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市十佳科技企业家专访

产学研深度融合推动企业发展

——访西安蓝晓科技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寇晓康

西安市十佳科技企业家专访

既是专家学者,也是成功企业家,寇晓康将这二者完美融合。作为学者,寇晓康两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是西北工业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生校外导师、南京大学特聘产业教授;作为企业家,他是西安市“科技创新企业家”,担任蓝晓科技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

寇晓康长期致力于功能高分子吸附分离材料的分子设计、合成等研发,应用技术横跨食品、制药、生物技术、湿法冶金、环保、废水处理、化工等领域。积极推动国内吸附分离技术自主知识产权品种产业化,促进下游工业领域技术革新,推动中国吸附分离材料产业参与国际化高端制造竞争,并推动行业向高技术领域拓展。寇晓康还带领蓝晓科技组建了西北最大的省级功能高分子吸附分离工程技术中心。企业有40人的应用技术专业团队,长期致力于吸附分离应用技术的工艺研发、产业化攻关,为终端客户提供应用技术保障。同时,寇晓康带领团队先后完成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项目两项,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两项,国家科技部创新基金项目两项,国家重点新产品项目两项,陕西省科技进步奖两项。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研究论文30余篇,获得发明专利30余项。

“企业发展得益于产学研深度融合。”寇晓康对此深有体会。工作中,他主导蓝晓2016年与南开大学共建联合实验室,2018年组建张全兴院士专家工作站,充分发挥院士专家及行业内知名高校院系的专业力量,聚集创新人才和项目、培育人才和成果,进一步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访西安世纪盛康药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吴芳

西安市十佳科技企业家专访

“做好药 济苍生”。 吴芳作为西安世纪盛康药业有限公司董事长,一直恪守“厚德 专业 创新 共赢”理念,坚持以科技为先导,以肾脏病治疗用药为核心领域,以市场客户需求变化为中心,以质量求生存,以创新谋发展,以德立世,以信立业,不断传承与发展中医药事业,致力于打造肾脏病领域治疗用药先锋企业。

吴芳自1996年选择了肾康产品项目,作为“肾康注射液”和“肾康栓”开发和应用的总决策者,锚定肾脏病治疗用药专业领域,以22年不变的情怀持续投入肾康注射液、肾康栓的开发和应用、二次开发及大品种培育。自2014年起,肾康注射液已占肾病用药中成药市场份额20%以上,连续四年排名第一,2010年以来累计实现销售收入近42亿元,纳税过8亿元,接受治疗患者达2000万人次以上,成为临床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首选中药物,开辟了中成药序贯治疗慢性肾脏病的先河。

这些年,吴芳带领着世纪盛康,一方面对现有产品进行深入开发,包括质量标准提升、技术升级,新功能和新剂型研究,临床安全性、有效性、经济性研究以及新应用方法研究;另一方面,持续引进和开发肾病领域新产品,不断丰富专业治疗领域产品线,推动公司技术创新与发展壮大。目前,公司已拥有授权发明专利34项,外观设计专利11项,实用新型专利1项,著作权登记5项,在审查中发明专利10项,其中肾康注射液核心专利曾获《中国专利优秀奖》和《陕西省专利一等奖》。同时,吴芳获得省级科技类奖励2项、市级科技类奖励1项、西安市首届十大女性经济人物、中国中药协会中药注射剂研究发展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等荣誉称号。

“工匠精神”锻造特高压精品

——方西安西电变压器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杨东礼

西安市十佳科技企业家专访

现任西安西电变压器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的杨东礼,拥有很多荣誉,这是他严于律己、追求自身极致的力证。在高特压领域,他也是一名追求极致的“工匠”。

从业30年来,杨东礼始终牢记促进我国输配电装备技术进步和为国家重点工程项目提供关键设备的重任。我国第一条330kV、550kV高压交流输电工程、第一条750kV超高压交流输电工程、第一条±100kV直流输电工程,第一个西北至华北联网背靠背直流输电工程以及“三峡工程”、“西电东送”等国家重点工程项目中,都有西电西变的身影。

在我国能源发展的重大战略“西电东送”工程中,西电西变参与研制的“特高压±800kV直流输电工程”项目获得了“017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这是西电西变继“特高压交流输电关键技术、成套设备及工程应用”项目之后,再次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2017年2月,西电西变为锡盟-泰州±800kV特高压直流工程研制了国内首台容量最大、网侧电压等级最高的特高压换流变压器,实现了特高压直流输电和特高压交流输电的互联。2018年初,西电西变还研制出我国在海外中标的首个特高压直流输电项目——巴西美丽山±800千伏特高压直流送出二期项目换流站应用的首批特高压换流变压器产品。这是中国第一个“走出去”特高压直流输电项目,代表着我国首次输出国际顶尖的输变电技术和装备,是我国电工装备制造业的历史性突破。

我国贵金属催化剂行业的产业推动者

——访西安凯立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张之翔

西安市十佳科技企业家专访

现任西安凯立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的张之翔,被称为我国贵金属催化剂行业的技术领先者和产业推动者。2002年创办西安凯立以来,他用技术创新带领西安凯立从7个人的小公司,发展为注册资金6000万元、在新三板成功上市的中型企业。

2002年,时任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物化所副所长的张之翔临危受命,组建起只有7个人的西安凯立化工有限公司(现更名为西安凯立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科研出身的张之翔深知技术发展的重要性,于是建立起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企业文化,长期坚持在市场开发和技术创新的一线。每年他都会亲自带领市场人员对90%的客户进行走访,积极帮助客户解决研发、生产中的问题。

他的努力为他赢得了不少荣誉,2009年,他获得了西安市科学技术二等奖,2011年,获“全国教科文卫系统模范职工之友”称号,2012年,被评为“第四届陕西省优秀企业家”、“经开区科技创新带头人”,获省发明协会“发明创业奖”特等奖。在他的带领和影响下,西安凯立新走上了发展的快车道,经过15年的发展,一跃成为注册资金6000万元的中型企业,并于2015在新三板挂牌成功。2017年实现产值5.4亿元,利润3269万元,核心产品占细分领域市场份额达80%。此外,西安凯立还获得41项授权发专利,其中发明专利36项,参与或主持国家、行业标准共12项,获得陕西省科学技术二等奖2项、西安市科学技术二等奖1项,拥有陕西省贵金属催化剂研究工程中心,陕西省企业技术中心、陕西省中小企业创新研发中心等多个研发平台,成为了我国贵金属催化剂行业的技术领先者和产业推动者。

用科技创新推动企业快速发展

——方西安泰金工业电化学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冯庆

西安市十佳科技企业家专访

作为一名80后,冯庆可谓年轻有为。他2007年从中南大学材料学院毕业,2015年9月至今担任西安泰金工业电化学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同时兼任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二级控股子公司西安赛尔电子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

在担任泰金公司总经理期间,冯庆负责了公司新产品的开发及市场推广工作。2016年,由冯庆带领的研发团队成功研发了用于锂动力电池用超薄铜箔的一体机装备,成为国内第一家可生产6μm铜箔装备的生产商。该产品至2016年进入市场,累计为企业带来近2.8亿元的订单,使公司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同时,冯庆重视新技术在新领域的应用,泰金公司的研发方向逐步由传统的湿法冶金行业向水处理、装备制造、海洋工程等领域布局,为公司未来长久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在推动产业发展方面,针对法国SAFT和韩国DW两家客户,耗时5年的研究来开发新产品,最终成为这两家国际电池厂家的合格供应商,使企业的出口从2014年的20万美元增加到2017年的200万美元。在科研管理方面,冯庆重视新技术、新产品的开发。公司2015年至2017年,累计研发费用投入近2000万元,用于实验室建设、实验设备仪器采购。同时,注重研发团队的建设,组建了电子封装材料实验室、电子封装工艺研究实验室和钛电极研究实验室三个研发团队。公司共申请专利近60项,授权专利37项,修订国家标准1项,参与制定国家标准5项,行业标准2项。

同时,冯庆本人科研成果也颇为突出,他承担国家、省市项目近二十项,发表学术论文4篇,申请发明专利4项,实用新型专利17项。

用高精尖技术助力国家航空事业

——访西安西航集团莱特航空制造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舒伟

西安市十佳科技企业家专访

西安西航集团莱特航空制造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舒伟,扎根航空三十余年。从基层技术员做起,先后负责数十项重大工程项目,完成大量工艺攻关和技术创新。他领导下的西航莱特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在西安地区连续多年名列前茅,多项产品的出口在国内航空业界处于首要位置。

舒伟作为莱特公司的带头人,致力于航空发电机领域国际前沿产品的引进与开发,逐渐缩小了我国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他紧密关注国际市场趋势,抓住了航空发动机主流机型新老交替的机遇,成功引入市场最新型号LEAP、GE9X、TRENT XWB、PW1000G等机型的盘、轴、结构件等核心零部件,增加出口订单一亿多美元。发展外贸业务的同时,他不忘国内航空发动机事业的发展,积极推动航空发动机制造技术的国际交流,促进军民融合业务发展,完成了国产大飞机动力——长江发动机验证机单元体的研制项目。

通过产品研发,西航莱特获得了31项实用新型专利,5项发明专利,并与GE、SAFRAN、PW、RR等世界著名航空发动机制造企业建立了长期紧密的合作关系,成为数家外国发动机制造公司的近百种零件的海外唯一供应商。其在航空制造特种工艺开发中成绩卓越,目前已通过NADCAP审核的项目涵盖十个大项37个子项,位列亚洲第一。引进消化的叠加投影技术、榫槽边缘自动化处理技术、真空钎焊技术等,已广泛应用于军用产品生产及我国自主研发的C919飞机发动机长江项目部件研制上,为军用产品打开了一扇了解国际先进理念的大门。

在煤矿安全领域开拓新天地

——访陕西斯达防爆安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文新国

西安市十佳科技企业家专访

今年52岁的文新国,是陕西斯达防爆安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在他带领下,陕西斯达从一个不足20人的小作坊,发展成为员工300多人,年产值上亿元,拥有6大系列上百种产品、300余项专利,产品外销70个国家及地区的规模企业。

创业之初,公司资金紧张,在很多煤矿还不通车的情况下,文新国靠两条腿走访了全国100多家煤矿进行市场调研。根据各个煤矿不同需求,他经过刻苦的钻研和无数次的试验,终于带领公司自主研发并生产出了多系列、多品种的产品,其中“YHW1-425H 型本质安全型红外测温仪”填补了国内空白,荣获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英国伦敦科技博览会金奖;“KDLZ-210(W)型矿用低温一氧化碳过滤式自救器”国际首创,获得国家级火炬计划;“KL8M(A)锂电矿灯”国内首创,荣获西安市火炬计划;“CGHW1-400HL型红外测温传感器”荣获德国纽伦堡国际发明博览会金奖。

在文新国带领下,公司多项产品成为国内首创,获得多项省市级科技奖项,多次得到相关政府部门的奖励,刷新国内外行业产品标准。公司现有矿灯系列产品还获得了欧洲ATEX认证和“陕西省名牌产品”称号;自救器系列产品获得“西安市名牌产品”称号。公司也先后被授予“陕西省优秀私营企业”、 “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等荣誉称号。公司注册商标荣获“陕西省著名商标”,被授予“中国煤矿安全装备行业十大影响力品牌”。文新国本人也获得“世界优秀专家人才”、“当代杰出管理专家”、“三秦人才”等荣誉称号。

让科技成为企业发展的第一动力

——访西安西谷微电子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董月芳

西安市十佳科技企业家专访

董月芳1986 年毕业于中央广播电视大学经济管理专业,曾是一名高级经济师。2000 年退休后的董月芳,仍然充满了干劲。她带领创业团队开始二次创业,创立了西安西谷微电子有限责任公司。

西安西谷微电子有限责任公司是国内成立最早的独立第三方专业从事电子元器件检测检测的机构之一,自成立以来一直专业从事电子元器件测试、筛选、破坏性物理分析、失效分析及相关技术服务,属于国家产业政策扶持的高新技术企业。公司通过了国家实验室认可、国防实验室认可、军用标准和测试实验室、IS09001-2008等资质认证。经过18年磨砺,目前该公司在元器件检测行业里已经达到了国内先进水平。截止 2017 年,已拥有员工200余 人,总资产近3亿元,年销售收入超过1.5亿元,年度纳税2300 万元。

为了最大程度科学定位和开发效益,她坚信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想要实现企业的腾飞,就必须加强科技攻关,不断研发适应市场需求的新技术。在企业发展过程中,董月芳带领公司技术骨干申请承担了13 项国家级、省级和市级的科技创新项目,其中 10 项已按计划完成项目验收;同时企业也获得了 “高新技术企业”、“守合同重信用”、“优秀瞪羚企业”、孵化器“优秀毕业企业”、 “军民融合示范企业”、“西安市工人先锋号”等多个荣誉;在集成电路、测试软件等多个方面研发集成电路测试程序3万余种,获得知识产权 70 余项。

国内基因检测行业的佼佼者

——访陕西佰美基因股份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李莉

西安市十佳科技企业家专访

陕西佰美基因股份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李莉,从业17年间从未忘记企业家的精神与担当,带领一支近百名以“海归”为核心的科研技术团队,以饱满的自信和对技术研发的执着,一路披荆斩棘,成为国内基因检测行业的佼佼者。

李莉创立的陕西佰美基因股份有限公司,是陕西省第一家掌握临床专用扩增技术的专业公司,也是陕西省首家致力于精准医疗的第三方医学检验机构。17年间,她始终坚持以推动精准医疗行业发展为己任,希望通过基因测序等科学手段,为罹患重疾或有先天隐患的人带来福音。2002年,佰美基因联合西北大学成立了“国家微检测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成为我国三大国家级生物工程研究中心之一,中心科研团队被评为国家教育部“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团队。2011年,联合国内知名机构发起成立“中国药理学会药物基因组学专业委员会”,成为我国药物基因组学最权威的学术机构。2015年,发起成立了我国首个个体化用药机构——精准医学科学产业联盟。

李莉带领研究团队完成了共10种P450亚型的150种多态性酶的构建,建成了全球规模最大的药物代谢酶——细胞色素P450酶(CYP450酶)样本库和注释库。截止 2018年5月,佰美基因获发明专利40项,国防专利5项,美国专利1项,软件著作2项。获授权技术发明26项,国际PCT授权专利58个,发表SCI论文116篇,获得1项陕西科技进步一等奖和1项二等奖。目前,李莉团队成立的“陕西佰美医学检验实验室”,已经为全国130余家医疗机构和科研单位提供了技术服务。

打造国际一流的能源装备定制商和服务商

——访陕西陕西航天泵阀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林忠灿

西安市十佳科技企业家专访

陕西航天泵阀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林忠灿,自公司成立15年来,始终秉承“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竞争力,将资源优先用于技术革新”的理念,在高端装备制造工程等高新技术领域,不计成本地投入科研创新经费,带领航天泵阀一跃成为石油天然气工程技术解决方案,石油天然气装备制造,LNG/CNG装备制造及运营、新能源工程解决方案等领域的领军企业。

2003年航天泵阀成立后,林忠灿亲自担任科研带头人,制定了以产学研联合开发为途径。2006年,建成了西北地区首家“特种阀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并与西安市多所重点院校、研究院结成了战略伙伴关系。不计成本的科研创新经费投入,确定了航天泵阀的科技创新发展方向。

不断的技术投入和充分的准备,使航天泵阀一举跃上了行业内前列。2003年至今,林忠灿带领技术团队研制的成果获专利50余项,市级科学技术进步奖1项,行业科技进步奖1项。其中,林忠灿团队研制的四代紧急切断阀产品,先后被评为“西安市科学技术奖”、“西安市名牌产品”、“陕西省名牌产品”。自主研发的国内首套“天然气集气一体化集成装置”,产品技术含量高、节约资源,高度集成化,开创了行业内的首例,切实为用户带来了实际收益,获得了专家及用户的高度一致好评。2016年,还组织并参与了“强制密封球阀”、“氧化铝专用料浆阀”、“井口智能安全紧急切断阀”等6项行业标准的制定。

(西安日报见习记者 高瑞 廉晶 首席记者 杨斌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