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丹爲何遭20多名博士學者聯名反對?老梁的解釋一針見血

于丹的走紅,得益於央視的文化節目《百家講壇》。

《百家講壇》自2001年開播以來,收到了一大批忠實的粉絲,主打歷史文化的主題,邀請的也是各學界的專家,藉助著國學熱的契機,收視率一度領先其他的同類節目。同樣,也帶紅了一大批“學術明星”,使得大學中文、歷史等專業的教授開始走下神壇,走進大眾的視野,其中於丹不可謂不是一個典型。

于丹為何遭20多名博士學者聯名反對?老梁的解釋一針見血

于丹初綻光芒是在2006年,《百家講壇》“《論語》心得”開講,使得這一部經典作品加入了不少的現世的價值,于丹式雞湯也著實撫慰了很多人焦躁的心靈,于丹解讀《論語》一度成為現象級的存在;而後,07年春節趁熱打鐵推出“《莊子》心得”,更是深入淺出,讓人不禁感嘆,原來老莊哲學也沒那麼高不可攀,中文系的教授也不都是古板的老頭;同年的黃金週,《遊園驚夢·崑曲之美》開講,把大眾帶入覺得甚為陌生的崑曲藝術世界,獲得不同於諸子哲學和唐詩宋詞的審美體驗。于丹一時聲名大噪。

于丹為何遭20多名博士學者聯名反對?老梁的解釋一針見血

在受到大眾吹捧的同時,對於丹的批評的聲音從未停歇,最近的一次,更是在文化圈引起了不小的震動。

北大清華以及中山等大學的一些古代文史專業的20多名專家聯名批判于丹的節目,稱她的節目雖然妙語連珠,口若懸河,其實毫無文學依據,純粹是主觀臆測,帶有極強的個人化傾向,並且為了迎合大眾的口味,把經典解讀的庸俗不堪。于丹的成功在於她抓住了傳媒時代受眾的心理特點,因為專業的原因,她很清楚大家喜歡聽什麼,什麼東西能引起共鳴,才會帶來一大批的粉絲。

于丹為何遭20多名博士學者聯名反對?老梁的解釋一針見血

而排斥于丹的觀眾也很清楚,她對經典的解讀帶有太強的個人化傾向和所謂的現代普世價值,她告訴大家,孔子強調內省,什麼事情都要從內在找原因,比如買不起房是自己的原因,看不起病也是自己的原因,她傳遞的是一種心理撫慰。

老梁就曾經指出于丹對於《論語》的解讀是一種心理按摩,用一系列頗有文采的書面語,砸向觀眾,觀眾除了覺得她有文采以外,還覺得她講得好有道理,因為她講的每句話都關乎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比如仁慈、善良、勇敢等等,至於這些能不能達到、是不是孔老夫子的原意,似乎沒有人去追究。

于丹為何遭20多名博士學者聯名反對?老梁的解釋一針見血

李承鵬曾經炮轟于丹,他用於丹體說了一句話,“當你遇到挫折,請不要埋怨社會,你要詢問自己的內心,退一步海闊天空,你會尋找到完美的答案。可是當城管要拆你家房子的時候,你在內心裡是找不到答案的,得找房管局啊”。

這句話非常犀利的點明瞭于丹的特點,就是每句話都好有道理,擱在哪裡都是普世價值,但是沒有什麼實用性,我們在現實社會的操作性並不強;並且她把找自己的原因當成《論語》的最高價值,就好像只有這樣才能塑造一個更加偉光正的孔子形象,其實這是不準確的。

于丹為何遭20多名博士學者聯名反對?老梁的解釋一針見血

在這個文化傳媒愈發興盛的時代,我們會聽到不同的聲音,我們也會接受到不同的信息;加之國學熱,現代社會的人們忙碌於工作生活壓力,會轉而向幾千年前的經典中尋求生命的價值和生活的勇氣,這些都是可行的,只是我們要加強對這些文化信息的辨別能力,不要被很多二次解讀矇蔽了雙眼,誤解了古人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