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年代坐牢,到現在才出獄的犯人會完全不認識這個世界了嗎?

不好好v


大實話:人的適應能力是非常強的,這種“恍若隔世”的感覺不會持續太久以至於讓人無法適應。

可能很多人會覺得監獄就是一個完全與外界隔絕的世界,在裡面無法瞭解到外界的任何情況,如果是這種坐了二三十年牢,那估計出來後就真的很難適應現在的生活了。

其實,這也就是我們在電視劇裡看到的一些藝術化的場景,現實情況絕對不是這樣的。


首先,從現實的角度來說,雖然監獄裡這種刑期比較長的人出不來,無法來了解外邊實際發生了什麼事,獄警也不會沒事跟他們說這些。

但是,我們必須清楚,在這幾十年的光景裡,外邊的人是會進去的,也就是說,這些人是有獄友的,那這些新獄友指定會告訴他們外邊發生了什麼事情的。

所以,就單單從信息瞭解方面來說,絕對沒有我們想象的那麼閉塞。並且,他們也不需要了解整個詳細的發展過程,只需要瞭解最新的就是了,這就好比是一個2010年出生的孩子一樣,他不知道之前發生過什麼事並不會對他後期的生存造成多麼大的影響。

然後,從實際體驗的角度來說,一開是會有一些不習慣這是正常的,畢竟,在裡面住了20多年再加上裡面和外邊的生活方式的的巨大差異,指定不可能說是出來就立馬適應,但是這個適應過程不會太久。頂多也就是一兩個月。

因為他們要適應的不是這些新型的智能手機或者高端電子產品之類的,而更多的是居住環境和外界的生活方式。畢竟,要涉及到生存問題,20年前的工資和物價跟現在相比指定是差別很大的,而這那些新型的工具基本上就是一兩天也就玩兒得很熟了。

所以說,這些事指定沒有我們想象的那麼可怕,但是我們一定要遵紀守法,不然要是真的進去了,那就是幾年的光陰就真的沒了。

有理有據,實話實說,關注:大實話。讓我們一起用理性的視角看世界。


大實話


本人2012年出獄,在獄中呆了22年,監獄生活就不說了。

當我穿雙新拖鞋走出監獄大門時,想不到我姐和姐夫開車來接我,我本來打算好好逛逛再步行回家的。

出獄後,一切好像回到22年前,在飯店吃飯就找回了熟悉的味道,監獄生活並不是與世隔絕,月月都大把“新同事”來報到,當然聽說到外面的世界,什麼BB機啦、手機啦、彩屏手機、智能手機啦,沒用過但見過,監獄是有電視看的,電視上什麼社會畫面都有。那些新獄友為巴結你,什麼都告訴你,不至於對社會變化很閉塞。歲月不饒人,當然,也知道大家都中年了或老了。

當回到我居住的城市,到了郊區完全陌生了,一點也不認識了,但有心理準備的,獄友早就告訴你城市蓋了什麼什麼,但如果沒家人來接,回家都費番周折,在獄中太久了,如果沒有親人幫助,很難適應生活。

首先是金錢,對錢完全陌生,花起來沒感覺也麻木了,長期的牢獄生涯使人變得木偶化,習慣聽使喚,不懂得支配了。我出來兩個月才適應生活收支,找到工作,能獨立生存。

至於什麼電子產品,拿到手就會了。獄中天天要工作,學東西要快,否則會被人欺負,容不得你變傻變呆,對什麼都一無所知是不可能的。

八九十年代是中國發展變化最快,娛樂最豐富,文化最多樣的年代。紙醉金迷、夜夜笙歌,迪高與搖滾的舞廳,容易得手的青春少女……。說白了,現在還不如那個年代生活繁榮。

話歸正題,獄中月月大把“新同事”來,你不至於與世隔絕,獄中的工作更不允許你能與世隔絕,因為人生無非是工作、生活。


豐都判官33號


會的,我一大哥,從小一起耍大的,九六年因為偷盜罪被抓進了監獄,一關就是二十年。

前年放出來的時候我們哥幾個去接風,帶他去大排檔狠狠吃了一頓大肉燒烤,幾箱啤酒下去,他感動得熱淚盈眶!打著酒嗝說:還是哥幾個好,這一頓飯吃下來得幾大百吧?,起碼是哥幾個幾個月的工資啊!啥也不說了,哥明天帶你們幾個都發財去!

第二天一大早,我還在床上挺屍,我哥們就樓下大聲喊我,我問他咋不給我電話,他憨厚笑下說電話太貴了,買不起,讓我扛著鋤頭跟他走。

我們到山頂,他眯著眼睛看了半天說,就這裡了,開挖!~我們幾個哥們忙乎了幾個小時,挖出一個黑色塑料袋包的嚴嚴實實的大箱子,大哥一直在旁邊叫我們小心小心,挖出來一把抱著感慨萬千:“本來只蹲五年的,就因為不說這東西在哪裡多關十五年,這他媽就是讓我多坐十五年牢的報酬啊!”

當時我就感覺我們未來買房買車應該不是夢想了,打開一看,幾百臺嶄嶄新新的,摩托羅拉傳呼機,而且還是中文屏幕的。。。。。。。。。


攝影師粗人


前幾年接過一個重刑犯人,是個女的,出獄時已經38了。前後減刑幾次大概蹲了17年。忘了是什麼罪,只記得當時接她出來的時候,穿著嶄新但已過時的衣服褲子,鞋子是白色的運動鞋,走路小心翼翼的,眼神中充滿著驚奇,但也充斥著畏懼,好像離開了這裡無法再生存下去的樣子。正值花樣年華,本應綻放在這美好的世界,卻因一時糊塗萎縮在暗無天日的高牆內,令人感慨萬千,為之惋惜。她的父母一直在等她,辦完手續交給她父母那一刻,三人泣不成聲。好在對於這樣群體,國家是有幫扶政策的,在精神上和物質上進行一定的幫扶,以保證其能夠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自力更生,重新融入社會。


法律服務工作室


放心,完全不會出現這種情況。


不過,首先要說一下,有沒有可能出現90年代坐牢到現在才出獄的犯人,筆者認為幾乎是不可能有了。

即使1999年被判了死緩(那時還沒限制減刑),那麼2001年減為無期徒刑,2003年減為有期徒刑二十年,那時無期減為有期徒刑二十年是改造表現非常的差了。而2003年到2011年是減刑收益最大的時期,可以達到坐兩年牢減兩年刑的程度,就算表現也很差,兩年才減一年半,那麼八年時間可以減六年,還剩下六年。這六年還能減掉差不多2年,只需要服刑四年。也就是說,即使1999年服刑的死緩犯人,也會在2016年左右就刑滿了。


凡事總有例外,就算真有90年代就入獄的犯人,到了現在才刑滿,其實也不會產生多大的陌生感。因為在犯人刑滿前三個月會被送到出監監區,專門學習怎麼適應現在的社會。

比如手機,90年代的時候沒有手機,連電話都很少。但是呢犯人可以看電視,電視裡有手機廣告,而且他們每個月都可以打電話。另外,在手機還能帶進監獄的時候,他們可以看到警察使用手機。


又比如以前沒有地鐵之類的交通工具,汽車站也比較古老,而出監教育的一項重要內容就是熟悉現代化的交通工具,以及怎麼買票,怎麼進站出站等等。還有怎麼去醫院看病,怎麼去辦理各種證件等等。


雖然監獄是封閉管理的,但並不代表監獄裡面就是很落後的,相反的監獄很多管理設備都很超前。比如平板電腦,一個沒讀過書的犯人,很有可能會使用平板電腦;比如卡拉OK,警察會經常組織犯人搞些娛樂活動;比如電影,可能你還沒進電影院看最新的電影,犯人們可能已經看過了。

所以,即使罪犯在監獄坐牢,也不會對這個社會脫節太多的。


盛開在高牆


說一個我們當地真實案例。

上世紀90年代時,有一年大旱天干,各家各戶都在想方設法地往自家農田裡蓄水準備插秧。甲和乙的農田毗鄰且甲的田在高處、乙的田在低處。自私的乙幹了一件缺德事,他偷偷在甲家田坎鑿了個洞,讓他田裡的水偷偷流到自己田裡。後來甲發現以後就質問乙為何要做這種事,沒想到乙反過來辱罵甲,甲一怒之下就揮舞著手中的鋤頭,一下子把乙給打死了。

案發以後,甲被判處有期徒刑二十年,直到前不久才剛剛刑滿釋放。出獄那天,家裡人給他接風洗塵大宴賓客,他到家以後看到每張桌子擺滿了雞鴨魚肉,他竟然大吃一驚:“哪來的這麼多雞雞鴨鴨的?全村人也沒養這麼多吧?這都得多少錢啊?”讓人一聽,竟不知道該如何解釋。


甲發現自己確實不能適應這個社會了,他剛開始看到兒子打電話時,竟然問他幹嘛要自言自語對著空氣講話;朋友帶他一起下館子讓他點菜,他看到菜品標價動輒十幾元幾十元,大驚失色道:“吃不起吃不起,我在裡邊一個月拼死拼活地幹也就才幾塊錢一個月,這一道菜都抵得上大半年的工資了。”;他和朋友上街閒逛時,看著大街小巷全是穿著暴露的年輕女孩兒,他竟然羞得面紅耳赤說現在滿大街都是拉客的嗎?……


他本想著出獄以後好好務農,不再和別人爭個一田半水的了。但出來以後他竟然發現幾乎沒人還在種田了,家裡的農具也一樣也沒了。後來他才知道大家都去工廠上班了,老實務農已經不夠生活了。不過,他當初在監獄裡參加勞動,做的就是紡織工作,每天都要完成一定產量,不然就沒得飯吃。家人推薦他去當地紡織廠上班,他去那裡以後很受歡迎,因為廠裡即使是工齡最長的女工,每天完成的產量也沒他高。


他上班第一個月收到4000多工資,不禁感慨萬千:這賺錢也太容易了吧?


冰焰


90現代坐牢現在才出獄,實話實說,你基本不認識這個世界了,得需要一段時間來適應這個社會。

算起來,小編2001年開始接觸監獄系統,那陣子監獄的服刑人員對於外界的瞭解,無外乎就是每天的新聞聯播,看看監區定的報紙,然後監區還有些圖書室啥的,偶爾外面搞警示教育的人來轉一圈,看看人家穿的啥衣服,帶的啥首飾。還有就是每月接見日,跟家屬見面瞭解一下外面的世界。

哪怕直到現在,服刑人員接觸外面的東西,主要的還是靠這幾個渠道,大不了,就是監區的榮譽室等設施設備上有一定升級更新,比如加裝了聲像系統、電子觸摸系統等,但總的來說變化不大。

我們日常流行使用的電子產品,比如智能手機、IPAD、各式筆記本等,是堅決不能在監區出現的,監區之間有網絡也是局域網,能看的內容也很有限,基本都是監區規則、監獄新聞、有限的一些影視劇等。

當然,每天的《新聞聯播》中,會播出一些國際國內大事件,從這裡,服刑人員能基本做到大概的意識層面不落後,但要是說到自己放出去接觸社會,那絕對是蒙圈的。

90年代入獄的人,那時候社會通訊基本靠吼,治安基本靠狗,異地溝通都是書信往來,很多人連電腦是啥都不知道。

把這樣思維模式停留在上個世紀的人,一下子放到現如今這個高度發達的社會,真心需要適應一段時間,如果說是農村的還好,回到老家種地而已,若是生活在城裡,面對智能手機、無線網絡、智能物聯網,整個世界都變了,沒倆月過渡期還真不行嘞。

監獄會對每一批即將服刑期滿出獄的人進行相關常識教育,但只是思想意識上的,具體的行動還是要回家慢慢適應。

當然,迴歸社會後,只要踏踏實實做事,老老實實做人,還是有出頭之日的,小編採訪過不少服刑人員成長起來的企業家,他們也不介意自己過去那段歷史,只會認為那是對自己的一種歷練。

怕就怕那種破罐子破摔之人,出去不適應社會,又不想下苦力幹活,總想著賺快錢、大錢,三轉兩轉的,二進宮三進宮又來了……


盛廷徵地拆遷律師


豈不說在監獄裡坐牢20年出來不認識世界,我非常重的病了幾年,重新返回教書工作崗位,都完全是一頭霧水。感覺是我和世界隔著一層厚厚的玻璃牆,我看的見他們在做什麼,但是不知道他們怎麼做的。

一、工作上不適應。我重病幾年後回來,學校直接把我安排上課,無人指導:

以前是手寫板書,重返是PPT展示,究竟怎麼做的,怎麼播放的?

以前是扯著嗓子講,現在是用小蜜蜂,這個倒是簡單易學,但是至少得告訴我該買一個呀。

以前是黑板,現在是白板,是一體機,那麼多功能,怎麼用?


幸好我大學時知道了手工製作幻燈片,我使用了投影儀播放手寫自己設計的題目,讓教學得以高效進行。

幸好在普通辦公室,老師們有空給我略微講解。幸好我教學的理念還在,永遠堅持激發學生的非智力因素,發揮學生主體作用,教績尚可。

二、生活上不適應。大部分同事會開車,我不會;不知道如何乘高鐵?如何使用銀行自助存取款機和終端服務?智能手機上無數的功能不知道?


幸好在人多力量大的學校,或多或少受到同事的影響,學會了很多“先進”的生活方式。

經過幾年努力,我終於覺得隔在我和現實之間的那堵牆挪開了,我很珍惜生活每一天。

重病幾年的我尚且感覺脫節嚴重,從監獄出來更要非常努力才能熟悉社會,投入生活!


邊河靜靜流1


出獄後,對外面的世界不適應,那肯定是有的,但要說完全不認識,那也沒這麼誇張。

90年代,跟現在比還是有變化的,但是變化的大小,也要看地方,比如縣城和大城市變化得大一點,而鄉鎮和農村,變化得不是很明顯。以筆者家鄉為例,90年代的縣城很小,橫豎也就是幾條街,商場寥寥無幾,菜場、小市場到處都是亂搭的攤位,地上汙水橫流,而現在城市的框架拉大了,高樓大廈鱗次櫛比,每次回家,都能感到不一樣的變化。但是鄉鎮和農村,雖然樓房多了,但是面貌還是那個樣子,不過非常有親切感。

犯人雖然身在高牆鐵窗內,但也並不是完全與世隔絕,每天晚上都要收看新聞,可以通過新聞了解外面的情況,而且監獄裡也有報刊雜誌,家裡也可以郵寄書籍進去,通過閱讀也可以感受到社會的變化。更重要的是,監獄裡不斷有新鮮血液補充進去,他們進去了,就把外面的信息帶進去了,相互交流,也是瞭解外面的一扇窗口!

至於手機、電腦這些,說實話,一般人只要稍微學一下,就會使用了。不過,聽和看了解到的世界,與實際感受到的世界還是不一樣的,這麼長時間沒有接觸社會,肯定要有一個緩衝的時間。


打虎拍蠅


基本上不會認識這個世界了。小編曾經接觸過監獄系統。那是2000年前後的事情。很多在九十年代甚至八十年代被捕判的罪犯連手機都沒有見過。那時候監獄警察可以帶著手機進入監管場所。罪犯看到民警用一個手掌大的東西打電話,感到十分稀奇。

除了技術的進步,帶來生活的變化,還有就是基礎建設的大規模進行,導致城市和鄉村面貌發生天翻地覆的變化。在監獄服刑十幾年甚至更長的罪犯在他的腦海裡,自己的家鄉自己的家庭還是那個多年前的樣子,但是事實是很多罪犯的家庭住址都變了,原來生活的那個環境完全變得認不出來了,家裡人也都搬到新的居所,住上了更加現代化的住宅。所以,很多罪犯在新生之前,都會和家人反覆溝通,確認新的家庭住址。一旦迴歸社會立即被眼前的顯示震驚,完全沒有想到十幾年時間自己熟悉的生活環境完全變了,想都沒有想過的高樓大廈奇蹟般的出現在他們眼前,各種新式的電子產品層出不窮,人們的思想掛念更是迅速更新。這時一個剛跨出監獄大門的罪犯,真的不認識這個曾經熟悉的世界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