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通燃氣「讓殼」再生變 鋼鐵大王丁立國接力耿建明

“除了省級、市級國資平臺,近期市場上潛在的接盤方還包括很多民營資本,尤其是近兩年行業景氣度較高的能源化工、鋼鐵類公司,相比於國資,這類民營資本動作明顯更快。”西南一位投行人士,近期與記者交流時曾經指出。

大通燃氣(000593.SZ)當屬典型,短短半年時間公司數次調整方案。從重組IPO未果的江蘇奧賽康藥業到引入戰投,再到“讓殼”給榮盛控股的耿建明,如今接盤方再次生變。

9月25日晚,大通燃氣公告,當日控股股東大通集團將所持有的公司29.64%股份,以10億元的價格協議轉讓給頂信瑞通。轉讓完成後,後者將成為上市公司控股股東,實控人從李佔通變更為丁立國。

雖然詳式權益變動書還未披露,但是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對比公司註冊地、股權關係後發現,新晉接盤方正是河北德龍控股的“掌門人”丁立國,他與沙鋼的沈文榮、方大的方威一樣,均為國內民營鋼企的代表人物。

“一波四折”賣殼路

即便是作為經濟學博士,李佔通此前也未能想明白是否賣殼的問題。

今年3月20日,大通燃氣公告,公司擬通過重大資產置換及發行股份購買資產的方式,購買江蘇奧賽康藥業100%股權。

由於奧賽康藥業此前IPO折戟,此舉也被視為借道大通燃氣實現上市。若此次重組成行,上市公司實控人很可能會隨之變更。

停牌近三個月後,大通燃氣突然以“各方在公司交易稅費的承擔、交易對價等核心條款上未能達成一致意見”為由,終止了上述重組。

或許是為了保住上市公司的控制權,李佔通隨後開始尋求“外援”,並計劃向德福基金、丹鼎投資出售大通燃氣10%的股權,引入二者作為戰略股東。

對此德福基金亦承諾,“短期內與大通燃氣進行深度合作並向其注入優質資產”。通過這種方式,大通集團仍持有大通燃氣31.25%的股權,控股地位未受絲毫影響。

“大通集團涉及生物醫藥、房地產等多個領域,近幾年擴張速度很快,資金沉澱在了高端房地產、礦業等領域。如今隨著市場環境的改變,前期的風險敞口開始暴露,資金壓力隨之增加。”9月26日,一位接近大通集團的人士介紹稱。

A股市場的迅猛殺跌,進一步增加了大通集團的資金壓力。

至今年6月,大通集團持有的紅日藥業(3.490, 0.00, 0.00%)(300026.SZ)股權質押比例高達98.93%,並先後兩次補充質押大通燃氣股份。其後,上述兩家公司股票還在不斷走低。

或許是迫於無奈,李佔通最終還是重啟了賣殼計劃。

7月11日,大通燃氣公告,大通集團解除與德福基金、丹鼎投資的任何交易和擬議交易,同時計劃以9.41元/股的價格,向榮盛控股或其指定的第三方轉讓大通燃氣29.64%的股權,轉讓價格合計10億元。

“簽訂的只是意向性協議,還需要經歷盡調的流程,盡調團隊還未進駐公司。”彼時大通燃氣董秘鄭蜀閩回應稱。

然而,至9月25日時,大通燃氣的重組計劃再次變更。大通燃氣29.64%股份的售價仍是10億元,但是“買家”卻從榮盛控股耿建明變為頂信瑞通的丁立國。

丁立國其人

新晉買家,非等閒之輩。

德龍控股官網顯示,公司成立於2005年,是中國第一家在海外上市的民營鋼鐵企業,目前企業資產規模約160億元,年銷售收入超過300億元。

公司核心業務板塊為鋼鐵製造,公司粗鋼產能高達800萬噸,這一體量在行業內也算得上是中大型鋼企了。

更為關鍵的是,德龍控股旗下的德龍鋼鐵還是成本管控的能手,2017年噸鋼利潤達到921元,位居河北省民營鋼企首位。

行業盈利能力大增的背景下,德龍控股近兩年無疑也積累了充足的現金流。這對丁立國而言,以10億元的代價拿下大通燃氣控制權並非難事。

“相比於國資收購殼資源的層層審批,民營資本拿殼的標準要寬鬆些,動作也要更快。”前述投行人士評價稱。

值得關注的是,德龍鋼鐵和邢臺新龍煤氣等主要資產,均處於德龍控股體內,丁立國旗下尚無更多資產可以注入到大通燃氣中,為何此時仍然選擇入主大通燃氣?

雖然丁立國在國內資本市場名聲不顯,但是他卻與郭廣昌、馬雲等商界大佬交好,這可以為他帶來豐富的資源支撐。

今年5月25日,馬蔚華、劉永好和柳傳志等俱樂部成員,還曾經帶隊到德龍鋼鐵互訪參觀。

丁立國早前接受採訪時也曾表示,2015年前,將德龍鋼鐵從800萬噸的產能做成2000萬噸,手段是兼併重組。

反觀國內鋼鐵行業,1.5億噸去產能任務將於年內完成,通過兼併重組提升行業集中度被提上日程,對此國家發改委、中鋼協也曾頻頻表態。

此時以低價拿下上市平臺,未來也會為公司擴張帶來更多便利條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