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說蘭州居民40年來生活大變遷

“數”說蘭州居民40年來生活大變遷

“数”说兰州居民40年来生活大变迁

居民收入比1978年增長88.1倍、支出增加是當年的70倍,2017年人均在外就餐支出1697元,每百戶家用汽車24.4輛、電腦69臺、手機239部……一個個數字印證著,改革開放40年來,蘭州經濟社會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城鎮居民收入和消費支出快速增長,人民生活水平顯著提高,“衣、食、住、行、用”都實現了從溫飽到小康的歷史性跨越。

居民收入比1978年的363元增長88.1倍

1978年,蘭州城鎮居民人均生活費收入363元;1988年突破1000元,達到1143元;到1999年蘭州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突破5000元大關,達到5128元;2007年首次突破萬元大關,達到10271元;2013年再上2萬元大關,達到20767元;2017年蘭州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32331元,比1978年的363元增長88.1倍,年均增長12.2%。

消費支出是1978年344元的70倍

改革開放40年來,隨著經濟不斷髮展,收入水平持續增加,蘭州市城鎮居民的消費能力顯著增強。蘭州城鎮居民人均生活消費支出1978年為344元,1988年突破1000元,達到1241元;2010年突破萬元,達到10930元; 2017年為24071元,是1978年的70倍,年均增長11.5%。

消費結構向發展型和享受型轉化

恩格爾係數是國際上通用的稱量居民生活水平高低的一項重要指標,一般隨居民收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而下降。

隨著居民溫飽問題的解決、生活條件的提高和消費觀念的轉變,人們對消費層次有了更高要求。蘭州城鎮居民生活方式在滿足物質生活需求的同時,旅遊觀光、文化教育、娛樂等精神文化消費和保健、強身、美容等享受型消費在整體消費中的比例也日益上升。2017年蘭州市城鎮居民恩格爾係數為30.6%,比1980年下降了26.6個百分點,反映出蘭州市民生活質量的明顯提升。

從消費比重看,在城鎮居民生活消費支出中,交通通訊、文教娛樂、醫療保健等發展型和享受型消費的支出大幅度增加,所佔比重穩步提高。城鎮居民家庭人均教育文化娛樂服務支出由1980年的4.1元增加到2017年的1646元,增長400倍,年均增長17.6%;比重由1980年的0.99%上升到2017年的6.8%。2017年城鎮居民家庭人均醫療保健支出為2189元,比1980年的2.0元增長1094倍,年均增長20.8%。2017年人均其他商品和服務支出為526元,比1980年的1.8元增長291倍,年均增長16.6%。

生活水平的提高使居民對居住的條件、環境更加關注,追求環保、舒適的家居生活。2017年城鎮居民人均居住支出為4682元,比1990年的60元年均增長了17.5%。

食品:從吃飽走向科學化健康化

民以食為天,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蘭州市城鎮居民的飲食結構逐步趨向於科學化、健康化,在吃的方面質量要求越來越高,食品消費從追求高脂肪、高熱量向營養、科學、綠色轉變。體現在餐桌上,則是肉、蛋、奶、水產品等副食品消費大幅度增加。

國家統計局蘭州調查隊調查資料顯示:1980年,蘭州市城鎮居民人均食品支出237元,其中主食支出51元,佔食品支出的21.5%。2017年,城鎮居民人均食品支出4758元,其中主食支出535元,佔食品支出的11.2%,比1980年下降10.3個百分點。2017年,城鎮居民人均消費肉類23公斤,水產品6公斤,動植物油12公斤分別比1980年增長1.6倍、1.4倍、2.3倍;人均消費鮮蛋11公斤,比1980年增長83.3%。

此外,上世紀90年代中期以後,在外用餐被越來越多的居民家庭所接受,成為普通大眾節慶、聚會、休閒的主要形式。1997年,城鎮居民人均在外飲食支出111元,佔食品支出的6.6%。2017年,城鎮居民人均在外飲食支出1697元,佔食品支出的35.7%,比1997年提高29個百分點。

衣著:從黑灰主打色調走向時尚化

40年前,中國人的字典裡還沒有“時尚”一詞,服裝不僅款式單一,而且色彩灰暗。上世紀80年代,人們的物質生活不斷豐富,愛美之心開始在服裝上得以釋放。蘭州市城鎮居民衣著消費的觀念逐步更新,人們對衣著的認識由保暖禦寒的工具向時尚化轉變,衣著的色彩也由四十年前綠、藍、黑、灰的絕對統治地位向豐富多彩、協調、時尚搭配轉變。據國家統計局蘭州調查隊調查資料顯示:1980年,蘭州市城鎮居民人均衣著支出77元,佔生活消費支出的18.6%。到2017年,城鎮居民人均衣著支出1931元,佔生活消費支出的8.0%。

交通:從“人力出行”到代步工具多樣化

改革開放初期,城市的交通資源極為有限,人們出行除了用雙腳之外,可以代步的交通工具也就是公交車和自行車。到90年代後期,摩托車登上歷史舞臺。進入“十二五”時期,隨著公路的新建、拓寬和提質改造,城鄉之間的道路四通八達,交通狀況大為改善,交通工具也花樣繁多,公交路線增多、設施改善,不僅有普通公交車,還有較為先進的豪華大巴、雙層巴士,車內配備空調、移動電視;出租車招手即是,私家車也屢見不鮮,地鐵、輕軌、動車等新型交通工具出現。人們在繁忙的工作中發現出行的來回行程已縮短,道路也變得越來越通暢了……人們的交通觀念也大為轉變。2017年,蘭州城鎮居民人均交通支出1867元,比1991年增長68.1倍。到2017年末,每百戶城鎮居民家庭擁有摩托車11.3輛、助力車7.2輛、家用汽車24.4輛。

通訊:從“手寫信函”到“智能手機”

通訊工具的變化映射出時代的變遷,體現出人民生活的變化、社會的進步及經濟的飛速發展。

40年前,手寫的鴻雁傳書是聯絡感情、寄託鄉愁的主要通訊方式。改革開放後,現代科學技術的突飛猛進,通訊產品功能日趨多樣化,手機、家用電腦等現代通訊工具進入了越來越多的家庭,特別是互聯網和智能手機的普及,網絡通訊不再靠電腦,微信社交軟件普及,讓人們用低廉的價格,實現了從文字到語音再到視頻通訊的隨意切換。

數據顯示,2017年,蘭州城鎮居民人均通訊消費支出1118元,比1992年增長309.6倍,年均增長25.8%。到2017年末,每百戶城鎮居民家庭擁有固定電話50部、手機239部、電腦69臺。

醫療:從“老三件”到“高科技”

改革開放初期,醫療條件差,城鎮居民雖然享受公費醫療,但保障水平較低。改革開放40年,蘭州市醫療衛生事業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醫療衛生服務體系逐步建立,醫療保障制度逐步完善,醫療環境條件不斷改善。從“赤腳醫生”到頂級專家;從看病貴、看不起病到居民享受醫療保障制度進得去門,瞧得起病,從破舊低矮的老建築到寬敞明亮的門診大樓,從血壓計、體溫表、聽診器“老三件”到“B 超、螺旋CT、血氣分析儀”等高科技大型診療儀,一切今非昔比。

來自國家統計局蘭州調查隊數據顯示,1980—2017年,城鎮居民人均醫療保健支出由2元增加到2189元,年均增長20.8%,其中,人均購買醫療器具和藥品支出938元,年均增長20.3%;人均醫療服務支出1251元,年均增長22.9%。 蘭州晨報/掌上蘭州通訊員於新萍 記者歐陽海傑 劉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