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子是空間,股票是時間,投資人是相對論

房價很高,鍵盤和現實都在持續不斷地抨擊它,但到底會不會跌,最強的抨擊鬥士也充滿疑惑,我覺得應先對已有的現象觀察分析後再做判斷。房子和股票是大眾投資的兩個主要標的,是經濟變化的觀察窗口,將二者結合起來看是做出合理預測的好辦法。

在假設房價漲或跌前,且看房價和股市價格變化間的關聯性。因為股市價格即時變化,滯後性小,可以首先了解到經濟狀況。

房價和股市的相關性

房子是空間,股票是時間,投資人是相對論

藍線是廈門房價月增幅變化數據,紅線是深證成指,圖中我用豎線標記了幾個時間點,全圖時間跨度:2005年01月至2018年03月。

選擇深證成指因為上證綜指主要是國企,在反映民間的經濟活動方面,相比深證成指在客觀性上差一些。

“房價月增幅高低波動”和股市的漲跌有聯動性,分為弱相關和強相關階段,強相關階段又分為正相關和負相關。各階段間的轉變在歷史上有明確的時點分界。

房子是空間,股票是時間,投資人是相對論

弱相關階段:2007年07月之前和2016年05月之後;強相關階段:2007年07月—2016年05月,具體為,正相關階段在2007年07月—2015年06月,負相關階段在2015年06月—2016年05月。

這是一種規律性的關聯變化,為了瞭解這個變化,對“吸水效應”,“M2”,“匯率”,“經濟成產率”,“利率”,“PMI”分別與這變化做對應考察。

吸水效應

吸水效應是股民中流行的概念,假設資金一定,錢要麼從股市流到房市,要麼反過來。資金被吸走的一方要跌(或者增速下降),另一方看漲。從住宅銷售價格與深成指疊加圖看,吸水效應在大部分時間裡幾乎都不存在,只有牛市初期例外,且存在的時間非常短暫。2015年06月—2016年05月間明顯的負相關是整個經濟的問題,吸水是達不到這種誇張效果的,這點後文會繼續討論。

  • 07年牛市,2006年08月—2007年01月間,牛市初期,房價上漲速度明顯降低,被吸水。
  • 15年牛市,2014年08月—2015年02月間,牛市初期,吸水效應再次出現。

除了這3到4個月外,其它時候吸水都不存在,這點倒是可以幫助判斷牛市是否來臨

另外,經濟狀況良好時,若有吸水也是單方面的股市短期吸收房市資金,不存在房市吸收股市資金。單方面的吸水錶明經濟繁榮時大家偏愛的還是流動資產金融投資,股市的價格主要還是看經濟和政策面。現在的情況,房市吸水全社會資金,說明經濟有狀況,就看到沒到無法為繼的點了。這和錯練武功一樣,走火入魔前內力也會有一個內力很強的階段。


中國M2(貨幣和準貨幣供應量)年增率帶來的影響

政府可以調節M2的量,經濟平穩時,M2的年增率是穩定的。每一次M2增率的異常變動(大幅增大或減小),既是當下大經濟環境劇變的表現,也將對未來的經濟造成長期影響。

房子是空間,股票是時間,投資人是相對論

M2增率穩定時,M2和股價房價的暴跌暴漲關係不明顯,對投機倒把的指導價值不高。但應關注增率開始大幅變動時的表現,比如上圖(M2年增率圖)中標註的時點,200811-201012,201110-201209,201305和201507-201604。這些異常時點,對了解現行經濟狀況幫助很大。

每個時段(點)都向我們反映出經濟的狀況,分別是:

  1. 4萬億計劃對經濟短期刺激明顯,也帶來了長期後遺症。
  2. 貨幣政策對經濟的刺激現已經開始部分失效了。
  3. 經濟去槓桿和加槓桿的矛盾。

1. 四萬億刺激的結果和長期影響(時間:200811-201012)

中國應對08年世界金融危機,開動印鈔機,執行4萬億計劃刺激經濟。效果很明顯,股市和房價同步顯著上漲。兩者不同的是,股市沒有迎來牛市,反彈過後陷入滯漲,並在4萬億結束後繼續下跌,房價成功迎來一波牛市,房價的高月增率在整個四萬億實施過程中得到保持。

所以中國的印鈔機開動,對房價的刺激遠大於股市。

4萬億的影響

  1. 低息貸款增加,貸款流向股市和房地產(主要流向房地產),使地方債務劇增,槓桿率飆升(地方政府,普通民眾債臺高築),銀行資產變得單一,外貸所收到的信用保證(擔保和抵押)全是被炒起來的房契地契。這是現在經濟陷入兩難的部分原因,很容易經濟危機或者發展陷入停滯/陰跌。
  2. 資金主要流向國企,導致產能過剩,而民營資本被擠壓。
  3. 以鍊鋼行業為例,2011年以後,“擴大內需十項措施”的負面作用顯現,產能過剩導致鍊鋼行業出現大規模虧損。
房子是空間,股票是時間,投資人是相對論

上圖虛線是官方的借貸利率,實線是影子銀行利率高出官方利率的值,可見2008年經濟刺激後,民營資本融資成本越發高昂,融資像借高利貸,生存更加不易。

如此經濟結構被扭曲了,好比一個瘦子增肥,全增在肚子上,其它地方甚至更瘦了。

2. 貨幣政策的經濟刺激作用開始部分失效(時間:201110-201209,201507-201604)

201110-201209時段,M2增率再次大幅升高,貨幣流通量大增,但對應時段的GDP增速從2012年第一季度開始跌破9和8,進入7%時代,而這幾個月房價和股市也雙雙下跌,可見小幅度的貨幣刺激可能部分失效了。新增資金處於空轉狀態,不斷地做高金融資產,有些用於償還本息,無法投入生產,全社會開始進入高槓杆的惡性循壞中。

房子是空間,股票是時間,投資人是相對論

201507-201604時段,有一次試探性地M2貨幣增發動作,但GDP增速進一步降低,PMI(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跌破50,沒有起到刺激作用,房價卻再次瘋漲。

可見經濟邁入一種困境,貨幣政策不僅不容易達成效果,卻很容易使經濟結構進一步失衡,好似印的錢全流入房地產了(當然人民幣的大幅貶值也是這現象的助力之一)。

3. 去槓桿和加槓桿的矛盾(時間:201305以後)

經濟現已經陷入一種矛盾,不加槓桿很難熬,繼續加槓桿又讓情況進一步惡化,這是經濟結構失衡帶來的惡果。經濟較差時本應進行適當的寬鬆刺激,但也許是因為制度,刺激容易流向國資,流向見效快但低端的重資產行業,導致產能過剩,而實業民資的狀況得不到改善。以前,如4萬億時期,還沒形成嚴重的過剩產能,房地產也能拉動GDP而不用擔心債務過高,資本暫時未向國資集中,所以經濟問題表現不明顯。可是在這段發展時期,問題持續惡化,最終導致現今惡性循壞,一刺激一增肥就增了肚子,其它身體部位沒有反應。

現在全社會債務率已然太高,基建特別是房地產對拉動GDP的效果已然很小,房價只漲不跌終有盡時。

現今數次的經濟刺激行動(比如M2貨幣放水加槓桿)收效皆甚微,債務和經濟結構不斷惡化,還是房產最先蹦起來。這是債務接近崩潰邊緣的表現,所以不管有意無意,政府開始了去槓桿操作,在201305月以後M2的增速逐漸走低,但這又進一步打擊實體經濟和股市,非常的矛盾。

必須要擴大內需,改革經濟結構,融資時對各行各業一視同仁,才能接力4萬億。改變的過程長久且痛苦,有時飲鴆止渴也是需要的,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仍時有放水動作(M2供應量年增率圖中201110-201209,201507-201604兩個時段),但在努力剋制(M2供應量年增率圖中201305以後)。所以房價雖觸及債務危險線,仍將長期得到一些支撐,就像剎車的ABS系統一樣。


利率的變化

房子是空間,股票是時間,投資人是相對論

2007年前,經濟態勢很好,加息也不能阻止過熱的經濟,股市房價仍然快速上漲。08年金融危機爆發後,經濟惡化,央行最終多次降低利率,效果是有的,但效果逐漸降低。2014年11月初次降息是牛市(股市和房市)的原因之一,但很快對股市的刺激作用就消失了。2014年11月至2015年10月連降利率六次,在15年股災後,股市面對這些好消息毫無反應,一蹶不振,房價卻有又被打了雞血上漲。

從央行利率決議與深證成指疊加圖,可以發現2012年6月開始,經濟結構問題已經完全暴露出來。因為2012年6月和7月的兩次降息,股市並未反彈,但房價卻再次加速上漲(2012年6月—2014年3月),經濟和金融結構已經失衡了。

若在良性狀況下,利率刺激時,房價和股市的步調會統一些,常同漲同跌。


中國官方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

房子是空間,股票是時間,投資人是相對論

縱軸中間值50是榮枯線,柱圖在50以上代表經濟繁榮,50以下反之。

仔細看圖,你會發現2015年的牛市很沒有來由,經濟那麼差,GDP增速也在不斷降低,卻出現了一個牛市。這就是大家說的政策牛,靠的是政府強行造勢,同降息和美元貶值有些關係。複雜的原因暫且不管,股市與經濟的走勢完全相反,表明資金沒有進入實業,沒有達到預期的刺激目標,所以牛市很快就結束了,國家最終聚焦於去庫存工作。這也表明經濟結構失衡的問題比較嚴重,調整費時費力。

其實個人覺得15年的政策牛是正確思路,只有股市起來,才能盤活各種金融資產,打造全民信心,促進全方位的投資和消費,而不集中於地產基建。思路上是正確的,但執行起來出了偏差,監管制度不健全導致資金在金融系統內空轉,金融槓桿提升太快,難以為繼,像是重複房地產的悲劇。


匯率與股市和房價的關係

房子是空間,股票是時間,投資人是相對論

人民幣在多年升值過程中,匯率有兩個很明顯的貶值或橫盤階段,兩階段房價都大漲。

  1. 長期看匯率與股市升跌的直接關聯性不大;
  2. RMB相對美元貶值或橫盤階段,房價增速度會大幅加快
  3. 2008-2011年,4萬億刺激階段,房價快速上升
  4. 2015年03月-2016年02月匯率穩定保持橫盤,對應的,房價在2015年03月-2016年02月的漲速逐漸加快;2016年2月後匯率下跌,房價更是可怕暴漲直到2016年10月份。

人民幣貶值會促使大家投資房產,房產果然是大眾選擇的保值手段。這可能跟國內的金融管制有關係,資產配置選擇不多,而且貶值時固定資產波動率風險小於金融資產。

另外,貶值期與貨幣增發,利率降低時間上相重合,合力刺激了房價的上漲。


在經濟結構良性時,政策措施的刺激會對所有部門生效,整個經濟變化是同步的,房價和股市是正相關的;在經濟結構惡化時,資本主要流向國資和房地產,導致過剩產能,民營實業融資成本高,這時房價和股市相關性低或負相關,股市的疲軟可能持續較長時間,不利於投機操作。

這一切都是由經濟上槓杆階段和去槓桿階段(這兩階段是經濟運行的基本循環,有機會再細講吧)各國或各歷史時期不同的經濟結構和政策情況引起的,值得多思考。


未來會怎樣

需要定向調整各行業槓桿率

現在社會整體債務水平是過重(高槓杆),過重的債務負擔(收益被利息衝抵)阻礙經濟地良性擴張。

但投融資仍是經濟保持擴張的必須手段,這又會擴大債務水平,所以很矛盾。唯有做局部定向地槓桿調整,增加民間實業,創新技術領域,居民消費這三方面的槓桿,降低房地產和過剩產能的槓桿,才能實現通過槓桿刺激經濟擴張而不導致債務水平進一步惡化。定向調整還能打斷任何刺激都優先刺激房地產的惡性循壞。

如果能找到債務水平良好的新興行業,規避瀕臨崩潰的高槓杆行業,對投資一定是最有利的。只是政府能否實現各行業槓桿率的定向調整是一個未知數。

假設房價繼續大漲

經濟結構繼續惡化,槓桿率繼續朝房產集中。

  • 居民的房貸更重,抑制消費,內需不振。因為炒房發財的人投資其它行業的可能性並不大,資金永遠在房地產內部循環,而剛需自住房是真的固定資產,更不可能空出資金投資其它行業。經濟下行的同時,還加劇了貧富兩極分化。
  • 銀行債權資產中,全靠借貸人的房產保證信用,債務結構單一脆弱,在大經濟波動下發生類似美國次貸危機式的連鎖反應也不無可能。
  • 政府將無法有效運用貨幣政策刺激經濟發展,將很難找到有效的貨幣財政工具調節市場運行。資金很容易進一步流向房地產,擠壓其它部門,實業融資更加困難,都勒緊褲腰帶買房,最終債務崩潰,走向通縮,並且通縮後運用量化寬鬆減息等政策無法實現良性通脹。

所以假設中國經濟仍有前途,就應避免繼續大漲,否則真的很可怕。

假設房價不斷大跌

理想很美好,現實很殘酷,大跌應該會引發金融風險

  • 居民和企業的資產減值,信譽下降,資金鍊斷裂,整個金融活動劇烈萎縮。通俗點就是,有錢人也週轉不過來了,大家有貨也賣不出去……
  • 銀行不良資產大幅度增加,所有貸款抵押物都在大幅貶值。銀行將進一步提高借貸的門檻,促使經濟活力進一步下降
  • 相關產業受影響,民工失業……

所以假設中國經濟是有前途的,也應避免大跌。

陰跌,橫盤或慢漲才是最優選擇

社會的整體槓桿絕不能再加,必須降低房產槓桿。經濟結構要調整,實現資金和債務轉移,促進民資實業的發展,房價就只剩下陰跌,橫盤或慢漲的選擇。

所以未來很長時間房產的投資收益預期估計高不了,陰跌的可能性是比較大的。房產也許會成為一個保值品而非增值品。

對未來政策的個人猜想

貨幣政策會盡量維持謹慎狀態

貨幣政策的效果逐漸降低中,大範圍的刺激容易飲鴆止渴。

將更多的動用財政政策,但規模有限

財政政策,就是政府多花錢消費,這和居民消費拉動內需本質是相同的。

由於金融危機,現在地方政府的債務水平已然很高,大範圍大規模地運用財政政策並不現實。房價不太可能大跌的原因之一就是政府債務還是需要土地來支撐。

促進企業和民間的融資,調整各行業的具體稅務(加稅、減稅和補貼)

最近已經在如火如荼的推進了。

如果股市活躍,企業和居民的金融資產(證券基金等)不斷升值,在銀行裡的信用能得到提升,融資能得到繼續,各資產得以盤活,最終促進經濟良性循壞。現在一直上新股也是這麼個道理,提升一批有潛力上市的中小企業估值。

所以金融是有轉機的,股市是需要起來的,政策底是存在的,如若不然,怕是持續低增長的概率將大增。


最後,現今並不處於良性的一個經濟狀況,整個經濟都缺乏彈性,大家信心都很低,股市和房市也失去了聯動性,處於弱相關階段。當出現負相關時,股市很可能逐漸好轉(政府的刺激優先反饋到金融資產,類似經濟惡化時的逆過程)。

我做個美好的憧憬:微弱的負相關過後,經濟開始好轉,貨幣政策又開始生效,兩者將開始正相關時代,最後當你看到文初說的牛市初期吸水效應時,投資或投機的時機可能就來了。

個人認為:若看長期,比如10年,現在是買一千萬股票指數比買一千萬房子回報更高的年代。

且行且珍惜。

PS: 再次強調,我所說的正負相關指的是股市與“房價月增幅高低波動”的關係,即使是負相關,股市漲,房價也不一定跌,只是說會漲的更慢,出現了抑制作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