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旧城改造第一人,因为他,你才能看到如今这般模样的北京城!

看到如今北京四通八达的道路,很难想到北京旧城的模样。早年间的北京,不管是南来还是北往都要绕着皇城走,道路可谓是相当不便。但是,因为他开创性的壮举,我们才得以看到现在的北京,他是我们最该铭记的人——朱启钤先生。


北京旧城改造第一人,因为他,你才能看到如今这般模样的北京城!


朱启钤(1872—1964),字桂辛、桂莘,号蠖公、蠖园,祖籍贵州开州(贵州开阳)。新中国成立后曾任中央文史馆馆员,第二、三届全国政协委员。他是实业家、文物收藏家、古建研究专家、著名工艺美术学者。著有《蠖园文存》《存素堂丝绣录》《女红传征略》《丝绣笔记》《芋香录诗》《清内府刻丝书画考》《清内府刺绣书画考》《漆书》等。


北京旧城改造第一人,因为他,你才能看到如今这般模样的北京城!

朱启钤与夫人、女儿们的合影


北京第一座公园落成


北京旧城改造第一人,因为他,你才能看到如今这般模样的北京城!


如今的北京城里大大小小的公园不计其数,供人嬉闹玩乐,但是,早在1914年北京才有了有史以来的第一座公园:中央公园(中山公园)。这是由朱启钤亲自督建的,他将破败不堪的社稷坛重新设计,精心布局,改造成了别具匠心的北京第一座公园。

前门地区改造


北京旧城改造第一人,因为他,你才能看到如今这般模样的北京城!

1915年6月16日,朱启钤(中)冒雨主持前门改造工程开工典礼


北京旧城改造第一人,因为他,你才能看到如今这般模样的北京城!


1914年时任内务总长兼任京都市政督办的朱启钤开始了一系列改造北京的创举:拆除正阳门瓮城、修改大前门;拆除天安门前的千步廊;修筑环城铁路;开辟皇城两侧南北长街和南北池子大街,以大大便利北京南北城的交通;在故宫西华门内武英殿创建中国第一个博物馆——“文物陈列所”等。 这些都是造福北京市民的大事。

当年,朱启钤提出改建正阳门计划之初,京城一片哗然,认为此举将破坏京城风水。反对之声此起彼伏,但袁世凯为了表示对其的支持,还特制一把银镐,上镌“内务部朱总长启钤奉大总统命令修改正阳门,朱总长爰于一千九百一十五年六月十六日用此器拆去旧城第一砖,俾交通永便”。后来朱启钤一直珍藏着这把银镐,去世后由他的儿子朱海北先生将这把纪念镐赠给清华大学建筑学院,现珍藏于清华大学建筑学院。

朱启钤所主持的前门改造工程距今已是90多年了。这项工程打通了京城的东西线,为今天北京城的现代化改造奠定了基调,这恐怕是当时谁也没有想到的。另外,他还主持打通了府右街、南长街与北长街、南池子与北池子,开通了京城南北方向的交通要道。

创办中国营造学社


北京旧城改造第一人,因为他,你才能看到如今这般模样的北京城!


1929年,朱启钤先生自费创立了我国第一个以现代科学方法研究和保护古代建筑遗产为宗旨的民间团体——中国营造学社,自任社长,其主要成员有梁思成、刘敦桢、单士元、罗哲文等一代建筑专家。

直到1937年北平沦陷,中国营造学社才被迫停办。其间,先后出版了《中国营造学社汇刊》、《工段营造录》、《元大都宫苑图考》、《营造算例》、《牌楼算例》、《清式营造则例》、《梓人遗制》、《哲匠录》、《同治重修圆明园始末》等书刊。

中国营造学社在中国古建筑研究上真的是功不可没的。朱启钤评价:“中国营造学社在历史上,在美术上皆有历劫不磨之价值。”

关于天安门广场改造的建议


北京旧城改造第一人,因为他,你才能看到如今这般模样的北京城!


朱启钤在改造北京城区方面积累了极其丰富的经验,在新中国成立不久,周恩来总理指示相关部门“关于改造天安门广场的问题”询问朱启钤先生的意见。他慎重地提出了几条建议:广场周围,不要修建高于天安门城楼的建筑;扩建广场、移动华表时要特别予以保护,尤其天安门西侧的华表在庚子年间曾因战火受损,更要注意;广场东、西两面的“三座门”尽可能不要拆等等。他的建议基本都被采纳了。“三座门”当时没有拆除,是后来为拓宽道路才予以迁移的。

逝世后安葬八宝山

1964年2月26日,朱启钤先生病逝于北京,享年93岁,而后先生的遗体被安葬于八宝山革命公墓。在嘉兴寺开追悼会时,周总理送了一个鲜茉莉花做成的花圈,并由当时的中央统战部部长李维汉同志代表总理主持了追悼会。

朱启钤先生的一生在披荆斩棘中度过,一直都是心系人民、国家。 “但务耕耘,不计收获。”他的话就是他一生真实的写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