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化學原料讓全球汽車陷入困境


一種化學原料讓全球汽車陷入困境



一種化學原料讓全球汽車陷入困境


一種化學原料讓全球汽車陷入困境


一種無色油狀略有氣味,遇明火能燃燒,遇高熱會分解劇毒氣體,與氧化劑可發生反應的液體,可能讓全球汽車工業陷入嚴重的困境。


一種化學原料讓全球汽車陷入困境


何為己二腈

10月上旬,法國汽車塑料零部件供應商協會(GPA)發出警告,稱由於起到關鍵作用的尼龍材料持續短缺,汽車業的全球危機即將到來。

被GPA描述為“結構性問題”的短缺,其主要根源是由一種名為己二腈(Adiponitrile)的尼龍66(PA66的俗稱)生產所需的化學原料低供應量所導致。

尼龍66是一種熱塑性樹脂,白色固體,密度1.14,熔點253℃,不溶於一般溶劑,機械強度和硬度很高,剛性很大,適合用在汽車的空氣供應系統、過濾和冷卻系統,還可用作車內的踏板和門把手等部件。如今,這種材料應用範圍日益廣泛,特別是在電子產品中。


一種化學原料讓全球汽車陷入困境


己二腈主要用於生產尼龍66的關鍵中間體已二胺。目前,合成己二腈的方法主要有丙烯腈(AN)電解二聚法、丁二烯(BD)法、己二酸(ADA)催化氨化法。


一種化學原料讓全球汽車陷入困境


寡頭壟斷行業

由於技術壁壘及投資門檻較高,屬於高度寡頭壟斷的產品,全球己二腈生產裝置共有14套,總生產能力約為200萬噸,產能主要集中在美國英威達(前杜邦紡織與室內飾材公司)、法國羅地亞、德國巴斯夫、日本旭化成、美國首諾這5家公司。

這五家公司也是全球尼龍66產品主要製造商,僅英威達、巴斯夫、羅地亞3家公司具有部分剩餘己二腈商品外售。

目前,全球尼龍66行業基本無新增聚合產能,而原料己二腈高度壟斷在英威達和比利時材料供應商索爾維(Solvay)手中,己二腈和聚合裝置產能利用率均已接近9成。

其中,英威達是全球最為領先的己二腈生產商,它獨有的以丁二烯為基礎的己二腈生產技術是目前實際使用中最具成本效益及最高效的己二腈技術之一。

而英威達與索爾維各佔50%股權的合資公司Butachimie工廠,則擁有己二腈產能52萬噸,是全球最大的己二腈生產裝置,也是歐洲唯一的一套生產裝置,佔全球總產能的25%。


一種化學原料讓全球汽車陷入困境


各種不可抗力

此次己二腈供應緊張,最初的原因是由位於法國Chalampé的Butachimie工廠今年2月中旬開始的罷工引起。

到了8月,索爾維稱中歐地區發生乾旱後,萊茵河沿岸的水位急劇下降,使其尼龍業務受到暫時性影響。索爾維2011年9月出價66億歐元(其中現金34億歐元)收購了生產己二腈的羅地亞。

巴斯夫也於今年1月宣佈遭遇不可抗力事故,公司所有尼龍聚合物受到影響。6月8日,它再次宣佈因其己二胺原料供應商英力士位於英國希爾桑德斯的工廠生產現場意外發生電氣故障,導致工廠關閉。

這樣的不可抗力對於行業供給端衝擊極大,己二腈行業供需缺口估計有望達到80-100萬噸。

如今,因為己二腈的短缺導致大量的製造商已經中斷了尼龍66的生產並對客戶實行配額限制,大部分產能僅自用於公司己二胺及尼龍66的生產。

過去18個月裡,歐洲塑料供應商的尼龍價格每公噸上漲了1729美元。自今年年初以來,這種短缺已經導致尼龍66價格上漲了40%。


一種化學原料讓全球汽車陷入困境


中國努力失敗

迄今為止,中國沒有己二腈的生產商。中國最大的尼龍66生產商是中國平煤神馬集團,但它並沒有己二腈原材料這個關鍵一環的生產。

中國到目前有過兩次己二腈生產的嘗試:一是1970年代,中石油遼陽分公司引進了法國羅納普朗克公司的尼龍66鹽生產線時配套引進己二酸(ADA)催化氨化法生產己二腈;二是位於淄博的山東潤興化工科技有限公司通過丙烯腈電解二聚法生產己二腈。

中石油遼陽分公司這套己二酸氨化法己二腈生產裝置是國內僅有的規模化己二腈生產裝置,設計年產2萬噸,但由於該工藝路線成本較高,與國外丁二烯路線相比沒有競爭優勢,2002年停止生產。

2015年8月22日,作為首次嘗試自主技術開發的山東潤興化工發生爆炸事件,並引起大火,造成1人死亡9人受傷。這最終導致山東省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撤銷了對這家公司乙二腈生產工藝安全可靠論證意見和危險化學品建設項目安全許可意見書。


一種化學原料讓全球汽車陷入困境


山東潤興化工發生爆炸

中國企業也曾希望通過對外併購獲得己二腈生產技術,2017年9月,中國改性高分子行業龍頭企業金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與巴斯夫競購索爾維全球尼龍業務失敗,後者宣佈將以16億歐元成功收購。


一種化學原料讓全球汽車陷入困境


短缺可能阻礙收購

不過,己二腈的短缺也導致巴斯夫收購索爾維全球尼龍業務的進程可能受到阻撓。競爭對手擔心交易後新公司因為自身對下游材料的需求增加,可能將停止提供己二腈這些基礎原料。

歐盟委員會於今年6月根據併購法規,對此項收購展開調查,最終將於12月18日之前決定是否批准此項交易進行。

己二腈的短缺已經不是新問題。在剛剛過去的2017年,國外壟斷巨頭們“頻繁發生不可抗力事故”,催生市場漲價炒作潮一波接一波。

比如,2017年9月,英威達美國工廠因颶風洪水導致原料己二腈生產遭遇不可抗力後尼龍66上下游產品價格持續上漲。


一種化學原料讓全球汽車陷入困境


呼籲尋找其他方案

“今天,歐洲只有55%的尼龍生產能力可用。”GPA總裁阿爾玫樂·杜蒙特(Armelle Dumont)說,“難道沒有時間來加快在歐洲的投資並修復現有的生產線嗎?”

作為對供應緊張的回應,己二腈在10月的聲明裡呼籲塑料製造商“迅速開闢新生產線,確保供應鏈有效運作”。

除了這一點,GPA還催促汽車供應商尋找“其他解決方案”,不論過程有多複雜。

但是,想要找到替代方案可不容易,因為任何新材料的規格都要與尼龍66的規格相匹配才行,但類似的材料往往更稀缺,也更貴,短期內很難找到替代解決方案。

杜蒙特警告說:“這些材料的短缺意味著對部分GPA成員的供應將會在2019年年初時枯竭,這種情況可能會使整個生產鏈處於危險之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