,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5. 在提及生活中的美好事物时,他写下了“感恩”“微笑”等词语。他认为成绩的浮动不能完全评判自己的全部,即使成绩退步,家长、老师也依然会关心、支持自己,成为自己坚强的精神支柱,所以要鼓起勇气微笑面对,并感恩一直陪伴、支持自己的家人、朋友。

第二阶段:见小陈进步明显,我在一次私下交流中跟他讲了“荷塘效应”。

我对他说:“学习就好比荷花的生长,长出的荷花是阶段达成的目标,而你的学习过程就像小荷在全新环境中扎根生长的过程。即便暂时还未能绽出娇艳的花朵,但是泥土中的根与茎却一直在积累、生长,一点点的量变,慢慢等待质变的爆发。这就好比你的学习,其实也是一直在不断地进步,对知识的掌握也如这个荷塘一样,一直不断地熟悉与生长。此外,我们不要光局限于荷花,更应重视水底下的藕。这藕就可看作我们在学习过程中,尤其在逆境挣扎中沉淀下来的人生体悟。在学习过程中,我们更应看到对梦想的追求、对思维的训练、对意志的磨炼、对人格的塑造等一系列的亮点。在这一层面来看待学习的话,我们已然收获了累累的果实。而这恰恰才是学习的本质所在、真谛所在……”

荷叶”滋长,铺满“池塘”

在接下来的几次考试中,小陈渐入佳境,答题时比过去从容了许多,条理也清晰了很多,在弱势学科数学、英语上也有所突破。更重要的是,他一扫以往的焦虑情绪,从内向、自卑逐渐变得乐观、自信。我为他的这一转变感到欣喜,因为他正如荷塘里的荷叶一样选择继续深深扎根,默默努力滋长,不放弃,不抛弃,等待着最后铺满“池塘”。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2016年高考中,小陈以优异的成绩考入理想大学的经济学专业,实现了自己长久以来的梦想。

纵观这次德育实践,“荷塘效应”的运用让我受到深深启发:

一是要摸清学生的思想根源,深入学生的内心。根据学生自身实际情况制定的教育措施,才更具有针对性和有效性。

二是要找出问题的突破口。小陈产生焦虑的根源在于对成绩的错误认识,其实他对自身能力还是具有一定自信的,而且他很清楚自己该努力的地方。因此,只要帮助他正确认识成绩与学习的关系,就会从根本上树立良好的心理素质。

三是借助科学方法指导,调整教育行为。在这个案例中,我适当地运用了心理咨询的方法去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并跨学科地借用了经济学的理论帮助学生解开心结,让学生认识自身问题,认清问题实质,重新树立信心。科学方法能让学生乐于接受教师的教育,远比说教式的灌输要人性化得多。

绽放的花,人们只惊羡它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它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承受了风霜雨雪的吹打。作为班主任,我们就是照料那一池荷塘的人,愿每一朵荷花都能自信美丽地绽放!

转化丨从“圆荷浮小叶”到“四面芙蓉开”:荷塘理论在学生负面情绪管理中的应用
转化丨从“圆荷浮小叶”到“四面芙蓉开”:荷塘理论在学生负面情绪管理中的应用

栏目:学生教育与转化

作者:韩利栋 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第五高级中学

MORE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