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妈妈含泪痛述:“我把孩子养成了白眼狼!”

当你下班回家想喝水,请孩子帮忙倒,孩子听了却说“你自己倒嘛,我电视看到重点部分了。”

当你在路上买了包子,紧捂在怀里,孩子吃了却说“都不热了,你买了之后快点回来嘛。”

作为家长,我们竭尽所能的给孩子最好的一切,可到头来得到的不是他们的笑脸,而是你理所当然要对我好的性子。

为什么孩子看不到你的好?难道是我们付出的还不够多吗?错!孩子不心疼你,是因为你付出的太多。

01 一碗面,害了一个孩子

我看过一个故事,很朴实很有哲理,也是生活中常见的。

一个奶奶每次去接孙子放学,都会害怕孙子饿,而带他吃完牛肉面吃回家。祖孙俩一直点两碗面,吃面前奶奶总会把自己碗里的牛肉夹到孙子的碗里,然后乐呵呵地看着孙子吃。

有一天,奶奶照例给孙子夹牛肉,夹完后奶奶让孙子趁热吃,可孙子却一直盯着奶奶的碗,说“奶奶,你今天怎么没给牛肉我?”

奶奶说你刚刚去洗手的时候,我就夹给你了。但孙子不信,一直大叫:“你骗人!你肯定是趁我不在把牛肉偷偷吃了!”然后一边叫嚷着一边用筷子捯饬奶奶碗里的面,把面都掏在了桌子上!

这时候,奶奶只是露出无奈的表情,温柔地说“你真不听话”,说完默默的把面挑回了碗里。

一位妈妈含泪痛述:“我把孩子养成了白眼狼!”

教育专家马卡连柯曾说过一句话:“牺牲自己的一切,甚至是幸福,只为把一切都给孩子,这是父母给孩子的最可怕的礼物。”

一碗面,本身牛肉的数量有限,可奶奶一口没吃全给了孙子,只为让孙子多吃点能多长点。这样的爱子之深,怕是每位家长都在做的吧。

我们害怕孩子吃不饱穿不暖,硬是委屈自己给孩子好的,可自己又得到了什么呢?不过是一个只懂索取,不懂感恩的孩子。

02 孩子不要的,才是家长的

我的表姐,是一个很节约的妇女。

她买一件大衣可以穿4-5年,买一双鞋子,更是只有走亲戚才会穿;她不爱上饭馆吃饭,一年到头只要女儿丈夫不在家,她就吃清粥小菜。

我们常劝她对自己好点,该吃就吃该买就买,可表姐只会说:“以前我是穷怕了,好不容易现在手头上富裕了,还是给孩子攒着吧。”

她不是穷,只是对自己穷。

表姐的女儿莹莹18岁了,一年两次旅游,不是去日本就是去韩国,每次来回都是大包小包的行李箱,装满了化妆品和包包。每次碰面我们打趣表姐,“你没花的钱,没见过的世面,莹莹都替你做到了”,而表姐听了都只是笑笑。

记得有一次吃饭,表姐带莹莹过来了,席间莹莹一直低头玩手机,表姐都是全程给莹莹夹菜,生怕她饿着。

一位妈妈含泪痛述:“我把孩子养成了白眼狼!”

吃的差不多时,莹莹看了看自己依旧满满的碗,对表姐说“夹这么多干什么,我又不是猪,哪吃得完啊?你吃吧”,说完把碗推给了表姐。

我看到菜几乎都冷了,对表姐说吃不完就算了,冷的吃多了不好。没想到莹莹回我一句“小姨,我妈说不能浪费,她喜欢吃剩的,没事。”

听完这句话我愣住了,谁会喜欢吃剩的,不过是害怕孩子养成浪费的性子罢了,哪成想孩子竟以为妈妈是爱吃他们剩下的。

这年头只有操心孩子的妈,没有心疼妈的孩子!不要以为你的任劳任怨是对孩子好,也不要以为孩子懂你的辛勤奉献,你做的越多,他们只会越觉得是你的义务和责任。

好的家长,不会只吃残羹冷炙,而是让孩子明白:我可以吃你剩下的,但不会只吃你剩下的。

03 家庭明明很穷,却把孩子养得像富二代

上大学时,认识一个朋友,家庭条件很一般,却把日子过得很奢华。

每天早餐,她要喝一杯十多块的酸奶和一碗肉丝面,中午吃饭不会吃快餐,一定要点两个小炒菜。

出门逛街,品牌店的新款运动鞋一定要买;出去旅游,景区纪念牌疯狂扫货毫不手软。用她的话说:“人生短暂,要及时行乐,出来玩不花钱怎么玩的开心?”

我以为她家境富裕,所以家里给的生活费多,可一次陪她回家取东西,我才发现这些都是假象。

她住在郊区的农民房里,周围堆满垃圾,还有很多苍蝇环绕,而且楼与楼之间的间隔很短,阳光几乎照射不到。进去他们家后,面积大约40坪,却隔成两间小房间,厕所和厨房几乎只能容纳一个人,看着就很阴暗和拥挤。而她的妈妈正穿着她的旧裙子,蹲在外面择菜。

我问朋友,你妈妈怎么在外面弄菜,蹲着多累啊。朋友说“她说这里有光线,不用开灯,可以省电费。”

一位妈妈含泪痛述:“我把孩子养成了白眼狼!”

我想,一个连电费都要省的母亲,却养出了一个花钱如流水的女儿,这是多么滑稽的事情啊。

生活中,总有那么一群人活得光鲜亮丽,却总是忘记身后低声下气的父母。不是他们看不到父母的苦,而是他们早已习惯了索取。

没有哪个孩子从出生就是“白眼狼”,无一都是在父母的娇惯和溺爱中沉沦的。舒服的日子过惯了,谁会想动手动脚的帮父母做事呢?

爱孩子的最好方式,就是教会孩子懂得知足和感恩,而这一前提就是减少孩子的物质优越感。

让他们加入到家庭劳动中来,用自己的劳动感受生活,这样才能明白父母的不容易,珍惜自己现在拥有的一切,从而孝顺父母尊重长辈。


分享到:


相關文章: