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卷:海内南经

海内东南陬以西者。

海内由东南角向西的国家地区、山丘河川依次如下。

瓯居海中。闽在海中,其西北有山。一曰闽中山在海中。

瓯在海中。闽在海中,它的西北方有座山。另一种说法认为闽地的山在海中。

三天子鄣山在闽西海北。一曰在海中。

三天子鄣山在闽的西北方。另一种说法认为三天子鄣山在海中。

桂林八树在番隅东。

桂林的八棵树很大而形成树林,处在番隅的东面。

伯虑国、离耳国、雕题国、北朐(qu,二声)国皆在郁水南。郁水出湘陵南海。一曰相虑。

伯虑国、离耳国、雕题国、北朐国都在郁水的南岸。郁水发源于湘陵南山。另一种说法认为伯虑国叫做柏虑国。

枭阳国在北朐之西。其为人人面长唇,黑身有毛,反踵,见人笑亦笑手操管。

枭阳国在北朐国的西面。那里的人是人的面孔而长长的嘴唇,黑黑的身子有长毛,脚跟在前而脚尖在后,一看见人就张口大笑;左手握着一根竹筒。

兕在舜葬东,湘水南。其状如牛,苍黑,一角。

兕在帝舜葬地的东面,在湘水的南岸。兕的形状像一般的牛,通身是青黑色,长着一只角。苍梧之山,帝舜葬于阳,帝丹朱葬于阴。

苍梧山,帝舜葬在这座山的南面,帝丹朱葬在这座山的北面。

泛林方三百里,在东。

氾林方圆三百里,在猩猩生活之地的东面。

兕兕知人名,其为兽如豕而人面,在舜葬西。

猩猩能知道人的姓名,这种野兽的形状像一般的猪却长着人的面孔,生活在帝舜葬地的西面。兕兕西北有犀牛,其状如牛而黑。

猩猩的西北面有犀牛,它的形状像一般的牛而全身是黑色。

夏后启之臣曰孟涂,是司神于巴。人请讼于孟涂之所,其衣有血者乃执之。是请生,在丹山西。丹山在丹阳南,丹阳居属也。

夏朝国王启的臣子叫孟涂,是主管巴地诉讼的神。巴地的人到孟涂那里去告状,而告状人中有谁的衣服沾上血迹的就被孟涂拘禁起来。这样就不出现冤枉而有好生之德。孟涂住在一座山上,这座山在丹山的西面。 丹山在丹阳的南面,而丹阳是巴的属地。

窫(ya,四声)窳(yu,四声)龙首,居弱水中,在兕兕知人名之西,其状如龙首,食人。

窫窳长着龙一样的头,住在弱水中,处在能知道人姓名的猩猩的西面,它的形状像貙,长着龙头,能吃人的。

有木,其状如牛,引之有皮,若缨、黄蛇。其叶如罗,其实如栾,其木若蓲,其名曰建木。在窳西弱水上。

有一种树木,形状像牛,一拉就剥落下树皮,样子像冠帽上缨带、黄色蛇皮。它的叶子像罗网,果实像栾树结的果实,树干像刺榆,名称是建木。这种建木生长在窫窳所在地之西的弱水边上。

氐人国在建木西,其为人人面而鱼身,无足。

氐人国在建木所在地的西面,那里的人都长着人的面孔却是鱼的身子,没有脚。

巴蛇食象,三岁而出其骨,君子服之,无心腹之疾。其为蛇青赤黑。一曰黑蛇青首,在犀牛西。

巴蛇能吞下大象,吞吃后三年才吐出大象的骨头,有才能德品的人吃了巴蛇的肉,就不患心痛或肚子痛之类的病。 这种巴蛇的颜色是青色、黄色、红色、黑色混合间杂的。另一种说法认为巴蛇是黑色身子青色脑袋,在犀牛所在地的西面。

旄马,其状如马,四节有毛。在巴蛇西北,高山南。

旄马,形状像普通的马,但四条腿的关节上都有长毛。

匈奴、开题之国。列人之国并在西北。

旄马在巴蛇所在地的西北面,一座高山的南面。匈奴国、开题国、列人国都在西北方。

传说

伯虑国的人不敢睡觉,害怕一睡不醒,送了性命,因此终日昏昏沉沉。而那些坚持数年不睡觉的人,往往会因精神疲惫而一觉睡去,任凭他人百般呼唤也无法醒来。亲友见状以为就此死去,于是痛哭流涕,悲伤不已。数月之后,沉睡的人醒过来,亲友以为他们死里逃生,纷纷赶来庆贺。伯虑愁眠正源于此。

丹朱

传说,尧娶散宜氏女,生丹朱。丹朱受封于丹水。当尧之时,部落之间的战争仍不断,且很激烈。尧时曾对南方的三苗进行讨伐。尧本在北方,但尧的儿子丹朱封于丹水,到了南方的汉水流域去了。所以有尧子丹朱伐三苗到丹水的传说。一说丹朱是尧之嗣子,尧说他“心既顽嚣,又好争讼”,深知其子丹朱之不肖,所以不用他,而让位于舜。这是后人推崇尧舜禅让说之思想的反映。丹朱是否果真不肖已无可考证。

《山海经》一书记载古代首领有帝号的不多,而丹朱却有了帝号,称作帝丹朱。

郑玄说:“德配天地,在正不在私,曰帝”。这说明丹朱在汉代人眼里是古代很有德望、声名很显赫的人。但《竹书纪年》记载:“舜囚尧,复偃塞丹朱,不与父相见”。可见尧不传子而让位于舜似并非尧之本意,而是迫于舜的威力。或说是舜排斥了尧子丹朱而篡夺了尧位,说明尧并非不想传子,尧子也不一定不肖。这说明当尧之时,位传子还是传贤,家天下还是公天下,正处于激烈斗争当中。

三十卷:海内南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