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塊鏈+跨境支付:公鏈、聯盟鏈能否顛覆傳統金融世界?

互聯網造就的“地球村”,在跨境支付的巨大障礙面前,又恢復了原本的距離感。​

區塊鏈+跨境支付:公鏈、聯盟鏈能否顛覆傳統金融世界?

Jack Zhang在跨境電商上買東西時,發現自己在將15000 塊澳幣兌換成美元轉給賣家的同時,還需要付給西聯匯款400 美元作為支付和外匯兌換的手續費。後來他又找到銀行,發現銀行的手續費甚至更高,需要800 美元。

互聯網造就的“地球村”,在跨境支付的巨大障礙面前,又恢復了原本的距離感。

跨境支付四模式,形成四足鼎立局面

全球正處在經濟的高速發展階段,各國間的經濟互動少不了跨境支付的支持。電匯作為最早出現的模式,一般通過swift通道傳輸數據,負責跨國銀行之間的往來。同時,隨著國際貿易的不斷推進,POS機線下消費越來越頻繁,銀聯國際和國際卡組織相伴隨而出現。最後出場的是第三方支付,它主要被用於以留學為代表的B2C小額跨境支付。

這些傳統的跨境支付手段對用戶來說並不友好。拿電匯來說,除去高昂的手續費外,還需要按筆支付電訊費。其次在使用感上,收款人通過提款碼拿錢,涉及到多方機構和匯款信息的確認,平均需要經過3—7天的時間,中間環節異常冗長。

開篇並不是一個虛構的故事。主人公Jack Zhang實際上是跨境支付業務公司Airwallex(空中雲匯)的創始人,正是這段不愉快的支付經歷讓他萌發了創辦一個能實現“合理收費”跨境支付工具的想法。

Airwallex的運作模式,在目前來看是受社會認可的,2018年8月完成了由騰訊和紅杉資本領投的第四輪融資。

目前,電子匯款(電匯)、銀聯國際、國際卡組織和第三方支付已經讓跨境支付形成了四足鼎立的局面。其中第三方支付出現的最晚,多是用於小額的支付,手續費也相對較少,Airwallex就是其中一家。但跨境支付存在的時間限制、地點限制、交易風險等其他問題,第三方支付並不能完美解決。

但基於相對穩定的大壞境,傳統跨境支付一直處於平穩的使用期,直到數字貨幣的出現。

2010年5月22日,一個叫做Hanyecz的男生,用一萬個比特幣向一位比特幣愛好者置換了兩個披薩。至此,比特幣開始有了流通的價值。區塊鏈作為比特幣的底層技術,更是被提到了風口處。

市場正在尋找安全、高效、低成本的跨境支付方式,那麼被稱為第四次技術革命的區塊鏈,在這個“區塊鏈+”的時代,是否能和跨境支付產生爆炸性的化學反應?

公鏈轉賬,繞不開的數字資產

答案是肯定的。金融界不會錯失區塊鏈的市場,無數公鏈應運而生。

Circle是最早涉及跨境支付的數字支付平臺,它把比特幣作為橋樑用以交換法幣,實現多幣種全球實時結算。作為第一個敢於挑戰傳統的公司,Circle在成立三年內獲得4輪融資。2018年5月16日,Circle完成了第五輪融資,並吸取了比特幣自身容量的限制和匿名不可追溯的教訓,與比特大陸合作開發了一種與美元掛鉤的穩定幣——USD Coin。

多家知名機構的投資,都在驗證著Circle未來發展的不可限量,但它始終沒有脫離數字貨幣的限制。

與Circle類似的,還有號稱世界上第一個開放的支付網絡瑞波Ripple。它繼承了Circle的交易方式,發行了自己的專屬貨幣——瑞波幣XRP。2013年,Ripple以XRP作為介質,交換包括美元、歐元、人民幣、日元等法定貨幣。並在此基礎上,利用區塊鏈建立分佈式協議Ripple網絡,開發出與銀行等金融機構完成跨境支付的另一種合作方式。

就在近日,Ripple公司的一位高管表示,瑞波正瞄準中國市場,希望利用其分佈式賬本技術來加速跨境支付。已有100多家金融機構簽約的Ripple,卻十分缺乏中國客戶。中國對於數字貨幣的嚴厲監管成為Ripple發展中國市場的攔路虎。現實告訴它,想要在中國拓展市場,只有另尋他法。

除此之外,還有2016年開始嘗試的易付鏈。它是由美國全球電商巨頭eBay及其旗下全球支付系統PayPal共同投資的區塊鏈支付平臺項目,打出了要做區塊鏈支付領域支付寶的宏大旗號。它基於以太坊智能合約實現,同時可支持所有符合以太坊ERC20標準代幣的交易。母公司的強大,給它帶去了近2 億用戶群的資源。

包括全球最大的比特幣市場OKLink,創建了基於區塊鏈技術的小額跨境支付平臺,並宣佈將發行數字美元和實體美元形成1:1的對應關係。打著數字美元的概念,最終卻難以逃脫數字貨幣的概念。目前已覆蓋18個國家,包括日本、韓國和一些東南亞國家等。

以目前狀況來看,跨境支付+公鏈的落地應用遠遠少於宣佈跨入該領域的玩家數量。究其根節,底層架構不牢固是首要原因。同時,涉及代幣的跨境支付,對很多國家來說,都是監管方的逆鱗。如何拓展公鏈市場?代幣成為一個不可逾越的鴻溝。

聯盟鏈技術,打開跨境支付新大門

Ripple雖然本質上並沒有脫離數字貨幣存在,但已初步萌發聯盟鏈的概念。區塊鏈世界的蝴蝶振翅,也引發了一連串的蝴蝶效應。

最具轟炸性的消息來自於螞蟻金服。今年6月25日,傳統跨境支付完成了顛覆性的成長跨越。當天,螞蟻金服發佈了港版支付寶AlipayHK,並在現場利用區塊鏈的分佈式賬本技術來實現AlipayHK、渣打銀行和菲律賓錢包(Gcash)間的跨機構協同,完成了第一筆跨境匯款。

這樣的案列並不少,尤其在銀行間已完成了多次落地。

早在2018年2月,中國平安推出區塊鏈方案“壹賬鏈”,包括平安銀行、渣打銀行等在內的十家機構與其達成意向。

2017年3月,招商銀行落地的國內首個區塊鏈跨境支付應用,被作為介質,幫助深圳前海蛇口自貿片區的客戶,完成了通過永隆銀行向在香港同名賬戶實現跨境支付的業務。

直至年底,招商銀行與永隆銀行、永隆深圳分行三行,成功實現了三方間使用區塊鏈技術的跨境人民幣匯款。招商銀行在跨境支付領域的兩次大動作,讓區塊鏈與銀行的發展取得了革命性的進步。

除了國內,跨境支付在國際上的佈局存在更早。

2015年9月,金融機構區塊鏈聯盟R3成立。目前已與包括中國平安、香港友邦人壽保險公司和招商銀行等多家企業、銀行合作。就在2018年年初,R3在亞馬遜AWS上也推出了Corda分佈式賬本平臺。

2015年12月,Linux基金會的超級賬本(Hyperledger Fabric)項目成立。超級賬本作為一個私人認證網絡協議,致力於建立企業級區塊鏈計劃的公開標準。其成員包括荷蘭銀行、埃森哲等十幾個不同利益體。

2016年國際信用卡組織Visa邀請銀行對一項基於區塊鏈技術的系統進行支付測試,這些銀行可以通過網絡與其他銀行進行多種貨幣的交易,並宣佈將把區塊鏈技術應用到銀行間結算和支付領域。此前更是多次與區塊鏈初創公司合作,探索區塊鏈在跨境支付領域的應用。不過時隔兩年,具體落地應用依然沒有絲毫消息爆出。

一連串的跨境支付嘗試案例活躍在眼前,環球同業銀行金融電訊協會SWIFT終於不再基於對數字貨幣的懷疑態度而放棄區塊鏈,在2017年宣佈開發區塊鏈APP,開發過程中由Linux基金會的超級賬本擔當分佈式賬本協議。

實際上,基於聯盟鏈的基礎實現跨境支付,是巨頭企業和銀行更容易接受的方式。因為聯盟鏈主要是將舊資產上鍊,本質上並沒有改變資產數量,只是轉換了原有資產的形態。與公鏈不同,聯盟鏈不再涉及代幣,這也在一定程度上規避了代幣不合規的問題。同時基於同一個共識,新進參與者可以快速的入局其中。

“區塊鏈+”時代,跨境支付質的飛躍

跨境支付在區塊鏈領域可以看作是完成了兩次進化。第一次是基於公鏈技術的跨國轉賬形式,如最初的Circle和Ripple;第二次是基於聯盟鏈技術進行的跨境支付,以螞蟻金服和銀行機構之間的合作為例。可以看出,區塊鏈技術應用在跨境支付領域,漸漸從公鏈開始向聯盟鏈轉換。

不管是聯盟鏈還是公鏈,最終依靠的還是不可篡改和智能合約等技術特點,使參與跨境支付的各方都有了實時且真實的消息記錄,真正做到了匯款的有跡可循。

通過區塊鏈底層技術的滲透,傳統跨境支付有了質的飛躍。

第一,降低跨境支付中的風險。有了私鑰的保證,對客戶最隱私的信息進行哈希處理,安全性能提高。第二,資源得到合理利用。點對點的交易完成後,少了中間的手續費,同時節省了銀行方面的人工成本。

第三,交易效率有所提高。沒有了繁雜的限制,在無形中減少了時間的消耗。

當然,承載時代發展的區塊鏈技術也會遇到難解的問題。

首先是共識的問題,區塊鏈+跨境支付能夠取得進展,是基於多方的共識。跨境支付涉及多國家、多企業,如何讓多方願意去險中求勝,是當下需要考慮的問題。

其次是監管的問題,傳統跨境支付本就存在監管難點,區塊鏈行業更是亂象叢生,監管部門如何形成統一的監管策略,也是一大重要問題。

值得期待的是,2018年工信部發布的《中國區塊鏈技術和應用發展白皮書》中,將支付、清算和結算列為區塊鏈技術適合應用的場景。未來,區塊鏈是否能將重構世界金融系統還不得而知,但區塊鏈賦能跨境支付,將成為大的發展方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